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14年抗战的历史意义第168章 同室操戈

第168章 同室操戈

        那么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在日本人虎视眈眈的情况下,蒋介石非要做出这种同室操戈的蠢事呢?

        “七七事变”以来,中国独自承受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进攻,除了苏联希望中国能够拖住日本,避免陷入两线作战而给予中国少量援助外,英美等西方列强都采用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尤其是美国,日本人此时可是大客户,发动战争需要天量的石油和钢铁,只要日本能拿出真金白银,美国都敞开供应,连刚刚拆下来的废电梯都全部装船运往日本。

        在美国的鼎力支持下,日本制造出无数的子弹和炸弹,用来屠杀中国军民,这也是为啥1937和1938年日本人特别凶悍的原因,背后有世界第一工业强国支撑嘛,能不凶悍吗?如果当时美国能敞开对中国供应军火,中国军队保准比日军还凶残。

        到了1940年,形势开始发生变化,德意日三国结成军事同盟,不怀好意的想要征服全世界,英美列强终于不能装傻充愣了,自从大英帝国称霸全球以来,全世界都是盎格鲁撒克逊人的天下,日耳曼人跳出来算怎么回事?还有东方的日本猴子,更加可笑,必须要镇压。

        英美列强终于开始重视东方战场,给了皈依基督教的蒋委员长一点好脸色,比如重新开放滇缅公路,支持“飞虎队”来华作战,开辟驼峰航线,运输大量战略物资支援中国抗战,这些物资也基本落入了国民政府手中。

        即使苏联援助也是一样,苏联人对国民党一直非常痴迷,当百万雄师冲过长江,解放南京时,美国的司徒雷登都准备留下来和中共接触,苏联大使馆居然贼兮兮的跟着国民政府撤到广州去了,都不知道是为了啥?

        穷的叮当响的蒋委员长突然得到这么多好处,难免有点不太适应,继而开始飘了起来,跟那个久穷乍富的暴发户一样,心态开始发生巨变,从畏畏缩缩变成“我好像很牛b”,突然间充满豪情壮志,有了一种想干大事的冲动。

        在蒋委员长看来,只要英美介入,日本就是秋后的蚂蚱,已经不足为虑了,只要国民政府稳住,等待世界时局变化,完全依靠英美就能取得抗战的胜利,反正日本人迟早要滚蛋,在委员长的心中,共产党已经取代日本人,重回对手排行榜第一名。

        蒋介石在会见美国高官时直言不讳“国民政府所虑者,唯中共猖獗”,若能得到美国援助,“中共自无所施其技矣”。

        蒋介石为啥突然对中共如此忌惮了呢?没有其他原因,主要是抗战以来,中共的军事力量发展的实在太快了,让蒋感到毛骨悚然。

        在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分工明确,国军负责正面战场,八路军和新四军负责敌后战场,所谓敌后战场就是跑到鬼子占领的地方去发展,以蒋的眼光来看,在日本鬼子的眼皮底下发展,不被消灭就不错了,能有什么发展?

        大家要有一个概念,虽然当时大半个中国都被日本人占领了,但这种占领仅限于主要城市,原因很简单,中国实在太大了,二百多万日军听上去很多,但往庞大的中国这么一放,就好像一把胡椒面撒进了湖里,根本没什么反应。

        就跟美军占领伊拉克和阿富汗一样,美军也只敢呆在城里,压根就不敢出城,出城就是广阔乡村,那里是游击队的天下。

        但是在村里混,必须得到村民支持才行,共产党相信广大村民中蕴藏着无穷的力量,愿意发动并且依靠群众,得到底层农民的强烈支持。

        国民党上层对农民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认识,他们认为国家治理和发展要靠精英,老百姓又蠢又呆,无知愚昧,不拖后腿就不错了,有这种认识,脱离群众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国府一直都有这个毛病。

        国府上层对沦陷区抗战如避蛇蝎,在他们看来,沦陷区太危险了,四面都是日本鬼子,边上都是一些愚蠢呆滞的农民,在这种地方混,不是找死是什么?

        共产党对于沦陷区抗战却是甘之如饴,为啥?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嘛,共产党带着大家在村里打土豪分田地,让农民拿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衷心拥护共产党,要人有人,要消息有消息,能不迅速发展壮大吗?

        在三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八路军就从三万人发展到了几十万人,到底有多少人估计谁都说不清,为啥?因为部队全部分散开了,各自行动,谁知道发展了多少人?《亮剑》李云龙是个团长,召集部队攻打平安县城的时候,发现自己的部队居然已经有了一万多人,已经是一个师的规模了!

        彭老总是八路军副总司令员,当初把三个师的部队分散发展,到了1940年8月的时候,把部队召集起来,居然发现有了一百多个团的规模,这就是着名的百团大战。

        这个规模把日本人和蒋介石都给吓到了。

        日本人看到后方又冒出这么大规模的抵抗力量,脑袋都大了,蒋介石觉得当初给八路军三个师的编制,现在共产党搞出几十个师的规模,到底有几个意思?

        如果说北方八路军的发展让蒋吃惊,那么南方新四军的发展就让蒋如坐针毡了,江浙一带是蒋的基本盘,抗战爆发以后很快丢失,形成和北方一样的格局,日本人呆在城里,农村广阔天地都是新四军的地盘,截至皖南事变发生之前,新四军的规模已经达到了十万人,拥有了大量根据地。

        这就太可怕了,如果抗战胜利,那日本人占领的地方都成了共产党的天下,蒋的基本盘江浙也成了共产党的地盘,到时候,蒋拿什么跟共产党争,国民党还能是执政党吗?

        想到这里,蒋焦虑至极,必须要遏制共产党的发展。

        早在1939年1月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国民党中央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逐步从政治限共发展到军事限共, 1939年12月末至1940年3月,在华北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被八路军迎头痛击,感到八路军不好惹,掉头准备找新四军的晦气。

        但是国共正在进行第二次合作嘛,国军也不敢明目张胆进攻新四军,原因也很简单,国共合作的协议白纸黑字在那里摆着,如果胆敢随意破坏协议,那就是不守信用,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谁敢和你合作?

        蒋肯定不会干这种自掘坟墓的事情,不过既然存心要动手,理由还是很好找的,比如命令新四军执行一个难度很高的任务,如果新四军不执行,那么就是破坏国共合作,违抗军令,可以进行剿灭,如果执行,那么风险很大,新四军也会遭到重大损失。

        说干就干,1940年10月19日,国军发布第一道命令,就是所谓的“皓电”,命令新四军和八路军一个月之内全部开到黄河以北,1940年12月8日,发布第二道命令,命令长江以南的新四军在12月31日之前全部开到长江以北地区,黄河以南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1941年1月31日之前,全部开到黄河以北地区。

        1940年12月10日,蒋介石秘密下达《解决江南新四军方案》。

        这里的江南指的是长江以南,也就是安徽南部,也称为皖南,新四军军部就在这个地方,人数不到一万人,是的,新四军的主力部队早就开到了长江以北,皖南地方实在太小,新四军压根就没法大发展,只能派一部分北渡长江,在长江以北的广阔天地野蛮生长。

        具体位置在安徽省泾县云岭一带,当时形势非常不妙,四面有三面是国军,另外一面是所谓的江北,就是长江以北,江边上全是日本人,日本人要保护长江航道嘛,虎视眈眈,皖南新四军过江必须要突破日本人的防线。

        其实小队人马过江还是比较安全的,毕竟长江太长了,日本人不可能在江北排满人,在熟悉江边情况的交通员的引导下,利用日本人防守的漏洞,安全穿越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可是新四军总部不一样,这是一支将近一万人的大部队,完全安全穿越日军长江防线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不过打仗难免有牺牲,如果筹划得当,隐蔽踪迹,突然发起渡江行动,保证大部分人员安全还是问题不大的。

        可恶的是,蒋介石架起大喇叭,到处广播,说皖南的新四军要向江北转移了,对面的日军兄弟们注意了,这下子隐蔽转移的可能性就没有了,收到国军消息的日本人心领神会,立即调集重兵,派了两个师团在江边严正以待。

        如果不按国军规定的路线走,刚才说了,泾县周围三面都是国军防区,新四军只能违抗军令,穿越国军防区,正好往蒋的枪口上撞。

        如果按照蒋设定的路线走,就是所谓的“南陵路线”,道路的两旁是国军50军,也就是川军郭勋祺部,这个人大家应该有点印象,就是遵义会议后,教导员复出后亲自指挥的第一仗土城战役,就是败在此人手上,顺势来了个四渡赤水,才摆脱国军追击。

        由此可见,此人相当难缠,即使摆脱了郭勋祺,前方还有两个师团的日军,机枪坦克大炮,各种重武器以逸待劳,实在太凶险。

        蒋介石把大坑已经挖好了,就看新四军跳还是不跳。

        碰到这种情况,那就只能两者相害取其轻,叶挺当即建议,派一支小部队佯装北上,沿“南陵路线”出击,吸引日本人和国军的注意,大部队出其不意,从泾县东面穿越国军防区,然后转向北上渡江,这个方案非常具有可行性,原因很简单,这条线路叶挺都跑过几次,路线非常熟悉,粟裕之前北上也是走的这条线路。

        这个建议被项英否定了,项英决定先向南走,突破国军防线,然后再转向东面,最后再北上,相当于在国军重兵集团内绕一个大圈子,不知道当时项英是怎么考虑的,反正他就这么决定了。

        由泾县南下,要经过一个地方,叫茂林,那一带都是深山密林,如果大家对红军历史很熟悉,对这个地方应该印象很深刻,皖南事变爆发前6年,也就是1935年1月,为了掩护中央红军突围,方志敏和寻淮洲带着部队转战千里来到了这里,在一个叫谭家桥镇的地方,被国军重兵包围,寻淮洲战死,方志敏被俘,粟裕侥幸逃脱。

        方志敏被俘后写下了《可爱的中国》等文章,其实他还写了一篇更重要的文章,对部队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和总结,这篇文章的名字叫《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这些文章被辗转交给了鲁迅,鲁迅想法托人送到了延安,这是烈士鲜血凝结成的宝贵财富,被印发给我党所有高级干部学习。

        围攻方志敏的国军就是后来大名鼎鼎74师的前身,指挥官是王耀武,粟裕逃脱之后奋发图强,经过十几年的锤炼,在孟良崮全歼74师,随后打进济南,活捉王耀武,终于为老领导寻淮洲报仇雪恨,了却了这一段恩怨。

        大家都知道,共产党人坚持开民主生活会,搞批评和自我批评,最擅长的就是总结经验和教训,方志敏和寻淮洲的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为何项英就一点没吸取教训呢?

        更重要的是,叶挺是军长,项英只是副军长,为何副军长能够否定军长的建议?

        原因很简单,项英虽然只是副军长,但他是新四军的灵魂。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