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已不好的秦、晋关系旧创伤上又加新创伤,第二年夏天,秦国人就来报复,攻占了晋国的武城(今陕西华县东北)。
接着,第二次小考来了,赤狄侵袭鲁国西部边境,鲁文公派人向晋国报告。晋国理应负起盟主的责任,出兵讨伐狄人。可赵盾满脑子的诗书礼仪老古董,不是军事人才,不善用兵也不敢用兵。不敢用兵你派会用兵的人上啊,打赢了是你领导得好,打不赢是他无能,你横竖不会有过错,他却显然不想让别人建功,怕别人抢自己的风头。因此,他的做法是,派人去找流亡在狄人那里的狐射姑,通过他的关系向狄人潞氏部落的执政大臣潞鄷舒转达晋国对他的责备。
狐射姑流亡之前就专跟你赵盾作对,现在流亡在外,还会帮你?这不是白日做梦吗!
潞鄷舒因此问狐射姑:“赵衰和赵盾谁贤明?”
狐射姑说:“赵衰是冬天的太阳(冬日可爱),赵盾则是夏天的太阳(夏日可厌可畏)。”
显然,赵盾对待狄人的这种几乎不作为的温吞水态度令鲁国很失望。当年秋天,晋国因为新立了国君,召集诸侯会盟,意思很明显,晋国虽然换了国君,但霸主之位是不放的。齐、宋、卫、陈、郑、许、曹的国君都来了,赵盾代表年幼的国君跟诸侯们结了盟。鲁国不想来,又不敢不来,于是就磨磨蹭蹭,来得很晚。
赵盾很不高兴,有心要惩罚他,恰巧,鲁国此前还提出了一个难题:狄人太猖狂了,你盟主得担起责任来解决这个问题啊。赵盾觉得这个问题他无法解决,按照政治这一行的老办法,解决不了问题,就把提出问题的人解决掉!因此,第二年秋天,赵盾派兵讨伐鲁国,理由是惩罚其盟会迟到。
鲁国打不过晋国,只得服软,鲁国的执政大臣东门襄仲跟赵盾补搞了一次盟会。
虽然赵盾上任以来几次考试没有一次及格,但他在内政的治理上,还是做了一些工作的,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要不然圣人孔子也不可能称赞他是“好大夫”。据《左传》说,赵盾主要做了以下事情:
维持礼制和等级制度——这是王道主义者最重视的,也是最容易得分的强项,孔子最赞赏的也是这个;制定办事的章程和条例,完善行政法规;顿整司法系统,完善法律法规,清理积案,追捕逃犯;顿整官场作风,治理渎职和腐败;发掘被埋没的人才。
前面说过,周王朝以王道主义为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周王朝出了许多王道主义者,这类人当然并非个个都是道德君子,但却都喜欢时时刻刻把仁义道德礼制挂在嘴上,当然他们也乐意成为别人眼中的道德君子。赵盾就是这样一位王道主义者,却缺似乎也是。
却缺对赵盾说:“以前卫国不顺服我国,所以占领了它的土地。现在卫国已经顺服了,可以把土地归还给它。对背叛者不加讨伐就不能显示声威,对顺服者不加以笼络就不能显示关怀,没有声威没有关怀,用什么显示德行?没有德行,用什么主持盟会?您是正卿,主持诸侯的事而不致力于德行,怎么行呢?”
虽然秦穆公主动归还晋国土地并没有得到一丝一毫的好报,晋国人没有感他的大恩,反而在崤山恩将仇报,中原诸侯也没有因此而尊敬秦穆公,该在暗地里骂秦人戎狄还是照骂不误!但却缺的话赵盾依然是很听得进的,毕竟这事做起来比出兵打仗容易而且安全,只要牺牲一些国家利益就能博得赞誉,何况,他也确实相信,德行能解决一切难题。因此,当即就把匡、戚两邑还给了卫国。
外面诸侯的事就这样差强人意地摆平了,这时国内又出了事。前面说过,在夷地军演的时候,晋襄公打算任用士谷、梁益耳为中军帅、佐,提升箕郑父、先都。被先克一句“狐、赵之勋不可废也”改变了主意,让狐射姑、赵盾当了中军帅、佐,士谷、梁益耳好事成梦,箕郑父、先都也未得到提升,因此,这四个人对先克恨之入骨。再加上,先克自从当了卿,后来又被赵盾提升为中军佐,成了晋国的副元帅兼副总理,权势大了之后,开始仗势欺人,夺占了大夫蒯得的田。因此,蒯得也加入了先都他们一伙。几个人决心报复,派遣贼人刺杀了先克。
赵盾作为主政者,当然不能听之任之,何况他还是新贵系的领袖,因此,立即派人追查。很快查出了先都、梁益耳的罪证。这两人当即被处死。
接着,又查到了箕郑父、士谷、蒯得的罪证,这三人也被杀掉。
一下子杀掉五个大夫,晋国政坛简直发生了一场地震!而且,改立太子的余波还未停,西边的秦国时不时的来报复,晋国这边也不得不怼回去,于是秦晋边界不再有安宁之日。
晋国的不安定使楚国的心活了起来,楚国大夫范山对楚穆王说:“晋君年少,没有称霸诸侯的心思,北方可图啊!”
楚穆王说干就干,马上带着军队开到了郑国,一仗下来就俘虏了郑国的三位大夫,郑国马上服从了楚国。
等楚国人把想办的事都办完了,赵盾才带着晋、鲁、宋、卫、许诸国军队姗姗而来救郑,总算时机把握得好,没有遇上楚军,大家就各自体面地回了家,万事大吉。
这边晋军刚回家,楚国人却又出来了!这回是攻打陈国,于是陈国也倒向了楚国一边。
第二年(公元前617年),趁着晋国跟秦国互相攻打之际,陈、郑两国国君到楚国的息县会见了楚穆王。然后这年冬天,楚、陈、郑、蔡的军队就来到了今河南项城的厥貉,准备攻打宋国。
宋国这几年很动荡,两年多前,宋成公去世,他的儿子宋昭公继位。宋国公族(历代国君的庶子及其子孙)势力太大,威胁到了公室(现任国君的家族),宋昭公想除掉众公子,宋穆公、宋襄公的庶子及子孙们听到风声,就带领国人发动了叛乱,把宋昭公的两个最有力的支持者公孙固和公孙郑杀掉,宋昭公被迫跟公族讲和。
但事情并未了结,宋昭公跟公族的矛盾依旧在深化,而且,宋昭公跟他的祖母宋襄公夫人关系也很紧张。
宋襄公夫人是周襄王的姐姐,她唆使宋戴公的庶族(庶子及其后裔)华氏、乐氏、皇氏三个大家族发动叛乱,杀了宋昭公的支持者公孙钟离和大司马公子卬以及宋襄公的另一个孙子(也是她的孙子)孔叔。显然,宋国在一段时期内还安定不下来,楚国觉得有机可乘。
人们拿宋国跟郑国比,称为“郑昭宋聋”,意思是郑国比较头子活络,能够识时务,随风倒,灵活变通。而宋国则是一根筋,刻板认死理,不知变通,人家来打,不被打倒血淋淋伤筋动骨甚至性命垂危是不肯投降的。但是,这次宋国却出奇的乖巧,大概要留着气力搞窝里斗吧(这个后面再讲),不劳楚国动手,就主动向楚国表示了顺服。
不过,楚穆王注定没有做霸主的命,形势正一片大好时,楚国国内却出了乱子。
先是掌管百工的工尹子西阴谋叛乱。
当初楚国范邑有个巫预言楚成王、子玉、子西都不得善终。因此,城濮之战结束后,楚成王本来不想让子玉活,后来想到这个预言,就改变了主意,派使者去阻止子玉自杀,哪知道等使者赶到子玉那里时,子玉已经自杀了!而子西作为左军主将,见主帅自杀,想来自己也不会被楚成王原谅,就也上吊自杀。没想到,绳子断了,他摔到地上。正要找根新绳子重新上吊,楚成王派来阻止他自杀的使者到了!
他被楚成王任命为商邑的长官(商公)。楚穆王即位后,子西忽然离开商邑,要到郢都去见楚穆王。当时楚穆王正住在别宫渚宫里,听说子西来了,就下来见他。子西见到楚穆王之后,由于是没有奉召而擅离职守来的,他心里有点慌乱,就对楚穆王作出感激之态,瞎编了一个理由说:“臣幸免一死,但现在有了诬陷之辞,说臣打算逃亡他国,因此,现在臣回来请求死在司败那里。”楚国的司败,就是其他国家的司寇,是掌管刑狱之官,大法官。
楚穆王也许对子西有好感,也许是故意要对抗范巫的那个预言,没有处罚子西,反而让他留在郢都当工尹。
可是,子西似乎真的摆脱不了横死的命运,他不好好做官,竟然和大夫子家一起密谋要杀害楚穆王。公元前617年春天,他们的阴谋败露,被楚穆王杀掉。
接着,公元前615年,令尹成大心去世,他的弟弟子孔继任令尹。散居在今安徽巢湖西南的一系列偃姓部落,趁楚国多事,发动了反楚叛乱。这些部落同宗异国,他们建立的小国国名中都带有一个“舒”字,如舒鸠、舒蓼、舒庸、舒鲍等等,因此被称为“群舒”。这次叛楚的群舒里面,还包括了宗国和巢国两个小国。
楚穆王出动军队,忙乱了好一阵,才把叛乱暂时镇压下去。而叛乱刚镇压下去,楚穆王就去世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