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第330章 兰州城(上)

第330章 兰州城(上)

    李过追上了李鸿基,将平虏千户所的事情告知了。

    听到这一切,李鸿基的脸色凝重了起来。

    他虽然已经猜到,李光极他们有所图谋,但确实是没有想到,李光极居然是东面大同军的人。

    这明军也是太废了。

    居然被渗透成这样。

    这一下好了,王国死了,李光极带着人去尝试偷袭兰州卫,如果真的叫李光极成功了,那甘肃地界,就真的立刻要易主了。

    更重要的还是关中,居然快被大同军拿下来了!

    如此,西北三边,真的要变天了。

    “你怎么看?”李鸿基问李过,他也纠结,拿不定主意。

    “叔父,额能怎么看?西北一看就是要乱的光景,李光极和那个章广亿,都说希望咱们投效大同军。但不管是大同军还是大明军,咱们想要叫出一个好价,就得手中有兵将。

    唯有如此,才能在眼下的局面之中,获得一席之地。

    而且,平虏千户所已经被大同军夺取了,他们已经打通了陇道,不管是去兰州,还是走靖虏强闯凉州、肃州,都绝对不是问题。

    只要关中夺下,甘肃镇就不可能脱离大同军的手。

    观大同军的行事作风,他们其实并不会滥杀无辜,这样的势力就算不能夺了天下,也能割据一地。额不想一辈子当个逃犯、军户。”

    李过叹息了一声。

    李鸿基也抿着唇,面上露出一些哀色。

    倘若大明的世道能让他们有活路,他们也不会选择造反。

    但很可惜,活路,大明不给。

    既然如此,那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

    否则回去陕北,旱、蝗二灾随便一闹,他俩也大概率只能跟着造反。

    既然都是造反,那么选择投诚地和组建自己的势力用来交易,就很有必要。

    李鸿基能混到把总的位置,脑袋也很灵活的!

    “走!招呼众人跟上,就说兰州卫已经准备好了钱粮,就等着咱们领着回去。”

    打定主意,李鸿基赶紧带上王国所部,众人很快返回金县(今榆中县)。

    八日之后,抵达金县的时候,李鸿基揉了揉眼睛,看着正在忙碌干活的“熟人”对他们吆喝:“老李,小李,你俩可算来了。等你们五日了。”

    “姚菖!”李鸿基声音之中带着惊异,同时喉咙里吞咽着口水,也不知道是恐惧,还是因为道路上的粥篷溢散的米粥香。

    李鸿基凑近,压低声音:“金县,归你们大同军了?”

    “嘿,看来你去了平虏。”熟人姚菖憨厚的咧开嘴,当然笑过之后,表情淡然下来,“有天使的身份在,还有三边总督印信作为证明,区区一座金县,还不是手到擒来。”

    “三边总督印信?”

    “嗯。”姚菖颔首,“别忘了,固原州是什么时候被打下来的,前一任三边总督武之望又是什么没的。

    一切印信都在固原州内是,这一次有马元锜那个家伙配合,我们想要明廷什么身份没有?

    金县如今已经控制了,这两日你们休息一下,等兰州卫那边的消息。

    如果顺遂,这两日就能进兰州。”

    “明白了。”李鸿基深吸一口气,真的感觉到了恐惧,“按理来说,这都快一年了,为什么前三边总督的印信能用得了,我记得朝廷不是重新委任了新的三边总督?”

    “嘿,这要怪,就怪明廷天启皇帝死得仓促,崇祯皇帝忙着弄死魏忠贤,导致交接混乱呗。每一个总督的印信,都是在京城有备份的。上一个武之望没了,按照惯例,应该重新换一个印信才对。

    但很可惜,半年下来,我们潜伏在甘州的时候,杨肇基那边的书信往来,新的三边总督杨鹤的印信仍然是京城的备份。

    或许,对于大明那些官来说,他们可不觉得咱们这些泥腿子,懂得怎么使用他们的印信搞事。

    所以,京师府库都那么空虚了。真叫他们更换新印,然后还需要重新命令各地驿站下地方交代,这个需要花多少钱粮……”姚菖说到这里,佯装说漏嘴,恍然表情,揶揄道,“差点忘了,崇祯元年驿站裁撤的时候,你就是从驿站里被赶出来的。

    没了驿员忙碌,甚多消息传递就会缓慢,虽然将官高层多少有自己的渠道,但只要朝廷没有行文更换,细微的备份差距,只要矫诏传旨的家伙演戏得当,路就能走得通。

    毕竟,咱们早些年虽然都只是泥腿子,但路上劫掠了不少被裁撤的镇守太监,那可是货真价实在宫里当差混了几年,十几年的老东西。

    只要他们配合,混出去不成问题。”

    李鸿基听得头皮发麻:“看来败在你们手里,大明不冤。”

    “都是上不得台面的小手段。”姚菖叹息一声,“若不是甘肃这地界,边地都是草头王,一时半刻捋顺不了局面,我们也不会选择动用这招。

    总之,先敲掉肃王。

    只要兰州洞开,肃王擒拿,甘肃也就通了大半。”

    李鸿基点了点头不说话,下边已经胡吃海喝的起来。

    姚菖安抚了李鸿基等部,接着继续等待兰州那边的回信。

    而兰州城内,传旨的太监将圣意,以及三边总督杨鹤的军令也下达了。

    “兹,东虏蛮贼,通敌而扣关入内,仰赖上下臣公奋勇,三战三捷,敌退喜峰口外。凡于崇祯三年元旦前不能抵进大同者,一律返回各自卫戍之地。

    途中所需钱粮,由沿途府县、藩王代为供给,事后折告上陈,可免赋役。

    令,着钦差慰问勤王勇士,以彰天恩,上下倾力配合,不可怠慢。”

    一通旨下达,兰州卫上下,包括前来的肃王都松了一口气。

    尤其是肃王朱识鋐更是开心:“太祖保佑,建奴不过癣疥之疾,果然一下就被击败了!”

    兰州上下官员都松了一口气。

    这一次勤王命令来得太快,实在是令人没想到。

    而兰州这边因为之前吃空饷太多,只有三百多兰州卫兵,外加肃王中护卫只剩下三百多人。

    满打满算,全部加一块连一个千户都凑不到。

    如今城内哪怕重新强征百姓,闹得民愤四起,也才重新弄出了一个千户,正准备调走,结果女真人败得这么快。

    以致于现在的局面得到了控制,那么甘肃这边的兵马就不用向东勤王了。

    这简直就是天大的好消息。

    肃王朱识鋐更是要笑出声,总算是不用再从肃王府抽调人手了。

    肃王算是西北比较穷的藩王了,从建文到永乐,肃王三护卫被削得只剩下一个中护卫,接着从英宗开始,俸禄也只是从明初五百石涨到一千石,然后要养六千五百人的中护卫,闹得最后肃王府被逼得纳妾不敢纳,孩子不敢生,肃王一系的传承,绝对惨兮兮。

    经常能看到肃王是一脉单传,但凡有一代不给力,就可能无嗣国除。

    甚至为了供给王府的宗亲用度,历代肃王被逼得亲自吃自家中护卫的兵马空饷。

    六千五百人,除了成化年被抽调走的三千多人外,仅存的中护卫到现在就剩下三百多人。

    朱识鋐觉得自己实在太惨了。

    这一次要勤王,本地兰州官员不当人子,强行抽调他的老手填补勤王军,然后给他打发了一些米粮,让他重新招募。

    可以说,兰州上下是烂透了。

    不过,不用勤王了,日子终于又有盼头了!

    好!好!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


同类推荐: 灵异诡案我元婴老怪,你跟我说高考?重生之无限列车不正经炼金凡人修仙:从九天轮回开始学渣真千金,秦总悄悄宠上天娇妻离家出走后,禁欲佛子不装了万物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