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善导大师之净土思想第181章 《观无量寿经》2

第181章 《观无量寿经》2

    我们继续分享善导思想。

    其实所谓的《观经》上讲的九品往生是一种方便说,我们也可以理解成我们功夫越好,越得力、越专注,信念越强,求愿生之心越强。每天我们用于念佛的功夫越得力、越专注,那么我们在西方极乐世界中品位就越高。其实都是方便说,真正西方极乐世界一切平等,无有高下。

    善导大师判极乐世界是报土,是实报庄严土,凡夫入报。各位,其实报土就谈不上有品位差别。不过呢,这个报土有两种往生形式:一种是胎身,一种是化身,胎身莲花开放的时间有早有晚。根据《无量寿经》所说:“专修念佛,莲花化身,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自然就没有品位高下,没有品位高下那就是超越品位,超越品位就是不分品位。就是所有的江河、湖泊,它的水流入到大海,流入到大海以后一切平等无高下。但是在流的过程中间,在还没有流入之前,这是长江水,那是黄河水,这是泾河水,那是渭河水,各不一样。只有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功了,花开见佛了,就平等了。而在此之前,每个人修行品位不一样,每个人修行行持功夫不一样,根机不一样,根器不一样,愿深心强弱不一样,各种不一样,所以我们方便说说这个三辈九品。

    善导大师原话:“托佛愿以作强缘,致使五乘齐入。”善导大师把人、天乘、声闻、缘觉、菩萨称为五乘。五乘齐入是平等的,凡夫跟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都是很平等的。“人天善恶,皆得往生,到彼无殊,齐同不退。”善导大师的原话。我们娑婆世界虽然有善恶的差别,但是到了极乐世界那是完完全全平等的。《佛说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上面说:“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皆令如佛。”到极乐世界都是平等一相,身皆金色,没有好丑之分。各位,这点要明白。《无量寿经》上说:“智慧高明,神通洞达,咸同一类,形无异状。”大家完全都一模一样,“但因顺余方,故有天人之名。”为了随顺我们娑婆世界的习俗,为了随顺我们娑婆世界说话的方便、习惯,所以有天人、有人、有声闻、有缘觉、有菩萨,只是示现的相不一样。其实他们的功德、智慧、身相完全都一样的,都平等的。五乘齐入嘛,五乘繁盛,差别都不存在,哪里会有九品的差别嘛!

    其实这些个点儿都没必要探讨,天台宗还要加上四土、三辈、九品,与其在此地讨论品位的高下,不如断恶修善,依教奉行,老实念佛,一向专称弥陀佛名。等到了极乐世界,我们自己去看个究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邓爷爷说的,这是最实在的方法。自己看到了实实在在怎么回事儿,听到了实实在在怎么回事,那才是正儿八经错不了。在这里讲不明白的,那是佛的智慧,唯佛与佛能究竟。只有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到了佛的智慧了,才能彻底明了佛的智慧,明白世尊所说的法,明白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真意之所在。

    那么关于《观无量寿经》到此暂过,《阿弥陀经》也有几个要点。《阿弥陀经》的几个要点,我倒是觉得特别值得注意一下。《阿弥陀经》因为是小经,他短。像笔者,如果很快速的读一遍《阿弥陀经》,大概也就是三分钟,是我们日常经常早晚课要用到的经。关于《阿弥陀经》有几处重要的经文我们需要阐述一下。

    第一,经文:“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首先说不能往生的是少善根福德,没有善根的因、没有福德的缘,他没有办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接下来呢,世尊又说“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又说可以往生,但是怎么做呢?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字,于是一向专称弥陀名号,执持名号,最后变成可以往生了。那边说少善根福德不行,这边说听闻阿弥陀佛名、执持名号又可以往生,说明什么?说明执持名号就是多善根、多福德,这是经文的次第关系。称名一行,总超万行,福善同佛。称名专修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一向专称弥陀名号,这是善中之善,福中之福,称名就是多善根福德。以阿弥陀佛因地的大愿作为我们多善根福德的因,以阿弥陀佛因地的修行的大行作为我们多福德的缘,所以一向专称弥陀佛号,声声具足阿弥陀佛的善根,与佛的善根福德相等啊!在这一点上,历代祖师大德,不管是大家接触比较多的经典,如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莲池大师的这个《弥陀经疏钞》、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还是圆照律师历代祖师大德在解释的时候都千篇一律的以执持名号作为多善根福德往生的资粮。这个多善根已经不是多少的多了,是一个绝对的概念。因为弥陀名号万德洪名,总概一切所有善法,总概一切所有修行资粮,所以这个多善根是多到尽虚空遍法界。如果不了解这一点,那就把念佛搁到一边了,去做其他种种愚行。我今天造了希望小学,明天我去帮助苦庙造一个地藏殿,造一个阿弥陀佛殿,去帮庙里造个佛像。然后我修六度万行,然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按照净业三福好好地做各种的善事。实在说,凡夫都做不到,太难了。根本没有办法做到,就算做到了一丢丢,也是有漏有为的善法。这个是很少很少的资粮,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资粮。萤火虫之光跟太阳的光是没法比的,这一点大家要明白。称名一行,总超万行,福善同佛。

    然后我们要说一说这个一心不乱。《阿弥陀经》上讲:“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后面说一心不乱。对于一心不乱的解释,自古就有两种:一种是修行,是行持上的功夫,达到的这个一心不乱是禅定上面的标准的要求。依照天台宗的教法,有事一心不乱,再往上有理一心不乱,这是真正的禅定功夫,这个定功非常不得了。实实在在讲达到一心不乱,已经出六界轮回了,已经证悟到阿罗汉菩萨的智慧了。这个一心不乱,凡夫很难做到。根机不够,根器不够,智慧不够。

    另外一种一心不乱的解释,就是善导大师解释的一心不乱:就是指一心一意,专念弥陀名号,不夹杂、不掺杂,专修念佛法门,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这就叫一心不乱。有妄念来,随他去,不要管他啊!妄念来了,咱不起心动念,不执着,不想着去灭掉他,因为我们凡夫灭不掉他。妄念走了,咱不起心动念,不执着,不想着去留住他。“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宠辱不惊,观天上云卷云舒(出自《小窗幽记》·《菜根谭》)。”我只管我自己老实念佛,妄念你要来就来,你要走就走,我管不住你,因为我是凡夫,这就是善导大师解释的一心不乱。

    善导大师在五部九卷中间经常提到一心,怎么也得有几百遍。一心称佛不乱、一心愿生、一心专念。“二河白道喻”中“一心正念直来”,特别特别多的“一心”。他的意思就是信顺不移,不要有怀疑,不要有夹杂,对阿弥陀佛不要有怀疑,对世尊所介绍的阿弥陀佛的法门,不要有疑心,不要有退失心,不要有退转心。一向称念弥陀佛号,坚持到不怀疑、不退转、不杂。所以《法事赞》里面教念弥陀专复专呐,专而又专来解释一心不乱,不要三心二意,不要今天念念佛,明天拜拜禅,后天持持经,老老实实、一心一意,就把这句佛号念到底。这是三根普被的法门。上智之人能做到,上根机之人能做到,下智下愚、愚夫愚妇,就像这个谛闲老法师的同乡“锅漏匠”,他依然能做到。善导大师用了两个“专”呐,苦口婆心恳切地来教导我们后世子弟,教念弥陀要专复专。我们执持名号,信顺名号,就是用信顺之心相续念佛,这就叫一心不乱。这样的一心不乱简单,我们能做到,如果是禅定功夫的一心不乱,我们根器不足,真的很难做到啊!那就不是善导大师的思想了。

    那么我们来复习一下《阿弥陀经》中这段经文:“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既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各位,这是原文。通篇原文里面有八个字,在解释这八个字的时候就是我们讲的两个,一是在禅定的基础上去理解,一个是在善导大师的视角。哪八个字呢?“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咱们来从善导大师的角度理解一下,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前面咱们说了一心不乱,那么保证临终心不颠倒,这里有几点:第一,我们一向专称弥陀名号,善导大师说这是正定之业,平时专称弥陀名号,则平时叫平生业成。平时一向专称弥陀名号,断恶修善、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平生之业就决定了我们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国,弥陀加佑、保佑,使我们心不颠倒,使我们一心不乱。第二,根据《阿弥陀经》的经文,专修念佛之人,临终的时候正念现前,他心自然不颠倒,自然一心不乱。这个临终要一心不乱,不颠倒,靠我们自己修行,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说实在话,末法时代众生越来越难。但是不要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我们靠佛的力量,他力法门易行道,我们平常老实念佛、断恶修善、依教奉行,一向专称弥陀名号,那么到临终的时候,一心不乱,这个心不颠倒,这个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怎样一种状态?“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这是经中的描述。专修念佛法门的人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就来了,来接引了,这是到了得利益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不谈修行功夫深浅,只看我们是否一向专念弥陀名号,只要我们依教奉行,一向专称弥陀名号,自自然然佛与圣众就来在面前。各位,佛都来到面前了,怎么可能会一心乱?怎么可能会颠倒迷惑?佛都来面前了,诸天海会、大圣贤都来到面前了,那肯定一心不乱,肯定心不颠倒。

    但是有人理解这个是要靠自己念佛念到一心不乱,才能保证自己临终的时候心不颠倒。有人说了,你的理解虽然让我听了更生欢喜心,你的理解虽然更简单,但是有很多大德祖师的理解,这个一心不乱是禅定功夫的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是在禅定功夫的一心不乱的前提之下,才能做到的心不颠倒。那你也是凡夫,你这么理解不一定对呀!各位,第一,这不是笔者的理解,这是善导大师原作里面有,大家如果懒得买书,可以直接百度上搜善导大师的五部九卷,自己慢慢分析他的原文。善导大师是唐代的祖师大德,弥陀化身,他的文字不是古印度梵文翻译过来的,那是中文,我相信有点古文根机的多看几遍都可以慢慢去消化。另外呢,再举个例子,对于一心不乱,心不颠倒。佛圣现前,光明加持,自然令他心不颠倒,为什么呢?拿什么来解释一下呢?

    各位,《佛说阿弥陀经》有两个版本,通常用的或者说通常用的就一个版本,就是我们这个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佛说阿弥陀经》。除了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佛说阿弥陀经》之外,我们唐玄奘也翻译过《佛说阿弥陀经》。玄奘法师翻译经文有一个特点,玄奘法师是学法相唯识宗的,法相唯识宗的高僧翻译经典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如实翻译,对照翻译,对文翻译。原来文里面有这个文字,他就一定把它翻译出来,原来文里面有这句话的,他就一定把这个意思对照的也翻译过来,行文完完全全跟古梵语、古梵文的原文是完全对仗着来的。法相唯识宗嘛,他就死板、抠死理儿,所以法相唯识宗翻译的经典很多都佶屈聱牙。大家如果有兴趣去看一下玄奘法师翻译的《阿弥陀经》,要是没有一点对于专有名词基础的认知,那个经文看不懂,很累,但是他的特点是跟原文完全对仗。而鸠摩罗什翻译经典往往是取义文,取它的意思。我们为什么说《金刚经》特别赞,读《金刚经》读得浑身舒畅,法喜充满,这金刚经的古文写得实在太漂亮了。为啥?那是取义文。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佛说阿弥陀经》也是取义文。原文是讲了十方诸佛,而鸠摩罗什大师翻译的时候,按照我们汉人的习惯,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他是取了六方诸佛: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个方向的佛他没翻,但是在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里面,那就是十个方位的佛他都翻了。那么玄奘大师关于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原话大家去看,八个字词,“慈悲加佑,令心不乱。”什么意思啊?就这个人临终的时候,你说一天到七天,然后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来了以后,慈悲加佑,谁慈悲加佑谁呀?谁保佑谁啊?阿弥陀佛,慈悲,不是慈悯是慈悲。阿弥陀佛慈悲加佑念佛的人,谁令谁心不乱啊?阿弥陀佛令念佛的人临终心不乱,心不颠倒。所以说念佛是他力法门,念佛念到最后临终的时候,只要能够断恶修善、依教奉行、老实念佛,那么我们到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诸圣众来接引我们的时候,阿弥陀佛慈悲加佑我们、加持我们、护佑我们,令我们临终的时候一心不乱、心不颠倒。

    我们看玄奘大师翻译的《阿弥陀经》,一目了然,他的翻译跟善导大师的意思是一样的,不是靠自己证到一心不乱,不是靠自己修行到临终的时候让自己心不颠倒,而是我们作为凡夫妄想多,我们不要管他,就老老实实踏踏实实念佛。从接触到佛法开始,上尽一形,下至十声一声,就老老实实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直到我这辈子要断气了,在这之前,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了,他慈悲加护我、加佑我、护持我、加持我,令我一心不乱,令我心不颠倒。所以结合一下唐玄奘大师的翻译版本,我们会发觉善导大师的意思跟玄奘法师翻译的经文是一模一样。这样来解释一心不乱,来解释心不颠倒,一下就简单了,如释重负啊,一下就轻松了。这个一心不乱就是一心一意,老老实实念佛。这个心不颠倒,不用管,阿弥陀佛慈悲加佑我,令我心不乱,这是阿弥陀佛的事儿,我只管念佛就好,轻松、简单、易行道。就像龙树菩萨说的,“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既入必定得阿多罗三藐三菩提。”所以每一个专修念佛法门的人,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现前接引,这是大利益,绝对不用担心。念佛的人当下进入禅定境界,正念分明,心不颠倒,那是阿弥陀佛慈悲加佑造成的,不是靠自己修行,这一点大家要明了。

    如果说要靠我们自己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念到心不颠倒的功夫,才能够保证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各位,那次第关系反啦!我们只要念佛,阿弥陀佛负责过来接引我们,让我们一心不乱、心不颠倒,这才是易行道。要靠自己念佛,证到禅定的地步,证到禅定的水平,证到功夫成片,一心不乱的水平,然后阿弥陀佛才来接引我们,这是难行道嘛,这跟其他圣道门没区别了嘛!所以临终现前接引,令我们念佛众生一心不乱是阿弥陀佛的事。再说了,我们现在造恶凡夫,临终的时候四大分离,种种业缘现前,冤亲债主索命,哪里能做得主啊!有几个能做的主啊!阿弥陀佛知道我们是受这样的捣乱之苦、颠倒之苦,所以才要加持我们,使我们一心不乱,正念分明、心不颠倒嘛!

    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中间解释“我见是利,故说此言。”这句话是“佛见众生临终倒乱之苦,特为保任此事。”大家看看,阿弥陀佛看到我们这些凡夫众生临终各种颠倒、混乱,没有办法做到心不颠倒,特为此事来保证我们、保护我们,让我们用他的加持,达到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的状态,自自然然让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各位,这是一心不乱、心不颠倒的善导大师的理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


同类推荐: 我是正德帝我重生者提前体验游戏不过分吧运气逆天,死亡游戏里我疯狂发癫孩儿们别慌,随姑种田养家从救下美女老师开始换亲嫁世子,我被摁在怀里夜夜宠人间摄政王,横压天上仙别抬头,天上有个大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