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1960年南锣鼓巷第24章 中英街

第24章 中英街

        (平行时空,纯属虚构,切勿代入现实)

        好不容易南下一趟,还是这个关键的时间点。

        陈泽决心先到深城看一看,未来的改开窗口,是什么样子?

        意外来到这个世界,从60年到80年,经历过一个个历史书上才会出现的重大事件。

        他很好奇,特区设立前的深城是什么样?人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是像书上描绘的那样吗?

        “‘1979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从此翻天覆地,从一个小渔村变身为国际大都市。

        “三天一层楼”的“深城速度”。

        ......

        南下之前,京城已经传出些许风声。

        特区设立,就是最近这几个月了。

        如果历史不发生变化,准确的时间应该是在八月。

        陈泽很好奇,这时候的深城,是怎么样的?是否已经热火朝天搞建设,遍地都是工地烟尘?这里的人们是否都怀着怀着激动的心情,努力建设未来那座鹏城?

        陈泽怀着见证历史的神圣感,次日一早便辗转来到了宝安,看到的场景却让他惊掉了下吧!

        完完全全出乎他的意料。

        没有高楼大厦,没有工地尘烟,没有忙碌的人群,有的只是——

        农田,山坡,放羊人,架子车,儿童在田间地头玩耍,鸭子在水塘里游泳,俨然一副农村田园风光。

        没错,这是陈泽进入宝安县最先看到的画面。

        很难相信这是后世那个高楼大厦林立,柏油马路纵横,豪车街头遍布,美女夜间出行的深城。

        “历史书真没骗我,真就是从小渔村到国际大都市。”

        这让陈泽大失所望,和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

        “还是来早了!”

        此时的鹏城和广州完全不能相比。

        先前目睹广州的快速发展,让他产生了鹏城发展也很好的错觉,甚至已经开始大建设了,没想到一切都还未开始。

        ......

        田间背着婴儿劳作的妇女,赤裸上身挥洒汗水的男人,老人拉着一板车粪,给地施肥,臭味熏天......

        陈泽没有怜悯,反而表示实名羡慕。

        “怜悯个屁!”

        “这都是一个个,未来都是好几套房子的包租公,包租婆!”

        “混得再不济,两三套房子还是有的,总比农村出来的打工仔强的多,奋斗一辈子,买不起一个厕所。”

        上一世他如果有这份运气,也不用摸爬滚打半辈子,人到中年,终于混出点名堂,却错过了自己的终身大事,连个孩子都没有,直接绝后了。

        “唉,果然,什么大都不如胆子大,什么好都不如生的好!”

        看着田间地头一个个欢快玩耍的小孩子,看着漫山遍野一个个即将迎来命运转折,毫不自知的普通人,陈泽不禁发出一声叹息。

        ......

        农田一片有一片,小山一座又一座。

        “若是弄个港商的身份回来投资......这里以后可都是寸土寸金的cbd,要是能拿到一块儿土地在手里......可保子孙后代无忧!”

        陈泽本来只是想想,可仔细考虑发现,这个想法,觉得似乎...好像...还真的有点搞头。

        “招商引资!”陈泽嘴里念叨这四个字,”下次来的时候得打听一下。“

        港商身份倒是好办。

        陈泽想起四合院院子曾经的邻居——娄小娥!

        “原着中她们娘俩是什么时候回来的?有些不记得了,但好像也就是最近几年了吧?”

        ”这点倒不要紧,实在不行,亲自去趟港城注册家公司,虽然有点麻烦,但如果真能成......“

        “不过现在手里的钱倒是有点不够。”

        “至于学大佬空手套白狼?”

        大佬的传记都是有故事性的,就像是刘邦斩白蛇出生,赵匡胤诞生之时,红光漫天,香飘十里......都具有传奇色彩。

        大佬的故事同样,谁要是真信了,那就是啥子。

        空手套白狼不是不行,但太难了,风险太大。

        他又不是刚穿越的主角,急迫准备搞第一桶金,改变命运,没必要铤而走险。

        特区还没建立呢!找什么急啊!

        不过,陈泽还是把这件事记到心里了,心中对于此行挣钱又多了一丝紧迫感。

        “这次要是真能把路子打通,干上几单!买地的钱就有了!”

        想到自己未来可能会在深圳中心地带有一块儿地,陈泽不禁露出洁白的牙齿。

        同车的乘客看到他一会儿皱眉,一会儿傻笑的,都不禁稍稍离他远了一些。

        ......

        ......

        ......

        镇子上变化多一些,拎着袋子步行在大街上的行人,骑着自行车,穿牛仔裤的年轻人,黄色时髦上衣,棕灰色裤子的女人。

        服饰方面,有蓝黑灰大陆传统色调,有红黄绿等鲜艳的香江色调。

        街上红色招牌的“新兴饭店”,也有卖甜点的“深城甜品合作社”,有售卖烟酒糖的传统小卖铺,也有大门紧闭的“书画展览会厅”。有像是破烂一样的小轿车,但陈泽也仅仅看见一辆,其他多还是绿色的军车以及黄色、红白相间的小巴车,看样子有点像是考察团的,里面坐着的都是一些中山装,领导模样的人。

        整体来说差异不是很大,除了服饰方面年轻人身上颜色比较显眼,其他整体保守程度处于京城以上水平。

        ......

        陈泽也没忘了正事,此次南下的主要任务是进货,他想先到着名的中英街瞧一瞧。

        看看这个所谓特区中的特区究竟是何方神圣。

        中英街,后世着名的水货一条街,陈泽在京城便有所耳闻,这次也是专门来看一看,如果能进到货的话,就不用冒更大风险了。

        ......

        中英街位于宝安县,沙头角镇,也即是后世的盐田区沙头角。

        地处沙头角街道与香江北区交界处 ,背靠梧桐山,南临大鹏湾, 由梧桐山流向大鹏湾的小河河床淤积成,原名“鹭鹚径”,长约250米,宽约3—4米,深城香江各占一半,街心以“界碑石”为界,与香港一街相处。

        19世纪末,带英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线街以北、深城河以南包括大屿山等230多个岛屿在内的广大地区成了所谓\"新界\"租期99年,中英街就是在此期间形成的。

        英国佬随后在此竖立了界碑,以此为界线,东侧为华界沙头角,西侧为英界沙头角,后逐渐形成一条街道,就是中英街,街心以\"界碑石\"为界沙头角边境小镇这种实行\"一街两制\"的现象持续了一个世纪。

        1978年,大大的大大,莅临考察。次年,中英街开放,随后,街道两旁的店铺正式对外营业。

        不过,想要进入其中购物,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若想要进入,则必须拥有一张特许通行证。

        .......

        特别通行证与边防证不同。

        首先,中英街是1979年开放,紧接着颁布了特许通行证制度,申请人需要到当地治安大队申请,有了特许通行证才能入内。

        1980年特区设立,1982年特区设立长度84.6公里的隔离带,对特区与内地之间的边界线全长84.6公里进行隔离,这条边界线被称为“二线关”。

        外人想要进入特区,需要有当地治安大队颁发的边防证。

        这里面有很多故事,比如一个较为有趣的,是后世网络流传的某大佬自述钻铁丝网,闯特区的故事,诉说自己创业奋斗艰辛历史。

        这个故事真实性不可考,还是那句话,大佬的往事,尤其是关于第一桶金的,谁信谁是傻子。

        但有谁如果真的穿越这个时代,想要模仿大佬做发财梦,还是要先再考虑一下,做好删号重开的准备,因为这个时候的哨兵,是真的会开枪的。

        别刚穿越,大佬梦还未开始,就已经结束了,还连累原主家庭。

        ......

        学校门口,

        一群孩子成群结队,背着书包,拎着行李往外冲,校门口的父母们则是满怀欣喜,张开双臂挤上前去拥抱孩子。

        孩子们则迫不及待地将积攒了一周的衣服递给父母。

        这就是中英街外面的场景给陈泽的第一感觉。

        嘈杂拥挤的人群,每个家长都在寻找自己的孩子,哦,不,是每个黄牛都在寻找属于自己的代购。

        中英街,一条闭塞,拥挤,狭小,简陋的街道,后世随便一条商业街都可以将之秒杀,但就是这么一条街道,1980年便拥有近十万游客,到了八十年代中期,甚至达到日游客量十万+。

        “我不禁要问”:凭什么?

        真的都是来旅游的?“我不信!”

        当然是来白嫖免税货物的啦!

        只要能够进去Kuang!Kuang!一顿买!

        拿到内陆市场,就是好几倍的利润,根本不愁卖!

        不少黄牛整天就守在这里,一级黄牛找有通行证的拿货,二级黄牛从一级黄牛手里拿货,三级黄牛从二级黄牛手里拿货......层层加价,即便如此,到了终端依旧能有两三倍的利润。

        而守在这里的黄牛,只需要把货倒一下手,一天就能赚到几十上百,一月下来稳稳过千,不要说比如今的工人,就算是比起二十年后的苦逼,工资也高出不少。

        “靓仔,记住啦,最里面那家,箱子能装多少是多少,记住,最里面那家,别记错了!”

        一个穿得像模像样的一个男人,操着一口不太普通的普通话,对着陈泽反复交代。

        “知道,忘不了,你在外面等着,别到时候我出来啦,见不着你人。”

        “放心啦,我本钱都在你手里,怎么会跑,等到晚上闭市,也要把你等出来的!”

        ......

        陈泽掂了掂手中厚厚一沓的钱,约么有四五千。

        “还挺有钱!本钱扎得不少!”

        几分钟前,他本来要进里面的,但却被人拦住,对方看到他的通行证后,二话不说便将一沓钱递给他,吩咐他帮忙代购,并且承诺出来之后会给他一笔钱。

        第一次做代购,陈泽也觉得很新奇。

        ......

        “站住!”

        “同志,请出示一下您的证件。”

        关口,陈泽刚靠近境界,便被两个着绿色军装,背上挎枪的人拦下。

        一人进行盘问,一人查看证件,分工明确。

        “你口音不像本地的,是哪里的?做什么工作的?为什么来这里?”

        “京城的。”

        “京城来的?这么远来这里干什么?”

        “出差公干,过来看看,来这里的外地人不多吗?”

        陈泽倒是不紧张,先是将自己的特许通行证递给守卫,随后又递了根烟,还问起对方问题。

        盘问陈泽的守卫没有接,严厉地瞪了眼陈泽。

        反倒是一旁查验证件的另一名守卫主动上前接了烟,回答了陈泽的问题。

        “这里开放时间短,放出来的名额有限,其中以本省人居多,所以碰到外地的,都会多问上几句。”

        “好了,同志,你的身份没有问题,可以进去了。”

        “谢谢同志,辛苦了!”

        “不辛苦!”

        看着远去的身影。

        原本盘问的守卫看着自己同事,一脸不解,不明白为什么就直接放进去了。

        意思很明显是在问:‘怎么就这么放进去了?’

        一旁的稍长的同事深深吸了一口烟,烟气渐渐从齿间飘出,而后对着着疑惑地同事,淡淡吐出三个字:

        “介绍信!”

        “介绍信怎么了?”同事依旧一脸不解,不明白介绍信有什么特别的。

        “部委的章!”

        说完这句话,年长些的守卫抽着烟,不再言语。

        原本追问的守卫,也变得沉默不语,不再追问。

        不畏权威的终究是少数,不畏权威某种程度也可以被解读为胆大妄为,无法无天!

        两千多年前,在绿柳细营门口,有一个不畏权威的小兵,拦下汉文帝车驾,事后汉文帝对这名小兵大加赞赏,称其严明纪律、忠诚职守,可堪大用。

        可现实是,如果那名小兵不叫周亚夫,他的父亲不叫周勃,可能就又是另一个故事。

        ......

        陈泽不知道自己的一个介绍信给了两人这么多遐想,他只是出门急,找姐夫弄了一个,还真没有狐假虎威的意思。

        不过,这无形中确实倒是给他省了不少事。

        如果一个后世之人,抱着朝圣的心思,进入中英街,想要窥探这个让无数人发家致富的源点,那么——

        他会大失所望。

        从一个后世之人的角度出发,里面的商品甚至不如一家商超货柜丰富。

        街道上,两边店铺林立,各种日用百货摆满了货架,从锅碗瓢盆到毛巾牙刷,种类繁多。

        香江的暖水瓶,外壳绘有鲜艳的图案,结实耐用,深受居民喜爱。

        布料是热门商品之一,色彩斑斓的花布整齐地叠放在一起,吸引着主妇们的目光。

        写着繁体字的港版保健药品蜈蚣丸、保济丸、正露丸、脑活素,也被摆到货架,买的人还不少。

        钟表、首饰、箱包、服装,雨伞、味精、尼龙布、肥皂等日用品,街道上,人们或提着大包小包的商品,或驻足观望。

        街上售卖的多是布匹、服饰、雨伞、香皂、牙刷、牙膏、味精等日用品为主。

        如果陈泽前世多有了解,便知道整个八十年代,从售卖商品的角度,中英街的发展一共有三个阶段,这三个不同阶段,售卖的中心不一样。

        第一个阶段是八十年代初期,管控比较严格,对数量有严格限制,这一时期,以售卖香江的轻工业制品为主;

        第二个阶段是八十年代中期,主要售卖霓虹的电子产品,如收音机,电视,电子手表......

        第三阶段,便是八十年代后期,其中携带更方便,利润更大的黄金是成为贸易主题,历史上,1988年5月到10月,仅仅五个月,整条街便卖出五吨黄金,价值超6.5亿港元,“钱要用麻袋装着去存银行”。

        巅峰时期,金银首饰成为中英街的销售热点,中英街金铺有89家之多,中英街成为全国第一条“黄金街”。

        “哦吼,这里竟然还有这个?”

        陈泽看着一双双黑黑的,长长的的东西,面露惊讶。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