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封建历史女权人第17章 慈禧(七)西后独裁

第17章 慈禧(七)西后独裁

    随着慈安的猝然离世,慈禧开始独揽大权,带着年仅十多岁,尚显稚嫩的光绪皇帝,步入了复杂诡谲的朝堂政治之中。

    慈安在世时,尚能够对慈禧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也会时常以温和而明智的劝言,引导慈禧的决策。然而,慈安的离去,使得这一制衡消失无踪。

    失去了慈安的约束和劝言,慈禧变得越发肆无忌惮,嚣张跋扈。她不再有所顾忌,行事作风愈发强硬和专断。例如,在处理与朝臣的关系时,她不再耐心倾听不同的意见,而是凭借自己的意志,随意决定重要事务。

    当然,伴随而来的是,慈禧对于集权的意愿,也越来越强。她渴望将所有的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以实现绝对的掌控。

    这种集权的欲望,并非凭空产生。在封建王朝的传统观念中,权力的高度集中,被视为统治稳固的象征。而慈禧身处这样的文化背景之下,自然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当时的清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慈禧或许认为只有通过集权,才能更有效地应对各种危机。然而,她的这种过度集权,却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加剧了清朝内部的矛盾和动荡。

    然而,在前朝的政事上,情况却并非如此简单。尽管慈禧太后掌握了最高权力,但以奕?为首的一班军机处大臣们,依然对她的集权,构成了巨大的阻碍。

    奕?作为清朝的重要政治家和洋务运动的倡导者,他拥有着广泛的人脉和影响力。他与其他军机大臣,一同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政治集团,他们对于国家的政务处理,有着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这使得慈禧太后,在推行自己的政策时,遇到了不少阻力。尽管她拥有绝对的权威,但要想完全掌控朝政,并实现自己的意图,还需要面对这些权臣的挑战。

    在这个时期,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异常激烈。慈禧太后需要不断地运用手段,来稳固自己的地位,并逐渐削弱那些对她集权产生威胁的力量。而奕?等大臣,则会尽力维护自己的权益和地位,以保护他们所代表的利益集团。

    奕?,这位在清朝政治舞台上,举足轻重的人物,自同治四年起,便屡屡遭受来自慈禧一派的重重打压。

    然而,奕?的地位和能力,终究是无可撼动且有目共睹的。他在朝堂中,积累了深厚的根基,拥有众多的支持者和拥护者。其卓越的政治智慧和丰富的治理经验,使得他在处理国家事务时游刃有余。

    虽然慈禧一派,试图削弱他的势力,但奕?并未犯下大错,慈禧也难以轻易将其扳倒。例如,在某些关键的政治决策中,奕?的见解往往具有前瞻性和正确性,这让慈禧即便心存不满,也无法找到切实的把柄,来彻底打压他。

    况且,朝廷上下在国事和外交事务上,许多地方还要倚仗奕?。当时的清朝,内有民生凋敝,社会动荡之困,外有列强环伺、虎视眈眈之危。

    在国事方面,诸如经济改革、税收调整等重要领域,奕?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有效的举措。而在外交事务中,他熟悉国际规则,能够在与列强的交涉中,为清朝争取一定的利益和尊严。

    因此,早先翅膀不够硬的慈禧,对于奕?可以采取打压的手段,以彰显自己的权威和控制权。但她心里也十分清楚,万万不能弃之不用。

    时过境迁,如今的情况与之前已经大不相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慈禧太后的政治手段变得愈发老练和狠辣。她所掌握的权力也越来越集中,这使得她拥有了更多的优势和资源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

    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奕?成为了她眼中,必须要除掉的障碍。对于此刻的慈禧来说,扳倒奕?已经变成了她首要的政治任务,她决心要将他从政治舞台上,清除出去。

    首先,慈禧太后为了巩固自身的权力,精心谋划了一系列政治手段。她巧妙地拉拢地方的洋务派汉人官员,试图以此来分割,中央洋务派奕?等人手中的实权。

    例如,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洋务派重臣,在慈禧太后的刻意示好与拉拢之下,逐渐与中央的奕?等人,产生了隔阂。这些地方官员,为了自身的利益,也愿意与慈禧太后合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奕?等人在洋务运动中的主导地位。

    然后,慈禧太后力挺贵族阶级的顽固派,以达到牵制洋务派的目的。顽固派以守旧,排外为主要特点,他们坚决反对洋务派,倡导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开展近代化改革等主张。

    慈禧太后,利用顽固派的保守思想和对传统秩序的坚守,给洋务派的改革之路,设置重重障碍。比如,在修建铁路、开办工厂等具体事务上,顽固派屡屡上书反对,使得洋务派的改革计划,难以顺利推进。

    其次,慈禧太后经过一番权衡与物色,终于找到了奕?的代替者,此人便是光绪皇帝的生父,奕?的弟弟醇亲王奕譞。

    要说这奕譞,虽然在能力方面,确实不及奕?那般卓越,在政治眼光,改革魄力以及外交手段等方面,均有所逊色。

    然而,他的身份和地位,却具有独特的优势,完全可以取代奕?,在朝廷中的位置。奕譞作为光绪皇帝的生父,与皇室的关系更为紧密。这使得慈禧太后认为,他更容易被掌控和操纵,从而成为了慈禧太后,维护自身权力的理想人选。

    具备了一系列政治斗争的客观条件后,慈禧就开始耐心地等待,她深知,要想成功发动一场政变,必须要有一个充分的理由和绝佳的机会。而这一切,都需要时间来酝酿。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就在慈禧默默等待的时候,一个千载难逢的时机悄然降临。这个机会让她看到了希望,也让她坚信自己的计划即将实现。

    慈禧的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她知道,这次机会将成为她改变命运的关键。她紧紧抓住这个机会,毫不犹豫地投入到这场,惊心动魄的权力争夺之中。

    公元 1883 年,法国凭借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扩张野心,对越南地区,展开了肆无忌惮的侵略。这种侵略行径,不仅给越南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也间接引发了清王朝和法国之间的激烈摩擦。

    在 1883 年到 1885 年,这段风云激荡的岁月里,清朝和法国之间,烽火连天,爆发了多次惊心动魄的战争。双方在战场上你来我往,展开了激烈的角逐。

    法国虽然在军事装备,战术理念等方面,拥有一定的优势,但其面对的是拥有深厚历史底蕴和顽强抵抗意志的清王朝,因而难以取得全胜。

    在这次摩擦的初始阶段,以奕?为首的军机大臣,基于对当时国内局势和国际形势的综合考量,不希望发生大规模的战争。

    他们认为,清朝内部面临着诸多问题,如经济发展的困境,政治体制的僵化等,大规模战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国内的矛盾和危机。

    而且,从国际形势来看,其他列强也在虎视眈眈,一旦清朝陷入与法国的长期大规模战争,可能会给其他列强以可乘之机。因此,他们希望继续用谈判的方式,通过外交手段解决争端,以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利益。

    例如,当时清朝的财政状况,已经相当紧张,无法支撑长期大规模的战争开支。同时,国内的社会矛盾也较为尖锐,若战争规模扩大,可能会引发社会动荡。

    而在国际上,英国、俄国等列强,也在密切关注着这场冲突,试图从中谋取自身的利益。这些因素,都使得奕?等军机大臣,倾向于通过谈判解决争端。

    恰巧此时,在越南前线的清军,遭遇了令人痛心疾首的全面溃败。这一溃败的局面,惨不忍睹,清军士气低落,丢盔弃甲,阵地失守,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耻辱和损失。

    战争的失败,向来总要有人承担责任,成为众矢之的。而善于权谋的慈禧,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可乘之机,果断联合那些忠心耿耿效忠于自己的朝臣。他们纷纷上疏弹劾,将矛头直指以奕?为首的军机处几位领班大臣。

    慈禧就坡下驴,巧妙地联合醇亲王奕譞,给奕?等人扣上了“委靡因循”的罪名。这一罪名看似简单,实则暗藏深意。

    直白地说,意思就是,前线军队之所以遭受大败,是因为战斗意志极度消沉。而导致这种意志消沉的根本原因,就是奕?等军机处大臣的厌战情绪,以及不作为的态度。

    慈禧以此为借口,毫不留情地让奕?为首的几个军机大臣,一个不留,全部被革职罢黜,卷铺盖走人。随后,她迅速安排自己的心腹,组成了军机处的新班子。这些心腹唯慈禧之命是从,使得慈禧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控朝政大权。

    慈禧这次改组军机处的政变,手段高明且影响深远。由于这次政变发生在甲申年,在历史的长河中被称之为“甲申易枢”。

    这一事件,不仅改变了当时清朝的政治格局,也对后续的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甲申易枢”标志着清朝统治阶层内部权力斗争的进一步激化。

    国家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而统治阶层内部却为了权力相互倾轧,这无疑加剧了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同时,这一事件也反映出慈禧在政治手腕上的老辣与果断,她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不惜打破原有的政治平衡,重新洗牌。

    甲申易枢的这场政变,实乃慈禧在辛酉政变之后,再度发起的又一次旨在掌控权力分配的重大政变。辛酉政变中,慈禧初露锋芒,成功登上政治舞台。而此次甲申易枢的政变,更是她巩固自身权力,排除异己的关键之举。

    这次政变,使得恭亲王奕?这位自辛酉政变以来,一直身处清王朝权力核心圈的重要人物,首次被边缘化,无奈地离开了权力的中枢。

    这一打击,对于曾经意气风发,雄心勃勃的奕?而言,无疑是沉重的。它不仅剥夺了奕?手中的权力,更在精神层面给予了他巨大的冲击,基本磨光了他的锐气。

    尽管在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清王朝的局势愈发危急,朝廷迫于无奈再次启用了奕?。然而,那时的他,历经岁月的消磨和政治的风雨,已然暮气沉沉。

    曾经的壮志豪情,早已不再,精力和思维也大不如前,面对错综复杂的局势和积重难返的问题,已经难以施展有效的手段,做出重大的作为。

    随着军机处的改组这一重大变革,慈禧终于算是正式开启了她独裁的生涯。此时的她,已然走过了将近半百的人生岁月,年龄已达 49 岁。自她开始二次垂帘听政以来,匆匆之间,也已然过去了漫长的 9 年时光。

    值得一说的是,这一次因改革而上位的军机大臣们,在政治能力方面实,在是表现得十分平庸。他们在处理国家政务,应对内外局势等方面,均缺乏卓越的才能和独到的见解。这些人唯一的优势,便是听话,对慈禧太后的旨意唯命是从,不敢有丝毫的违逆。

    此时此刻的政治格局,对于慈禧而言,基本已经来到了无冕女皇的地步。在皇权的掌控之上,慈禧已然达到了专权,基本就是独裁。

    当然,在慈禧独裁统治的阴影之下,光绪皇帝也在悄无声息,且坚定不移地一天一天成长着。光绪皇帝就如同沐浴在风雨中的幼苗,虽面临着重重阻碍,却依旧努力地伸展着自己的枝叶。

    随着时光的缓缓流淌,光绪皇帝的年纪不断增大,这无疑意味着成年的脚步,日益临近。按照传统的规则和制度,成年便意味着慈禧必须将手中紧握的皇权,交予光绪。

    然而,此时的问题便摆在了众人面前。要知道,已经与权力紧密相依,难分难舍的慈禧,她真的会心甘情愿,毫无阻碍地顺利交出手中那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威的权力吗?

    毕竟,权力对于慈禧来说,早已如同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她在权力的舞台上,呼风唤雨,纵横捭阖已久,享受着权力带来的尊崇与掌控一切的快感。

    如今要她放弃这一切,其难度可想而知。人们不禁纷纷猜测,慈禧究竟会作何选择,是顺应传统,还是会想尽办法继续紧握权力的缰绳?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


同类推荐: 无情挽留心狠手辣当恶女,负我者都得死!老师求我舔你三年,你当真了?吞天邪神不当舔狗后,程小姐和别人官宣了都市高武:开局签到武神级修为!被退婚后,搬空侯府去流放长生仙府:我能获得种田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