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历史直播:祖宗!我的书店都空啦第43章 赐武氏白绫一条

第43章 赐武氏白绫一条

    麟德元年

    闻听武则天废帝自立的消息,朝堂之上,顿时如同炸开了锅,群臣震惊、愤怒、惊慌,各种情绪交织,气氛凝重。

    中书侍郎苏味道,一向以圆滑着称,此时也难掩怒容:“此乃大逆不道之举!武氏野心昭然,竟敢篡夺皇位,置李氏宗庙于何地?”

    御史中丞贾大隐则厉声道:“武则天悖逆天理,置礼法于不顾,此等行径,我大唐朝野,人神共愤!”

    尚书左仆射崔敦礼更是激愤难抑:“武后篡位,是对先帝的不敬,是对皇族的侮辱,是对大唐江山的亵渎!”

    兵部尚书张仁亶愤然道:“武氏此举,已触怒天人,我等誓死扞卫李唐正统,绝不容许逆贼得逞!”

    群臣纷纷附和,朝堂之上,一片声讨之声。

    但在此时,有老臣站出,试图平息众怒:“诸位同僚,虽武氏行径令人发指,但如今武氏已然被废为庶人,我等当冷静应对。”

    李治闻讯,心中五味杂陈,身体本已虚弱,此时更是颤抖不已。

    他深知,武则天的决断,已将他置于尴尬之境。

    但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的愤怒与忠诚,让他感到一丝慰藉。

    李治的心境如同被骤雨侵袭的秋叶,满是忧愁与不安。

    光幕上的文字,仿佛利剑,刺穿了李治平静的内心。

    ‘武则天称帝’,这五个字如同咒语,回荡在他的耳畔,令他心神不宁。

    他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武则天辅佐他处理国事的一幕幕场景。

    她的聪慧、果决,曾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如今却成了他心头的阴影。

    李治的思绪,如同波涛汹涌的大海,难以平息。

    如果…

    如果,他没有在今日废后,那么,未来的朝堂,是不是就如光幕所知的历史那般?

    他深知,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朝政之事,定然更加依赖于武则天的辅助。

    长此以往,武则天的权力,就如同野草,疯狂生长,直至覆盖整个朝堂。

    一个念头,如同闪电,划破了李治的思绪。

    如果他的病情加剧,甚至无法亲自上朝,那么,武则天是否有可能,与他并肩而立,共同执掌朝政?

    这个想法,让李治感到一阵阵心悸。

    尚书右仆射刘齐贤,一位以公正着称的老臣,缓缓出列,声音中带着不可动摇的坚定。

    “陛下,武氏之行,已触国之根本,臣以为,废之为庶人,恐不足以安民心,固朝纲。依律,当处以极刑,以儆效尤。”

    刘齐贤的话如同一记重锤,敲在了朝堂之上,也重重地落在了李治的心头。

    他深知,一旦下达这样的命令,将彻底断绝与武则天的任何可能,更将大唐推向未知的未来。

    但李治也明白,他所面临的,不仅仅是武则天个人的命运,更是整个大唐的稳定。

    朝臣们的愤怒,百姓的期待,乃至历史的评价,都在这决定中。

    他深吸一口气,眼神中闪过决绝。

    “诸位爱卿,朕知此事重大。”

    李治的声音在殿内回响,带着前所未有的沉重。

    “然,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武氏虽曾有大功,但其行已悖于纲常,危及社稷。

    朕虽心痛,但为大唐江山社稷,为我李唐子孙,为天下苍生,今日,朕只能依律行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群臣,那眼中既有决断,也有难以言说的哀伤。

    “传朕旨意,武氏,虽废为庶人,但其罪行,不可不究。

    依律,当行流放之刑,远戍边关,以观后效。

    如此,可安民心,以望其能悔过自新。”

    李治的决定宣布后,朝堂之上并未如他所愿的那般获得认同与平静,反而掀起了更大的波澜。

    群臣面面相觑,不满与担忧的情绪在空气中弥漫,仿佛一触即发。

    御史中丞贾大隐,一向以直言不讳着称,此时更是毫不掩饰心中的不满。

    “陛下,武氏之罪,乃动摇国本之大逆,流放之刑,恐难服众心,更无法根除祸患。

    臣以为,当断则断,方能永绝后患。”

    尚书左仆射崔敦礼也附和道:“贾大人所言极是,武氏一日不除,我大唐社稷一日不安。

    陛下仁慈,但此事关乎国运,不可不慎重。”

    李治闻言,心中五味杂陈。

    他深知,朝臣们的担忧并非无理,但内心深处,他对武则天仍有一丝难以割舍的复杂情感。

    然而,面对群臣的强烈反对,他不得不重新权衡。

    “诸位爱卿,朕知此事非同小可。”

    李治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他尽力保持着平静。

    “然,武氏虽有大过,但其才智与对朕的辅佐,亦不可忽视。

    流放之举,朕已思虑再三,若诸位爱卿以为此举不足以安天下心,朕愿再听良策。”

    许敬宗,武则天一派的重臣,虽表面上不敢公然反对,但眼见武则天遭此厄运,内心焦急,又见皇上不愿处死武后。

    他巧妙地寻得时机,暗中为武则天辩护:“陛下,武氏虽有过,但其治国之才实为罕见,昔年辅佐陛下,屡建奇功,不可一错抹杀其所有。

    除以极刑,是否过于苛责,臣恐有失公允。”

    许敬宗的话虽未直接挑战李治的决定,却在群臣中引起了一阵低语,一些原本保持中立的官员也开始动摇,暗自思考许敬宗之言是否有理。

    见状,武则天一派的官员,如李义府、王方翼等人,也纷纷附和,试图在不触怒李治的前提下,为武则天争取一线生机。

    “陛下圣明,臣等亦认为,武氏之才,实为国之瑰宝,若能改过自新,仍可为大唐所用。”

    正当武则天一派官员试图为她求情之际,朝堂上另一股力量迅速集结,对这种观点发起了严厉的反驳。

    贾大隐此时更是义正言辞,毫不留情。

    “许敬宗、李义府之流,尔等竟敢在此为武氏说项,是何居心?

    武氏之罪,乃大逆不道,有悖于天地人伦,其罪当诛,何来宽恕之说?”

    贾大隐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如同雷霆,震得人心惊胆战。

    他继续道:“武氏之才,固然是才,但才不当用,反成祸害。

    昔日辅政,本应以国为重,却屡次以私废公,离间骨肉,其心术之不正,天下共见。

    今日若不严惩,恐将来者效仿,国将不国!”

    崔敦礼也紧随其后,厉声斥责:“尔等若真为大唐着想,应是力挺陛下之决定,而非为一己之私,混淆视听。

    武氏若留,必成后患,我等宁可无一武氏,也不容大唐有半分动摇。”

    在二人的带领下,朝堂之上,一股正义凛然的气氛弥漫开来。

    众多官员纷纷出列,或言武则天之罪不可饶恕,或言国家纲纪不容践踏,或言应以大局为重,不可因小失大。

    他们的声音汇聚成一股不可阻挡的洪流,将武则天一派的求情之声彻底淹没。

    面对如此激烈的反对,许敬宗等武则天一派官员,虽有不甘,却也知大势已去,只得默默退下,心中暗自盘算着未来的对策。

    在朝堂的争论与决策中,李治的内心深处,对武则天的权力扩张始终怀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忌惮。

    这份忌惮,源自于他对自己日渐衰弱的健康状况的清醒认识,以及对武则天辅政能力与野心的深刻理解。

    随着朝堂上对武则天命运的争议而愈发强烈。

    他看到了武则天一派官员的坚定支持,也感受到了群臣对她的强烈反对。

    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李治深刻地认识到,武则天的权力已深入朝堂的每一个角落,甚至影响到了国家的决策与未来的走向。

    “传朕旨意。”李治的声音略显沙哑,却透着不可动摇的决绝。

    “武氏,虽有辅政之才,然其心术已失,悖逆人伦,危及社稷。

    为保大唐江山稳固,朕不得不下此决断。

    赐武氏白绫一条,以谢天下,以明国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


同类推荐: 爱情公寓里的美食家高武:呦吼吼,妖孽哪里跑领主:想苟我却拿到BOOS剧本半卷残书医残生边路天王历史王朝崛起短视频引领工业革命火影:这个邪恶的宇智波自成一派玄幻:起猛了,老祖们越强越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