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群英荟萃合集第204章 张浚

第204章 张浚

    一、传奇人生启幕

    张浚出生于名门世家,其先祖为唐朝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父亲张咸考中进士、贤良两科,曾任宣德郎等职。张浚四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计氏抚养成人。计氏坚守志节,以义方训子,虽家境贫寒,却节衣缩食供张浚读书。

    张浚自幼行为端正,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被人认为日后必成大器。公元 1118 年,21 岁的张浚考取进士,外放陕南甘南一带担任士曹参军。在此期间,他深入了解当地情况,与边防将士结交,学习治军律法和守阵方略,为日后统帅全军抗击金兵奠定基础。

    北宋末年,风云变幻。靖康元年,金军攻陷汴京,靖康之变发生。张浚不甘屈服于金人扶持的伪楚政权,逃入太学保持气节。靖康二年,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称帝,建立南宋。张浚得知消息后,日夜兼程奔赴南京,参与宋高宗登基仪式,被任命为枢密院编修官,后又被提拔为殿中侍御史。张浚性格刚直,勇于担当,敢于弹劾失职的朝廷重臣,成为南宋年轻重臣。

    二、平叛显威名

    (一)苗刘兵变展担当

    南宋建炎三年,苗傅、刘正彦发动兵变,诛杀王渊及宦官,胁迫宋高宗传位于皇子赵旉。张浚听闻后,深知此事重大,立即联合韩世忠、刘光世等将领,从各地陆续发兵杭州勤王。

    张浚首先稳住平江局势,下令守臣汤东野封锁赦书消息以稳军心,接着与汤东野及提刑赵哲谋划起兵讨贼。张浚深知帝遇张俊厚,且张俊纯实可谋大事,于是急邀张俊。张浚与张俊握手语故,相持而泣,告以将起兵问罪。张浚语张俊曰:“太尉知皇帝逊位之由否?此盖苗傅等欲危社稷。” 张俊亦大哭,泣拜且言:“此事须侍郎济以机术,勿令惊动官家。” 张浚同赵哲驰入张俊军中抚谕,且厚犒之,人情大悦。

    张浚欲奏请帝复辟,与众人商议后决定用计款之。张浚以手书遗苗傅、刘正彦,言太后垂帘、皇帝嗣位乃天下所愿,又指出睿圣退避一事若不力请,中兴之业难图,劝苗刘二人身任此事。苗、刘虽派重兵扼守临平,但迫于内外压力,遂同意高宗复位。至此,苗刘兵变失败,张浚因平叛有功,踏入朝廷核心决策圈。

    (二)稳定江左局势

    金军南侵之际,张浚与朱胜非一同在吴门抗御。朱胜非被召回后,张浚单独留下来,安抚溃败兵马。当时局势混乱,溃兵数万所至剽掠,张浚充分发挥卓越领导才能,招集溃兵,稳定军心。他深知此时稳定江左局势至关重要,不仅关乎南宋的安危,更关系到百姓的生计。张浚采取一系列措施,整顿军务,加强防御,确保江左地区的安全。在他的努力下,江左局势逐渐稳定,为南宋政权的巩固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经营川陕成与败

    (一)大胆进言与初到川陕

    张浚进入南宋决策层后,大胆进言,提出要中兴国家,关键在于关中陕西。彼时,陕西军一直是宋军精锐所在,靖康之难中陕西军未能发挥作用,如今宋廷放弃进攻西夏,全力对抗金军。张浚出任川陕宣抚处置使,赴秦州主持军政。金军左元帅府娄室部多次进攻陕西,陕西军缺乏统一调度,遭到金、夏两国夹击,处境艰难。张浚一到川陕,便制定了进攻战略,试图通过主动出击来扭转局势。然而,名将曲端却主张固守,认为不宜进攻。曲端在陕西军中久负盛名,颇有才干,但又恃才傲物,心胸狭窄,嫉妒贤能。他认为宋军应以步兵为主,进行山地战,凭借有利地形防范金兵铁骑,同时一边出兵骚扰金军后勤补给线,一边训练精锐军队,待一两年后金军缺粮,宋军便能化被动为主动,一举逆袭歼灭对手。但张浚不听曲端的建议,为了立威,还收缴了曲端的兵权,两人矛盾由此激化。

    (二)富平之败与后续影响

    公元 1130 年,金国因四太子完颜宗弼渡江攻宋受挫,将进攻方向转向陕西,企图先攻陕西,尔后入川东下,迂回灭宋。张浚错误判断了金兵的意图,认为金兵仍要进攻江南,为了减轻东南的军事压力,他决定组织一次大反攻,把金兀术的主力引到陕西来。张浚预借川陕地区五年民赋,集中大量军用物资,会合陕西五路兵马,合计兵 40 万(一作 20 万),马 7 万(一作 11 万),准备和金国大干一场。公元 1130 年八月,张浚发布攻金檄文,命权永兴军路经略使吴玠收复长安;环庆路经略使赵哲收复麟州、延州,初战告捷,这让张浚飘飘然,更加轻视金军。金朝闻宋军反攻,急命金兀术率精骑 2 万由洛阳驰援陕西;命完颜娄室率军数万由河东进至绥德郡。南宋五路大军在富平地区集结,宋军以一片芦苇丛生的沼泽作为屏障,扎营列阵,诸路运送辎重的乡民,在宋营外围设寨。宋军部署完毕后,诸将建议应趁完颜娄室军尚未赶到,金军未能合兵之机,各个击破,先行攻击金兀术军。但张浚自恃兵众势雄,稳操胜券,执意致书金军约日会战。金军接到战书后,故意示弱骄敌,不作答复,以拖延时间。金军两师会合后,完颜娄室亲自登山观察宋军阵势,发现宋军虽在兵力上占有优势,但却壁垒不固,破绽很多,极易攻破。到了九月十四会战这一天,金军仍旧示弱不出。张浚以为金兵胆怯了,骄傲地认为 “吾破虏必矣”。到了中午,金兵看到宋军因骄而怠,丧失斗志,开始发动进攻。金军先派 3000 骑兵,用土囊在苇泽中垫出一条通路,突袭宋军外围乡民小寨。乡民潮水般冲向宋军营寨躲避,宋军阵脚大乱。紧跟着,娄室为左翼,金兀术为右翼,分两路向宋军猛攻。富平之战,宋军大败,张浚 40 万大军的优势兵力,被不到十万的金军打得崩溃,损失惨重。富平之战大败后,虽失关陕之地,却为南宋保全了四川之地。然而,此战也让张浚备受争议。一方面,他的进攻战略失败,导致陕西五路全部沦陷,南宋再无收复中原之期。另一方面,因曲端曾直言进攻必败,富平之战果如曲端所料,张浚羞愧恼怒不已。恰巧此时有人举报曲端题写了贬损皇上的反诗,张浚趁机将曲端抓进监狱,酷刑拷问致其死亡,但也没拿到任何曲端谋反的实据。此事成为张浚终生的污点,引发了众多争议。

    四、宦海沉浮多波折

    (一)功过交织引争议

    张浚在历史上的评价褒贬不一,其功过交织,引发了诸多争议。

    张浚在御史言官任上,敢于上书言事,指出皇帝和大臣的失误过错,展现出刚正不阿的一面。赵构曾赞誉他 “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想要有所作为,希望你留下来辅佐我。” 同时,张浚还发现培养了吴玠、赵开、刘子羽等一批人才,享有知人善任的美誉。他坚决主战,希望收复故土、一雪靖康之耻。宋孝宗即位后,他力主北伐,表现出极高的爱国热情。此外,他不与秦桧为伍,宁愿被贬斥在外 20 多年,也不愿附和投降派的卖国求和主张,名声远播,“四方之士,莫不倾心”。

    然而,张浚也有重大失误。他入朝当言官,是受当时主和派大臣黄潜善的推荐,却投桃报李,首次弹劾抗战派大臣李刚,言诛笔伐,直指李刚为 “国贼”,致使李刚罢相。而对黄潜善、汪伯言的误国之罪却 “缄口不言”。当时李刚正主持抗金大计,危急关头,纵有些不合规的权宜之策,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张浚不辨大局,邀清誉而误国事,实在是不智之举。张浚担任川陕宣抚处置使时,制造了一起仅次于岳飞的冤案。他不听曲端的固守建议,为立威收缴曲端兵权,后因富平战役失败,又因有人举报曲端题写贬损皇上的反诗,趁机将曲端抓进监狱,酷刑拷问致其死亡,却未拿到任何曲端谋反的实据。张浚曾指挥过三次大规模的对金战役,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富平之战,不听曲端等人劝说,贸然进攻,致使 40 万宋军大败溃逃,关陕之地全失,南宋失去了中原地区最后的根据地,只能龟缩于江南一隅。第二次淮西战役,宋军内部发生哗变,不战而败。张浚强烈建议朝廷罢免刘光世的兵权,提拔刘的部将王德当了主帅,郦琼为副手,兵部尚书吕祉当监军。但因人事安排不当,郦琼反叛,杀死吕祉,裹挟 4 万多人投奔了金国扶植的 “伪齐” 政权,南宋在江淮一带的防线被彻底打乱。第三次隆兴北伐,张浚协调不力,将领争功争权,各行其是,互不配合,在金军反击之下,宋军大败而回。

    (二)多次被贬与起复

    张浚因各种原因多次被贬。建炎四年,张浚因富平之战失利被调回中央政府。绍兴三年张浚被撤职,绍兴四年金军大举南下,张浚再次复出,全权指挥几路大军联合作战,成功打退金国入侵。但后来又因淮西军变等事件,张浚再次被贬。秦桧及其党羽当权时,张浚被斥十多年。绍兴三十一年,金帝完颜亮率大军征南宋,张浚再获起用。宋孝宗即位后,任命张浚为枢密使,集中八万兵力,誓师北伐。虽初战告捷,收复宿州等地,但后因符离之战大败,张浚又一次被罢相。张浚的命运跌宕起伏,在金军南犯等关键时刻被起用,又因各种失误和变故被贬。他的一生充满了波折,却始终怀着忠君爱国之心,为南宋的命运而不懈努力。

    五、北伐壮志与遗憾

    (一)力主北伐的决心

    宋孝宗即位,这位胸怀大志的君主一心想要恢复中原,张浚作为主战派的核心人物被委以重任,担任枢密使。张浚深知此次北伐意义重大,不仅是为了实现南宋多年来的复国之梦,更是为了一雪前耻,重振国威。他积极筹备北伐事宜,集中八万兵力,誓师北伐。张浚的爱国热情感染了众多将士,大家都摩拳擦掌,渴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收复失地。

    在筹备过程中,张浚精心策划战略部署。他深知此次北伐面临诸多困难,但他毫不退缩,坚定地认为只要全军上下齐心协力,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他积极与各路将领商讨作战计划,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力求做到万无一失。同时,他还注重后勤保障,确保军队有足够的粮草和物资供应。

    (二)兵败符离的无奈

    然而,命运似乎又一次捉弄了南宋。北伐初期虽有小胜,但最终因将领不和而导致兵败符离。李显忠与邵宏渊两位将领在作战过程中矛盾重重,邵宏渊耻功不自己出,对李显忠心怀不满。在攻克宿州后,邵宏渊的不满达到了极点,他向张浚要求和李显忠平起平坐,不听其号令。

    在符离之战中,邵宏渊不但没有帮助李显忠抵挡金军,反而干扰友军,在一旁说风凉话。当李显忠奋力苦战时,邵宏渊按兵不动,还大说 “这大热的天,摇着扇子还嫌不凉快,何况在大日头下披甲苦战!” 这使得军心立时涣散,无复斗志。入夜,邵宏渊部中军统制周宏自为鼓噪,扬言金军来攻,宋军遂不战自溃。金军乘虚攻城,李显忠杀敌两千余,终于难阻溃败。

    符离之败让南宋再次陷入屈辱求和之境。这次失败对宋孝宗的雄心给予了重大打击,他开始在战和之间摇摆不定。张浚也因这次失败而被降为江淮宣抚使,都督两淮防线,抵挡金军南下。但主和派趁机掌权,不断攻击张浚,使得南宋的局势更加艰难。

    最终,抗金无望的张浚只能选择致仕。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无奈,虽有壮志凌云,却始终未能实现恢复中原的梦想。他的离去,也标志着南宋北伐的希望逐渐破灭,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六、历史评价的两面性

    (一)赞誉之处

    张浚作为南宋名臣,其忠君爱国、胸怀大志的品质备受赞誉。他出生于名门世家,先祖为唐朝名相张九龄之弟张九皋,家族的荣耀赋予他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踏入仕途以来,他始终心系国家,无论是在平叛苗刘兵变中展现出的担当,还是在经营川陕、力主北伐等重大事件中,都彰显出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收复故土的执着追求。

    张浚在御史言官任上,敢于直言进谏,指出皇帝和大臣的失误过错,这种刚正不阿的品质在当时的官场中难能可贵。赵构曾对他高度评价:“你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想要有所作为,希望你留下来辅佐我。” 他还发现培养了吴玠、赵开、刘子羽等一批人才,为南宋的抗金事业储备了力量,享有知人善任的美誉。在南宋建立之初,赵构急于南渡避祸,而张浚却主张坚守川陕之地,与金兵对抗,虽在富平之战中失利,但为南宋保全了四川之地。宋孝宗即位后,他力主北伐,表现出极高的爱国热情,即使多次被贬,仍不与秦桧为伍,坚定地反对投降派的卖国求和主张,名声远播,“四方之士,莫不倾心”。

    (二)诟病之由

    然而,张浚也因刚愎急躁、才略不足而遭到诟病。在军事指挥上,他多次决策失误,导致重大失败。富平之战中,他不听曲端等人的劝说,贸然进攻,将五路兵马 20 万人、7 万匹马及无数粮饷集中到富平一个战场,还与敌军约期作战,结果宋军大败,关陕之地全失。这不仅使南宋失去了中原地区最后的根据地,只能龟缩于江南一隅,还大大消耗了南宋的实力。

    淮西战役中,张浚在人事安排上一意孤行。在强烈建议下,朝廷罢免了刘光世的兵权,提拔刘的部将王德当了主帅,郦琼为副手,兵部尚书吕祉当监军。当时不少人包括岳飞都提醒这样的人事安排有风险,但他不听劝告,最后郦琼反叛,杀死吕祉,裹挟 4 万多人投奔了 “伪齐” 政权,南宋在江淮一带的防线被彻底打乱。

    隆兴北伐时,张浚协调不力。开始宋军虽连战连捷,但后来将领争功争权,各行其是,互不配合。张浚自己却驻扎在扬州,距离战场数百里,无法有效指挥。在金军反击之下,宋军大败而回,又一次把南宋推向屈辱求和的惨境。

    总的来说,后人对张浚的评价褒贬不一,正是因为他的性格和才能具有两面性。他忠君爱国、胸怀大志,但大局观不强,才略不够,刚愎急躁,往往 “好心办坏事”。正如朱熹所说:“张魏公(张浚)材力虽不逮,而忠义之心,虽妇人孺子亦皆知之。”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


同类推荐: 乱世旅人:莫斯拉之城统子来了二快穿:美人她只想猥琐发育为了上大学,我手搓次声波炸弹不要吼他,他只是朵小桃花黄帝内经爆笑讲解版超兽武装之为何而战网游,我的运气有亿点点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