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球外交,发挥大作用。
陈泽的生意很快扩展到整个京城。
过去,想要捞一个人,得托关系,找熟人,请吃饭,三绕五绕,浪费时间,还浪费精力。
现在不用了,沾煤球的光,‘我狗儿子是煤球’打声招呼,基本就能把人捞出来,连罚金都不用交。
比李红兵的面子都好使!
当然,陈泽团队的主场还是在东城,西城,尤其以倒爷小市场西单为主。
截止到八月,西单街上几乎有一半儿的货,出自圆通寺。
尤其是手表和磁带这两大类,
已经形成了聚集效应。
不少人小情侣结婚前买手表,都会先去西单转转,看看有没有中意的,没有的话,才会去国营商店,百货大楼。
西单手表子啊价格方面,即使是倒了好几手的价格,依旧是要比商店便宜不少,最重要的是不需要票,不限量。
名声打出去之后,原本不太好卖的磁带,反而成了利润最高,出货最快的产品。
大家都知道如果想要一张磁带,其他地方都找不到,就到西单试试。
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港城的还是湾湾的。
如果西单也没有,那整个京城几乎上就没有了。
恍然间,磁带成了西单除服装外的第二大类,整个西单仿佛成了京城磁带集散中心,
也成了歌曲热爱者们心目中的圣地。
有事没事总要来西单逛逛,比如酷爱音乐,追求时髦的陈花花,每个月都会将领到工资的一半,以另一种形式,交换到自己舅舅手中,却浑然不知。
磁带生意确实赚钱。
以西单路口为中心,整条街道每天磁带出货量平均在4000张以上,遇上星期天,节假日,人多的时候,甚至能卖到上万张。
陈泽虽然没有做到垄断市场,但作为最大的出货商,每天平均可以从西单赚到元以上。
这其中还不包括分销商的中间利润。
随着陈泽这边扩大供货限额,手下的兄弟为了快速出货,挣得更多也都学聪明了,不再单打独斗。
到了八月份左右,陈泽让人统计调查的时候发现,自己手下的二十多个分销商,都已经发展出了自己的下线,少则三四个,多则一二十个。
有的是拉上自己家兄弟姐妹,堂亲兄弟;有的是拉上自己的邻居朋友,以前同事......
有的是一大家子,五六个下线,全城跑着卖。
而有的则已经找到了三级代理,手下十几号人,自己只负责进货出货,不再骑着三轮车亲自倒货。
陈泽则是无所谓,只要能把东西卖出去,手下人赚多少,他是从不过问的。
无论怎样,他都是最大的受益方。
因为,随着散货渠道的建立,短短三个月时间,他自己确实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手中的资金,已经从起步时的30万,膨胀到如今的三百万。
并且还在以每天五位数的速度上涨。
说实话,这钱来的太容易,太快,还没有什么竞争对手,反倒是让陈泽有些提心吊胆。
砰砰直跳!
钱拿在手里烧的慌,但花,确实又花不出去!
后世,人们有钱了,都是买房买车。
在八零年,买房的话,三百万能在二环买下两条街,可问题是:他敢吗?
陈泽当然是不敢!
买车其实倒是简单一点,广州那边有进口车,比如夏利。
一辆夏利,进口价五六万,如果是走私车的话,更便宜,也就一万多。
买回来挂个牌,把车挂靠在单位,开上街是没什么问题的。
京城的街上其实已经有人在开了,陈泽就在路上见过几辆。
不用说,1980年,买得起车,并敢大摇大摆开上街的,肯定不是一般人。
其实,无论是八十年代,还是九十年代,在内陆地区,包括不限于京城,小轿车都不是一般人能开的。
这里说的“能开”,不是指驾照或者是否买得起。
这些反而都是次要的,尤其是到了九十年代,全国十亿人中,能买得起小汽车的人多了去了。
但真开上轿车的却没几个,因为想要开轿车,单有钱是不行的。
如果是单单有钱,即使买了车,开上街,用不了几天,车也会被扣,然后再也要不回来。
必须要有挂靠的单位。
李肖提议也买一辆,买回来可以挂靠在姐夫的单位。
陈泽不怎么出门,没什么需求,不过还是同意了,他让小海去海关问问,有没有扣押的走私车。
海关走私车,在八九十年代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市场。
到了后来,甚至有人专门做这门生意,比如四合院三部曲中《正阳门下》中的男主角,韩春明,电视剧虽然没有详细介绍,他是怎么发财的。
但从故事的梗概和隐晦的描述大致可以猜出,其第一桶金,和海关走私车应该是脱不了干系。
“房子下来了?”
陈泽看着桌子上的两串钥匙,惊讶道。
“嗯,废了好大的功夫,他们学校的后勤主任胃口大得很。”李肖坐下来喝了口水说道:“我先是给了六千块钱,又给他送了几箱好酒,抱了一台日立的电视,百货大楼要1200的。”
李肖缓了口气儿,喝了口水,难掩一脸心疼。
陈泽知道他没说完,问道:“然后呢?”
“然后?然后那孙子还不满意,挑三拣四,一会儿这,一会儿那,就是不松口,张口又要2000好处费。”
“你给他啦?”
“怎么可能?四套房子才值多少钱?六千就已经不少了,还搭了台1200的电视,我又不傻,怎么可能再加价!那不都便宜那孙子的吗?”
“那你怎么办的?”
“我看他不愿意,我说‘不愿意那就算了’,然后连带着钱和电视机,一块儿抱走了,那孙子一见到手的鸭子飞了,也不讨价还价了。”
李肖喝着茶,描述着自己抱走电视时候,后勤主任的反应,哈哈大笑。
陈泽听了整件事的过程,也是觉得挺有趣。
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
无论什么时候,小人物总是很难打交道,鼠目寸光,得寸进尺。
手中稍微有点权利,便想要发挥到极致,稍有机会,动辄拿捏,不把人榨干绝不罢休。
数千年的文化底蕴,源远流长。
不过,陈泽和李肖也只是当做一件趣事聊聊,没放在心上。
想要做生意,这些都是逃不过的,这些小人分布在各个角落,无论有没有关系,都要跟这些小人打交道。
四套房子,五十平左右,没有公摊。
放在后世,几乎是七十平,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标准。
四套房子,陈泽两套,李肖两套。
小海和李云不着急,没有需求,便暂时没有要。
李肖其实也不急,纯属夫妻俩瞎着急,家里俩儿子还穿开裆裤,老三还没出生呢,就开始着急给儿子准备婚房了。
真正急着用的,还是陈泽。
他和肖红年岁也不小了,却连个私人空间都没有,整天不是在厕所,就是在办公室,晚上睡觉还要挤在客厅的木床上,吱呀吱呀——
现在有了两套小房子,正好可以搬过去。
一套自己住,另一套给奶奶和肖冉住,正好方便肖冉上下学。
改开之后,京城的治安一天天变差,狭窄幽深的胡同,相当于城市的青纱帐,甘蔗林。
小姑娘家的,每天早晚上下学的,陈泽和肖红其实也不放心。
尤其是前些时日传说的几个大案子,虽然不在东城,但也确实让人人心惶惶。
晚上,陈泽都不愿意让花花一个人提前下班,都是让她在等等和肖红一起,由他亲自护送,或者手下弟兄顺路送回家。
不过,对此,小花花似乎并不怎么领情,认为自己舅舅是为了压榨自己工作时长。
好几次提出抗议,不过抗议无效。
“怎么又这么晚回家?还一块儿回来,你俩这一天也没啥事儿,总是从早到晚见不着人,早出晚归的跟人上班儿似的。”
陈母守在守在门口,唠叨道。
“碰巧!碰巧!”
今天回来的确实晚了,因为是月底,饭馆要算总账,所以耽误了,一直忙到8点半才忙完,天已经黑透了。
陈泽却知道,母亲是在担心。
作为南锣鼓巷八卦委员会的常务委员之一,陈母每天接收到城南城北的消息,八卦信息,不比后世住在抖音,摊在床上的花朵们少。
先是顺义的三尸案,接着又是海淀的爆头案,还有一桩又一桩毫无线索的失踪案。
没完没了了!
弄得街头是人心惶惶,生怕灾难与不幸降临自己家。
“我和朋友一起出去玩,恰好碰见了花花,就一块儿回来了。”
陈泽找了蹩脚的理由,陈母也没有怀疑,顺利地放两人进去。
“吃饭了吗?”
“吃了,在外面吃过了。”
问话的是陈雅,回答的是陈花花。
母女俩聊天,不冷不热,像是陌生人。
陈雅没有追问两人去哪儿了。
只是把目光放在弟弟陈泽身上,轻轻看了一眼,便挪开了。
“额...我也吃过了!姐!”
陈泽猜测,大姐可能看出了什么。
大姐虽然平日里不怎么说话,但人却是一点不傻。
早上一块出去,晚上一块回来,每天早出晚归的,比上班儿还忙,稍微留点儿心,都能看出来两人搅在一块儿干什么坏事儿。
不过,看破不说破罢了,陈雅并没有继续追问,说道:
“锅里还剩两碗汤,你俩喝了吧!”
“哦!知道了。”
陈花花、陈泽乖乖点头答应。
......
“姐夫,你怀里抱的是啥啊?神神秘秘的!”
说话的是秦京茹,也是阎家的儿媳妇。
傻柱咧嘴一笑,露出怀里的东西:
“电视!”
“豁,这么大的电视?姐夫,你家不是有一台吗?咋还买电视呢?”
秦京茹是一脸羡慕,自己丈夫和公公一个德行,缝缝补补三十年的主儿,新衣服都不舍得给亲儿子买,家里自然是没有电视的。
而傻柱,在厂里上班,虽然嘴上说着受气,但工资却一分钱没少发,是高收入人群,也是厂里和院子里第一批买电视的人。
秦京茹还经常借着亲戚关系,带着儿子阎清芳一块儿去傻姐夫家蹭电视看,自然是知道的不能再清楚。
“害!这不是家里的电视太小啦,费眼睛嘛!”
“诺,这不,专门儿买了个大的,21寸!看嘛都倍儿清楚。”傻柱笑着拍了拍电视,走之前还说道:“京茹,回头带孩子来看电视!”
“哎,知道了姐夫!”
秦京茹望着傻柱远去的背影,脸上满是说不出的羡慕。
在这个朴实的年代,人们消费选择十分单一。
买电视便成了大多数家庭的挣到钱以后的首要选择,主要是也没有其他的可以买!
房子包分配,车子不能买,也买不起,三转一响结婚时候凑得七七八八了,电视就成了升级消费后的唯一选择。
后世很多年轻人都不理解自己父母,为什么在九十年代好不容易攒下两千多块钱,要全部拿去买一台只能收到三个台的电视呢?
扩大经营,拿去投资,不是更好吗?
不少年轻人想的是:要是拿着这钱,去买国库券,买92发财证,自己不也能成为富二代了吗?再不济,在城里买套房子,现在也值个几十万,不比买一台收破烂都不要的老电视强得多?
这只能说是消费代沟,就像后世父母不理解孩子为什么不愿意结婚一样!
——‘那是我不愿意吗?问题是没人看得上我啊!’
......
傻柱和阎解成的小饭馆开业也有两个月了。
离院子不远,当初开店借钱的事,闹得是满城风雨,因此大家对饭馆都多多少少有所关注,可谓是未开业先来了一波不要钱的热度。
而阎解成夫妻俩做生意确实有些门道。
傻柱作为谭家菜另类传人,手艺也算可以,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赶上了好时代,
比原着早了小十年,根本没什么竞争,处于卖方市场红利期,生意十分不错。
......
回到四合院里的反应。
当然是反应强烈!!!
四合院屁大点个地儿,谁家放了个屁,全院都能闻到,傻柱发财的事,瞒不住!根本瞒不住!!!
没到晚上,傻柱买电视,投资阎解成饭馆发财的消息,便传的人尽皆知。
傻柱不是一个低调的人,除了赚多少钱没说,其他全盘托出。
阎解成夫妇也丝毫没有低调的意思。
反而有点儿大肆宣传的感觉,弄得跟传销似得。
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赚到了钱。
对往日街坊邻居的态度,颇有一种:昨日的我爱搭不理,今天的我你告攀不起。
走个姿势拽得跟个二百五似得,屁股快翘得能顶起珠穆朗玛峰。
院子里不少人后悔,
“一千多的电视,说买就买了!真败家啊!”
“唉!”
“你说我当初怎么没多借点儿?直接跟傻柱一样,入股多好?”
这些人完全没考虑,傻柱是技术入股, 以阎解成夫妻俩的精明程度,他们就算是借一千,也不可能让他们分到一点好处的。
当然,要说最后悔的还得是三大爷,闫埠贵。
看着自己儿子发财,简直比杀了他还让他难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
第38章 渠道形成
同类推荐:
家族修仙,我在异界肝资源、克苏鲁世界的第一法师、青剑、穿到古代,我成了一字并肩王、人在大专,带着学生开发可控核聚变!、拒当舔狗,夏小姐跟别人上热搜了、全职法师之人族统治、混沌天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