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净界法师【首楞严王三昧】要义【第十讲】

【第十讲】

    请大家打开《讲义》第二十二页,“辛七、破转计无着”。

    辛七、破转计无着。(分二:壬一、转计。壬二、破斥。)

    这一段是阿难尊者对妄想的第七种辗转的执着。他执着妄想的体性是“无着”,是将“一切无着”来当作心的体性。阿难尊者所谓的无着的定义是说,我们这一念心是有一个真实体性的,只是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它是无着的。因为前面阿难尊者讲心在外、在内、在中间都被破了,所以他觉得心向外是不对的。他认为这一念心要一切法无着,这个就是心的体性。他作出这样的执着。这地方两段:第一个是阿难尊者的转计,第二个是佛陀的破斥。

    壬一、转计

    【第十讲图一】

    我们先看阿难尊者对“无着”的基本定义。我们看经文:

    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昔见佛与大目连、须菩提、富楼那、舍利弗四大弟子共转法轮,常言觉知分别心性,既不在内,亦不在外,不在中间,俱无所在。一切无着,名之为心,则我无着名为心不?

    这地方有两段:第一段是佛陀的教诲,第二段是阿难尊者错误的理解。我们先看佛陀正确的教诲。

    阿难尊者白告佛陀说:世尊啊,我过去做您的侍者的时候,我曾经跟您老人家参加一个般若的法会(前面我们讲到眼色为缘、生于眼识,那个是唯识的法会、方等法会。这个地方是般若法会),听闻殊胜的般若法门。当时四大弟子都参加了,目犍连尊者、须菩提尊者、富楼那尊者跟舍利弗尊者,四大弟子来共转般若法门。共转法轮,我们解释一下。

    在般若会上,佛陀使令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跟三大弟子——目犍连尊者、富楼那尊者跟舍利弗尊者,来共同演说般若法门。演说的方式是三大弟子提出问题,由须菩提来回答,佛陀作最后的如是如是的印证。为什么般若会上佛陀不自己来开演般若法门,而要声闻弟子来开演般若法门呢?古德解释有两层意思:第一个,就是靠声闻人来解释空观的道理,使令声闻弟子破除法执,令他们回小向大。因为他们同样是声闻人,他了解声闻人的习性是什么。同样一句话,佛陀说出来,可能其他的阿罗汉不是很懂,但是同样修四谛法门的须菩提讲出来,他们就容易接受。所以这个地方有影响声闻弟子回小向大的意思。这是第一个意思。第二个意思是转教菩萨。般若会上不只是声闻众,还有那些大菩萨。大菩萨听到了声闻弟子来开演我空法空的道理,对菩萨也有教化的作用,一举两得。所以说佛陀使令须菩提来开演般若法门,佛陀在旁边作幕后的指导跟印证。

    在这个法会当中,阿难尊者听到了一句话,说是“觉知分别心性”——这个明了分别的心,它也不在身内,也不在身外,也不在中间。那么它在哪里呢?俱无所在,是没有处所的。没有处所意思就是说它没有自性,它只是一个因缘的碰撞,而产生一时的作用。佛陀的意思就是诸法因缘生。我们这一念心是因为六根接触六尘,产生一时的作用。当根尘的因缘消失的时候,这一念心也消失掉。这是佛陀所谓的“俱无所在”的意思,就是说“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是这个道理,缘生缘灭的意思。

    阿难尊者的执着是说:“一切无着,名之为心。则我无着,名为心不?”意思是,我这一念心对一切的外境都无所着,这个无所着就是我心的自体,这个自体就是我这一念心吗?这个“名为心不”,这个时候阿难尊者讲话就不是那么肯定了,带有请示佛陀印证开示的味道。我们解释一下。

    佛陀所说的“一切无着”是:心是没有自体的,没有真实不变的自体。我们再讲一次什么叫有自体。你这一念心不能有变化,比如说:我想要念佛。这个心如果是:诶,我生病了,我没办法念佛了——你的心会受你的身心世界而影响的,受外境影响的,这个心都没有自体。只要这个东西会变化,它就是虚妄的。佛教讲虚妄,不是说它没有,而是说它会变化。我们常说梦幻泡影,你说天上的浮云有没有?诶,浮云是有的。你看那浮云,它突然间变一个兔子,一下子变一只老虎。对不对?你不能说它没有,它有它一时存在的假名、假相、假用。佛陀的意思是说,所谓的无着,就是这一念心是没有自体的。但是阿难尊者他所执着的无着——蕅益大师说,阿难尊者的执着是心有自体,只是它无所着。譬如猕猴跳踯——就像一个猴子,有一个猴子在,这个猴子有没有?有。但它在树上跳来跳去的,一下子抓住这棵树,一下子抓那一棵树,它只是没有固定的处所而已,但是这个猴子是有存在,是真实体性的。所以他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心是有自体的,只是它跟外境接触,无着而已。这是阿难尊者他执着的相貌。我们看佛陀怎么破斥。

    壬二、破斥

    【第十讲图二】

    我们看经文:

    佛告阿难:汝言觉知分别心性俱无在者,世间虚空、水陆飞行,诸所物象,名为一切。汝不着者,为在为无?无则同于龟毛兔角,云何不着?有不着者,不可名无。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着?是故应知,一切无着名觉知心,无有是处。

    佛陀先双向地征问:到底这个无着的心是有还是没有?先提出存在跟不存在的一个疑问。佛告阿难,说你那个能够感受、能够想法的明了分别心性,跟外境接触的时候,完全表达一种无着,就是你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它是不存在于一切法上,它是无着、无住。那么这样子我问你一个问题,说这个世间上,上有虚空,下有海水,乃至于陆地,这个依报环境。这中间有很多的在天上飞行、在地上走的种种的宇宙的万物。你这一念心对这种宇宙的万物完全无所着,那么你这一念心到底是存在还是不存在呢?先问到这个存在不存在的问题。假设你说你这一念心是不存在,不存在就像龟毛兔角——乌龟没有毛,兔子头上没有角。你这东西根本就没有存在,那就没有所谓的着不着了。

    我们这一念心不能说不存在,不存在那个是断灭见。很多外道(我们后面会说到),外道修到最后他这一念心不存在,有情修成无情。所以外道很多从有情的生命修到最后变成一块石头,他的心就住在石头上面。这个都不对。佛法是远离空有二边的一种中道。完全说没有,绝对不对;完全说有,也不对。所以你说完全没有,那这是一种断灭。

    你说这个心是真实的有,只是它不着一切法,那么这个就不能说它没有,是有了。那么“无相则无,非无则相;相有则在,云何无着?”佛陀说,一个东西是没有形状的,这个就是它不存在。只要它存在,就有它的相状;只要有相状,就有所着。所以不可能不着。你说你这一念心有体性,而它无所着,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只要存在,它就会有相状,有相状就会有所着。你自教相违。所以“是故应知,一切无着名觉知心,无有是处”。因为只要存在的东西都要有相状,有相状就一定要有所着,所以阿难尊者所谓的无着是不合道理的。佛法讲无着,它是有相状、有作用的。它无住,它会生心的,生起种种的善心。阿难尊者所谓的无着是完全没有,那就是断灭见了,那不对的。

    禅宗有一句话,我希望大家好好体验一下,你就知道什么叫作中道的思想。它说“觅即知君不可见”,而“不离当处常湛然”。你这一念心在活动的时候,你说你的自体在哪里?找不到。它不在内,也不在外,不在中间;它也不存在过去,也不存在现在,也不存在未来。所以“觅即知君不可见”,它的自体不可见。但是,“不离当处常湛然”,它当下真的有它的作用,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所以在本经的最后我们会讲到,我们这一念心的真实相就是:这一念心性当下即空、即假、即中,“缘生无性,当体即空”,但是在空当中,你念头一动,它有它的一个假名、假相、假用。你念佛有念佛的功德,拜佛有拜佛的功德,空有无碍,空有同时。这个就是即空、即假、即中,真空妙有的中道实相。当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讲到即假,还没有讲到因缘的作用,都是在破除我们的执着。

    蕅益大师在注解上说,破执法门非常重要。他说,整个禅宗的公案,参“念佛是谁”也好,参“什么是我们的本来面目”也好,其实它的重点都是在觅之了不可得。我们在对治烦恼的时候,我讲实在话,我们没有那个精神体力把所有的烦恼都一一地压住。你做不了,不可能的。所以在修行的时候,我们用硬压的方式,很多人修行到最后吐血,身体产生状况。他就是没有智慧嘛,烦恼来就压它,你怎么压得过它呢?这个烦恼在心中活动了那么久,我们心中的贪欲,我们的瞋恚,你不是今生才有的。你在无量的生命当中,每一生你都经常生起这个念头。它的势力很强大啊。我讲实在话,你压不过它的。你一个小孩子,打不过大人的。这怎么办呢?你做一件事情就好——不随妄转,你不要跟着它走就好。说我一定会跟着它走啊,它起来的时候,我很自然就跟着它走。那因为你没有好好地修习观照。

    比如说现在有人刺激我,诶,你这个人怎么怎么样。你很生气。一般接触到妄想的时候,我们习惯性会跟着妄想走,习惯心随妄转,因为它是我的老朋友,结果我就去造业了。遇到妄想你先不要动。佛陀在《楞严经》里面七处破妄,都是告诉你,先不要动。然后看这个心,它的处所在哪里——你从什么地方来?这句话非常重要,说:诶,你从什么地方来?我为什么会有瞋心呢?我刚刚好端端,为什么会起瞋心呢?就是说,“未生无潜处”。我还没有起瞋心的时候,这个瞋心它保存在哪里?刚刚我没有起瞋心啊。那这个瞋心,它如果是有实体的话,它保存在哪里?好,现在瞋心在活动的时候——“正生无住处” ——在我很生气的时候,那生气的心在哪里?“生已无去处”,等到我这个气生完了,它又跑到哪里去了?妄想最怕你回光返照,因为它是捏造出来的假相,你一回光返照,它就完了,它没有根源。问题是我们一直没办法回光返照,所以我们一再地受骗。它这个作用一次一次地强大,所以我们就跟着妄想不断地流转。

    我讲实在话,我们生死流转,不是上帝的意思,绝对不是上帝的意思,是我们自己的妄想创造出来的。所以它后面会说到,“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你的妄想的根被你拔掉以后,你的罪业就开始改变了。我讲实在话,你要忏悔业障,你要对治烦恼,你一个一个对治,你一辈子对治不完。蕅益大师说,你今天用念佛的法门要对治烦恼,每天念十万声佛号,念一百年。念佛一声能够消你很多很多的罪障,又念了一百年,每天念十万声。这样子一百年下来,他说,你消的罪障如爪中土,你没有消的业障如大地土。所以他说,只是事相的修学,你改变不了自己的。我们不懂正确的方法修行,真的是效果差很多,因为你还是活在自我意识当中,你还是用自我意识来对治自我意识产生的烦恼。这都不对。我们今天对治烦恼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光返照,观察原来妄想是没有根的。这个时候你要怎么样?把这个根先拔掉。那这个时候会有什么结果呢?所有的妄想都没有势力了。

    妄想的势力就是自我意识。你就是观想,觅心了不可得。这个时候,你会看到你的妄想生起,然后你不管它呢,它又消失掉了;然后它又生起,它又消失掉。这个时候,你跟妄想慢慢分开了,它再也不影响你了。这个时候,你就安住在真如本性。这个时候,我们讲返妄归真,或者讲逆流照性。你的心已经逆流,抗拒那个生死流。我们一个妄想起来我们就随顺它,把这个生死的业力越弄越坚固,就是顺生死流。现在我们一个念头起来的时候,我们回光返照,就逆流——我们抗拒那个生死流,然后照了本性。这个时候你的生命开始变化,而且这个变化是一个整体性的变化。这个时候消的业障完全是从根本上的扭转。所以《楞严经》你会用以后,你正确的思考模式产生的对治烦恼的效果,那是天差地别。你懂得善巧智慧,再改变自己就改变得很快。

    你看我们学佛的人。有些人学了很久,也很用功地拜佛,也很用功地诵经,也做很多慈善事业。但是你看他学佛学了十年二十年,没什么改变。他这一念心跟外境接触的时候,他过去生什么念头,现在还是生什么念头,老家风,一直没有变。他过去走的路一直都是这样走。他的生命当中怎么样?积集善业,这个叫积集善业。这种人是在修福报,他没办法改变的,因为他一直认为妄想是真实的,我怎么改变呢?它是真实的,怎么改变呢?你看有些人一学佛以后,他改变很快,因为觅心了不可得嘛,妄想是可以改变的。他不随妄转,一念间转过来,他整个生命就改变了。

    诸位!你不要小看“觅心了不可得”这几个字,你要会用这句话,你生命的转变是非常快的。否则你很难跳脱妄想给你捏造的这样的一种虚妄的力量,它那种十二因缘的力量:无明缘行,行缘识……,这个力量是很大的。所以我们最快是把那个无明直接拔掉。这个无明就是你心中的妄想,而最好的方式就是怎么样?诸位记得,你下次打妄想的时候,先不要动。你问你的妄想一句话:你从什么地方来?你试试看,很有力量的。你说:诶,怎么会有妄想呢,你从什么地方来?结果你找不到它的根。这个时候你就慢慢跟它脱离了。你只要成功一次,你就有信心了:哎呀,佛陀说的话是真的!所以,修行只要你走过一次,你就有信心了。你有信心,然后你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你的生命就不断进步了。所以我们要去学《楞严经》佛陀的思考模式,他去找那个心,找不到它的处所。这种观念是很重要的。

    己二、显示妙理兼破余妄。(分三:庚一、总示万法唯心。庚二、别就见精显性。庚三、遍历阴入处界会理。)

    好,我们看“己二、显示妙理兼破余妄”。

    前面是着重在破妄,这个地方要显真。讲到我们现前一念心性,一个真实的道理。它真实的道理是什么?简单地讲就是,这一念心它的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兼带地破除它的微细的妄情。所以蕅益大师说,前面破妄,此番是显真,显出真实的体性。这地方有三段:一、总示万法唯心;二、别就见精显性;三、遍历阴入处界会理。

    庚一、总示万法唯心。分二:辛一、正示二本不离一心。辛二、委示心体不同妄执。

    我们先看第一段,先作一个拢总的标示。这个宇宙万法,惟独是我们一念心所显现。这个观念很重要。佛教的观念是认为我们的生命有心法跟色法,而外在的色法是你内在的心法创造出来的。我再讲一次,外在的世界是你内在的世界创造出来的;你内在的心是什么样的心境,外面就有怎么样的环境。这跟别人都没有关系。所以你希望改变外在的环境,你就要调整你的心态。外境是内心变现的,这叫万法唯心。

    这当中有两段,第一段是,正示二本不离一心;第二个,委示心体不同妄执。我们先看第一段。

    辛一、正示二本不离一心。分二:壬一、当机申请。壬二、如来开示。

    在本经当中讲到,生命有两种根本:一种是杂染法的根本,一个是清净法的根本。什么叫杂染法呢?生死的法,就是杂染法。涅盘的法叫清净法。也就是说,为什么你会生死流转呢?因为它有一个根源。为什么文殊菩萨、普贤菩萨能够安住在涅盘呢?它也是有一个根源,有一个根本。这两种根本都是一念心所造的,都没有离开我们这一念心,只是迷悟的不同。

    我现在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去参一参:你现在打妄想,是谁在打妄想?用你这一念心打妄想。你眼睛不能打妄想,耳朵它只是一个工具,打妄想的是心。你成佛以后,也是那一念心。那我问你,你现在这一念打妄想的心,跟你以后坐在菩提树下成佛,那一念心有没有一样?完全一样?完全一样你就不要修了,你就成佛了。也可以说一样,也可以说不一样。那个明了性是一样,但是作用不一样。一个是迷,一个是悟,作用不一样。一个是完全觉悟了;一个是在迷惑颠倒。所以它会讲到攀缘心跟常住真心,它们的体性是一样,作用不一样。

    如果你这一念心跟成佛的心不一样,那你不可能成佛,你永远不可能成佛,因为你做不来。你现在只能够用这一念心嘛。如果你现在的心跟佛的心完全不一样,那成佛跟你没有关系。你说,我用沙去煮,一辈子煮不出饭来。你说完全一样,完全一样那你还修什么行呢?所以说体性是一样,作用不一样。我们因为迷跟悟产生不同的作用。

    所以,二本不离一心。杂染的根本跟清净的根本,其实从体性上来说都是一念心。所以我们成佛是有希望的,只要我们把这个迷惑的心转成觉悟的心,我们就可以成佛。

    这地方有两段:第一个,当机申请;第二个,如来开示。

    壬一、当机申请

    【第十讲图三】

    我们先看第一段,阿难尊者的一个申请。申,就是申述自己的过失;请,就是启请佛陀的开示。我们看经文:

    尔时阿难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我是如来最小之弟,蒙佛慈爱,虽今出家,犹恃娇怜。所以多闻,未得无漏。不能折伏娑毗罗咒,为彼所转,溺于淫舍,当由不知真际所诣。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及诸大众,倾渴翘伫,钦闻示诲。

    这个地方有四段,首先是阿难尊者自己的申述。

    阿难尊者他的妄想有七番的执着,被佛陀一一破斥以后,他感到非常的惭愧:修了十二年,出家十二年,还是被妄想所转,还是认为妄想是有真实性的。所以佛陀开示以后,他本来是坐着,就赶快站起来,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这是一个请法的仪轨。我们一般听法是安坐,安坐在座位上。这个时候他要请法就不能坐了,他站起来。然后呢,“袒”,偏袒。这个“袒”就是显露,把他的右肩显露出来。佛在世的时候所穿僧服,当他是听法的时候、安坐的时候,衣服要把两个肩膀都盖起来。但是当要请法的时候,按规定要把右边的肩膀露出来,而且用右膝来着地,合掌恭敬地向佛陀秉告。这是一种请法的仪式。 卷

    他说,我阿难是如来最小的堂弟。佛陀的家族有四王八子,有净饭王、白饭王等四个王,他们总共生了八个王子。佛陀是最大的堂兄,阿难尊者是整个八子当中最小的,是佛陀最小的堂弟。所以因为这一层因素,就承蒙佛陀特别的慈悲跟爱护。

    “蒙佛慈爱”,我解释一下。蒙佛慈爱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因为佛成道以后阿难尊者才出生,所以佛陀成道以后经常回宫中说法,那个时候阿难尊者很小,所以很可爱。佛陀对他也特别的慈悲,特别的关怀。看到小堂弟跑来跑去的,佛陀会种种地慰问。这是第一个,他在家的时候。其次,阿难尊者蒙佛的慈悲摄受,出家以后(我们看《阿含经》也好,看戒律也好),佛陀对阿难尊者也是有种种的特别照顾,种种的慈悲爱护的情况。这是佛陀跟阿难尊者过去特殊的因缘。其实在整个佛陀弟子当中,阿难尊者真是蒙佛特别慈爱。

    也因为这种因素,“虽今出家,犹恃娇怜”。因为蒙佛特别慈爱的关系,我现在虽然剃发出家了,外表是现了出家相,但是我内心还是有些仗恃,还是充满了骄傲之气。这个骄傲之气有两个内涵:第一个,阿难尊者他本来是王子出家,他贵为王子,所以他有一种贵族的骄气。第二个,因为他是佛陀最小的堂弟,所以蒙佛特别的慈爱,他又做佛陀的侍者,所以多所仗恃。他总是觉得佛陀有无量三昧,随便赐我一个三昧,不劳我修。他后面会说,根本不用修行,佛陀有这么多三昧,随便送我一个就够我一辈子用了。他不知道内心世界是不能取代的。因为骄傲的关系、仗恃的关系,一方面骄傲自己是贵族,一方面仗恃佛陀特别的宠爱,所以他只是多闻增长知识,而没有产生一种心地法门的观照来调伏心中的妄想,所以到现在还是被妄想所转。这个是他对自己的反省跟申述。因为自己多闻,而没有成就观照,所以遇到这种大梵天的娑毗罗咒,当外道的咒术显现出来,产生一种虚妄的幻相的时候,就把阿难尊者给迷惑了。阿难尊者看到这个妄相,他不会观想说,诶,你从什么地方来?觅之了不可得。他不会用这个法宝去对治它,就跟着它转,结果就沉溺在淫室当中。这个地方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因为我不能够好好地去观察我的真如本性的处所——“真际所诣”;就是我只是随顺妄想而转,我没有真正地去观照我的真如本性,没有真正地去观察妄想是没有自性的;我不能够破妄,不能显真,所以就被妄想所转。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表面上阿难尊者是被娑毗罗咒所转,其实不是。诸位知道阿难尊者是被什么所转吗?对了,被自己心中的妄想所转。我讲实在话,绝对不是风动,也绝对不是幡动,是仁者心动。他的心跟那个咒接触的时候,这个咒只是一个助缘,它产生一个虚妄相。阿难尊者心中一定要去执着这个虚妄相,然后产生一个虚妄的想,才会被它所转。咒语不可能去转。你说咒语能转,文殊菩萨去,为什么文殊菩萨没事,阿难尊者就有事?同样的咒,文殊菩萨他没事。所以我们要知道,绝对不是外在的风在动,也不是外在的幡在动,是你心一动,外境才会动;你心不动,外境不会动。所以他讲得很清楚:之所以被咒语所转,因为我的心地法门不够。他并没有说,这个咒太厉害了。没有这个意思。是他的妄想太厉害了。所以,“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希望世尊慈悲,哀愍我等众生,来“开示我等”。这个“我等”包括与会的大众,也包括了末法的众生。

    “奢摩他路”,它本来意思是止,就是内心的安住。但是蕅益大师说,其实这个止也包括了观。因为《楞严经》止跟观是分不开的,这是大乘的止观,就是我们说的首楞严王三昧的安心法门。安心法门,最简单的就是把心带回家。那么怎么样能够返妄归真,使令这种“阐提”(“一阐提”翻成中文就是断善根,这种人完全不相信因果的,你要栽培他善根很难),“隳”就是破坏,“弥戾车” 就是邪知邪见。用大乘的止观,来破坏没有善根的众生心中的邪见。这个当然是指末法众生,这种邪知邪见的众生。“作是语已,五体投地”。阿难尊者请法以后,他就显现出对佛陀最恭敬的礼拜。跟与会大众,内心当中“倾渴”,充满了渴望;“翘伫”,是把头抬起来,还作出了表情,抬头望着佛陀,表示期待的意思。来请佛陀作修习止观明确的开示。

    所以这段经文等于是有两个重点:第一个,阿难尊者自己的反省——我为什么被妄想所转呢?因为我找不到我的家,我找不到我的家我当然在外面跑。说:诶,为什么你一天到晚去攀缘外境呢?就是我没有家了,我只好在外面跑。所以它这个地方就是说,一个人会堕落,因为他没有家。第二个,请佛陀告诉我,我的家在哪里?就问两个问题。

    壬二、如来开示。分二:癸一、瑞表真常。癸二、正示二本。

    我们看如来的开示。如来的开示当中有两段:第一个,瑞表真常;第二个,正示二本。

    癸一、瑞表真常

    【第十讲图四】

    “瑞”就是放光现瑞,来表示真常佛性。我们解释一下。

    佛陀在说一个深妙法门的时候,一般的态度,佛陀不会直接说法,都要先放光,先表法。放光有两层意思:第一个,破除众生的罪障。有些人罪障很重,你给他讲法他也听不懂,所以放大光明,有消业障的意思。第二个,放光时,光明是从哪里放出来的,从头顶放的、从眼睛放的、从嘴巴放的,表达的意思都不一样;光明跑到哪里去,产生什么样的效果,这个都有表法的。利根人一看到这个他就懂了。所以放光有破障跟表法两层意思。那我们今天就就着表法这一部分来发挥了。

    这个地方有五段的表法。我们看经文: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其光晃曜如百千日。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

    这个地方有五段,也正式说明了整个首楞严王三昧的修学次第。

    第一、真智将现。前面佛陀着重的是在破除妄想,把我们过去的习惯破掉。把习惯破掉以后怎么办呢?我过去的习惯都是用妄想,佛陀您现在把妄想丢掉了,您要赐给我一个新的家才好,来安住我的心。这个时候,佛陀将开显真实的智慧。真实的智慧在哪里呢?

    “尔时世尊,从其面门放种种光。”佛陀的光明是从他的脸部放出来的,脸部是六根具足的地方。你看我们脸部眼睛、鼻子、嘴巴、耳朵,六根全部具足。那么六根放光表示说,我们在整个首楞严王三昧,就是在六根当中来修行观照。也就是说当我们六根忘失我们的家,忘失我们的本性,向外攀缘的时候,这个六根就暗淡了,就像面门是暗淡的一样。当我们六根跟六尘接触的时候,我们能够回光返照,观察妄想是没有自性的,观察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这样我们的六根面门就放光。所以向外攀缘,面门暗淡;向内回光返照,面门就放光。蕅益大师说是这一层意思。而这个光明,它能够晃曜,就是照耀,就像一百个、一千个太阳一样。你看我们白天十二点的时候,一个太阳就足够让世界光明,何况是百千个太阳。这个地方佛陀从面门放光,也表达说,我们六根当中眼耳鼻舌身意,从现在开始你要注意你的六根的面门,要放光。就像古德说的:主人翁啊,你要醒一醒!

    第二、诸妄将破。“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当我们六根开始观照的时候,产生的第一个效果:妄想即将慢慢被破坏了,因为妄想最怕你观照。在诸佛的这些觉悟的世界当中产生的六种震动,这六种震动首先是动、踊、起。动,就是那个躁动的动;踊是那个踊跃的踊;起是起来的起。这些是形相的。其次是震、吼、击,震、吼、击是音声。这六种震动表示,我们开始去破坏六根门头当中所产生的这些昏暗的妄想。六根当中躲了很多我们的习气,每一个人的妄想习气不同。但是昏暗的妄想最怕光明的智慧,所以你只要一回光返照,你只要不随它转,它自然消失掉。因为它没有真实性。其实妄想,你都不要对治它,你只要观照它就好了。六种震动表示开始在消灭妄想习气。

    第三、覆蔽将开。真实的本性即将开显。“如是十方微尘国土,一时开现。” 一切众生的真实的本性即将开显。

    第四、区隔将合。“佛之威神令诸世界合成一界。”我们过去因为有种种的妄想,所以造了不同的业,产生不同的果报,在平等的法性当中创造了差别的生命。现在我们每一个人从个体的差别生命,又要回归到同一的法性,大家要同归到同一个家里面去了。所以整个差别的因缘要会归到一个世界去了。

    第五、流转将息。“其世界中所有一切诸大菩萨皆住本国合掌承听。”这个时候整个生死流转的力量即将消灭,诸位菩萨开始回到自己的家,开始安住在我们的清净本性。

    这个地方就是为“十番显见”——佛陀即将开显我们的真如本性,先作一个表法。有这五层意思,就是开始观照,妄想开始消灭,那么我们的本性慢慢地开显,生死流转的力量慢慢地结束,是这五层意思。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


同类推荐: 我一个精神病,吃鬼很正常吧闪婚首富大人乖乖宠我主宰之王秦尘嫡女王妃美又娇,王爷看着她作妖亲你,吻你,谢少被千亿前妻拿捏了医妃早上搬国库,晚上冲喜嫁残王渣男前夫追求真爱,我高调转嫁豪门睡了上司后,身份瞒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