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重生归来,姐妹互换第160章 臣必不辱命

第160章 臣必不辱命

    清晨,朝堂内早已群臣齐聚,气氛压抑。

    玄安帝端坐御座之上,目光沉静却又带些许隐忧。

    赫沙城的增援一事将牵动朝堂上下。

    而昨日程霖提出的“天意不宜增援”的奏章更使得事态变得扑朔迷离。

    古元德在众臣前率先出列,拱手道:“陛下,赫沙城现危急万分,倘若不立刻增援,恐怕北疆再无险可守。

    臣恳请陛下拨款发兵,以解赫沙之危,保卫边疆安宁!”

    他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古元德深知自己这一派的重任,此时若不坚定发声,边疆将士的安危难保,而朝堂中的权势也将易手。

    玄安帝微微点头,目光转向其他臣子。

    此时,左都御史沈廷之上前一步,慷慨陈词道:“陛下,赫沙城乃北疆屏障,一旦失守,敌军长驱直入,国土将无险可守。

    臣恳请陛下三思,速决增援一事!”

    他话音刚落,军机总督何敬之也出列。

    神情凝重:“臣等不惧边疆之险,但望陛下谨慎思虑,早做决断,以免边关失守,动摇国本。”

    兵部侍郎刘文旭则深吸一口气。

    挺身而出,语气坚定:“臣等愿为朝廷尽职,为赫沙城一战,请陛下恩准!”

    四位大臣接连发言,声音铿锵有力,震撼朝堂。

    然而,户部尚书萧季却不动声色。

    冷静地上前拱手道:“陛下,臣认为,赫沙城增援一事需从长计议。

    陛下,边防军的粮饷已成负担,贸然增兵,只怕徒耗国库,朝廷财政难以为继。”

    他的话语平和,却带着隐隐的质疑。

    玄安帝微微蹙眉,看向萧季,显然有些动摇。

    刑部侍郎周显然这时接着道:“陛下,臣近日在刑部查得多起军粮贪腐案,粮饷流通混乱。

    若此时贸然增援,恐怕难以供应,徒增混乱之象。

    臣恳请陛下,三思而行。”

    他的声音不紧不慢,却一针见血地戳破了兵部的软肋。

    古元德面色微变,心中暗叫不好。

    若刑部要在朝会上公开质疑兵部,整个增援提议将面临巨大的阻力。

    就在此时,钦天监监正程霖也出列。

    他将拱手作揖道:“陛下,臣昨夜观星象,赫沙一带破军星动,与武星相冲,乃极其不祥之兆。

    若此时强行增援,恐反伤国运。”

    程霖的言辞含蓄却直击要害,他深知若从“天意”之说来劝谏,皇帝难以一时抉择。

    玄安帝一听“天意不宜”,心头一震,脸色微微阴沉,若有所思。

    此时,兵部尚书古元德见情势不利。

    急步上前再次拱手道:“陛下,兵部虽管理不善,但这几次失误实乃少数,不宜因粮饷问题耽误边疆危机!

    赫沙一带形势危急,臣以为,若不立刻增援,只怕后患无穷!”

    他竭力辩解,言辞恳切,心中既有对边疆将士的担忧,又有对朝堂局势的焦虑。

    他望着玄安帝,期待陛下能被他的忠诚所打动。

    然而,周显然并未因此罢休。

    他冷冷一笑,再次出列道:“陛下,军粮一事虽是少数事件,但关乎边防将士的生死,不可轻忽。

    倘若此时冒险调兵,万一粮饷未到,陛下可曾想过将士们的安危?”

    朝堂上的气氛骤然凝重,众臣屏息静气,注视着玄安帝的反应。

    玄安帝沉默不语,内心复杂。

    他心知边疆危机迫在眉睫,但若刑部的指控属实,贸然增援可能会导致前线军心动摇。

    同时,程霖的“天意”之言也让他内心不安,天象示凶,他又如何能逆天意而行?

    但若因此不增援,朝中势必人心动荡。

    玄安帝目光缓缓扫过群臣,内心不断权衡。

    此刻,他感受到的已不仅仅是边疆安危,而是朝堂的微妙平衡。

    这份权衡的重担让他呼吸也变得凝滞。

    他最终深吸一口气,冷声道:“诸卿之言,朕悉数记下,待朕细思再议,暂且退朝!”

    群臣听罢纷纷躬身,缓缓退下。

    古元德内心忧虑,望着周显然和萧季的背影,暗暗攥紧了双拳。

    而萧季和周显然则微微颔首,眼中闪烁着冷静与得意。

    这场朝堂之争暂时告一段落,然而,暗流涌动的朝中局势却刚刚开始浮现出真正的危险。

    玄安帝心头重重压着朝中分歧的声音。

    他一向英明果断,但眼下,面对北疆的局势和国库的日渐枯竭,他竟一时难以决断。

    这不仅是边防问题,更关乎社稷长远安稳。

    他眉头紧锁,思虑万千,偶尔瞥见身边侍立的太监轻敛的眼神,心中也增添几分焦虑。

    次日朝堂上

    古元德踱步上前,呈上厚厚的奏疏,双手高举。

    声若洪钟:“陛下,臣斗胆进言!赫沙城若失,敌军将长驱直入,民生涂炭,后果不堪设想。

    陛下,我们怎能坐视?”

    他语气深沉,似早已料到皇帝的顾虑。

    又继续道,“臣知国库吃紧,然不妨对物资分配严加审计,决不让一分银钱、一匹布帛浪费于无用之地。

    如此,方能既保边疆稳固,又不损耗国力。”

    玄安帝静静听着,目光深沉。

    他知道古元德是一片忠诚,但朝廷的内耗以及耗费之巨,依然让他踌躇。

    古元德见状,又毅然说道:“臣,愿誓死担保,若边疆失守,臣当负全责!”

    沈廷之上前,神色严肃且略带忧虑:“陛下,边疆一旦动荡,势必牵动全国。

    地方会怀疑朝廷的决断,朝野亦会人心惶惶。”

    他语速平缓,却带着压抑的急切,“不若见机行事,以保大局为重,绝不可失去北疆。”

    玄安帝的眼神闪烁,沈廷之的言辞切中了他的顾虑。

    沈廷之又道:“臣只愿陛下莫让一时的犹疑,伤了国本。”

    何敬之神色凝重,满面愁云,声音低沉地说道:“陛下,若朝廷削减对边疆的支持,必会动摇军心。

    军中久已传闻士气低落,若再有异动,恐怕不安甚于外敌入侵。”

    他一字一顿,“臣虽不才,也能预见,这一举措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哗变风险。”

    玄安帝闻言,深深叹了一口气。

    边疆稳固乃是安邦定国的基石,可朝中的反对之声,也不可置若罔闻。

    萧季走到御前,微微躬身,语气柔和却充满隐忍:“陛下,臣以为,北疆之事不必急于一时。

    国力应积而后用,何不‘以静制动’,待局势稍稳,再做决断?”

    他语调平和,却分明暗示着“稳重”之道。

    玄安帝思索良久,心中不禁暗暗揣测,萧季的意见是否有可取之处?

    太监垂手低头,眼角微不可察地一瞥,似乎也在揣摩皇帝的反应。

    周显然上前,神色自若,借军中纪律为由。

    轻轻言道:“陛下,兵多反扰。

    臣愚以为,若边疆兵力过于庞大,反而易生内乱,恐成不稳之患。”

    玄安帝闻言,若有所思,心头却微微一沉——这套说辞是否别有用心?

    他心中一片迷茫,目光中闪烁着深深的矛盾。

    散朝后,玄安帝独坐殿中,四周寂静无声。

    烛光微微摇曳,映得他面色阴晴不定。朝中大臣分歧严重,让他备感煎熬。

    他想到北疆将士的艰苦,想到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又不禁忧虑国库的空虚。

    身边的小太监轻轻递上一杯茶,低声道:“陛下可要稍事歇息?”

    玄安帝默默点头,心头沉甸甸的。

    夜色笼罩了皇城,萧季府邸的正堂内却灯火通明。

    几位朝中反对派的核心人物聚集在此,彼此眼神交汇,气氛严肃而压抑。

    萧季端坐在堂上,目光锐利如鹰。

    声音低沉却透着冷意:“各位,陛下已然被支持派所动,如此下去,我等怕是无立足之地了。”

    他说着停顿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决绝,“但若在此时趁势而上,或许还能扭转局面。”

    周显然点头附和,轻声提议:“户部如今多有贪污之嫌,不如对支持派进行一番‘合规审查’。

    看他们是否洁身自好。”

    言罢,他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

    萧季满意地点头,将目光转向堂下,“周兄此计甚妙,立刻行动。

    务必在刑部找几个可靠之人,务必找到他们的破绽。”

    萧季深知,若要扩充势力,必须先将那些态度摇摆不定的官员拉拢到自己阵营。

    朝会后,他悄然邀请几位立场不明的官员至府中密议。

    这些人皆为中层要职,虽尚未步入重权核心,却掌握了不少实权。

    萧季首先看向京兆府推官程明正。

    微微一笑:“程大人若肯支持我等,日后在京兆府的升迁,当会水到渠成。”

    京兆府主理京畿事务,掌管京师治安与行政。

    程明正深知自己欲入京兆府尹一职已久,却苦于人脉薄弱,迟迟未能如愿。

    萧季话音刚落,程明正心中顿时一动。

    略作思忖,微微拱手应道:“若萧公有所嘱托,程某自当竭力相助。”

    他虽话语含蓄,却目光坚定。

    萧季再看向兵部主事赵启尧。

    轻轻说道:“兵部主事虽任要务,但与堂官相比尚有一阶之隔。

    若反对派得势,赵大人自有升至郎中的机会。”

    兵部郎中掌管全国军需调度,是兵部中举足轻重的职位。

    赵启尧立刻拱手拜道,言辞恳切:“萧公恩德,赵某谨记在心。若萧公有召,赵某定赴汤蹈火。”

    程明正得到京兆府尹的许诺,满心欢喜;

    而赵启尧已心中盘算,若能掌控兵部郎中的调度权,定能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

    几人各怀心思,皆在萧季的巧妙谋划中被逐一收揽,逐渐倾向于反对派。

    在权力与利益的诱惑下,反对派的势力宛如暗潮般迅速扩大,稳步向朝堂的核心逼近。

    朝中格局悄然生变。

    然而,古元德并非毫无察觉。

    他敏锐地捕捉到萧季私下活动的蛛丝马迹,内心顿时警铃大作。

    他在书房内来回踱步,思索对策。

    最终决定加大对支持派成员的保护,防止萧季的密谋进一步渗透。

    他一纸上疏,要求皇帝对户部开支进行严查,表面上是为维护国库,实则意在削弱萧季势力根基。

    奏疏中,他字斟句酌,不留情面,以刚正不阿的姿态展现自己的坚定立场。

    翌日朝堂之上,玄安帝念罢古元德的奏疏,微微颔首,宣示即刻成立审计小组。

    由古元德和沈廷之负责,彻查户部。

    萧季站在朝中听到这道圣旨,脸色微微一变,眼中掠过一丝不安。

    沈廷之得知此事后,心领神会,立刻从都察院调动心腹之人,紧锣密鼓地展开调查。

    他亲自审查户部文书,仔细梳理财务账目。

    暗中派出亲信探查萧季及其党羽的种种不轨之举。

    每一个细节,每一笔银两的去向都被他们仔细记录在案。

    沈廷之行事缜密,不动声色,俨然在下一盘棋,他深知这些罪证将是将来反击反对派的有力武器。

    夜晚,沈廷之将密集的调查结果逐一呈给古元德,两人眉头紧锁,商议如何进一步出击。

    古元德捋了捋胡须,低声道:“此事不可操之过急,若要彻底扳倒萧季,还需更多实证。”

    几日后,户部突然爆出账目不清的丑闻,支持派在朝堂上以极严厉的措辞要求彻查。

    然而,萧季却似早有准备,在朝会上神色镇定。

    反驳道:“户部事务繁杂,不容一概而论,臣请皇上慎重,切勿受谗言左右。”

    他侃侃而谈,试图将支持派的攻击引向“工作疏漏”上。

    并将“专注国防”与“国库谨慎”对立起来,使得皇帝一时无从决断。

    反对派阵营之中,周显然冷笑着递上自己的奏疏。

    提议先调查支持派在北疆的物资分配是否公正,反将矛头对准古元德和沈廷之。

    他以冷静的姿态说:“臣恐边疆军需挪用问题严重,若不及时查明,恐有后患。”

    玄安帝听着双方激烈的争辩,眉头紧锁,心中愈发纠结。

    支持派与反对派的争锋相对让他看清了朝中暗流汹涌。

    他并未立即表态,而是暗中加派心腹监视双方,待机而动。

    古元德在家中书房中默默握拳,心中暗恨萧季的狡诈。

    却也深知对方权势根深蒂固,不可轻举妄动。

    深夜中,他站在烛光前,心中默默发誓,此事定要置之死地而后快。

    绝不能让萧季之流掌控朝堂。

    而萧季则在家中密会同党,饮下一杯清酒。

    目光如刀般冷峻:“古元德、沈廷之,倒要看看你们能坚持到几时。”

    他自信心中暗藏杀机,认为在朝堂博弈中,胜负从来由计谋决定。

    玄安帝在一片争论声中始终保持沉默,心中却暗自思索。

    支持派的忠诚,反对派的稳重。

    他知晓朝中两方各有用处,权力的天平一时难以平衡。

    待人都退下之后,他独自坐在龙椅上。

    似乎在黑暗中冷静地观望着这场朝堂之争的成败走向。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玄安帝最终作出决定。

    他深知北疆防线若失,后果将不可收拾,但国库资金紧张,使他不得不权衡再三。

    在朝会伊始,古元德率先站出。

    拱手朝玄安帝说道:“陛下,北疆乃国之屏障,赫沙城更是其门户。

    若失守,敌军必将长驱直入,威胁京畿。臣请拨款支援边疆,将此事置于当务之急。”

    他的声音铿锵有力,语气坚定,目光扫向群臣,意在争取更多的支持。

    古元德不仅强调了赫沙城的战略意义,还暗指若不及时支援,边疆将危及国本。

    这一番话掷地有声,引得几位支持派官员纷纷颔首表示赞同。

    沈廷之紧随其后,补充道:“臣以为此战必须速决,否则不仅会动摇军心,还会助长敌方的士气。

    若国库中有一丝余力,当不吝相援。”

    萧季冷眼旁观,见支持派声势浩大,微微眯眼,随即上前一步。

    拱手道:“陛下,北疆一地虽为要冲,但自去年以来,边疆的军费开支已占国库近三成。

    若此战再无所获,恐国库将难以支撑。”

    他语气平和,却字字如刃,意在借财政之困打击支持派。

    紧接着,他转向古元德,冷笑道:“我朝历来崇尚稳健治国,而非贪战求功。

    若贸然加大投入,未见其利,先见其害,恐非明智之举。

    陛下须慎重。”

    萧季的言辞表面上是忧国忧民,实则是借财政问题拖延支援计划。

    此番言论在反对派中引起附和,有几位中立官员也点头赞成,担心边疆战事成为无底洞。

    古元德冷笑一声,拱手反驳:“萧大人所言虽有道理。

    但赫沙城若失,朝廷所需应对之费用,岂止于此?

    不知萧大人是何居心,竟敢主张放弃边疆?”

    他直指萧季的言论是在鼓吹不战而退,言辞锋利,不给对方留丝毫余地。

    萧季面色微变,但强自镇定。

    皮笑肉不笑地回道:“古大人如此咄咄逼人,是不是早已将边疆战事当成了邀功之机?

    不管赫沙城战况如何,只要战斗持续,大人便可继续享有国防之功,这岂不妙哉?”

    他的言语中暗含讥讽,试图揭露支持派的利益动机。

    此话一出,朝堂气氛骤然紧张,支持派与反对派针锋相对,谁也不肯让步。

    双方争执不下,言辞中逐渐充满火药味。

    玄安帝沉默良久,目光冷冷地在古元德与萧季之间徘徊。

    朝堂上陷入短暂的寂静,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龙椅上的皇帝。

    等待他最终的决策。

    边疆的局势不容忽视,但若不设限,支持派势必会借此大肆扩张。

    同时,他也看穿了萧季的拖延之计,知道若不尽快支援,北疆局势将愈加恶化。

    权衡再三后,玄安帝缓缓开口:“朕决定拨款支援赫沙城,但此战限期三个月,若未见战果,补给将削减。”

    话音落下,玄安帝环视朝堂。

    语气中透着几分不容置疑的严厉:“朕不容朝廷资源浪费。

    三个月后,若未见赫沙之捷,当重新考量边疆的支援方案。”

    玄安帝的话犹如一锤定音,古元德暗自松了口气,心中激动却不敢表露分毫。

    为确保赫沙城之战的顺利推进,玄安帝特意挑选了经验丰富、善于谋略的女将军白霓裳为援军指挥。

    白霓裳曾屡立战功,乃是朝廷中少见的女将,其智勇兼备、指挥得当,为军中众人所敬重。

    玄安帝深知,她不仅能激励士气,还能以雷霆手段应对边疆的严峻局势。

    玄安帝命白霓裳带领三千精锐之师,随即派遣至北疆赫沙城。

    并亲自交代道:“白将军,赫沙城危急,朕望你不负朝廷期望。”

    白霓裳领命,俯身一拜,神情坚毅:“臣必不辱命!”

    玄安帝安排户部、兵部协调调拨此次支援所需的物资。

    指令户部准备充足的粮草、兵器,并配备适量的医疗物资,确保伤兵能得到及时救治。

    他将细致的物资清单一并交予古元德,嘱咐道:“此番调拨虽倾尽所能,但务必不许有分毫浪费。”

    物资清单明细如下:

    粮草:每日军粮三千份,按需递送至北疆,预计供应三个月;

    兵器:长矛五百、弓箭三千支,盾牌千副,并额外增添二十辆运输马车;

    医疗物资:外伤药品若干、止痛散一批、急救绷带等物,保障伤兵所需。

    玄安帝特意命兵部尚书亲自负责物资的统筹,确保在路途中不被挪用或延误。

    萧季听闻皇帝已决意支援赫沙城,不禁脸色微微发白,心中隐隐担忧。

    白霓裳的威名和指挥才能他是清楚的,若她顺利抵达并展开反击,赫沙之战一旦奏捷,反对派的地位势必会被动摇。

    然而,萧季并非轻易认输之人。

    他迅速冷静下来,召集几位心腹密议,计议暗中扰乱支援行动。

    萧季决定利用反对派在户部的影响,暗中放慢物资运输。

    深夜,萧季府邸一片寂静,只有书房中的灯光微微摇曳。

    他将户部侍郎杜成梁召至府中密会,府门悄然关上,两人对视片刻。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冷厉的气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


同类推荐: 爱在降临时直播捉妖:我靠山是蛟龙娱乐圈黑幕,我一首原创直接封神我走后,女帝发癫,国朝崩溃极道帝君重生太子爷的末世小宫女星辰大道火影:鸣人的叛忍老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