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帝国夕阳说明一些关于宋代军队编制的问题

说明一些关于宋代军队编制的问题

    ??我想是要了,因为在以后的内容中需要涉及许多关于军队的东西,所以对军队的编制需要做写说明了。

    北宋禁兵除了充当皇帝宿卫的班直外,其他各军有捧日。天武、龙卫、神卫等各种番号,分别隶属三衙。据《武经总要》前集卷1《军制》和卷2《日阅法》的记述,“大凡百人为都,五都为营,五营为军,十军为厢,或隶殿前,或隶两侍卫司”;营又称指挥,“凡五百人为一指挥,其别有五都,都一百人,统以一营居之”。这是禁兵编制的大致规定,然而在事实上却很不整齐划一。

    一:指挥

    北宋时,指挥是最重要的、最普遍的军事编制单位,其统兵官是指挥使和副指挥使。各种番号的禁军兵力,一般并非以厢、军或都作计算单位,而是以指挥作计算单位。军队的电戍和调动,往往打乱厢与军的编制,而以指挥作基本军事编制单位。

    北宋前期和中期,人们经常议论所谓“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问题(《宋史》卷188《兵志》),乃是指禁兵在屯戍、调动和作战时,往往打乱厢与军的编制,而临时拼凑兵力和委任统兵官。至于指挥使和副指挥使与本指挥的官兵之间,显然并不存在“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问题。

    每指挥兵力规定是五百人,实际上却往往少于此数,按宋真宗时的规定,龙卫军这样的精锐部队甚至一指挥仅有二百五十人。宋仁宗时,包拯报告“冀州那移马军十指挥”,往外地“就食粮草”的情况,开具了各指挥的兵力:“骁锐第三指挥三百五十八人”,云翼“第八指挥四百四十九人,第十一指挥四百七十三人,第十三指挥四百七十一人”,“第十四指挥四百六十二人,第二十一指挥四百七十人”,“万捷第一指挥四百三十九人”,“万捷第七指挥三百七十五人”,骁捷“第三指挥四百二十五人,第五指挥四百五十人”(《包拯集》卷8《请移冀博深三州兵马》)。宋神宗时,“步军司虎翼右(右厢)第二军第三指挥人员三百四十六人”(《长编》卷247熙宁六年十月丁亥)。

    各指挥实际兵力各不相同,大约是没有满员之故,不过小弟在这里先说明一下,既然是写小说,那我就按照所有的指挥,如果不算战斗中的消耗,而是满员时,都按五百人来计算,这样大家看的也方便些,我也可以偷偷懒。

    二:军

    北宋军一级统兵官仍是军都指挥使和都虞候,“每军各有都指挥使一员,都虞候副之”(《东斋记事》卷2)。关于军的番号,如有龙捷左厢第六军(《长编》卷10开宝二年九月辛未),效顺第一军(《长编》卷63景德三年八月庚寅)之类,可见军之上设厢或不设厢,番号稍有不同。

    按照规定,北宋一军为五指挥,应有二千五百人,然而实际上也很不整齐划一。如在宋真宗晚期,殿前司与侍卫步军司的两支虎翼军都是“左、右各五军,军十指挥”,如每指挥以五百人计,则每军为五千人,兵力比标准编额多一倍。此外,殿前司的马兵骁骑军和步兵神勇军、宣武军各分上。下两军,每军十指挥。殿前司的马兵宁朔军、骁胜军和侍卫马军司的云骑军,武骑军,都仅有一军的编制,一军十指挥。[《长编》卷99乾兴元年七月癸巳,《玉海》卷139。按《东斋记事》卷2作殿司和步司“虎翼左、右各三军”,有所不同。]殿前司的步兵广勇军也是“每指挥十为一军”(《宋史》卷187《兵志》)。其中骁骑、骁胜、宁朔、云骑、武骑等军,“每指挥及三百五十人”(《长编》卷77大中祥符五年正月乙酉,《宋史》卷194《兵志》),则每军为三千五百人,比标准编额多一千人。殿前司的步兵龙骑军“为指挥二十,分三军”(《宋史》卷187《兵志》),每军的指挥数也显然高于五指挥的标准编制。至于其他不少番号的禁兵,其兵力在十指挥以下者,大约也只有一个军的编制。

    三:厢

    北宋承袭周制,如捧日、天武、龙卫和神卫上四军,也分左、右厢。宋太宗端拱元年(988),还“特置马步军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殿前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分别由孔守正和范廷召担任(《长编》卷29十月甲子)。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一职,实际上也是沿用后周铁骑,控鹤四厢都指挥使的旧制。

    北宋厢一级的统兵官是厢都指挥使;除上四军外,如殿前司的马兵骁骑军、[《宋史》卷187《兵志》说骁骑军“咸平五年,分左、右厢”。据《长编》卷99乾兴元年七月癸巳,《玉海》卷139记载,骁骑军仅分“上、下军”,应是宋真宗后期已取消左。右厢的编制。]步兵虎翼军,[《宋史》卷187《兵志》不载殿前司的虎翼军分左,右厢,今据《长编》卷99乾兴元年七月癸已,《玉海》卷139。]侍卫马军司的骁捷军、骁武军、云翼军和侍卫步军司的虎翼军、勇捷军、威武军、清塞军、归恩军也分左、右厢,而其他大多数番号的禁兵却并无厢一级的编制。某些番号的禁军兵力很少,如殿前司的马兵清朔军仅有四指挥,擒戎军仅有五指挥,步兵宣威军仅有二指挥,神射军仅有五指挥,侍卫马军司的忠猛军仅有一指挥,骁锐军仅有四指挥,武清军仅有一指挥,侍卫步军司的怀勇军仅有三指挥,怀顺军仅有一指挥,归圣军仅有一指挥,这类禁兵自然不可能设立左、右厢的编制。也有某些番号的禁兵,如殿前司的步兵广勇军,侍卫马军司的广锐军,侍卫步军司的武卫军、保捷军、振武军,宣毅军等等,兵力并不少,甚至多于上四军,却也不设左、右厢的编制。归恩军仅有二指挥,其左、右厢看来亦不是厢一级的正规编制。

    按照五百人一指挥,五指挥为一军,十军为一厢的正规编制,每厢应有二万五千人。捧曰、天武.龙卫和神卫上四军既然各设左、右厢,则四军应各有五万人,共计二十万人。然而在事实上,上四军的兵力显然大大少于此数。宋真宗时,规定上四军“厢各三军,海军五指挥”,而捧日军与龙卫军每指挥仅有三百人或二百五十人(《长编》77大中祥符五年正月乙酉,卷99乾兴元年七月癸巳)。如天武军与神卫军每指挥兵力和前两军相同,则捧日军和天武军每厢才四千五百人,四厢共一万八千人,龙卫军和神卫军每厢才三千七百五十人,四厢共一万五千人。此外,上四军还各设第四军,“以处所退年高者”(《东斋记事》卷2)。

    总的看来,大约因厢一级编制的兵力较多,各厢都指挥使的军权较大,故自北宋前期至中期,已逐步缩小或废弃左、右厢的编制。宋太宗时特设的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和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两职,因兵权过大,逐渐成为虚衔。宋仁宗时,武将高化任泾原路副都部署、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龚州防御使(《长编》卷111明道元年九月甲戌),后两个官名都是虚衔,当时捧日和天武两军驻守开封,不去陕西戍边。葛怀敏在陕西与西夏对峙,也被授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的军职,“迁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宋史》卷289《葛怀敏传》)。南宋初,王躞被杨么起义军击败,由捧日、天武四厢都指挥使“降授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要录》卷79绍兴四年八月辛巳),故人称“王四厢”(《金佗续编》卷25《杨么事迹》)。事实上,他们都未统率上四军作战。宋太祖时,龙捷军左厢至少有六军,[《长编》卷10开宝二年九月辛未有“龙捷左厢第六军〔都〕指挥使潘光裕”。]改名龙卫军后,至宋真宗时,已缩编为三军。捧日军在宋太宗时“分左,右厢,各四军”,而到宋真宗时也缩编为三军。虎捷军在“宋初指挥四十六”,后改名神卫军,“仁宗后止存指挥三十一”(《宋史》卷187《兵志》)。可知厢一级的编制逐渐走向名存实亡。

    会不会看了有点头晕的感觉,反正我自己看的时候是有点。大宋朝自己定下的规矩是五百人一指挥,五指挥为一军,十军为一厢的正规编制,可是看遍大宋八十万禁军也没有一支军队是按照这个规矩来编制的,真的不知道干什么还要定下这个规矩。

    而且全国的军队编制的如此混乱,比如那个什么归恩军仅有二指挥,就算这二个指挥都是满员的,一军也只有一千人,真的不知道当官的是这么想的,为了一千人就单独编制为一军,换了我就是不嫌乱还要嫌麻烦那。

    我花了点时间想要在宋代的军队中找出一支编制比较有代表性,或者说比较合理的来,作为一个范例,以后写作中的军队编制就按照这个基本范例来写。

    没有办法,宋代的编制实在太乱太烂,如果要还原那个时代的话,我自己怕是先要吐血了,所以我决定,一军设四厢,厢各三军,每军五指挥。再比照每指挥满员五百人来计算的话,一军就是三万人的样子,每厢能有七千五百人的规模,应该是比较合适的,以后就按照这个样子来写了。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


同类推荐: 哥哥战死后,嫂子要嫁给我武极神体我的财阀大小姐又欲又野又羞涩娱乐圈女神背后的男人雨氲初歇疯批美人:傅总您才是替身直播整活:美少妇见一个你爱一个当幻想照进现实:独夫的崩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