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北极光》第81章 带小九回家

第81章 带小九回家

        经过将近二十个小时的路程,列车停在了冰城火车站。

        严晓婷和余苗苗一家道别,提着自己的行李,打车回了家。

        出了站,就见余志忠站在最显眼的地方,挥舞着一个大大的向日葵玩偶。

        薛彩凤见到这样的余志忠,眼睛瞪得老大。

        结婚三十多年,她第一次见到这么另类的余志忠,顿时觉得新奇又丢脸。

        余志忠见到老婆女儿女婿,抱着小外孙女回来了,开心得像个孩子一样。

        他举着玩偶就逆着人流,挤到了四人面前。

        从和薛彩凤结婚以来,两人分别最久也就是刚结婚的时候。

        那一次薛彩凤回门,自己要上班。

        没想到,这次分开这么久。

        以前觉得薛彩凤脾气不好,动不动就连吵带闹,他也着实为此头疼很多年。

        当时答应薛彩凤自己先回家,本来以为自由了,自己可以随心所欲,喝酒吃饭没人念叨了。

        没想到,才第一天就不习惯。

        原来,薛彩凤早就成了自己的“主心骨”。

        没有她,自己心里不踏实。

        薛彩凤一脸嫌弃地白了余志忠一眼:“你多大岁数了,拿这玩意儿不嫌砢碜啊?你起开,我不认识你。”

        余志忠解释道:“这个是我给九儿买来玩儿的,砢碜啥。我拿这个你就不认识我了?我认识你就行。走吧,回家。”

        薛彩凤稀奇地看着余志忠:“老余,你脸皮啥时候这么厚了?多大岁数了,啥都说。”

        余志忠伸手把薛彩凤手里的包拿过来,而后把玩偶塞到薛彩凤怀里:“抱着。”

        薛彩凤看着余志忠又从余苗苗身上把背包接过去,背在自己身上。

        实在没有手去拿玩偶,也就老老实实抱着玩偶跟在余志忠身后。

        这样的余志忠,不止薛彩凤没见过,余苗苗更是没见过。

        她没想到,父亲还有这么可爱的一面。

        对于张锦程来说,算是彻底颠覆了他心中有点严肃,有点刻板的岳父形象。

        相比之下,他更喜欢现在这个在冬日里,扬起春风般笑容的小老头。

        余志忠打了一辆面包车,连行李带几人,一车就装下了。

        到了家,张锦程给母亲打去电话:“妈,学校放假了,我们刚回我岳父家,我们打算在我岳父家待些日子。”

        张母在电话那头一个劲儿叮嘱:“照顾好苗苗和孩子,听你岳母的话,她说怎么带孩子就怎么带,你们什么都不懂,得有个人教你们。”

        张锦程连连称是,也嘱咐父母照顾好身体。

        张母从张锦程那儿得知,他们刚到家,便匆匆结束了通话,让他们好好休息。

        余苗苗被安排进屋哄孩子睡觉,薛彩凤帮余志忠收拾行李,张锦程负责收拾他和余苗苗的东西。

        收拾好以后,张锦程回到卧室想看看老婆孩子。

        一推门进屋,就见余苗苗搂着小九儿,已经睡着了。

        这一路上,余苗苗哄着孩子,基本没怎么睡。

        如今总算回家了,疲惫的身心得到了放松,中午踏实地睡着了。

        张锦程来到床边,俯身在余苗苗脸颊轻轻印上一吻,又小心翼翼亲了一口睡觉还在嘟哝小嘴的女儿。

        张锦程躺在余苗苗身边搂着她,余苗苗搂着娇弱的小九。

        三人以各自都安心舒服的状态,一起进入柔软温暖的梦乡。

        刚放假不久,余苗苗就收到了严晓婷寄来的一个箱子。

        余苗苗收到箱子的时候,还奇怪严晓婷怎么会有家里的地址。

        张锦程打开箱子,从里面拿出一套婴儿玩具,说道:“应该是她买票的时候,把地址记下来了,真有心了。”

        严晓婷的外冷和内热,让张锦程夫妇很是感动。

        闲来无事的时候,余苗苗和严晓婷会打电话聊聊天,约着见见面。

        临近年关,关于张锦程一家三口在哪儿过年的问题,被提上日程。

        薛彩凤把一盘刚洗好的苹果放在茶几上,坐在余苗苗身边,问张锦程假期的打算:“锦程啊,你爸妈说让你们啥时候回去了吗?”

        张锦程一边儿吃着瓜子,一边答道:“我跟我爸妈说了,先不回去,好不容易到家了,歇歇再说。”

        张锦程本来想着年前再回去,却没想到半个月之后,还没等他们动身,张父张母就坐着飞机来了。

        正在收拾行李的张锦程,接到母亲的电话:“妈,没干什么啊,收拾东西呢,过两天我跟苗苗就回去了。”

        张母声音里带着笑意,说道:“不用了,你来机场接我们吧,我们到冰城了。”

        “啊?!”张锦程停下手,惊讶道:“你跟我爸到冰城了?!”

        正在收拾随身包的余苗苗听到这里,停下动作,同样惊讶地看着张锦程。

        张母继续说道:“我们刚下飞机,你快点儿过来,帮我们拿行李。”

        张锦程答应了一声,挂了电话,去找钱包。

        余苗苗问道:“爸妈来了?”

        张锦程边穿羽绒服边说:“我妈说他俩都到冰城机场了,让我去接他们。先不收拾了,我妈拿行李来的,可能一时半会儿走不了。”

        到了机场,接到父母,还未等张锦程问父母怎么会突然来冰城的,张母先说道:“我和你爸打算在你岳母家过年。”

        张锦程接过父亲手中推着的箱子,问母亲:“我岳母知道吗?”

        张母笑着说道:“一会儿见面不就知道了。”

        张锦程不可思议地看着母亲,说道:“妈,你没跟我岳母说,要和我爸要在这儿过年啊?”

        张母满面笑意地答道:“早说了,之前我们就商量好了,你们带孩子回上海,这一路上折腾得大人孩子都不安宁,不如我们过来。我想着再过几天就除夕了,趁早过来,别到时候下了飞机,出租车都不好打。”

        听了母亲的话,张锦程这才放心,也感动于双方父母的悉心照顾和迁就。

        两亲家见面格外开心,年夜饭依旧是两位亲家母掌勺做饭,嫌弃两位亲家公在厨房碍手碍脚。

        两位亲家公被赶去了客厅,乐呵呵地一边儿喝茶,一边儿吃零食,看着电视,聊着天儿。

        另一边,余苗苗和张锦程坐在沙发逗孩子。

        屋里温暖的灯光,映着窗外纷飞的大雪,雪似乎也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颜色。

        团圆的意义,就是一家人在一起。

        不在乎吃的是什么,而是和家人一起吃。

        窗外爆竹声声,绚烂的烟花。

        映着玻璃窗上喜庆的窗花儿,带着对新一年的期盼,奏响幸福的乐章。

        这是两家人第二次一起过春节,余苗苗看着婴儿车里的孩子,笑着说道:“去年过年我们小九儿也在,不过是在妈妈肚子里,今年我们小九儿都能坐在小车里,一起吃饭看电视了,小九儿开不开心呀?”

        小九现在还不能坐着,只能半躺在婴儿车里,看着一群大人又吃又喝,馋得直吧唧嘴。

        抱着奶瓶儿咕咚咕咚喝着,吃饱了也不管大人在聊什么,躺在车里睡着了。

        过完了年,张父张母回了上海,张锦程和余苗苗收拾东西,准备回红星村。

        考虑到孩子还小,红星村条件比较艰苦,余志忠和薛彩凤都觉得应该把孩子留下来。

        余苗苗舍不得孩子,一想到几个月见不到孩子,余苗苗不敢想象,等放假自己再见到孩子的时候,孩子还会不会认识自己。

        张锦程自然也是舍不得的,夫妻俩想要每天都见到孩子,舍不得把孩子留在冰城,由父母照顾。

        可如果把孩子带到红星村,余苗苗又没有时间照顾,于是只能旧事重提。

        薛彩凤跟着去照顾孩子,让小两口能够安心教书。

        定好日子,薛彩凤和女儿女婿,抱着外孙女儿,踏上了去往红星村的列车。

        新学期开学不久,韩四平接到镇里和县教育局的通知。

        国家的希望工程,要开展一系列对于贫困地区的基础建设和教育扶持。

        红星村作为特困典型,已经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这对红星村来说,无疑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祖祖辈辈生活的穷山沟,如今要迎来全新的改变,有新的开始,焕发新的生机。

        韩四平没想到,自己在任期间,还能看到红星村有走向光明希望的一天。

        四月初的时候,镇上下来通知,要给红星村通电,建信号塔,还要修从红星村通往极光镇的路。

        通了电,村民们的日常生活就会有很大改善。

        有了信号塔,村民们就能给远在外地的亲人打电话,寄托思念。

        一条平坦宽阔的道路,不只是交通便利,更是红星村通往幸福和希望的康庄大道。

        四月中旬,赵晓明带着县电业局工作人员来到了红星村。

        韩四平提前得到了通知,特意去村口迎接。

        赵晓明一见到韩四平,很是感慨地说道:“真不容易啊!你们村儿终于熬出头儿了!”

        韩四平点头赞同:“可不咋的,这都多少年了!我还寻思我这辈子看不着了呢。这都得感谢党,感谢政府!”

        赵晓明也不跟他说客套话,直接安排工作:“老韩,你带着电业局的同志在你们村上走一圈儿,让人家了解了解村里的布局,看看咋安排线路,务必要做到家家通电。”

        韩四平应了一声,带着电业局的工作人员,沿着村里的路一条一条走过去,挨家挨户介绍情况。

        从电业局的工作人员来到村子里开始,人走到哪儿,村民们就跟到哪儿。

        到了谁家,大伙儿都跟着去看。

        王二赖跟在韩四平身边,时不时问着没啥用的问题。

        “书记,你说这电线是搁哪儿扯过来的?县里还是镇上?电费给不给免啊?”

        韩四平没搭理他。

        王二赖也不尴尬,接着问道:“韩书记,你说这电费要是上边儿给免了,是不是咋用都行啊?”

        韩四平不耐烦地对王二赖说:“你别没屁搁楞嗓子,该干啥干啥去,没看我忙着呢吗?不够你耽误事儿的。”

        王二赖挨了一顿训,也不恼,嬉皮笑脸地走了。

        村里通电肯定有他家一份儿,给电就行,挨骂那都不是事儿。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