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本草纲目药食两用56第269章 肠胃清道夫

第269章 肠胃清道夫

        早晨,李时珍精神抖擞地站在豆田之中,望着成片的大豆,他的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他小心地摘下一颗饱满的大豆,仔细地观察着它的形态和色泽,“此豆,色黄而圆,性温,味甘,能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大豆递给一旁的徒弟,“去,将这大豆煮成粥,给那位患了湿热之症的患者送去。”徒弟接过大豆,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师傅,这大豆真能治病?”李时珍微微一笑,“自然,《本草纲目》中记载得清清楚楚,这大豆可是一味良药。”

        李时珍正在研究大豆的功效,一位病人因消化不良前来求诊。李时珍灵机一动,让病人每日服用豆浆,并仔细观察其脉象和症状变化。病人开始时半信半疑,李时珍则是一脸自信,边观察边记录。

        几天后,病人的消化不良明显改善,李时珍得意地对病人说:“你看,这大豆就是神奇的‘肠胃清道夫’!”病人惊讶不已,连连称赞李时珍医术高明,而李时珍则在心中暗自得意,自己又为《本草纲目》增添了一笔。

        李时珍挠了挠头,望着一盘子香喷喷的大豆。他眯着眼睛,以一种仿佛在与本草对话的语气,慢悠悠地说:“大豆,你这豆中之王,功效非凡啊!”他用手指轻轻触摸大豆的表面,仿佛在感受它的纹理,“性甘平,入脾、胃、肾经,能健脾益气,利水消肿。”

        他闭上眼睛,深吸一口气,仿佛能闻到大豆的香气,“望诊,你的色泽金黄,气味清香,脉象平稳,是上等之品。”他拿起一颗大豆,放入口中,细细品味,“食疗之法,可煮可炒,亦可磨浆,美味无穷。”他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正沉浸在对大豆研究中的李时珍,突然听到外面一阵喧闹声。他放下手中的大豆出去查看,原来是一位村民带着家中病弱的孩子前来求医。孩子面黄肌瘦,气息微弱。李时珍赶忙上前诊治,一番望闻问切后,眉头紧皱。这孩子并非一般病症,乃是先天体弱加上长期营养不足。

        李时珍沉思片刻后,转身回屋取了些大豆,又搭配了几味温和的药材交给村民。他嘱咐道:“将此与大豆一同熬煮,每日喂孩子喝下。”村民面露难色,担忧地说:“李神医,这真能行?”李时珍拍了拍他的肩膀,坚定地说:“放心,大豆补气血,再辅以这几味药调理,定能起效。”

        数日后,孩子的气色竟渐渐好转。村民感激涕零地带着孩子前来感谢李时珍。李时珍欣慰地看着康复的孩子,心想这大豆果然不愧是大自然馈赠的宝物,自己一定要更加深入探究各种本草的奥秘,让更多百姓受益于这些天然的药材。

        李时珍在本草中记载:黑大豆,这看似平凡无奇的豆子,却蕴含着无尽的神奇功效。

        中风口歪时,只需将三升大豆熬熟,直至微微冒出烟雾,然后放入瓶中,倒入五升美酒浸泡。经过一天以上的时间,服用一升美酒,再用厚被子紧紧捂住,让身体稍稍出汗。若是已经噤口,可加入半斤独活,轻轻捶破后一同泡酒。产后也应如此服药,以预防风气,同时还能消除结血。

        热毒攻眼,导致眼睛红肿疼痛、脸部肿胀时,可用一升黑豆,分成十个袋子,在沸水中蒸熟,交替着熨烫患处。

        身体和脸部浮肿时,取一升乌豆,加入五升水煮沸,煮至三升后,再加入五升酒,继续煮至三升,分三次温服。若不见效,可再次服用。此外,还有一个方子:将乌豆煮至豆皮发干,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钱,用米汤送服。

        腹中痞硬时,用半升大豆和生姜等分,加水三升,煎至一升,一次服下。

        水痢不止时,取一升大豆(炒过)和半两白术,一起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三钱,用米汤送服。

        男子便血时,用一升黑豆,炒至焦黑,研成粉末,用热酒淋过,去除豆子后饮酒,效果极佳。

        一切下血时,将黑豆在皂角汤中稍微浸泡,炒熟去皮,研成粉末,加入炼制的猪油制成丸子,如梧桐子般大小。每次服用三十丸,用陈米汤送服。

        遭受折伤、堕坠,导致瘀血在腹中时,用五升大豆,加水一斗,煮成二升汁液,一次服完。连服三次即可痊愈。

        牙齿疼痛时,用黑豆煮酒,频繁漱口。

        胞衣不下时,用半升大豆,加入三升醇厚的美酒,煮成一升半,分三次服用。

        而大豆皮,生用时可治疗痘疮目翳;嚼烂后,可敷在小儿尿灰疮上。

        李时珍背着手在医馆内踱步,眼神时不时落在桌上摊开的《本草纲目》中关于大豆的记载上。“这大豆啊,真是个宝。”他喃喃自语,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

        这时,学徒小王凑了过来,好奇地问:“先生,您老一直念叨这大豆,它到底妙在哪呢?”李时珍眼睛一亮,拉着小王坐到一旁。“小子,听好了。这大豆性甘平,味美着呢。就像那水肿之人,看其脉象虚浮无力,咱就得用上大豆。”说着,他比划起煮大豆配药的动作,仿佛正在熬制。

        “那要是牙疼咋办?”小王追问。李时珍挑挑眉,道:“简单,用黑豆煮酒,那病人就像含着仙露般,不断漱口,保管牙不痛咯。”周围几个看病的人也围了过来。

        李时珍站起身来,环顾众人笑着说:“这大豆啊,从食疗到治病,无处不在。我当初探寻它的药性,那可是走遍山川,访遍老农,才将这大豆的秘密一一揭开,就盼着能多救些百姓哩。”众人皆露出敬佩之色,医馆里满是钦佩与求知的氛围。

        这时,一个老者捂着肚子走进医馆,面容痛苦地说道:“李先生,俺肚子疼得厉害,不知是不是吃坏了东西。”李时珍赶忙上前查看,先仔细地望了老者的面色,又轻轻搭脉,片刻后,微微皱眉说:“老人家,您这脉象沉紧,怕是腹中积食受寒。”

        他转身走向药柜,拿出一把大豆,回头对着众人笑道:“今日就让你们瞧瞧大豆的另一妙用。”只见他吩咐学徒将大豆炒热,再用布包起来,然后轻轻地放在老者疼痛之处。

        老者一脸疑惑:“这就能行?”李时珍自信满满地拍拍他的肩膀:“老人家莫急,这大豆热敷,可驱寒化积,您且稍作歇息。”

        过了一会儿,老者惊喜地喊道:“哎呀,真的好多了,李先生不愧是神医啊。”李时珍摆摆手,微笑着说:“非我神,乃大豆之功也。这小小豆子,如同隐藏于民间的侠士,处处能显身手,只待我们发掘呀。”众人听闻,不禁哄堂大笑,医馆里充满着欢快的气氛。

        此时,人群中有个年轻人站了出来问道:“李先生,您说了大豆这么多好处,那它有没有坏处呢?”李时珍抚须沉思片刻道:“世间万物皆有利弊,大豆虽好,却也并非十全十美。大豆性滞,过量食用易致腹胀气塞。对于一些脾胃虚弱之人,多食大豆更会加重肠胃负担。然若巧妙运用,如方才老者腹疼,适量使用则有益无害。”众人听了纷纷点头。

        李时珍接着说:“吾辈医者,需深知万物特性,权衡利弊,方能准确用药。这大豆犹如一把双刃剑,善用者可得其利,误用者则受其害。”众人齐声赞叹李时珍见解独到。

        李时珍望着众人又道:“就如同为人处世一般,凡事皆有度,不可过度亦不可不及。”众人若有所思之时,又有新的病患前来求诊,李时珍便又投入到忙碌的诊治之中,而关于大豆的讨论也成为了众人心中难忘的一课。

        这一日忙碌下来,天色渐暗。李时珍刚送走最后一位病人,正准备整理药柜,突然听到一阵急切的敲门声。打开门一看,竟是白天那位腹痛老者的家人。原来老者回去后虽腹痛好了许多,但夜里又发起烧来,家人担心不已,特来求助。

        李时珍二话不说,背起药箱就随来人前往。到了老者家中,他仔细查看病情,发现是体内寒湿之气未除尽,又感染了些许风邪。于是他开了一副以大豆为主料,配以其他几味草药的方子,嘱咐家人尽快煎服。

        次日清晨,老者的家人赶来告知,老者已退烧,身体也好转许多。此事传遍小镇,人们更加钦佩李时珍医术高明,不仅能妙手回春,还能将寻常之物化为治病良方。李时珍却并未因此自满,他深知学医之路漫漫,还有更多病症等待他去钻研攻克,更多药物的奥秘等待他去探索揭示。

        数日后,镇上的富商派人来请李时珍。原来富商近日总是头晕目眩,遍访名医皆不得法。李时珍到达富商家中,先是细细询问症状,又认真地把脉许久。之后,他绕着富商的住宅踱步观察,发现这宅子四周排水不畅,湿气过重,加上富商平日里饮食过于油腻滋补,导致体内痰湿淤积。

        李时珍开出一方,其中不乏一些普通廉价的药材,并叮嘱富商要改善居住环境和饮食习惯。富商半信半疑,可服药不久后,症状果然减轻。这件事再次让李时珍声名远扬,不少人慕名而来求医或求学。但李时珍挑选弟子极为严格,他希望找到真正心怀苍生、勤奋好学之人传承医道。

        李时珍一边行医救人,一边记录各种病例和药方,向着他心中那部完备的医药典籍不断迈进。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