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长姐不为母晋江第54章 医药不分家

第54章 医药不分家

        张英被安排到的药品研发部门,她原本以为自己会接触到的都是现代化的化学药物研发,没想到却被分配到了中药研究组。

        作为四零后,对中药还是有所了解的。只不过村里人一般不吃药,能扛就扛过去,扛不过去就死了。只有慢性病才会抓中药吃。张玉琴的隔房爷爷,年轻时候不慎踩进了石灰潭,被石灰烧坏了肺,每次咳的不行的时候,就去抓两剂中药吃。药渣倒在路上,看上去都是各种草根。不过也没听说多少效验。

        但是后来,她帮林铃带李欣笛的时候,林铃买过一堆儿童用的中成药。蜈蚣丸,保济丸等,都是常备的。小儿捏脊,小儿推拿,那都是每星期都要带外孙女过去的。

        张英还听过几次课,勉强算个中医爱好者。

        张英侥幸重生一次,发现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年龄变小了,学习能力和精力也变得更好了。过目不忘有点夸张,但是看个两三遍,还是能记住九成以上。

        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把精力放在中医领域的研究上。

        对张英来说,中医充满了神秘和吸引力。按摩推拿、针灸和艾灸等技术更是令她着迷不已。这些古老疗法不仅能够帮助人们缓解疼痛、恢复健康,还能提升生活质量。

        更重要的是,在未来,掌握这些技能都是可以吃饭的。鹏城街头到处都可看到艾灸馆,生意看起来都还不错。

        虽然在目前中医备受打压,以及不久以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中医会迎来至暗时刻。但是只要熬过去这个阶段,这些学到手的本事,都可以给她带来莫大的好处。

        张英为了读明白经典方剂,也顺便读一下中医着作,一遍了解用药的原理。私下,也在加强练习,特别是按摩推拿、针灸和艾灸等方面的技巧。

        张英甚至想起来,李渣渣的书架上,有极厚一本书,叫医宗金鉴。还有汤头歌之类的。张英干脆把那些书也弄了过来。

        这套书包括《订正伤寒论注》、《订正金匮要略注》、《删补名医方论》及“四诊”、“运气”、“伤寒”、“杂病”、“妇科”、“幼科”、 “痘疹”、“种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诀,对张英自学来说,刚刚好。

        这套书清朝编撰的,后来正式出版已经九十年代了。张英为了避免被人抓到把柄,特意让系统把书留在异维空间里。视频也同期播放视频教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英逐渐被中药的独特魅力所吸引。她在研读中药经典方剂的过程中,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张英发现中药不仅仅是简单的草药组合,而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科学原理。

        化学实验各种试剂放一起,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中药配方在一起,不同比例成分的草药,用不同的温度熬煮不同的时间,发生的反应,比化学反应复杂的多,但也宽容的多。

        赵晴芳觉得张英关于中药的想法很有意思,对张英的研究表示赞赏,并经常帮助她进行了一些化学分析工作——虽然都是些张英胡乱的写出的配方,以期发现某些规律。

        白云飞觉得中药和西药各有优势,两者可以互补。他对于张英的尝试也很感兴趣,经常凑过来帮张英做实验。

        两个月的实习很快过去,而张英的异想天开,只刚刚开了个头,就被叫停了。

        张英觉得光靠自己闷头读书,总归还是差点什么,最好是跟个科班学习。

        但是近年中医大学被裁撤很多,甚至中医带出来的徒弟没办法就业,跑去专门学中医是不现实的。

        张英只好一边读书一边寻找机会。

        这一天本来是周末,张英忙于读书,连摆摊都忘记了,正在宿舍看书。

        突然听见宿管阿婆在楼下喊:“203张英,有人找。”

        张英探出头一看,是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有点面熟,但是不认识。

        男人看见张英探头,赶紧叫:“你该去卖水饺了!”

        张英哭笑不得,卖水饺只是为了变现,怎么还成工作了呢?

        不过人家都找上门来了,就给煮一锅吧。

        下楼开门。有一点不好的,就是人家守着等着吃饺子,你就得从头开始和面,擀皮子,拌馅。现在又没有冰箱,你要是去了从哪搬出来现成的,八成要被怀疑的。

        张英就跟人家拉呱:“怎么这么惦记吃饺子?我这材料都快没有了。”

        张英先拿出一些干蘑菇泡上,又和面。

        面和好了等醒面的功夫,再拿出一块腊肉,细细切成沫。

        姜张英是不放的,姜片泡出水倒馅里,取个味九成。

        大油炒泡好的干蘑菇丁,炒鸡蛋,在跟腊肉搅均匀。

        正好面也醒好了,张英开始表演她的徒手捏饺子皮绝技。

        男人说,他姓孙,是卫校的老师,教中医的。他一个朋友,姓王,马上要下放。孙老师为了给他饯行,想请他吃顿饺子。

        自己家里现在哪里凑的齐饺子料啊,就想到张英了。

        张英苦笑,老师有事弟子服其劳,没毛病。

        不过一会这个姓王的朋友来的时候,张英就不介意了。

        这是当年帮张平接骨头的王医生,连医疗费都没收的。张英给过他几瓶酒,一篮子杏。等后来再去找他,说是工作调动,走了。没想到在省城相遇。

        王医生大约帮过的人多了,一时没认出来张英。

        张英激动的比划了半天,王医生才大约想起来:“杏!”

        张英激动的连连点头。

        遇见恩人,张英把请客套餐端出来了。蒸腊鸡,腊肉,腊肉蘑菇馅的饺子。

        又问王医生要下放到哪里?

        王医生说了地点时,张英有点惊讶。这也太巧了,刚好下放到张家岔村!

        “这么巧?”张英笑:“我就是这个村的。”

        王医生也苦笑,早知道还不如不要调动工作,那还能在县里呢。现在可好了,直接下村。

        张英看着王医生,犯愁了。

        医生下放,肯定是要找地方住的。

        按理来说,王医生于自己家有恩,应该把他安排到自己家去。

        可是自己家秘密太多,光是冬天家里因为有地暖不冷这事,就很难瞒过王医生这种有文化有学识的人。想要加个餐,就更难了。而且自己假借张家岔的名义在省城卖饺子,两下一对照,不露馅才怪!

        看起来饺子摊,以后不能摆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