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家可以拿粮食换布的消息,很快就传开了。
张家岔家家都开荒,会种一些棉花。老太太们基本上也都会纺线织布。
不过现在的纯棉布,跟二十一世纪的纯棉布,不是一个概念。
二十一世纪的纯棉布,又细又软,舒服的像妈妈的怀抱。
现在的土棉布,妈妈亲手织的,像妈妈的手,粗糙,坚硬。因为线是手纺的,就很不均匀。织布的时候,棉线还会断,时不时就需要打个结,就更不均匀了。
所以土布虽然可以穿,但大部分人不爱穿。而且他们也不会给土布染色,织出来的布,反而当孝布的时候多一些。
农村也发布票,一年一般只发一尺多一点。要攒几年才够做一身衣服呢。
所以谁家需要用布,就得到处借票。
现在从嘴里省下来几口粮食就能做一身新衣服,谁不想啊!
一匹布大概33米,四匹布也就一百多米。
得赶紧跑啊,晚了被换光了怎么办!
大伯母劝张英:“先换你要的东西。咱自己人,不差在这点上。”
三婶听见恨死了。张英都说了送,你还非要拦着。
张英也笑:“大伯母,就是因为咱自己人,才不能亏待了。
也不是你们,我们姐妹恐怕早就被我妈给卖了。”
大伯母不想要布?那当然不是。但是她也得替张英考虑。现在看张英坚持,也就不再多话,刷刷把布扯好,折起。
现在女人,个个是女红好手。裁衣服,绣花,盘扣,做鞋,样样拿得出手。
所以三婶当时说女孩子没人教嫁不出去,也是符合当下社会环境的。
大伯母一边裁布,一边对张英道:“大伯母也不白占便宜,你开学前我给你做两双鞋!”
张英笑眯眯:“那敢情好,你给我做一双,给红红也做一双。”
三婶听见了,不情不愿的说:“那我给平平做两双鞋。”
张平脚小,纳鞋底都能少纳好多针。不过张英也不挑,能穿上三婶做的鞋,八辈子不敢想的事。
布很快就换完了,只剩下一块三尺多的零头。张英递给大伯母:“给妞妞做小肚兜去,夏天穿。”妞妞是大伯母刚添的小孙女,名字都没取。
后奶奶一直没正眼看过这几个孙女,这次得了一块布,也高兴的合不拢嘴。
张英看人都走了,拿五十块钱给后奶奶:“奶奶,这钱,是已经结束的上学期,还有下学期的钱,你收好。”
张家岔家家也没什么副业,工分不值钱。一个壮劳力挣的工分,买完粮食,能拿到十几块钱那就是不错了。
听说富裕的大队一家能分个几十一百,在张家岔村可不敢想。
后奶奶这辈子也没摸过这么多年,拿着钱忍不住去擦眼睛:“这,这……”到底说不出不要的话。
张英又道:“奶奶,这我们不在家,平平的衣服脏了要洗,破了要补,都辛苦你了!”
后奶奶拼命点头:“不辛苦不辛苦。”
忙完了,留下的都是血亲,张英才把小安叫出来,让他认人。
大家也确实对张英又捡回来个孩子颇有微词。
张英说:“我妈不是一直愁没人养老嘛,我明天带过去看看她想不想养。”
小安不安的抱着张英腰。
张英说:“别怕,也要看你愿不愿意。留下。
你也知道,姐姐还在上学,你留在张家岔村是最好的。”
小安把头埋在张英背上不说话。一会,张英感觉背后一热,估计是小安哭了。
张英对自己外孙女都能狠心管教,还能为小安放弃原则?她当然是装不知道了。
等大家都拿着分到的东西走了,张英才看到张平一直撅着嘴呢。
对前世这个一直惦记自己的弟弟,张英还是很心疼的。
养了三个妹妹一个弟弟,就弟弟惦记自己好的。
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弟弟残疾,对自己依赖性更强。
张英把张平拉过来,刮了刮鼻子,捏了捏小嘴,张平就忍不住笑了。又扭过身去:“姐姐有了新弟弟不要我了。”
张英假装生气:“又胡说!”
“那我撅嘴的撅酸了你才看到我!”
张英好笑:“因为我们才是一家人啊!要外人都走了才能好好说话。”
张平指着小安:“那他呢!”
张英抱住张平,又把小安揽过来,对张平说:“你看,你跟小安命运是差不多的。如果没有姐姐,你也跟小安一样无依无靠。
姐姐看到小安,就想到平平。
所以姐姐就收留了小安。以后他跟你一起生活好不好?”
张平又不乐意了:“姐姐说在省城要上学没办法照顾我,结果姐姐又在省城捡个弟弟照顾!”
张英笑的不行:“是姐姐的错。所以一放假,姐姐就把他带回来了。
平平不去省城,安安也不去。”
张平这才心理平衡了。
小安怯怯的看着张平,张平一下子保护欲就起来了:“你叫安安吧,以后你就是我弟弟,我保护你,你不要怕!”
小安问:“你几岁啊?”
张平拍拍胸口:“我七岁了!”
小安:“可是我十岁,马上十一岁了!”
哟,张英这可看走眼了。
小安看着又瘦又小,以为不过六七岁呢?
小安:“我爷爷说我们家人长的晚,我爷爷十六岁才突然长高的。”
张平:“那我不管!你现在比我矮,就是我弟弟。”
张平在张英的投喂下,已经长到一米三了。
小安还是只有一米二出头。
小安脾气很好,张平想当哥哥就当哥哥吧。
张英清点了一下这次收到的粮食,然后一一分门别类,放到地窖。
地窖已经跟冰柜一模一样了。
张红突然问:“姐姐,明年还卖水饺吗?”
张英想了想,小安留在家里,自己功课越来越忙,卖水饺好像难以为继啊。她迟疑着问:“你什么看法?”
张红学的财会,学以致用,给她盘了盘账,感觉以姐姐这个低廉的售价,扎实的用料,走的薄利多销路子,万一影响学习,实在不划算。——她没想到张英做的是无本生意。
的确,公家粮食一毛多一斤,但是没有粮票买不到。没有粮票的黑市价,就是一块多一斤,还经常买不到。张英用的那白面,有价无市。
肉、蛋就更是稀罕物了。
还不包括烧炉子的煤。
在张红看来,张英卖水饺没有亏本,那纯是因为人工不要钱。她赚的就是自己的工钱。
等毕业了找个工作,三四十块钱,不比这个好?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