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穿越之我是耿精忠在线阅读第二百六十三章 复我汉衣冠 下

第二百六十三章 复我汉衣冠 下

        ?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属下也赞同此事。这吕宋岛不属于清廷管辖范围,完全就是咱们的地盘。而且岛上全都是汉人并无一个满人,恢复我汉人衣冠理所当然。惭愧,属下呆在吕宋岛将近半年,却是好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李光地由衷的感到羞愧,作为一名汉人,居然已经将满人的服裳习以为常了,若不是耿精忠特意提醒,他到现在还毫无察觉。

        “这根本就不怪你,咱们这一辈人,自打出生起就是保留着满人的发式,穿的也是满人的衣裳,记不起来我汉衣冠也属正常。但是一时间记不起来,不能永远记不起来,现在本王就决定,在这吕宋岛废除满人服饰、发式,正式复我汉衣冠!”耿精忠斩钉截铁的说道。这个事情,自己想了蛮多年了,直到现在才可以真正实施,内心里也是挺高兴的。

        “啾啾!”李光地思考的停顿了一下,于是扯了一下缰绳,拍马快走几步赶上耿精忠。“也好,此番视察回去,就命令徐山专门负责此事。但是王爷,您可否想好是具体采用哪一种服饰呢?仍然是前明的装束吗?”

        “这个我倒是还没有想好,我华夏几千年以来,历朝历代皆有自己的特色,倒是真的需要好好思量一番。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比较喜欢原始的汉朝时期的衣裳,虽然简洁些,但却十分庄严大气!”在耿精忠的印象里,可是存在这很多种汉服样式的。后世那么多的古装剧可不是白看的。虽然说很多古装剧中,汉服的样式根本就不标准,但是那些史诗巨作大片似得古装剧还是在努力还原历史的。耿精忠在前世毕业的时候,还参加过汉服活动社,参与并协同举办了几次汉服复兴活动。对这里面的事情好有不少的了解。

        汉民族的文化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化之一,汉服的发展也是随着汉民族的诞生就存在着。有一些古籍的观点认为,汉族及其先民早就有了独特的服装体系。例如,《史记》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在未有考古实物支持的年代之前,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殷商时期。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殷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服饰制度逐渐完善,并形成了以“天子冕服”为中心的章服制度。“乗殷之辂,服周之冕”是儒家治国思想的要义。周礼就是参考借鉴了夏商两代的礼乐制度。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衣服的款式空前丰富,主要表现在深衣和胡服上。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影响,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有着明显的不同,并创造了深衣。冠服制被纳入了“礼治”的范围,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

        “古时上下通行之衣为深衣。代表时代特征的服装亦为深衣,深衣实可为古服之特征。言古服者。应先及之。何谓深衣,《礼记.深衣》孔氏正义曰:“所以称深衣者。以余服则,上衣下裳不相连,此深衣衣裳相连,被体深邃,故谓之深衣。”总之,深衣之制,实为古衣之首,深衣之领袖群衣,不独在其制度形式,且上下通服,在时间上,流行最久。与深衣同时出现的还有胡服,胡服一般由短衣、长裤和靴组成,衣身紧窄,便于游牧和射猎。赵武灵王为强化本*队,在中原地区首先采取胡服作为戎装。由此,穿着胡服一时相沿成风。除此之外,乐人有戴风兜帽的,舞人有长及数尺的袖子,猎人衣裤多为扎紧,有人还常戴鸱角帽或鹊尾冠、穿小袖长裙衣等下裳。

        到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建立了各项制度,其中也包括衣冠制度。汉朝的礼仪制度由汉高祖的太常叔孙通依据夏商周三代礼仪制度所制定,西汉男女服装,仍沿袭深衣形式,蝉衣内有中衣、深衣。西汉时典型的女子深衣,有直裾和曲裾两种,裁剪已经不同于战国深衣。西汉男子深衣外衣领口詹宽至肩部,右衽直裾,前襟下垂及地,为方便活动,后襟自膝盖以下作梯形挖缺,使两侧襟成燕尾状。汉代女子劳动时喜欢上着断襦,下着长裙,敝屣上面装饰腰带长垂;汉代男子劳动时上着断襦,下着犊鼻裤,并在衣外围罩布裙,这种装束士农工商皆可穿着。

        及至东汉明帝,参照三代和秦的服饰制度,确立了以冠帽为区分等级主要标志的汉代冠服制度。服饰在整体上呈现凝重、典雅的风格。秦汉时期的男子,主要穿着的是一种宽衣大袖的袍服,主要分为曲裾袍和直裾袍两类,除了祭祀和朝会以外,其他场合均可穿着。汉代时期的另一个特点是实行配绶制度。汉代女子一般都将头发向后梳掠,绾成一个髻。髻式名目繁多,不可胜举。此外贵族女子头上还插步摇、花钗作装饰。奴婢则多用巾裹头。汉代女子的礼服是深衣,与战国时不同。还有穿襦裙和裤的。汉代对鞋也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饰,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的影响,由魏晋的仍循秦汉旧制发展到南北朝时期各民族的相互影响、相互吸收、渐趋融合。这一时期的服饰主要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特点。用巾帛包头,是这个时期的主要首服。较为流行的是一种在小冠上加笼巾的“笼冠”。这个时期的汉族男子的服装主要是袖口宽大、不收衣祛约束的衫。汉族女子的发饰也颇具特点,主要是假髻的风行。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达到俊俏、潇洒的效果。

        而唐代的服饰承上启下,法服和常服同时并行。法服是传统的礼服,包括冠、冕、衣、裳等;常服又称公服。是一般性正式场合所着服饰,包括圆领袍衫、幞头、革带、长筒靴等。品色衣至唐代已形成制度。平民多着白衣。唐代女子的髻式繁复。还有在髻鬓上插金钗、犀牛梳篦的,贵族女子面部化妆成鹅黄、花钿、妆靥等。唐代女服主要为裙、衫、帔。襦裙是唐代妇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时期,妇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并以丝带系扎,给人一种俏丽修长的感觉。中唐时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较宽阔一些,其它无太大变化。

        宋代服饰大体上沿袭了隋唐旧制。但由于宋朝长年处于内忧外患交并之中,加上程朱理学等因素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唐代的软脚幞头这时已经演变为了内衬木骨、外罩漆纱的幞头帽子。皇帝和达官显宦戴展脚幞头。公差、仆役等戴无脚幞头,儒生戴头巾。宋代男子服装仍以圆领跑为主,官员除祭祀朝会以外都穿袍衫。并以不同的颜色区分等级。宋代女子的发式以晚唐盛行的高髻为贵,簪插花朵已成风习。宋代的女裙较唐代窄,而且有细褶;衫多为对襟,覆在裙外。

        元朝时期长衣统称为袍,其样式南北方差异不大,但材料贵贱精粗。却差距悬殊。汉族男性发式变化不多,但北方的汉族女性发式较前简化。明朝建立之初曾力图消除元朝蒙古族服制对汉服的影响。“悉命复衣冠如唐制”,但未能完全贯彻执行。至洪武二十六年才开始确定了许多服制。明朝时期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衣着材料有所改善。明代官员的主要首服沿用宋元幞头而稍有不同。普通百姓服装或长、或短、或衫、或裙,基本承袭了传统服饰样式,并且品种十分丰富。明朝时期,一般人所戴的帽,除了过去流传下来的,朱元璋又亲自制定了两种,颁行全国,士庶通用,即*一统帽和四方平定巾。

        每个朝代的汉服都有所不同,但流行的大体样式仍然没有大的改变。咱们汉服通常采用幅宽二尺二寸也就是五十厘米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并且分为领、襟、衽、衿、裾、袖、袂、带、韨等十部分。取两幅相等长度的布,分别对折,作为前襟后裾,缝合后背中缝。前襟无衽即为直领对襟衣。若再取一幅布,裁为两幅衽,缝在左右两襟上,则为斜领右衽衣。前襟后裾的中缝称为裻,即督脉、任脉,衽在任脉右侧,故称右衽。裾的长度分为腰中,膝上,足上。根据裾的长短,汉服固定有三种长度∶襦、裋、深衣三种。袖子与襟裾的接缝称为袼,袖口称为祛。一套完整的汉服通常有三层:小衣(内衣)、中衣、大衣。

        汉服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的时候,就自然形成了领口的交叉,所以形象地叫做“交领”;交领的两直线像交于衣中线左右代表传统文化的对称学,显出独特的中正气韵,代表做人要不偏不倚,如果说汉服表现天人合一的话,交领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地,地即人道,即方与正。而袖子,则是圆袂,即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这种灭圆地方学在汉服上的表现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体现。

        汉服的领型最典型的是“交领右衽”,就是衣领直接与衣襟相连,衣襟在胸前相交叉,左侧的衣襟压住右侧的衣襟,在外观上表现为“y”字形,形成整体服装向右倾斜的效果。衽,本义衣襟。左前襟掩向右腋系带。将右襟掩覆于内,称右衽,反之称左衽。这就是汉服在历代变革款式上一直保持不变的“交领右衽”传统,也和和中国历来的“以右为尊”的思想密不可分,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

        另外一种作为“交领”补充的是“直领”和“盘领”。直领就是领子从胸前直接平行垂直下来。而不在胸前交叉,有的在胸部有系带,有的则直接敞开而没有系带。这种直领的衣服,一般穿在交领汉服外面,像罩衫、半臂、褙子等日常外衣款式中经常运用。盘领是男装中比较多见的一个款式,领型为盘子状的圆形。也是右衽的,在右侧肩部有系带,在汉唐官服中采用,日常服中也有盘领款式。

        汉服自古礼服褒衣博带、常服短衣宽袖。与同时期西方的服装对比,汉服在人性方面具有不可争辩的优异性。当西方人用胸甲和裙撑束缚女性身体发展时。宽大的汉服已经实现了放任身体随意舒展的特性。汉服的袖子又称“袂”,其造型在整个世界民族服装史中都是比较独特的。袖子,其实都是圆袂,代表天圆地方中的天圆。袖宽且长是汉服中礼服袖型的一个显著特点,但是,并非所有的汉服都是这样。汉服的礼服一般是宽袖,显示出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风采。一直以来,汉服袖子的标准样式就是圆袂收祛。先秦到汉朝所反映的实物无一例外都是如此。一直以来,除了唐以后在常服中有敞口的小袖外,汉服袖的主流依然是圆袂收祛。

        “袖宽且长”是汉服礼服袖型的主要特点。但不是唯一的款式特点,汉服的小袖、短袖也比较多见。主要有这几种用法:参与日常体力劳动的庶民服装、军士将领的戎服、取其紧袖保暖的冬季服装等。有时候历史上各朝代的经济文化和审美关注不同,在袖型上也有不同的表现,比如:汉唐时期贵族礼服多用宽广大袖,宋明时期的常服褙子多用小袖。

        汉服中的扣子也很特别,最具特点的就是隐扣。其实包括有扣和无扣两种情况。一般情况下,汉服是不用扣子的。即使有用扣子的,也是把扣子隐藏起来。而不显露在外面。一般就是用带子打个结来系住衣服。同时,在腰间还有大带和长带。所有的带子都是用制作衣服时的布料做成。一件衣服的带子有两对,实用性的,左侧腋下的一根带子与右衣襟的带子是一对打结相系,右侧腋下的带子与左衣襟的的带子是一对相系,将两对带子分别打结系住完成穿衣过程。另外一种是腰间的大带和长带子,它不仅有实用性,而且有装饰性,另外还有象征性意义,象征着权力。汉服的大带与和服相比,和服的更宽。

        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四千多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四书五经中的冠服系统,以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礼》、《礼记》、《易经》、《春秋》,大唐《开元礼》、二十四史舆服志和其他经史子集为基础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汉服体系展现了华夏文明的等级文化、亲属文化、政治文化、重嫡轻庶、重长轻幼以及儒家的仁义思想。在中国古代的宗法文化背景下,服饰具有昭名分、辨等威、别贵贱的作用,为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的礼服。除去国家大事的礼仪,普通汉人的家礼包括冠婚丧祭四礼。四书五经就对汉服礼服有详细的描述。

        咱们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讲究天人合一。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以最典型的深衣为例,其形制必须符合“规、矩、绳、权衡”。深衣的下摆所用布帛共十二幅,以应一年有十二月之意,体现了强烈的法天思想,衣袖呈圆弧状以应规,交领处成矩形以应方,这代表做人要有规矩,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衣带下垂很长,一直到脚踝,代表正直,下襟与地面齐平,代表权衡。包含很多儒家思想。当人穿上汉服,自然就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由此可见,汉服里蕴涵着相当的文化内涵,受“儒、道、墨、法”等纵横诸家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的影响充分在服饰里体现出来。追求平和自然,与世无争,宽厚仁爱的境界,塑造了“汉服”天人合一,飘逸洒脱的风格。“汉服”也体现出穿着者的宽大,随和以及包容四海的气度。这种气度,即使是学习了中国文化的倭国与朝鲜都没有体现出来的!

        “嗯,汉朝时期的服饰的确是很好,而眼前这些前明的装饰也都不错。虽说明太祖朱元璋也曾定下过许多服制,但是属下认为,衣裳原本就可以灵活多变,穿成什么样子,应该可以随自己的喜好来选择。但是主体上还是的唤醒我汉族百姓对汉衣冠的认同,就像咱们这一辈的年轻人,都快要忘记了汉服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耿精忠也是点点头赞同道:“你说的没错,对汉衣冠的认同是咱们民族意识的一部分。想当年五胡乱华之时,原先在中原地区的知识分子及各阶层人民都纷纷逃亡到南方,才保留了中原文明的火种,也因而逐渐把江南开发成繁华富庶之地,我记得书上将这件事件称之为“衣冠南渡”吧。可惜,现在清廷对我汉人压迫甚严,暂时咱们没办法在大陆恢复汉衣冠,那也就只能在这里先行实施了!”

        “哼,咱们汉服跟着我华夏儒家文化的传播而影响深远,周边民族、包括许多其他儒家文化圈国家通过效仿华夏礼仪制度都借鉴了汉服的某些特征,用于吉凶宾军嘉五礼。此外,就连华夏宾礼也规定四夷之君必须穿本国服饰朝见中国天子,应该是叫做“蕃主服其国服”。汉唐时期藩属体制中,周边民族首领还存在着定期朝见皇帝的所谓“朝集”制度。无论是外国君主及其使者或者臣子朝谒中国天子,接受官职,贡献方物,还是中国天子宴请外国君主,外国君主都要穿国服奉礼。咱们的国服制度促使了周边民族形成自己的民族服饰,比如以前契丹太宗入晋,接触到中原衣冠制度,北归后,参照中原服制制定了本朝国服与汉服制度。历朝都有《职贡图》描绘他国国使服饰,可是现在看看那些《职贡图》,就只是咱们汉人自己失去了自己的服饰了,这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李光地看耿精忠还是面色不愉,于是宽慰道:“王爷,既然已经决定先行在吕宋岛恢复我汉人衣冠,这事情也就不着急了!要是您还是有些着急,可以先行派人回去,告知徐山,让其组织城内的裁缝以及画工,再加上对服饰有研究的读书人一起,先还原出一部分汉服的样式,待到过几天,您视察结束,回到马尼拉不是刚好可以拍板决定使用哪几种服饰样式吗?”

        耿精忠听着,不住的点头。于是偏过头对着身边的一位侍卫说道:“刚才本王与总参谋长的话你都听到了吧!知道我们说的是什么吗?”

        “回王爷,属下明白!”这侍卫立即回道。

        “好,那本王就派给你这个重要任务,整体事件由你负责。你现在立即调转马头,迅速将本王的意思传达给徐山总督,让他帮你组织好人手,具体的就按照刚才总参谋长的建议去做,希望几天后我回来的时候,你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是!保证完成任务!”(未完待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