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从秦始皇第181章 后汉

第181章 后汉

        后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第四个政权,存在于947年至950年,历时四年。以下是其具体介绍:

        建立

        后晋灭亡后中原大乱,时任后晋河东节度使的刘知远趁机在太原称帝,沿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称天福十二年。同年六月,刘知远进入汴州建都,建元乾佑,定 国号为汉,史称后汉。

        政治

        重武轻文:高层掌权者重武轻文思想严重,武将掌权,致使文武斗争激烈,如杨邠、郭威任正副枢密使,他们轻视文臣,甚至曾想杀掉宰相苏逢吉。

        内部斗争:刘知远去世后,其次子刘承佑继位,因其年幼,朝政被刘知远时期的重臣把持,君臣之争激烈,刘承佑最终诛杀杨邠、史弘肇等,但随后郭威起兵反叛,刘承佑被杀,后汉灭亡。

        经济

        后汉统治者没有施行有效措施恢复生产,而是加重赋税,盘剥百姓,如三司使王章大幅提高“鼠雀耗”“短陌钱”等税收,还规定私贩盐、矾、酒曲者处死,导致百姓生活困苦。

        军事

        乾佑元年三月,后汉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等三藩镇先后举兵造反,刘承佑派白文珂、郭从义、常思等分别讨伐,久未平息,后郭威前去攻打,于乾佑二年夏平定叛乱。

        司法

        后汉统治者用严刑酷法管理百姓,如苏逢吉制定“贼盗法”,规定杀掉为盗者的本家和四邻、保人全族处斩 ,后因被指责才勉强去掉灭族一项;青州节度使刘铢行刑时,采用双杖击打犯人,且按犯人年龄决定刑罚轻重。

        外交

        对契丹:后晋刚灭亡时,刘知远曾遣使去契丹交好,建国后则以抗击为主,借此获得晋朝旧臣的支持,并多次反击契丹在边境或其他地区引起的动乱。

        对其他国家:后汉在其他国家面前保持正统地位,对吴越等国加以封号并认同其地位,但抑制其势力发展;与南唐交往较少,曾因南唐要求后汉赦免叛将李守贞而断交。

        刘知远是五代十国时期后汉的开国皇帝,895年出生于太原府,948年去世,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刘知远自幼体弱多病、沉默寡言。他曾是李嗣源手下的偏将,后成为石敬瑭的押衙。在与后梁军队交战时,刘知远曾救石敬瑭一命,二人关系更为紧密。

        助石敬瑭建后晋:石敬瑭欲反后唐时,刘知远支持并出谋划策。石敬瑭向契丹称臣称子借兵,刘知远虽不同意称契丹为父,但仍助其建立后晋,凭功历任检校司空、河东节度使等职。

        建立后汉:契丹灭后晋后,刘知远先向契丹奉表投降,后在太原称帝,沿用后晋高祖石敬瑭年号,待契丹北撤,他进入汴州建都,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之后,他亲率大军围攻杜重威,收复魏州,统一黄河流域。

        政治统治:刘知远统治期间,任用酷吏,如苏逢吉等,且对藩镇多采取拉拢政策,造成民不聊生,国家有分裂之势。

        人物评价:北宋史学家薛居正等认为刘知远嗜杀成性,无君王之德。司马光也评价他不仁、失信、不用刑惩奸,导致后汉国运不长。

        苏逢吉制定的贼盗法规定,凡盗贼所在本家及邻保皆要被族诛,后在众人指责下,才勉强去掉灭族一项。 具体如下:

        背景:当时天下盗贼蜂起,后汉朝廷为此担忧,刘知远曾下令盗贼不论赃物多少一律处死,在此背景下,苏逢吉草拟了更为严酷的贼盗法。

        影响:此贼盗法过于严酷,引发了诸多问题。如郓州捕贼使者张令柔依据该法,处死了平阴县十七村的数百名百姓,导致大量无辜者被牵连诛杀,使得天下因盗杀人的情况愈发泛滥,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刘承佑是汉高祖刘知远的幼子,后汉的第二任国君,即汉隐帝,在位仅两年。以下是其相关介绍:

        登基背景

        948年,刘知远临终时,因担忧皇太子刘承佑柔弱,便册封宰相苏逢吉、枢密使郭威及殿前指挥使史弘肇等为顾命大臣,以辅佐刘承佑.

        在位举措

        面临困境:刘承佑即位后,首辅大臣苏逢吉被郭威、史弘肇架空,杨邠等武夫入朝为官,刘承佑因此寝食难安,对郭威等人心怀不满.

        引发政变:950年底,辽军犯境,郭威率军至河北御敌,刘承佑与苏逢吉趁机诱杀史弘肇、杨邠,并诛杀郭威家眷,郭威得知后,在将士的拥戴下以“清君侧”为名起兵,直捣开封.

        结局

        951年1月,郭威攻陷开封,刘承佑死于非命,后汉灭亡,郭威正式称帝,建立后周。

        苏逢吉(?-950年),京兆长安人,是五代时期后汉的宰相。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人物生平

        苏逢吉的父亲苏悦为刘知远的从事,他常代父作奏记,后被刘知远召见,因精神爽秀而受喜爱,被任命为节度判官.

        刘知远建立后汉后,苏逢吉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宰相,朝廷大事多由其裁决.

        人物特点

        贪诈无行:苏逢吉为人贪婪狡诈,喜欢杀戮。 刘知远曾让他疏理狱囚以祈福,他却将囚犯不论轻重曲直全部杀掉,向刘知远汇报说狱静了.

        纳贿卖官:他公然收受贿赂,卖官鬻爵,选拔官员多违背旧制,只要给足钱,哪怕是罪犯囚徒也能买到官职.

        不学无术:苏逢吉没有学问,随意裁决朝廷大事,导致后汉缺乏完善的法度,也未施行德政.

        主要恶行

        篡改供词,陷害忠良:霸占李崧在长安的房产,后又诬陷李崧及其弟谋逆,将李崧供认的20人改为50人,致使其家族被灭.

        制定苛法,草菅人命: 自草诏书,规定盗贼所在本家及邻保皆族诛,虽在众人指责下勉强去掉灭族一项,但仍导致大量无辜者被牵连诛杀.

        最终结局

        汉隐帝时,苏逢吉与史弘肇争权,又挑拨汉隐帝诛杀史弘肇等武将,引发郭威起兵。郭威攻入京城后,苏逢吉自杀,后被枭首.

        史弘肇(?-950年),字化元,郑州荥泽人,是五代时期后汉名将.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生平经历

        后梁末入禁军,后晋时为小校,归刘知远后,因战功被提拔为武节指挥,领雷州刺史。刘知远称帝后,史弘肇代州平叛一鼓作气拿下代州,被授任忠武军节度使等职.

        后汉乾佑元年,迁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领归德军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高祖临终时,与苏逢吉、杨邠等同为顾命大臣.

        隐帝刘承佑嗣位,加封史弘肇检校太师、兼侍中,后拜中书令.

        性格及行为特点

        治军严厉:史弘肇少言寡语但治军有方,军纪严明,手下将士违纪绝不姑息,其军队战斗力强,所到之处秋毫无犯,为刘知远占领中原立下汗马功劳.

        杀戮过滥: 他辅政时手段强硬,处理事情严酷,不问罪之轻重,导致被冤枉者众多,也使得一些下级军官借此敲诈百姓.

        鄙视文臣:史弘肇不喜欢与文人来往,与文臣矛盾很深,曾在宴席上因苏逢吉的一句玩笑话而大打出手,将相之间的矛盾激化.

        贪污敛财:史弘肇曾遥领睢阳节度使,派亲信杨乙代其管理政务,杨乙仗势欺压当地官吏和百姓,每月给史弘肇的钱高达万缗.

        结局

        因史弘肇对隐帝及太后族的行为多有裁抑,又与苏逢吉等大臣矛盾尖锐,被隐帝与李业等谋杀于广政殿,并被夷族。后周太祖郭威上位后,追封其为郑王,以礼葬之.

        杨邠(?—950年),五代时期后汉宰相,出生于山东省冠县.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人物生平

        杨邠少为州掌籍吏,凭借租庸使孔谦的姻亲,历任孟、华、郓三州粮料使 ,后任晋高祖石敬瑭邺都留守的右都押衙.

        后汉建立后,出任枢密使,刘知远临终时,被选为顾命大臣.

        后汉隐帝即位,授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总领军政大权.

        人物特点

        精于吏道:杨邠在处理政务方面能力较强,他缮修甲兵,充实府库,使后汉的国力有所增强,为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为政俭静:他不收贿赂,不能拒者,收之交给皇帝,任贤荐能,直言敢谏,在当时的朝堂中较为难得.

        专恣弄权:杨邠虽有一定才能,但也存在专权的问题,引起了隐帝及外戚等的不满,最终导致杀身之祸.

        主要事件

        李太后之弟向他要官,他未同意;隐帝想立爱妃耿夫人为后及以太后礼葬耿夫人,均被他力谏阻止,引发隐帝不满.

        乾佑三年十月十三日,杨邠被隐帝与李业等以谋反罪处死,后周太祖即位后,追赠其为太傅、弘农郡王.

        杨邠和苏逢吉在政治上的冲突主要有以下几点:

        官员任用问题:苏逢吉等人任宰相时频繁提拔、补充官员,杨邠认为这是白白耗费国家钱财,于是在奏章中多次贬斥这种作法,引发苏逢吉等人不满。杨邠主政后,严格限制官员任用,对苏逢吉原来任命官员过多过滥的做法加以矫正,导致很多士大夫难以升迁。

        权力争夺:苏逢吉和杨邠都为后汉重臣,但苏逢吉尤为贪婪奸诈,想获取更多权力与利益。而杨邠也有专权行为,使得二人在朝堂上形成对立,其他大臣也因此分为不同阵营,加剧了朝廷内部矛盾。

        对待皇帝态度不同:杨邠性格刚直,在与皇帝交流中常直言不讳,甚至让皇帝有被冒犯之感,如后汉隐帝与杨邠等商量大事,杨邠让皇帝不必多说,引发隐帝恼火。而苏逢吉相对更善于迎合皇帝,这也导致二人在皇帝心中的地位和受宠程度有所不同,进而引发矛盾。

        李业

        后汉高祖李皇后之弟,后汉建立后任武德使,隐帝即位后,因太后缘故更受重用 。他想任宣徽使,遭杨邠、史弘肇反对,遂助隐帝诛杀杨邠等人,又遣人杀郭威,郭威举兵反,后汉兵败,李业取内库金宝欲奔其兄,被拒后至绛州为人所杀。

        五代后汉李业被杀的具体过程如下:

        李业因想任宣徽使未被大臣杨邠、史弘肇等人同意,遂与隐帝刘承佑密谋诛杀杨邠等大臣,并尽灭其族,之后又遣人持诏书到魏州杀郭威。

        不料,执行命令的人将消息泄露给郭威,郭威得知后起兵反抗,刘承佑和李业惊慌失措,急忙召集亲信和残余军队在洛阳城内布置防御,并派使者劝说郭威投降,但郭威不为所动。

        郭威率领军队向洛阳进发,同时联络其他地方的节度使和军队,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刘承佑的军队在北郊战败。

        李业见势不妙,便取内库金宝,准备投奔其兄保义军节度使李洪信,但李洪信拒而不纳,李业只好继续逃亡,最终在逃至绛州时,被人所杀。

        李洪信(902年-975年),并州晋阳人,后汉昭圣太后之弟.以下是其相关介绍:

        早年经历

        李洪信少善骑射,后唐时为朱弘实爪牙,后晋初任兴顺左厢都指挥使,后汉时隶高祖麾下,领陈州刺史、左护圣左厢都指挥使.

        乾佑年间作为

        乾佑中,因群小用事,心怀忧惧,白太后求解军职,出为镇宁军节度,后迁保义军节度 。期间,他趁内乱杀马步军都校聂召等人,并诬奏谋反。

        后周时期情况:

        后周广顺初,加同平章事。因曾妄杀,周祖革命时内心不安,后周太祖郭威因汉太后之故,将其移镇京兆。后其入朝恳辞藩镇,拜左武卫上将军。世宗即位,迁左骁卫上将军,显德五年改右龙武军统军,从世宗北征,为合流口部署。宋太祖乾德五年,改左骁卫上将军,开宝五年以本官致仕。

        与李业之事

        后汉李业在郭威举兵反后,欲奔其兄李洪信,但李洪信拒而不纳,导致李业走至绛州为人所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