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从秦始皇陵开始的直播探险全文免费阅读第125章 唐宋八大家上

第125章 唐宋八大家上

        韩愈(768 年-824 年 12 月 25 日),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文学成就:

        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反对当时流行的骈偶文风,提倡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强调文章要言之有物、文以载道。他的文章气势磅礴、语言精炼、思想深邃,对后世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写作理论影响深远:提出了“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为后人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作品丰富多样:现存的诗文有 700 余篇,其中散文近 400 篇,类型涵盖赋、诗、论、赞、书、说、传、记、序、哀辞、祭文、碑志、表、杂文等多种体裁。代表作品有《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师说》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进学解》以劝学为名,自喻自身的遭遇,《祭十二郎文》则情感真挚,被称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

        2. 政治生涯:

        仕途坎坷:贞元八年(792 年)进士及第,但在仕途上多次遭遇挫折。曾因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反映百姓疾苦,请求朝廷减免赋税,被贬为阳山县令;又因“谏迎佛骨”触怒唐宪宗,险些被处死,被贬为潮州刺史。

        有一定政绩:在地方为官时,采取了一些积极的举措,如在袁州任职时,改革当地买平民为奴的风俗;在潮州,抵制异端邪说,推崇儒道,延请赵德担任海阳县尉管理州学,还拿出自己的俸禄作为兴学的本金。

        3. 思想贡献:

        推崇儒学:韩愈极力推崇儒家思想,维护儒家的道统,强调尧舜至孔孟的一脉相传。他认为儒家的仁、礼、义、信是做人之本,儒家的忠恕之道是立身之本。

        哲学思考:其哲学思想在天命观、天人观、鬼神观、人性论等方面都有体现。他对传统的天命论有所怀疑,认为天命是渺茫的,不能干涉人类社会的善恶。

        总之,韩愈在中国文学、政治、思想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和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思想家。祖籍是河东郡,世称“柳河东”;又因官终柳州刺史,也被称为“柳柳州”。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早年成才:柳宗元出生于长安,四岁时已熟读多篇古代辞赋,展现出极高的天赋。他的幼年在长安度过,九岁时遭遇建中之乱,十三岁时随父亲在湖北、江西等地游历,增长了见识。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考中进士,同年考中的刘禹锡成为他的好友。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柳宗元考取博学宏词科,历任集贤殿正字、蓝田县尉和监察御史里行等职。

        参与革新: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柳宗元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永贞革新,负责革新朝政的舆论宣传工作,写作了一批配合革新事业的文章。然而,这场革新因触动了宦官和保守派的利益,很快失败。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柳宗元则先被贬为邵州刺史,随后又加贬为永州司马。

        贬谪岁月:在永州的十年间,柳宗元的生活极为艰苦,他寄居于永州龙兴寺,母亲也在此期间病故。但这段经历也让他更加接近人民,深刻认识到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他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如着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等)、《捕蛇者说》《段太尉逸事状》《三戒》等,这些作品批判了黑暗现实,传播了进步主张。

        主政柳州:唐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柳宗元被召回京,但很快又被贬为柳州刺史。在柳州,他积极推行改革,释放奴婢、重修孔庙、组织挖井、引导农林生产等,使柳州的社会秩序、文化教育和经济状况都得到了改善。他还帮助众多奴婢获得赎身,这一举措受到了当地人民的广泛赞誉。

        2. 文学成就:

        散文方面:柳宗元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与韩愈并称“韩柳”。他的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代表作有《封建论》,深入探讨了封建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批判了封建世袭制度的不合理性;《捕蛇者说》通过描写捕蛇者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寓言方面:他的寓言作品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寓言的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代表作有《三戒》,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以动物的形象寓指那些仗势欺人、外强中干、得意忘形的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深刻的寓意。

        山水游记方面:其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以永州和柳州时期的作品为代表。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山水的美丽景色,还寄寓了他的身世之感和对国家政治的关切,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

        3. 思想贡献:柳宗元是一位进步的思想家,他系统发展了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创造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高峰。在哲学着作《天说》《天对》等作品中,他对当时流行的天命观进行了批判,强调了自然的客观性和人类的主观能动性。

        总的来说,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和思想领域的重要人物,他的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精神和成就也为后人所敬仰和传颂。

        欧阳修(1007 年 - 1072 年),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早年:欧阳修生于绵州,四岁时父亲去世,随母亲前往湖北随州,投靠叔叔欧阳晔。因家贫,母亲用芦苇秆在沙地上教他读书写字。他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不忘,十岁时常去借书抄诵,偶得韩愈的《昌黎先生文集》后日夜通读。天圣八年(1030 年),欧阳修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仕途起伏:景佑三年(1036 年),他为范仲淹鸣不平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庆历三年(1043 年)支持范仲淹庆历新政,提出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主张。新政失败后,被守旧派攻讦为朋党,外放滁州、扬州等地。晚年因不认可王安石的变法,遭其诋毁,坚决请辞。熙宁五年(1072 年)闰七月二十三日,欧阳修逝世,享年六十六岁,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2. 文学成就:

        散文:欧阳修是北宋文坛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散文建立了平易流畅、委曲婉转的文风。其散文作品众多,《醉翁亭记》是他的经典名篇,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成为千古名句。

        诗歌:在诗歌方面,欧阳修使宋诗开始散文化、议论化,奠定了宋诗现实主义的基础。

        词作:题材风格多样,具有民歌风味,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

        3. 史学贡献:

        提出“正统论”学说。

        主持撰写《新唐书》;独自编写《新五代史》,这两部史书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4. 其他方面成就:在金石学方面,他撰写的《集古录》成为金石学开山之作;经学方面开创了宋代质疑经典古籍的风气,以及以个人理解论述诗文之风。

        5. 对后世的影响:

        文学方面:欧阳修积极领导并推动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扭转了多年以来的文坛积弊,选拔举荐了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一批北宋杰出人才,对宋代及后世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人格魅力:他性格刚直,谦虚谨慎,待人宽厚,乐于奖掖后生,洋溢着士人领袖的人格魅力,带动了以崇尚道德人格为特征的一代士林新风的形成。

        王安石(1021 年 12 月 18 日 - 1086 年 5 月 21 日),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人,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被列宁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以下是对他各方面成就的具体介绍:

        1. 政治方面:

        熙宁变法:王安石在宋神宗时期主持了着名的“熙宁变法”。他以商鞅、吴起等法家人物为榜样,力主实行先秦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之术。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增强对外防御、对内弹压的能力,巩固和加强封建统治,他提出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包括青苗法、免役法、均输法、市易法、农田水利法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变法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推行过程十分艰难。

        政治理念:他主张抑制官绅豪强兼并,强调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认为政府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经济生活中,以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他的政治理念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质疑和批评。

        2. 文学方面:

        散文:他的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代表作有《伤仲永》《答司马谏议书》《读孟尝君传》等。《答司马谏议书》中,他以坚定的立场和犀利的言辞,反驳了司马光对变法的批评,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文学才华;《读孟尝君传》全文不足百字,却层次分明,议论周密,词气凌厉而贯注,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

        诗歌:他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被称为“王荆公体”。其诗歌题材广泛,既有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如《河北民》,描写了北方百姓的苦难生活;也有抒发个人情感和志趣的作品,如《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词:今存约二十余首,大致可分为抒写情志和阐释佛理两类,“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其抒情词作,写物咏怀,多选空阔苍茫、淡远纯朴的形象,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桂枝香·金陵怀古》一词,豪纵沉郁,同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一词,共开豪放词之先声,给后来词坛以良好的影响。

        3. 哲学方面:

        荆公新学: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着书立说,创立了“荆公新学”。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荆公新学”在当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成为北宋后期的官方哲学,对后世的哲学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学术贡献:他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解读,撰写了《三经新义》等着作,对经典的解释和理解具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为儒家思想的发展和传承做出了贡献。

        总的来说,王安石是一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历史人物,他的变法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他的政治理念、文学成就和哲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巩(1019 年 9 月 30 日—1083 年 4 月 30 日),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世称“南丰先生”,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

        早年求学:曾巩自幼聪明好学,读书过目成诵,十二岁时尝试写作《六论》,文词有气魄。十六、七岁时已诵读六经,立志成为优秀的古文家。他出生于官宦世家,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但父亲曾易占曾被人诬陷失官,家庭一度陷入困境。曾巩在艰苦的环境中依然发奋读书。

        科举之路:曾巩的科举之路较为坎坷,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前两次都落榜。直到嘉佑二年(1057 年),欧阳修任主考官,曾巩与其弟曾牟、曾布等一门六人俱中进士,从此进入仕途。

        仕途生涯:初任太平州司法参军,后被召编校史官书籍,历任多地知州。元丰三年(1080 年),曾巩赴沧州途径京都,受到神宗召见和赏识,判三班院,后迁史馆修撰,典修五朝国史,管勾编修院,擢中书舍人。元丰六年(1083 年),曾巩病卒于江宁府,葬于南丰源头崇觉寺右,南宋理宗追谥为“文定”。

        2. 文学成就:

        散文风格:曾巩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与者,主张“文以明道”,文风古雅、平正、冲和,源于六经又集司马迁、韩愈两家之长,平实质朴,温厚典雅,章法严谨,长于说理,被后世古文家奉为学习的典范。

        作品类型及代表作:

        论事之文:逻辑严密,善于剖析微言,阐明疑义,如《唐论》。

        记叙之文:记事翔实而有情致,条理分明。《越州赵公救灾记》熔记事、议论、抒情于一炉,深刻有力,通情达理;《墨池记》通过记述墨池的由来,强调了学习和修养的重要性。

        诗歌成就:其诗情意真醇平实秀细,俊健典雅。

        3. 政治作为:

        地方治理:曾巩在多地担任知州,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在越州任通判时,遇上饥荒,他提前采取措施,劝说富人申报粮食储量并以稍高价格卖给百姓,又借给农民种子,使百姓平稳度过灾年。在齐州知州任上,不畏强暴,打击豪强,如法办为非作歹的周高,铲除“霸王社”,还推行了保伍之法,使齐州治安得到改善。在洪州知州任上,面对瘟疫流行,他命令各县镇储备药物,安排病人居住和治疗,控制了瘟疫的蔓延。

        政策执行:他对王安石的新法有异议,但对其合理部分能认真执行、灵活掌握,如在推行水利、免疫、青苗、保甲等法时收到了很好的实效。

        4. 学术贡献:

        文献学方面:在任史馆修撰期间创立了每校订一书即写相应序录的体制,涉及版本学、目录学、史学、文学、儒学等学科,有开创完善文献学叙录体制之功。

        史学方面:由家学积淀,又皓首穷经,以史学见称士类。他的史论文章辞章精练而视野阔达,有独到的见解。

        金石学方面:富于收藏,其收藏与研究为金石学的开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