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从始皇陵逃出的长生草笔趣阁第161章 宇文泰

第161章 宇文泰

        宇文泰(507 - 556),字黑獭,是代郡武川人,鲜卑族。他出身于北魏末年的六镇军事集团,这一集团在当时的军政环境中具有重要地位。

        一、军事成就

        1. 崛起于乱世

        北魏末年,天下大乱,宇文泰先后跟随鲜于修礼、葛荣等起义军。其兄宇文洛生被尔朱荣杀害后,宇文泰被收编进入尔朱荣麾下。在这个过程中,宇文泰凭借自身才能逐渐崭露头角。

        贺拔岳作为尔朱荣部下,对宇文泰十分赏识。当贺拔岳成为关中地区的主要军事将领后,宇文泰成为其左膀右臂,在平定关陇地区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2. 掌控西魏军事大权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后,宇文泰被众人推举为统帅,他迅速采取行动,率领军队攻灭侯莫陈悦,兼并其部众,从而掌握了关陇地区的军事主导权。

        此后,北魏孝武帝元修与高欢矛盾激化,宇文泰迎接孝武帝西迁长安,由此获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同时也开始了对西魏军事力量的全面掌控。

        3. 着名战役及战略贡献

        小关之战:东魏天平三年(536年),高欢派兵三路进攻西魏。宇文泰识破敌军战略意图,利用东魏军骄傲轻敌的心理,率领轻骑先破窦泰军,使东魏军大乱而退,这一战稳定了西魏初建时的局势。

        沙苑之战:公元537年,高欢亲率大军进攻西魏。宇文泰在渭曲背水东西为阵,采用李弼的建议,埋伏奇兵于芦苇丛中。战斗中,西魏军从两侧杀出,大败东魏军,此役是宇文泰军事生涯中的经典之战,极大地增强了西魏的国力和军队士气。

        河桥之战:538年,宇文泰与高欢军队在河桥一带展开大战。战争初期,西魏军虽遭遇挫折,但宇文泰在关键时刻收拢军队,奋勇作战,最终双方损失惨重,但西魏成功阻止了东魏的进一步西进,巩固了西部防线。

        二、政治贡献

        1. 建立府兵制雏形

        宇文泰在西魏时期对军事制度进行改革,广募关陇豪右子弟为兵,以扩大兵源。这些士兵平时务农,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制在这个过程中开始初步形成。这一制度加强了西魏的军事力量,同时也促进了关陇地区的民族融合。

        2. 政治体制改革

        宇文泰重用苏绰等汉族士人,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在政治体制上,仿照《周礼》进行改革,建立了六官制,设立天官府、地官府、春官府、夏官府、秋官府、冬官府,这种复古的政治体制改革,实则是为了适应当时的政治环境,加强中央集权。

        推行均田制,使农民获得土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稳定了社会秩序,同时也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增强了西魏的经济基础。

        三、文化贡献

        宇文泰积极推行汉化政策,促进鲜卑族与汉族的文化融合。在他统治时期,要求鲜卑族改用汉姓,说汉语,穿汉服等。例如,他自己将名字由宇文黑獭改为宇文泰,这种做法推动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后来隋朝统一全国后的文化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府兵制是中国古代重要兵制之一,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历经北周、隋至唐初期日趋完备,唐玄宗天宝年间停废,历时约二百年。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历史背景:

        北魏末年“六镇起义”冲击,皇权衰落,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宇文泰接掌贺拔岳部后,着手整编军队,为府兵制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发展过程:

        西魏北周:宇文泰采用苏绰建议创立府兵制,初设八柱国,其中宇文泰为全军统帅,元欣挂虚名,实际六柱国分统府兵,下设大将军、开府等将领,共形成24军。兵士最初限于鲜卑与鲜卑化各族人,后大量汉人也被募充府兵.

        隋朝:隋文帝对府兵制进行重大改革,建立健全组织系统,设十二卫府,扩大府兵范围,实行兵农合一,将军人划入当地州县,与农民一样分配土地,使其具有军籍与民籍双重身份.

        唐朝:唐前期沿用并完善府兵制,府兵分为三卫和卫士,三年一拣点,以均田制为基础,按贫富选府兵,免其赋税,兵器等需自备。全国设折冲府,由十二卫和东宫六率分领,府兵平时务农、农闲训练,战时出征,战后兵将分离.

        组织架构:

        西魏北周:八柱国为核心,下设12大将军、24开府、48团等层级.

        隋朝:中央设十二卫,各卫下统军府,文帝时称骠骑府,炀帝时改为鹰扬府.

        唐朝:府兵基本组织单位为折冲府,下设团、旅、队、火等层级,全国折冲府主要分统于中央十二卫及东宫六率.

        主要特点:

        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自备参战武器和马匹,国家无需承担非战时军饷,节省大量养兵费用.

        将兵分离:中央临时指派将领带领府兵出征,战事结束将领解除兵权,府兵返回原籍,避免军队私有和将帅拥兵割据。

        影响意义:

        军事方面:建立了稳定的兵源体系,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西魏、北周、隋、唐的军事扩张和统一战争提供了有力支持。

        政治方面:加强了中央对军队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促进了民族融合,清除了胡汉分治遗迹,适应了时代要求。

        经济方面:与均田制结合,使农民有地可耕,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保证国家赋税收入,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

        苏绰(498年-546年),字令绰,出生于西魏武功郡,是南北朝时期西魏的名臣,三国时曹魏侍中苏则的九世孙.以下是其详细介绍:

        1. 仕途起点与早期晋升

        经人举荐,开始在宇文泰麾下任职,最初担任着作佐郎,之后升任大行台左丞,得以参与朝廷机密事务。

        2. 军事助力与官职进阶

        在军事方面发挥作用,如大统三年潼关之战协助宇文泰取胜,为其仕途发展助力。

        此后官职不断晋升,大统四年封美阳县子,后晋封美阳伯;大统十年升任大行台度支尚书兼司农大臣。

        3. 重要政策贡献

        《六条诏书》的制定

        治心身:这是对官员自身品德的要求,督促官员廉洁奉公、修身养性。

        敦教化:强调对百姓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来维护社会风气。

        尽地利:鼓励充分开发土地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擢贤良:注重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进入官场,为国家治理提供人力支持。

        恤狱讼:主张公正、谨慎地处理司法案件,维护司法公正。

        均赋役:重点在于合理地分配赋税和徭役,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的同时避免百姓负担过重。这六条成为西魏官员施政的重要纲领。

        行政改革举措:

        文案改革:创造了用红黑两色书写公文的方式,用于区分出入公文,使公文管理更加规范。

        户籍改革:制定计账、户籍之法,其中“朱出墨入”的记账方法很有创新意义,对后世的文案程式产生深远影响。

        官制改革:依照《周礼》改定官制,使西魏的官制更加合理、完善。

        4. 人物落幕

        因过度劳累,苏绰在大统十二年与世长辞,他的贡献却对西魏乃至之后的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人物评价:

        宇文泰赞其为“奇士”,对他委以重任、推心置腹。周明帝二年(558年),苏绰配享周太祖(宇文泰)庙庭,隋开皇初被追封为邳国公,

        杨坚评价他“文雅政事,遗迹可称。展力前王,垂声着绩”。

        令狐德棻(fēn)认为宇文泰能“斫雕为朴,变奢从俭,风化既被,而下肃上尊;疆场屡扰,而内亲外附”,多赖苏绰之力。

        《六条诏书》是西魏政权颁行的着名诏书,由苏绰创制,是朝廷施政纲领及地方官员为政准则,对西魏政治整饬和国力发展作用重大,具体内容如下:

        先治心:

        要求执政者端正认识、以身作则,做到“心气清和,志意端静”,还要躬行“仁义”“孝悌”“忠信”“礼让”“廉平”“俭约”,如此才能治理好百姓。

        敦教化:

        宣扬道德文化教育以移风易俗,培养人民俭朴、慈爱、和睦、敬让的品质,让百姓在潜移默化中迁善向德,进而实现王道。

        尽地利:

        劝课农桑,不违农时,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发展农业生产。地方官要督促百姓按时耕种、收获,奖励勤劳者,惩罚懒惰者。

        擢贤良:

        主张选贤任能,不拘资历门第,发掘人才并勇于起用,让其在实践中成长。同时精简机构,罢黜冗员。

        恤狱讼:

        要求明断狱案,不能滥施刑罚,需“随事加刑,轻重皆当”,秉持公正,谨慎处理司法案件。

        均赋役:

        强调均平赋役,调济贫富,不可舍豪强而征贫弱,避免贫富差距过大,保障社会公平。

        苏绰推行的官制改革主要有以下内容:

        依《周礼》改定官制:苏绰奉命依照《周礼》对西魏官制进行改定,使西魏官制更加系统、规范,为政治制度的运行提供了更明确的框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西魏政权的正统性与合法性.

        精简冗员:通过对官僚机构的梳理和整顿,去除不必要的官职和人员,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财政支出,使政府机构更加高效地运转,增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力度.

        选拔贤良:强调选拔人才要不拘一格,打破门第限制,注重德才兼备,让更多有才能的人能够进入官场,为国家治理注入新鲜血液,推动了西魏政治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规范文案程式:创造了“朱出墨入”的文案记录方式,用红黑两色区分出入公文,还制定了统一的文案格式和统计计算方法,使公文管理更加规范、高效,提高了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对后世的文案程式产生了深远影响。

        苏绰改革的文案程式与计账户籍法,是其在西魏改革中的重要举措,具体如下:

        文案程式改革:

        苏绰创造了“朱出墨入”的文案记录方式,规定朝廷发出的文书用朱标,下面上呈的文书用墨标,以此区分收支情况,这一方法后演变为“红头文件”,并沿用至今. 他还制定了统一的文案格式和统计计算方法,使公文管理更加规范、高效,提高了信息传递和处理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1. 含义

        “朱出墨入”是苏绰在文案程式改革中创立的一种记账和公文区分方式。具体来说,就是用红色标记来表示朝廷发出的文书,如诏书、政令等;用黑色标记来表示下面向朝廷上呈的文书,像地方官员的奏疏、报告之类。

        2. 作用和影响

        管理方面:这种鲜明的颜色区分方式,使得公文的收发管理更加清晰有序。在大量的文书往来中,官员可以迅速辨别文件的性质,是上级指令还是下级汇报,提高了行政效率,减少了文件处理过程中的混乱。

        财务记账衍生:从记账角度看,这种方式很可能也被应用于财务收支的记录。红色代表支出(如朝廷的经费拨付等),黑色代表收入(如地方的赋税上缴等),使得财务收支状况一目了然,便于财政管理和监督。

        对后世影响深远:它是现代“红头文件”的起源。“红头文件”在当代行政事务中仍然广泛使用,用于表示重要的政府公文、政策文件等,可见苏绰这一创新的长久价值。

        计账户籍法改革:

        苏绰制定的计账户籍法按户统计,在每户户主之后,逐一登记户内成员以及依附人口之名,每人名下记载性别、年龄、丁中等情况,并登记受田数字、应纳租调数,然后一户作一总计,分类统计应交纳的租调数,最后大约以若干户或按行政区划为单位,再作一总的统计. 该方法的实施,使西魏政府能更好地掌握人口、土地、赋税等情况,为均田制、租庸调制的推行提供了有力支持,也为国家财政预算和赋役征发提供了重要依据,对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