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大明寒门辅臣 赵家结果如何第一百二十一章 最强太子的开始

第一百二十一章 最强太子的开始

        下午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宫墙内外,清风裹着些许冷意,吹过清冷的甬道。

        华盖殿。

        胡惟庸跪奏:“陛下,现已查明,中都造作军士轮番营造,从不怠慢,虽有十余军士贫寒病弱,并无碍大局。七千五百军士,上下一心,并无传闻之中人心不稳,怨声于道之事。”

        朱元璋眉头微皱,阴沉着脸,威严地问:“如此说来,御史周文传报有误?”

        胡惟庸正色道:“陛下,御史只是道听消息,并无实据。臣听旨差人核查,凤阳中都的军士、匠人、百姓,皆用心营造,该发的粮食,悉数发放,冬衣也已在筹备之中……”

        朱元璋起身,走出龙案之后,看着胡惟庸,严肃地说:“忧人者常体人心,爱人者每惜人力。朕深知营造之苦,土木之工,繁复难为。胡卿啊,朕每进一膳,即思天下军民之饥,每服一衣,即思天下军民之寒!既有御史说了,虽无实证,还应多加体恤。给造作军士,每人发米五石,冬衣一套,莫有饥寒之累。”

        “陛下爱军民如子,天下幸甚!”

        胡惟庸拜道。

        朱元璋淡然一笑,抬手道:“你且下去吧。”

        “臣告退。”

        胡惟庸起身,退后两步,才转身离去。

        朱元璋侧身,看向一旁的朱标:“你怎么看?”

        朱标有些拿不准:“儿臣以为胡相所言有理。御史奏报,毕竟是风闻。然中书省派去工部官员、御史台御史同行调查,并没有发现民怨之事,大概御史所言是子虚乌有之事。”

        朱元璋凝眸:“大概?你似乎对这个结果并不太满意。”

        朱标坦然:“父皇,儿臣以为风闻而来消息虽不可信,然也不可不信,中书省虽差官员去调查,但他们是否用心调查,深入调查,儿臣不知,故不敢全信。”

        朱元璋爽朗一笑,满意地看着朱标:“此事,中书省错了。”

        朱标有些惊讶,连忙问:“父皇如何得知?”

        朱元璋收敛笑意,叹了一口气:“是朕打造中都城,害这些造作军士日夜轮班,难得休息一日,若说没有埋怨,朕如何都不信。莫要忘记,咱也是百姓,不想成天出死力。只是,为了大明,朕不能不苦一苦他们。”

        朱标总算明白过来。

        父皇清楚胡惟庸等人撒了谎,但又不能揭穿他们,中都营造进入最后阶段,此时不能出一点岔子。之所以赐下衣米,就是因为知道背后有怨,才下的安抚手段。

        朱元璋走至桌案前,拿出一份文书:“顾正臣给中书省发了一份文书,你应该知道内容吧?”

        朱标上前接过,却没有打开:“父皇所说,应是提前安置俘虏一事。”

        朱元璋微微点头,朝着华盖殿门外走去,对跟上来的朱标说:“按照既定安排,这一批鞑靼俘虏将会于十月十五日进入句容。可顾正臣竟请旨提前至九月二十五日,这个日期与最初的日期相当,如此大幅度提前,他当真能准备妥当?”

        朱标面带笑意:“父皇,顾先生既是请旨提前,定是能准备妥当。”

        朱元璋迈过门槛,看了看并不刺眼的太阳:“既是如此,那就准了。”

        远处宫门,内侍匆匆而来。

        近前禀告:“陛下,大都督府沐英携护卫张培求见。”

        “张培,他不是在句容,怎又跑回金陵来了?让他们来。”

        朱元璋有些意外。

        朱标也有些惊讶,按理说,句容文书昨晚上才送过来,只过了一晚,没必要再派张培跑一趟吧。

        沐英、张培至近前行礼。

        朱元璋摆了摆手:“起来说吧。”

        沐英严肃地说:“陛下,这件事还是让张培说吧。”

        朱元璋点头许可。

        张培从怀中取出一份奏折,举过头顶:“陛下,句容知县顾正臣有奏。”

        朱元璋呵了一声,颇有些不满:“这个顾正臣,准他直奏东宫,他还放肆到直奏华盖殿了。标儿,接下来看看是何事,缘何越过东宫直接送过来。”

        朱标领命,接下奏折,展开看了看,转给朱元璋:“此奏折确非儿臣可收,唯父皇可收。”

        “哦?”

        朱元璋疑惑了下,接过奏折看了看,终于明白过来,这文书确实不能直接送东宫,因为此事牵涉到了军队。

        军队,乃是皇权利器,任何人不得觊觎,哪怕是太子也不能。

        顾正臣知道规矩,他并没有仗着皇室对他的信任,僭越规矩。

        “他想借二十名军士除虎害?”

        朱元璋皱了皱眉头,看向张培:“句容虎害很严重?”

        张培喉结动了动:“回陛下,据访查,句容百姓因虎害伤亡者,近六年来有三十余人,尤其是武城山、茅山等地,虎豹出没频繁。药户不敢入山,百姓不敢砍柴,以山为居百姓困顿日久,故此,知县想亲自带人入山除虎害。”

        “亲自带人?”

        朱标与沐英吃了一惊。

        就顾正臣那小身板,就他那两剑的本事,真遇到老虎,不知道谁除谁……

        张培见朱元璋再次审看奏折,继续说:“句容无老猎户,衙役更无打虎经验,一县武备,也只有巡检司弓手,且多无准头。县尊思虑再三,认为仅凭句容力量,断无法除虎害,反容易遭其反噬。如此,斗胆请旨陛下,拨给句容二十军士,助句容山川平静,再无虎豹害民。”

        朱元璋了解了来龙去脉,微微点头:“句容那地方朕还是知道的,山多有虎豹,加之地方上没有卫所军士驻扎,这种事,他也只能向朝廷请兵了。那里是朕的祖籍之地,不应坐视不管。沐英,于军营中挑选二十名精锐军士,带弓箭、火铳等器物,早入句容,听顾正臣调遣,入山除虎害。”

        沐英领命:“臣领旨。”

        朱元璋将奏折收起,看向一脸担忧的朱标,笑道:“有张培、姚镇还有二十名京军精锐,老虎也吃不了他,放心吧。倒是他有这份除虎豹的胆量,朕甚是欣慰。”

        朱标释然。

        待沐英、张培离开之后,朱元璋看着长空,沉默良久才对朱标说:“人君统理天下,人情物理必在周知,然后才能临事不惑。这个道理,你懂吧?”

        朱标垂手在侧:“儿臣明白。”

        朱元璋微微摇头:“你不是真的明白,虽然在你很小的时候,经历过颠簸流离之苦,但细细想来,你依旧是生长于深宫之中,未涉世故。”

        朱标内心赞同。

        这些年来,除了少有的一两次去凤阳,到爷爷、奶奶坟前说说话之外,朱标很少离开过金陵。

        虽然也有金陵外出行的经历,带着朱老二、朱老三、朱老四等人,穿得破破烂烂,连鞋子都是草鞋,十里路,骑马只能走六里,剩下四里得步行。

        但这些经历,都是在保护之下进行的,没有太多接触民间,甚至是没时间好好接触。

        长大一点,大部分时间都在宫里,不是在这里读书,就是换个地方听课,偶尔一点习武空暇,还得学习点兵法。

        东宫,最多加个皇宫,就是朱标的世界。出了宫墙,都恍如隔世,不是一个人间。

        但又有什么法子,老爹管得严啊……

        朱元璋似乎看穿了朱标的心思,挥袖道:“若是局于见闻,则视听不广。双眼虽然可以看到,但所见不过宫墙之内。耳朵虽然可以听到,但所闻不过庭院之间。若只凭借着这点智慧、认识想要决断天下要务,不是难,是不可能!”

        朱标心头一震,看向朱元璋,喊了声:“父皇……”

        朱元璋抬起手,止住朱标:“这些年来,你的表现朕都看在眼里,很不错,颇有明君之风。尤其是最近一个月来,你比往日多了些开朗,处置分析事务,更显果决自信。想来,是那顾正臣对你影响颇深吧。”

        朱标恭谨地回道:“父皇,儿臣虽与顾先生言谈不多,然纸笔书信里,总有所得。此人对一些问题的见解不同寻常宾客、谕德,所提观点令儿臣印象深刻。”

        “哦,比如说?”

        朱元璋饶有兴趣。

        朱标笑道:“昨日书信里,顾先生说处置了恶霸欺民一案,并说,他从百姓中来,要到百姓中去,只有深入百姓,倾听百姓之言,才能彻底消除恶霸欺民之事,还百姓一个安稳日子。”

        “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

        朱元璋咀嚼着这句话,一连念了五六次,最后一拍手道:“好一个从百姓中来,到百姓中去!这应该是天下官吏应做之事,内侍,给中书省传话,命天下府州县主官,每月当分出两日至四日,微服于民间,至百姓之中察访民情!”

        内侍领命而去。

        朱元璋看向朱标,点了点头:“顾正臣是个人才,你能辨人才而亲近之,说明你已能有所为。朕想,自今日起,朝廷诸司小事,不妨奏你一份,朕多些心神去思考军国大事,你看如何?”

        朱标惊喜不已,强忍着不表露,行礼道:“儿臣愿为父皇分忧!”

        朱元璋哈哈大笑,拍了拍朱标的肩膀:“记住了,逆己之言,必求其善,顺己之言,必审其非,莫要辜负了朕与百官对你的重托!”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