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诚元年,正月,袖子底下捂了半年的新朝制,终于出头了!其实,这都是不公开的秘密,皇帝三分五次的召重臣们议,历代中央官制,就想改良现有的“秘书制度”。
众说周知。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时,朱元章曾下诏:以后嗣君,其母得议置丞相。臣下有奏请设立者,论以极刑!
虽然朱元章运用政治手段大权独揽,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但是他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并且天下还不稳定,国事繁杂,他没有能力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于是,他在洪武十五年设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谨身殿等机构,并由大学士担任职位。
朱雄英登基之后,对这种权力不清,责任不明,办事效率低下的制度很不满意。所以,在不违背祖制的下,改良现有的大学士制度。
用朱雄英自己的话说,国土庞大,人口众多,政务庞杂而使君主劳心。先帝和仁宗,夙夜忧叹,尚且不能及时将政务,处理万全,更何况他一人了!
是以,改良大学士制度,与六部想结合,便成了当务之急。这半年来,数十次廷议,终于划定了最终的方桉!
着裁撤四殿(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谨身殿),改设两阁。武英殿为东阁,设大学士六人,正一品衔,专司军务;文渊阁为西阁,设大学士六人,正一品衔,专司内政。
两阁受命,统筹、梳理各项政务,最后呈报皇帝。在加强办事效率的时候,对政务整合,同时还可以令六位大学士互相监督。
但与四殿两阁时相同,东、西两阁只有建议权,无决策权(票拟权),统六部庶务,却无干涉六部之权。国家的军政要务,仍由皇帝一言而决,也算是再次加强了中央集权。
同时,加强五军都督府、兵部的职能,自此之后,地方各都司的军队,除专授统兵之权的藩王、将领外,各地方都司只从五军都督府统领,兵部的调度。
武英殿大学士,分别由兵部尚书-凉国公-蓝玉,中军大都督府左都督-魏国公-徐允恭,左军大都督府左都督-靖宁侯叶升,右军大都督府左都督-郑国公常茂,前军大都督府左都督-开国公常升,及后军大都督府左都督-长兴候耿炳文充任。
文渊阁大学士,则由刘璟、铁铉、梅殷、暴昭、杨靖、任亨泰充任。空缺出来的左右都御史,则命杨士奇、蹇义添任。整个京畿的官场,风气为之一振,朱雄英身体力行了朱元章的主张:权不专于一司,事不留于壅蔽。
武英殿内,朱雄英扫了一眼,两阁六部,都察、五军各重臣,相比于那个时间线的建文元年,他所拥有的资本,要比朱允炆厚的多,戡平环宇的志向,也将由此开始。
“这站班重新分配了不说,还都穿了新官服,新朝新气象,就该如此!”
“自即日起,诸位各司其职,分管庶务。朕要开创一朝盛世,可就全赖诸卿了!”
是诸臣算是各有所得,可最大的赢家却是皇帝,相比于先帝爷、仁宗,他抓的权更狠,还美其名曰分给诸臣。
尤其是那些藩地诸王,苦瓜脸可想而知,收了他们干涉地方军务的权力,下一步就是政务权。
在封地、封户、财帛、三护卫等宗室优待政策,纹丝未动的情况下,他们只能嗓子卡了鱼刺一般忍着难受。
诸臣不得不成皇帝的高明之初,与明目张胆的削藩相比,他这种“限制之术”,也是让诸王没法反驳,更不能妄动,否则头上就会多一顶谋反的帽子。
“诸位要么随先帝开国,要么随朕多年,都是自己人,朕就不藏着掖着了。”
“眼下的大明朝,看似一片平湖,实在是千头万绪!”
拿户籍制度来说,有明以来,各地的户籍制度非常复杂且不样,最多的地方,甚至高达七八十种,有服兵役的军户,一般百姓的民户,各类匠户,煮盐的灶户等,......。还有一此作为贱民的丐户、乐户等。
大明按照职业来编订户籍,一是为了保证王朝的税收,二为了财各类人等实行有效管控,最终维持王朝的统治秩序。这些户籍是世代相承的,父辈死了后代就得补上。且因户籍制度的死板,每年都有大量人逃亡,或被追逃。
“搞那么多种户籍有什么用?朝廷以前搞清户,有多少百姓锒铛入狱?”
“百姓为什么要逃,就是因为户籍制度有问题!”
而更正户籍制度,司法、税制、兵役、劳役等都要跟着变。如何能在最短时间,修正这些制度,又不至滋扰百姓,这就成了关键要解决的问题。
西阁署理内政,便由西阁挑头,户部、吏部详加斟酌,拿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桉来,朱雄英批阅后,再发各承宣布政使司办理。
另外,还有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赈罹灾贫民,蠲免赋税等......。
“诸卿,你们要记住,朕不仅要赫赫的武功,更要灿烂的文治。”
“仁宗一生追求的无非是河清海晏,朕身为人子,也是自当遵从。”
推行文治的同时,也要招揽更多的贤良为国效力。新朝初立与民更始,更应施恩于天下,朱雄英打算开一届恩科,收揽天下士子之心。
开恩科,这可是好事。历来新帝登基,开科取士都是施恩读书人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帝王求治之心的一种表现。
从前,皇帝在南宫时,重视将领,多过文臣,臣工们一直担心,陛下重武轻文,大明难免偏颇,使得国家文治不畅。
殿中的文臣们,也都积极响应,吏部尚书-沉紘,户部尚书-王纯卅,当即出班附议:“科举选吏,国家倡兴,臣等甚以为仕林子弟必然心悦诚服。”
“皇上,礼部在承办恩科上颇有经验,自洪武元年始,从未出过纰漏。”
“散议后,臣即刻回礼部,召集部员,将详细的条文,梳理一遍,然后到御前奏闻。”
呵呵,“陈卿,你着什么急!朕的话还没有说完,主考也没定,你回去准备什么啊!”
不仅朱雄英知道,殿中的其他臣工也都明白,闲出毛病的陈尚书,是高兴过头了。有些失礼也是难免的事,所以也都跟着皇帝笑了起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