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大明王朝东厂第4章 我原来是贵族

第4章 我原来是贵族

        众人皆惊,乾清宫内顿时一片死寂,所有目光齐刷刷地投向发声之人,竟是被拉到一旁的徐志道。

        他本就因之前的事处于风口浪尖,此刻又贸然开口,无疑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枚巨石。

        弘治皇帝原本就带着几分疲惫与烦躁的面容,此刻眉头紧紧蹙起,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不悦之色。

        他坐在龙椅之上,威严的气势因这一丝不悦更显凝重。

        “徐志道,朕还没跟你们几个算账呢,你又想作甚?”

        朱佑樘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带着几分威严与无奈。

        他着实担心这孩子再口出惊人之语,在这复杂的朝堂局势下,任何一点小小的波澜都可能引发轩然大波。

        若是触怒了三位阁老,那可就麻烦了。

        这三位阁老皆是朝廷的中流砥柱,在朝政大事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意见和态度往往能左右朝廷的决策。

        届时,就算他是皇帝,也难以在维护徐志道的问题上做到毫无压力。

        毕竟徐志道身份特殊,背后牵扯着两个国公府,他若有个好歹,两个国公府必定会找上门来,朝堂之上的平衡也将被打破。

        朱佑樘暗自祈祷,但愿这小子别再语出惊人,给自己和朝堂都省些麻烦。

        徐志道的神色却镇定如常,没有丝毫慌乱。

        在众人惊讶与疑惑的目光中,他沉稳地说道。

        “陛下恕罪,臣并非有意冒犯,只是突然想到一些关乎此次平乱之策的问题,这些问题萦绕心头,不吐不快,还望陛下容臣一禀。”

        弘治皇帝微微眯眼,眼中光芒闪烁,似在审视徐志道。

        他心想只要你别捣乱就行,这平乱之事本就棘手,朝廷上下已经为此事争论不休,若这小子再提出些不靠谱的想法,那可真是添乱。

        “哦?你有何见解?

        说来听听,若讲不出个所以然,定不轻饶。”

        朱佑樘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警告,他需要徐志道给出合理的解释,否则,按照朝堂规矩,可不能轻易放过他。

        徐志道深吸一口气,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然后缓缓开口道。

        “陛下,派御史王宪前往彻查贪腐,这固然没错,这是朝廷公正执法、整治吏治的重要举措。

        王宪大人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是陛下的得力臣子。

        可陛下试想,如今潮州局势已然失控,百姓因不堪忍受贪腐等诸多问题,已然杀官造反。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对朝廷官员怕是早已丧失了信任。

        王宪大人孤身前往,面对的是对朝廷充满愤怒和怀疑的百姓,他即便有再大的能力,也恐难以获取百姓真心,甚至可能陷入险境。

        潮州百姓如今视朝廷官员为仇敌,王宪大人此去,就如同羊入虎口,不但无法完成彻查贪腐的使命,反而可能会激起更大的民愤。”

        刘健一向以稳重和传统着称,听到徐志道这番言论,眉头不禁一皱。

        他目光如炬地盯着徐志道,眼神中带着几分不满和质疑。

        “哼,那依你之见,该当如何?

        朝廷的威严不可侵犯,王宪大人代表的是朝廷的律法和公正,他去彻查贪腐是天经地义之事。

        难道就因为有危险,我们就要退缩吗?”

        徐志道看向刘健,又恭敬地望向弘治皇帝,不卑不亢地说道。

        “陛下,臣以为可从民间选拔几位德高望重、深受百姓爱戴之人,与王宪一同前往。

        这些人在当地有一定的声望和影响力,他们熟悉当地的民情民俗,了解百姓的疾苦和诉求。

        他们可以作为朝廷与百姓之间的桥梁,为朝廷发声,向百姓解释朝廷彻查贪腐、解决问题的决心。

        这样一来,百姓能够看到朝廷并非只是一味地打压,而是真心想要解决问题,或许能消除一些百姓对朝廷的误解,从而更好地配合王宪大人的工作。”

        弘治皇帝微微点头,示意他继续。他觉得徐志道的话有几分道理,在处理这种复杂的民乱问题上,或许需要一些新的思路。

        “再者,令附近卫所出兵围困,这或许会让百姓误解朝廷要武力镇压。

        臣以为,可先派出小股精锐,乔装成普通百姓潜入其中,探听百姓真实想法和需求,再依据情况调整策略,而非一味围困。

        大军压境只会让百姓更加恐慌,觉得朝廷要对他们赶尽杀绝,这样反而会加剧矛盾。

        而小股精锐乔装潜入,可以在不引起百姓大规模反抗的情况下,获取最真实的情报,了解他们造反的真正原因,是因为贪腐问题严重,还是有其他的苦衷。

        只有了解了这些,朝廷才能制定出更合适的平乱策略,做到有的放矢,而不是盲目地动用武力。”

        李东阳听到这里,皱起了眉头。

        他是朝廷的重臣,一向秉持着维护朝廷威严的理念,对于造反这种大逆不道之事,他的态度向来坚决。

        “你当这是什么?

        他们杀官造反,这是公然挑战朝廷的权威,是对陛下的不敬,是对我大明律法的践踏。

        你还想感化那些乱臣贼子不成?

        造反就是造反,必须诛九族。否则日后天下人纷纷效仿,朝廷威严何在?

        我大明的律法岂不成了一纸空文?”

        徐志道心中猛地一惊,这才回过神来,此处是封建王朝大明,并非他熟悉的现代世界。

        他前世不过是个普通百姓,生活在人人平等、生命至上的时代,那是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社会,人权是社会的根基,每一条生命都如同璀璨的星辰,备受珍视。

        在那个世界里,人们通过和平、公正的方式解决问题,暴力和杀戮被视为最不可取的手段。

        可如今,他在大明已生活了十几年,灵魂深处却依然留存着前世的观念。

        他一直坚信,无论何种情况,人命大于天,这是他潜意识中不可动摇的信念。

        然而此刻,他是贵族,是这个等级森严的王朝统治阶层的一员。

        在这里,君权至上,皇帝的权威如同高悬于天空的烈日,光芒万丈且不容侵犯,朝廷威严是维护国家稳定的基石。

        造反是十恶不赦之罪,那些残酷的律法和惩处手段是维护统治的必需工具,是经过无数次王朝更迭和历史教训总结出来的。

        在这些大臣和皇室眼中,造反者是乱臣贼子,是必须严厉惩处以儆效尤的对象,哪能容得下他这种看似“妇人之仁”的想法。

        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莽撞,刚刚提出的建议在这些人看来是何等荒谬和离经叛道。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他的想法就像是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炸弹,打破了原有的平静和规则。

        “多谢李大人教诲。”

        徐志道深知有错就得认,在这个时候,任何的辩解都可能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他明白自己不能再坚持,否则可能会给自己和家族带来灾难。

        朱佑樘见状松了口气,生怕徐志道会据理力争。

        他知道徐志道是个有想法的人,但有时候过于激进。

        不过,他觉得徐志道这人颇为有趣,认为自己有理时,会据理力争,甚至引经据典,展现出非凡的才华和勇气。

        若是发觉自己错了,也不狡辩,当场承认不足,认错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这难道不是天生御史的料子?

        但一想到若徐志道当御史,天天冒出些诸如“有朋自远方来,必诛之”之类的惊人之语,也够让人头疼的。

        其实,徐志道的话也触动了朱佑樘的心。

        他也不忍直接大军镇压,毕竟都是大明的子民。

        他深知百姓造反大多是因为被逼无奈,走投无路。

        想想太祖当年不也是活不下去了,才开局一个碗就举兵造反,最终建立了大明王朝。

        朱佑樘清楚皇权不容亵渎,即便他想少造杀孽,底下的大臣也不会答应。

        朝廷的威严和稳定是首要的,在大臣们看来,对造反者的严惩是维护这种威严和稳定的必要手段。

        他只能先武力镇压,之后再找个理由大赦天下吧,这样既能维护朝廷的面子,又能减少杀戮。

        看着自己只有朱厚照一个子嗣顺利长大,他也想为儿孙积些德,不希望因为过多的杀戮而影响了大明的国运。

        “三位阁老,先去拟旨吧。

        朕有些乏了。”

        弘治皇帝疲惫地挥了挥手,他需要时间来思考这些问题,也需要暂时摆脱这朝堂上的纷争。

        三位阁老与杨廷和领命退下,各自神色复杂。

        刘健微微摇头,显然对徐志道的言论仍心存不满,他觉得徐志道的想法太过幼稚,会破坏朝廷的规矩。

        李东阳眉头紧锁,似在沉思,他在思考徐志道的话是否有一丝可取之处,尽管他依然坚持自己的观点,但也意识到这平乱之事或许没有那么简单。

        谢迁看了徐志道一眼,眼中闪过一丝若有所思,他觉得徐志道的想法虽然大胆,但也不失为一种新的思路。

        杨廷和则是欲言又止,他有自己的想法,但在这种场合下,他选择暂时保持沉默,只待寻得时机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几人走后。

        “唉,都出来吧。”

        朱佑樘叹了口气,唤躲在后面的张仑与朱厚照出来,他们三人的事还没完呢。

        这三个孩子,一个是英国公独孙,一个是中山王之后,还有一个太子。

        今天的事他们既然遇见了,朱佑樘需要好好教导他们,让他们明白朝堂之事的复杂和严肃。

        “徐志道,朕知你有神童之名,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你应当明白。

        虽说你所言朕亦认同,可有些事连朕也无力改变。

        你既然入了国子监,便是朕的学生。

        朕很看重你,不希望你过于张扬。

        这朝堂之上,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你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朱佑樘语重心长地说道,他希望徐志道能明白自己的苦心,在这复杂的环境中学会保护自己,同时也能为朝廷做出贡献。

        徐志道明白,皇帝的教诲可不是常人能得的,这是一种特殊的恩宠,也是一种警示。

        他赶忙跪下,神色庄重。

        “多谢恩师教诲,学生铭记于心。”

        他在赌,若朱佑樘敢承认,自己便坐实了天子门生这一称号,而且是皇上亲口所认。

        这对于他来说,意义非凡。

        在国子监中,其他学子只是自诩天子门生,而自己却能名正言顺地载入史册,这将为他的未来的仕途带来极大的帮助。

        同时,他也知道这其中的风险,如果自己日后表现不佳,或者再次犯错,那这天子门生的身份也可能会成为他的负担。

        “哈哈,你这小子真是有趣,连朕的便宜都敢占。

        行,朕就认下你这个学生,反正按理说太子叫你一声表哥也不为过。”

        朱佑樘笑着说道,他也希望给朱厚照留些自幼一起长大的文臣武将,这些人将是朱厚照日后治理国家的重要助力。

        他不希望自己驾崩后,儿子连个亲信都没有,在这复杂的朝堂和天下局势中孤立无援。

        他希望朱厚照能有自己的班底,能够顺利地继承皇位,延续大明的辉煌。

        《明史—徐志道列传》

        弘治十四年春,潮州急报,八百里加急至京,言民众杀官造反。

        孝宗闻之,召内阁诸大臣于朝堂,共商平叛之事。

        时有徐志道者,以天子门生之身,得与斯会,自此入于大明中枢之目。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