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大明我反了朱允熥第446章派上用场的信,攻心

第446章派上用场的信,攻心

        思索片刻,汤和忍不住轻笑。

        因体力不支,他只得起半身,说道:“起来吧,你这样会折煞老夫的。”

        朱允炆却抿紧嘴唇,直视汤和:“侄孙知道,自己已是废人,无缘宗谱。国公府的千金即将与太孙完婚,今日冒昧来访,实属无奈之举。”

        朱允炆嘴角渗出血丝,他扬起头,坚定地说:“侄孙发誓,从此断绝一切非分之想,将来若有子嗣,也只教他们勤劳耕作,绝不动摇大明江山一分一毫。”

        汤和眨巴了下眼,满脸困惑,不明白是怎样的女子,能让朱允炆做出这等出乎意料的事。

        “哎。”

        他轻叹一口气,感慨万千,“要是早知道今天这样,当初又何必呢……”

        朱允炆面色一沉:“公爷,当初孙儿确实有所欺瞒,只因那时孙儿心存一丝希望,因此……”

        这话,字字句句都是肺腑之言。

        汤和听罢,颔首道:“算了算了。”

        说罢,他颤颤巍巍站起,踱到朱允炆跟前,从怀里掏出一封信,递到朱允炆跟前。

        “这信,本早该交到你手上,却一直搁在我这儿,现在,是时候物归原主了。”

        朱允炆惊讶之余更多的是震撼,目光在信封上跳跃。

        因为信封上的字:“允熥遥寄兄长启”。

        这竟是他早年寄来的信?

        朱允炆心头巨震,手微微颤抖着接过信,既急切又生怕损伤,小心地拆开来。

        此时,汤和已回到座位上,盯着朱允炆。

        “太孙一年前就托人送来这信,说是允炆公子在中都诸事,他不加干涉。只要你安心留在中都,供奉大明列祖列宗,即便想娶妻生子,他也绝不阻拦。”

        朱允炆几次抬眼,又几次俯首审视手中的信,那字迹熟悉无比。

        而今,笔力更加遒劲,锋芒毕露,仿佛要穿透纸背。

        汤和嘴角挂着笑:“既然允炆公子已有意中人,中都无人敢拦你。只要那位姑娘同意,信国公府自然会为你料理好一切。”

        “皇城规矩森严,不宜在此举办婚礼,但信国公府愿借你一用,并备有贺礼,让你们将来日子和美,无虑无忧。”

        “城外濠水边,还有一小院,附带着上百亩肥沃水田,那是……太孙挂名在信国公府下的产业。等你有此意愿时,便赠予你。”

        “想必你会喜欢那地儿,背山面水,如同人间仙境,实为安家立业的上佳之选。”

        朱允炆心潮澎湃,紧握信纸,脸色时红时青。

        “他……真这般?”

        这一切,确凿无疑。

        信中的笔墨,印证了信国公的话语。

        “是的。”

        汤和眼神坚定,望着朱允炆道,“兄弟虽有隙,对外则团结一致。这是太孙的原话,让我转告你。”

        此刻,朱允炆彻底愣住了。

        眼神空洞,口微张,无力地瘫倒在地。

        “废人在此谢过。”

        语毕,朱允炆虚弱地撑起身子,手紧攥信纸,再无一言,踉跄而去。

        汤和静坐不动,默默注视着朱允炆的背影消失。

        许久,他低语:“攻心乃上策,今日所为,可曾后悔?”

        秋风里,一声叹息,凉意更甚。

        信国公府门外,朱允炆步履维艰,气息沉重。

        面对周围监视士兵的盘问,他恍若未闻。

        许久之后,朱允炆慢慢停下了步伐,眼前是繁华喧嚣的中都凤阳。

        大明皇族的发源地,街道上热闹非凡;而背后,则是沉静幽深的公府小径。

        手中,紧握着一封来自应天城的迟来信笺。

        此时的朱允炆心情复杂,难以言喻。

        “兄弟之间虽有争执,但面对外敌则团结一致。”

        这话满载手足深情。

        不觉间,他的视线变得模糊。

        手指不经意间松开,几张薄纸悄然飘落于地。

        朱允炆深叹了口气,视线朦胧地投向东南方向,脸上浮现出一抹苦笑。

        既是无奈,也是无限感慨。

        “恭喜……”

        往昔种种,在脑海中如走马灯般掠过,让朱允炆越发深深思索起来。

        “炆公子,您的信。”

        “我特意为您带来了烤梨糖水。”

        ……

        应天府的文武百官,近两日似乎都不约而同地心绪不宁。

        朝堂上,一股无形的危机感弥漫开来,让所有官员感到不安,无人幸免。

        吏部尚书詹徽,在短短两天内,连上三道请求致仕的奏折。

        历经三次恳请与挽留后。

        宫廷终于同意了这位为大明效力12载,位极人臣的老臣的辞呈。

        并且以极高的规格给予荣誉,让他名副其实地享受到了至高无上的尊荣。

        追赠太子太保,光禄大夫,柱国等称号。

        开国27年来,从未有臣子在归隐后获得如此殊荣。

        老臣退位,新人接棒,国家的接力棒将在平稳中传递。

        无需打压贤臣能吏,静待新帝的重用。

        大明朝在三代以内,还不至于走上极端的道路。

        “朝中事务,就全权拜托各位了。”

        应天城,华环山下。

        詹徽已褪去朝服,身着一袭淡绿布衣,对着送行的老同僚们拱手告别。

        离职后的詹徽,此刻却难得显露出一种隐逸闲散的老者慈祥。

        郁新,张襄在一旁肃立,面色复杂难辨。

        任亨泰与茹瑺并肩而立,最终任亨泰开口。

        “太保此番归乡,恐怕日后相聚难期,唯愿太保福泽如松柏,岁岁常青。”

        詹徽回礼致谢,随后眼神缓缓移向人群前排新上任的吏部尚书翟善。

        一切如其所料,在自己辞职获准后,皇上任命了翟善接掌吏部。

        翟善迎着詹徽的目光,恭敬行礼:“太保多年掌管吏部,劳苦功高,我等后学定将铭记太保之风,竭诚辅佐大明江山。”

        詹徽微微颔首,“凡事切勿急于求成,吏部为百官之首,古称天官,上下承接着皇命与群臣。修纂官职典籍,其间的奥秘不可不察。”

        翟善再次行礼:“本宫谨遵教诲。”

        詹徽摆摆手,“相信不久后,皇上会授予你更高的学士之位,无论朝堂内外,都将倚重于你及诸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