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大明我朱允熥开局救活大哥第318章抄家灭族流放,各有惩戒

第318章抄家灭族流放,各有惩戒

        这几位,正是几天前在塔楼上奋笔疾书,起草弹劾奏章的御史言官。

        随着他们的挺身而出。

        更多御史和言官紧随其后,走出队列,一一在大殿上站定。

        “微臣附议。”

        站在文官队列前端的詹徽,望着眼前的场景,脸上浮现出满意的微笑。

        是刘三吾那些朝中老友的势力大呢,还是那600多考生在朝中的后台硬?

        又或者是,这次科考榜上无名的6000多士子,他们背后恩师、长辈、家族的关系网更胜一筹?

        600人的科举得失,与6000人的科举梦想。

        这账,明眼人一看便知。

        朝堂之上,抗议之声如潮水般涌来,原打算为刘三吾或那考生说情的官员,此刻也只能强压心头的不安,低头站定,不敢妄动。

        朱允熥冷静地观察着这一切。

        待到喧嚣稍息,方才缓缓开口:“我朝选拔人才,关乎国家未来,考试不公,绝不容许。但朝廷行事,必依事实为据,不容错判一个清白之人。”

        清者自清,浊者也休想逃脱法网。

        詹徽即刻上前一步,“监国,关于本次科举弊案,目前由锦衣卫全力查办,所有罪证皆由锦衣卫搜集,届时将一一呈报朝堂,以昭大白。”

        朱允熥轻轻颔首,口中低唤:“蒋瓛。”

        混于武将群中的锦衣卫指挥使蒋瓛闻声而出。

        “回禀监国,锦衣卫已查实,本次科举确实存在不法舞弊行为。通过对考官及中举士子的逐一审问,已收集近1000份供词,种种证据均直指科举舞弊之实。”

        没等人站出来,指责锦衣卫插手审案越权。

        蒋瓛就紧接着表态:“这次,锦衣卫联合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重新审查案件相关人员,搜集证据核对事实,一切都确确实实,毫无差错。”

        这话一落,满朝文武都不由得投来惊讶的目光。

        要知道,平日里行事张扬的锦衣卫,怎会突然间与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联手办案?

        可紧接着,三个部门的代表官员纷纷出列确认。

        “蒋指挥所言属实。”

        “刑部核查无误。”

        “都察院亦确认无疑。”

        “大理寺核查结果相同。”

        朱允熥轻哼两声,似乎对此有些不耐烦:“按律,此案该如何判决?”

        “科举作弊是重罪。涉案官员当诛灭三族,其亲属流放并剥夺九族仕途。参与作弊的考生,处斩刑,其三族流放,九族永久禁考。”

        没等刑部、大理寺的人开口,锦衣卫蒋瓛已沉声宣布。

        一项项严厉的惩罚从蒋瓛口中一字一顿地吐出,如同重锤击鼓,在中极殿内回响。

        终于,有几位起初不敢出声求情的大臣鼓起勇气开口了。

        “监国殿下,国法如铁,违法者自当受到严惩,但若惩罚过于苛刻,恐会引发民怨沸腾,血流成河,这似乎有悖于仁政之道。恳请监国深思熟虑,既维护律法,也要适度惩戒。”

        蒋瓛闻言,冷笑道:“皇上昔日有令,官员贪污超过60两银子便处以极刑。科举作弊,动摇国本,不严惩何以警世人?微臣恳请监国坚持原则,从重量刑。”

        众臣见蒋瓛搬出皇上的铁律,一时间都沉默了。

        就在这微妙的时刻。

        解缙毅然决然地站了出来。

        “微臣斗胆进言,犯罪官员自应依法处置,而那些科举士子,寒窗苦读几十载,一念之差步入歧途,朝廷若能给予改过自新的机会,方显仁德之心。”

        解缙竟为涉案举子求情?

        在场官员无不惊讶,若非亲耳所闻,实在难以置信。

        朱允熥适时颔首:“准奏。”

        随即,他站起身来。

        “本宫有旨。”

        监国即将行使权力,群臣皆正襟危坐,静待圣谕。

        “洪武25年恩科舞弊案,证据确凿。特旨严惩涉案官员及其家族,流放九族,财产充公。涉案举子,朝廷给予悔过机会。”

        “举子及其三族流放广西道镇南关,剥夺功名,终身禁考,编入军中服役。三族成员则从事军屯。”

        “臣等遵旨。”

        刘三吾一伙算是彻底完了,难逃灭族、流放的命运,家产充公。

        多亏皇上的60两银子那条线,科举作弊这种天大的罪过,没灭九族已经是他们烧高香了。

        接着,这些心思活络的官员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朱允熥。

        他们打的什么算盘,朱允熥自然知道。

        “礼部左侍郎任亨泰晋升为礼部尚书,择日重开科举,为大明选拔人才。”

        尚书。

        真的当上尚书了。

        任亨泰心里激动得跟擂鼓似的,期盼已久的尚书终于到手了。

        二话不说,他出列跪倒在地。

        “微臣任亨泰,谢恩。”

        紧跟其后,满朝文武整齐划一地鞠躬应和。

        “监国仁德,教诲万民,选拔英才,功载千秋。”

        ……

        中极殿内。

        文臣们听说太孙要重启科举考试,心里头别提多高兴了。

        毕竟,哪家没有正值考学年龄的儿郎呢?

        朱允熥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说到底,这事儿关乎的还是利益二字。

        当得益的人比吃亏的人多时,他们自然乐意抛开那些所谓的公道,转而拥抱变化。

        就像新上任的礼部尚书任亨泰,苦等多年的尚书之位,如今终于是苦尽甘来。

        这种时候,就算让他成为心学的坚强后盾,恐怕他也不会拒绝。

        事实也的确如此。

        谢过恩后,任亨泰难掩全身的激动。

        一接到重开科考的旨意,他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心学推崇的知行合一理念。

        要不要在新的科举试题里,添上些心学的内容呢?

        此时此刻,任亨泰已在心中盘算此事。

        明摆着,心学的传播已成大势。

        太孙的态度已然明朗,朝中无人敢公然唱反调。

        唯独一旁,户部右侍郎郁新独自一脸萎靡地站在角落。

        为自己没能晋升尚书而困惑。

        这次儒学正统的争论,他并未涉足,反而是在太孙去浙江道实施摊丁入亩后。

        趁着今年各藩王进京的机会,向皇上建议削减宗室禄米,才谋得了户部右侍郎的职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