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大清之我是耿精忠第四百五十二章

第四百五十二章

        ??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清理战场的活计对于马尾军来说就是简单的紧了,当年在海上到处清剿海盗,打扫战场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不过那些海盗毕竟是无核之众,和正规军队相比还是差得远,但是这事后打扫战场都是一般无二的。

        战斗结束的刹那,战场上不论是清军降卒还是马尾将士,一个个全都是松了口气。继续打下去,清军将士很可能就是全军覆没了,而马尾军这边也要继续付出不小的伤亡。清廷最强大的一支水师就此覆灭了,这江宁水师只是短短一年时间的扩建,却是从搜罗众多的民间商船开始的。

        前线的连连失利,财政上的银钱短缺,康熙对天下富商也不再温和。他倒是不像崇祯一样连续加派各种赋税,而是派遣得力官员暗中盘剥豪商富贾。原本的两江总督麻勒吉虽然是满人,但是却颇有清名,曾经请旨将江南赋税减免一半,并截留税银兴修水利,算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官员。可是自打吴三桂起兵,麻勒吉不肯向江南百姓加税,康熙又缺钱严重,因此便随即借口他没有政绩将之贬职,换上擅长敛财的阿席煦担任两江总督。

        两江总督,官衔全称是“总督两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饷、操江、统辖南河事务”,是清廷九位最高级的封疆大臣之一,总管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由于这个时候江苏和安徽两省辖地同属江南省,因此两江总督管辖的是江南和江西的政务,因此号两江总督。由此可见阿席煦的权柄有多大!但是自阿席煦上任以来,他可以说是对地方横征暴敛,弄得江南民众民不聊生,已经很多民众纷纷相应吴三桂反了,只是这边规模太小。很快便被镇压。历史上阿席煦也是在三藩之乱结束,方才被康熙找了个借口杀掉的,借口就是阿席煦贪敛过,先是将之免职,随之下狱判了死罪。

        他唯一做的好的,就是十分支持王之鼎加强水师建设。这江宁也就是金陵(南京)城就靠着长江,水师的建设比之不见建设都要重要,因此以来他都是大力支持王之鼎搜罗各处大船来改造战船,同时请旨康熙水师建设,扩建水师。现在很多的清军水师就是一年前刚刚招募的,不过训练了近一年的时间,战力并不强悍,倒是在战胜了郑军时候才正式蜕变成一支可战之师。

        但是此刻,近三万人的清军江宁水师几乎就是全军覆没了,水战的惨烈可不是陆战可比的,一场陆战,双方各三万人兵马最后可能战死的就只有三两千最多就是近万。那时候步军便会有一方崩溃或是逃走或是投降了。而这水战,比如此次,清军战船损毁者占了七成。士卒死伤也达到了七成,剩下的清军士卒总计不到一万,有两万人战死在长江之上。

        而马尾军这边也并不好受,只是初步统计,马尾战士战死的人数就达到了两千,重伤员一千五。轻伤员更是达到了三千多,但是轻伤的没有大碍。重伤的即便救回来也只能退伍了。算起来马尾军此战可以算是杀敌一千,自损两百了。大胜是肯定的了。这一战马尾军会有这么大的伤亡,主要就是吃亏在了和清军近战对着,而且多是葡萄弹,这玩意杀伤力太大了,大部分战死的马尾战士都是因为这。

        马尾军在江阴地段只是休整了一天,留下受损较重的第五分舰队所部看押俘虏以及战船,其他的战舰在耿精忠的率领下直接扑向了金陵城!自古“天下财富出于东南,而金陵为其会”,金陵这个名字可是比之北京城丝毫不逊色,金陵城也就是南京城,南京有着六千多年的文明史、近两千三百年的建城史和超过四百年的建都史,乃是我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历史上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

        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气度不凡的风水佳境,过去曾多次遭受兵燹之灾,但亦屡屡从瓦砾荒烟中重整繁华。且在中原被异族所占领,汉民族即将遭受灭顶之灾时,通常汉民族都会选择南京休养生息,立志北伐,恢复华夏。当年的大明开国皇帝朱洪武就以此北伐成功,而更早的则有东晋、萧梁、刘宋三番北伐功败垂成。

        南宋初立,群臣皆议以建康为都以显匡复中原之图,可惜宋高宗无意北伐而定行在于杭州,但迫于舆论仍然定金陵为行都。即使后世太平天国以南京为都,亦以驱除异族统治为动员基础和合法性之一。所以南京被视为汉族的复兴之地,在中国历史上具有特殊地位和价值。在后世民国时期以为很有名气的学者朱偰先生在比较了长安、洛阳、金陵、燕京四大古都后,言道:“此四都之中,文学之昌盛,人物之俊彦,山川之灵秀,气象之宏伟,以及与民族患难相共,休戚相关之密切,尤以金陵为最。”

        追溯到两千九百年前,南京曾是西周周章的封地。周灵王元年(也就是公元前五七一年),楚国在今六合区就已经设有棠邑,置棠邑大夫官职,是南京有历史记载的最早的地方建置,也是南京建城的开始。到了春秋末年,吴王夫差在今朝天宫一带筑冶城,开办冶铸铜器的手工业作坊。周元王四年,越国灭吴后,范蠡在今中华门外的长干里筑越城。公元前三三三年,楚威王熊商于石头城筑金陵邑,金陵之名便源于此。

        到了公元二二九年,吴大帝孙权在此建都,改秣陵为建业(后又于公元二八二年改建邺)。吴都城以今太平路一带为中轴线,南拥秦淮,北倚后湖,周长二十里十九步(这算过来大约就是九公里左右的样子)。此后,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均相继在此建都,是故南京才有“六朝古都”之称。六朝时期的建康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其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六朝南京城和罗马城并称为“世界古典文明两大中心”,以建康为代表的南朝文化,在人类历史上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因此,由此种种,耿精忠对金陵城的期待是无与伦比的。当年朱元璋在这里按照李擅长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九字方针打磨根基,最终成就了大明朱家天下,而耿精忠自己也十分想要效仿,自己接下来的目标便是占据江南,学习朱元璋了!

        不过,耿精忠还想去见识的则是金陵城的繁华,历史上这六朝都城就是金迷纸醉之所在。六朝之时,金陵城尤以佛寺穷极宏丽。唐朝杜牧有“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咏叹。公元五八九年二月,隋军大举攻入台城,从景阳楼下的井中活捉了陈后主和他的两个妃嫔。隋文帝随后下令将城邑和宫殿“荡平”改为耕地。

        隋唐两代金陵处于建都于北方朝廷的刻意压抑、贬低和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的矛盾之中。政区建制在唐代有一三零年降为润州属县,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等大诗人都在这里生活、游览过。隋唐之后五代时的中国,诸雄相争,战乱不断。而南唐国建都金陵府,偏安江南,自杨吴始,近百年境内没有发生大的战争。秦淮河两岸集市兴隆,商贾云集。经济繁荣伴随着文化的发达,诗词、书画都开一代之风。

        宋元时期的金陵依然保持南唐的城市规模,作为东南地区的经济重镇而闻名。著名的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三次以宰相之位担任江宁知府,并定居、终老在这里。南宋名将岳飞在南郊的牛首山一带大败金兵。元代,城内设有东、西织染局,组织丝织品大量生产,专业工匠有六千多户。

        直至一三六八年,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创建大明王朝,南京再次成为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明朝南京城是全世界最大的城市,历时二十一年修建了超过七十里长的南京明城墙,是世界上第一大城垣。鸡笼山麓的国子监学生多达近万人,还有日本、朝鲜等国的留学生在此学习。

        这古都金陵城已经是快要出现在自己眼中了,耿精忠对此万分期待。而且此来攻打金陵,还不能用太多的炮火,免得造成极大的破坏。

        ...........................................................................................(未完待续)

        提供无弹窗全文字在线阅读,更新速度更快文章质量更好,如果您觉得网不错就多多分享本站!谢谢各位读者的支持!

        高速首发穿越之我是耿精忠最新章节,本章节是地址为如果你觉的本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