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求收藏、推荐票,拜托拜托!你们的关注是我写作的动力,谢谢了!)
这些警察只能是被称实习警察,由于江南地区马尾军进驻时间还短,并没有那么多的兵力驻守到个个城市,因此招募本地人充实警察队伍就是必须要做的。[ads:本站换新网址啦,速记方法:,..]这些本地人对自己的家乡熟悉,事情处理起来也会少很多麻烦。要是外来的福建广东士兵在江南这边因为习俗等各种杂七杂八的原因和当地人起了冲突,?那可是相当的棘手。
之所以说是实习警察,是因为这些人还处于接受训练的过程中。警察训练的时间很长,要达到半年之久。这些街面上的警察每天巡街半天,另外半天时间到城外警察培训处训练,两队人马两班倒。训练基本的军事技能,同时还要学习政务部颁布下来的各项条令,法令,强迫记忆住,遇到违法乱纪的事情他们要及时的处理。
现在耿精忠眼前看到这几个,胸前都别着一个长方形的小铜牌,上书“警察”两个大字。铜牌下方还有一行小字,是铭刻着各人姓名,还有他们的牌号,类似腰牌的存在。官府新令,要是发现有警察随便收钱或是无故为难亦或是执法不公,都可以向官府反映,同时根据这铭牌投诉该警察。但是百姓一般害怕官衙差役惯了,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人去投诉过。也许这里面真的是警察都很敬职,也许是百姓根本就不敢。
此刻夜越发深沉,街头巷尾就更是万家灯火了,密密麻麻的灯笼挂满不停,由此也可见扬州城之民间富足,热腾腾的饭菜香味更加扑鼻了,各茶楼酒肆进出人等不停,个个尽是生意兴隆,各类口音喧嚣于耳。便是街边的小食铺,一样人流爆满。不同层次的人,依自己的财力,满足着自己的需求。
这个地方充满生气与笑容,人们不用担心兵火。不用担心兵乱,不用担心清廷再打过来,一个个似乎还是感觉天下太平一般悠闲的过着自己生活。耿精忠看着这太平景色心里也是高兴,这来来往往的,很多人举止有礼。就闻寒暄声,招呼声,不绝于耳。对于这一点,这几个月的变化,盛弼然也清楚,感觉到自己一直想要做到的在这扬州城中至于实现了。百姓孝于父母、友于兄弟、夫妇相和、朋友相信、恭俭持己、博爱及众,他所学的圣贤书中,圣人所言之景,不就是这样吗?
扬州也是靠着运河,也可以说是因为运河而发展起来的。像是这种水陆要冲之地。往往是商贾来往,商货汇集之处,扬州城的繁华,可不逊色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城市。一路走过来,街道两侧的商铺种类繁多,成衣铺,铁匠铺,杂货铺,茶叶铺,酒楼、饭馆、盐铺、米粮点等等看的耿精忠都有些晕了。最让耿精忠惊奇的是。他还看到了两处机器铺子,专门贩卖织机、纺车、捻丝机等纺织类器械的,就连在福建都很少见的自行车这里也都有出售。这自行车块头虽然大了点,但的确是有自行车的样子的。里面的很多部件比如链条,那都是必须负责那边的水里冲车车出来的。这东西虽然新奇,但是质量不咋的,需要不断的上油,就这样磨损都很快。
“盛大人,你也是刚从福州回来不久吧。你觉得福州那边和扬州相比怎么样,主要区别在哪里?”耿精忠一边闲逛观赏着一边再次对盛弼然问道。前段时间,盛弼然等江南官员可是组团去了福州取经去了,学习一下福州那边的发展路子,好在扬州这边也进行一些改革。
“还好吧,属下没觉得扬州和福州的差别在哪里,大体上这两处是极为相近的,用李大人的一句话说就是,扬州属于商业城市,属下抉扼福州也一样,这和大都督这些年在福建大力发展商业是分不开的。但是说起来的话,还是福州那边的经商氛围更加浓厚一些。”
“属下曾在猴屿港参观过,那里的商品种类可是比扬州这边多出几倍,各地的皮毛、矿石、棉花、茶叶、蔗糖、食盐、桐油、生漆、煤炭、竹木等原料,以及马尾工业区、起点镇工业区所生产的各类工业品,是应有尽有。福建省一省境内各处地方好像都在大力发展畜牧业,福建多山,耕地少,对于养殖家禽以及体形较小的山羊等等都十分有益。因此各种肉类,肉瓷罐的生产也兴旺发达起来,城市之外,各类厂坊,也多为加工为主。
在起点镇,几处铁矿以及铜矿外加多处钢铁厂,或是与铁相关的厂坊遍布龙岩。因此在这些大型厂矿周边,往来客商不绝于缕,不仅仅是起点镇一处,周边的城镇也都因此兴旺发达。属下打听过,在福建,铁的价格还不及扬州这边的一半,若不是大都督您下令,铜铁物资不能贩卖至其他省份,只怕这铜铁早就变为商人们争相抢购的货物了。”
耿精忠点点头:“没错,不过这条政令马上也可以取消了。前几天我听报告,徐州那边可是有几处大型的煤铁矿场的,历来江南这边也并不缺多少铁,估计要不了多久徐州那边也会因此而兴盛的。”
在福建龙岩,就是因为马尾军开采了几处大型的铁矿,那边就发展起来了几个城镇,规模都堪比县城了。起点镇,和其他几个后发展起来的当然不一样,人家里面的工业区都是以新型产品称雄,像是西洋钟表之类的,再加上国内的不少商人开起的精细手工艺品工厂,利润大的不敢想象。而周边后起的城镇,似乎就只有似乎就只有两三样,铁器工厂以及粮油工厂,还有就是纺织厂。
铁器工厂就不说了,多如牛毛,似乎整个福建的打铁匠都集中到这里来了,其中打制的最多的器具一般人还想不到,是各种型号的铁钉,铁钉这玩意用途可广泛,盖房子、造船等等地方处处要用到。因此也是最受欢迎的铁器商品。现在福建官府就是最大的采购对象,每年需求的铁钉都是天文数字。毕竟使用铁钉的最大头,就是造船业。用到这东西的地方简直太多了。
看到有利可图,很多商人纷纷从事这个行业,就是远在其他府县的铁匠铺也纷纷跑到铁厂其买来铁料开工。也有的人采用家庭分散经营方式,就是将铁厂的铁条分发给制钉之人。由他们在家里加工,然后收回运出去销售,盛弼然当时就感觉到这在江南的纺织行业,很多人用的就是这种经营方式。
当然,更多人的还是那些精明的商人。设立厂坊,集中劳作,他们随便一雇佣,就是超过百人,学着马尾军军工作坊传出来的流水线作业法,效率可是大大提高,当然利润也就大大提高了。
不过,去了福建的江南官员,有一部分人觉得,他们触目所见。皆是铜臭,听到耳闻,尽是经营商事。某人某人,又发了,某人某人,又投资银圆一千块,开个什么厂,又赚多少钱了等等。很多人所读的报纸也是专门看商业版,感觉空气中弥漫一股浮躁的味道。他们作为儒家子弟,本就崇尚简易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歇,鸡犬相闻,山青水秀。田园风光,这一切多么美好?
可是在福建那地方,所闻皆尽逐臭之味,虽然有政令法规约束,但是种种商贾行径还是让他们大为不满。但是也有人看到了好的一面,福建那边多分行业。多生阶层,的确是很好的养活了福建一省的百姓,不得不说,福建百姓的生活水准,比江南地区的百姓还要好,这也是摆在眼前的事实。去了福建考察的江南官员总共有四十人,可是回来后愿意继续为耿精忠效力的就只剩下二十个了,足足少了一半,这都是接受不了新的资本理论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想要改变人们的看法,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咱们这是到了新城吧!嚯,感觉这边的宅子可是比旧城那边气派多了!”从这房屋的轮廓上就能分辨出来,这边的房屋比旧城就高大了不少。
“大都督,这边多是盐商居所,不过这些日子他们的日子可不好过,您可是刚刚下令接管了两淮盐场,他们没有了盐也就不能再叫做盐商了。属下这些日子还真担心他们作乱呢!”盛弼然瞅了瞅耿精忠,看耿精忠没有什么表情索性一口气说完。
“这个你不用担心,他们翻不上天去!我都已经给他们指了明路了,暂时也就一年时间赚不着钱罢了,到了明年,他们能赚到比贩卖食言多十倍的利润!如果还是有人,目光短浅,那我也没办法了,真到了那时,我就一句话,决不手软!”耿精忠这句话说的也是杀气腾腾。
也是的,现在江南龙江船厂等几处大小船厂都在加紧打造海船,同时江南各大世家还主动派人携重金去找西洋人购船,预计在一年之后,江南世家平均每一家都会有一条大海船。那时候可就是他们联合出海前往开发南洋以及澳洲的时候了,不然耿精忠给他们海图干什么!
这些盐商可是富可敌国啊,这些年积攒的财富已经到了叫人不敢想象的地步,他们完全有财力有能力进行海外探索,耿精忠提出的这个方案,就是要刺激他们主动的走出去,这个世界多大啊,到现在还有过半的土地没有人类踏足,不去探索实在是太可惜了。要说等以后马尾军去探索?开玩笑,马尾军就算人再多又能有多少,怎么能走遍世界!
“对了,这些盐商都是扬州本地人吧,可是为什么我感觉上次见到的那几个大盐商讲话的口音乖乖的,不像是江南口音呢?”耿精忠忽然疑惑的问道。
“大都督有所不知,扬州盐商是有名,但他们并不是扬州本土人士。现下可以说少数几个是晋商出身,大部分还是徽商,扬州本土的极少极少!”
“哦,这里面还有说道!说说看!”耿精忠来兴趣了,这晋商徽商都很有名啊,果然是会做生意,尤其是这山西老抠,居然不远几千里跑到这边当起盐商来了!
原来,在前明时期,明朝建立以后,在西北以外仍然有元军驻扎,威胁中原的安全,明朝政府便在那一带驻军。有驻军,就需要长年供给粮草,这成为政府财政的一大负担。于是开中制应运而生,后来政府改开中制为折色制------只要交足一定的银两,任何地区的商人都能够领取盐引进行贸易。这样一来,徽商就获得了介入的资格。
晋商耿精忠了解一些,他曾看过电视剧《乔家大院》。乔家大院,有气势,结实,但是耿精忠觉得并不好看,灰蒙蒙的,有一种压抑感。他们不懂得造假山假水,种花草树木。而扬州这边耿精忠前世来过,这边留下的古建筑也就是徽州盐商的住宅,都显得轻松、开阔、愉悦。现在耿精忠才知道,原来那些古建筑都是徽商留下的。
看来这两者差别挺大的,生活方式完全不一样。换句话说,晋商不会花钱,“抠”啊。据说晋商就是再有钱,一样过着苦行僧的生活:穿老羊皮袍子、吃馍馍、夹大葱大蒜,死了以后在地窖里留大箱子元宝,但是只舍得花二两银子给自己买棺材。晋商再有钱,讲的是仕途经济,缺少一种叫做“旨趣”的东西。徽州人就不一样了。关于扬州的很多书籍,里面谈论的通通都不是生活必需品,都是玩的东西。
不过现在耿精忠看到这建筑的外形和前世看到的还是有不小的差别,想了想原因,大概是历史上在清朝中期及以后发生的变化吧。还真就给耿精忠猜到了,在清中期,乾隆几次下江南,都是由当地的大盐商代替地方官员接待的。当时修建大量的行宫,便改写了扬州的城市格局,形成了以这些行宫为中心,以大盐商住宅、盐商书院、商业区、民宅逐渐扩散的城市空间。(未完待续。)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