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冬天,突厥暴雪,代州总管李大恩上书:“突厥饥,马邑可图也”。
李渊大喜,便命殿中少监独孤成领兵北伐,跟代州李大恩合击割据马邑的苑君章。
然而在李大恩已经行至马邑附近不足百里的新城时,独孤成却未能在约定时间里到达。
此时代州兵进退不得,无奈之下,李大恩只得攻占新城,据城而守。
这时突厥颉利可汗已察觉异样,恰逢刘黑闼逃亡突厥,听闻刘黑闼勇武,颉利可汗便让刘黑闼随军,进击李大恩。
独孤成所部失期未到,李大恩坚守城池,面对突厥兵的勐攻,代州兵损失惨重。
刘黑闼趁机向颉利可汗献计:新城甚小,城中粮草不足,李大恩必定突围,或许适当露出破绽,以引诱李大恩突围,再围而歼之。
颉利可汗当即应允,许诺刘黑闼,只要攻破城池,将赠其一千精锐骑兵,以助刘黑闼东山再起。
刘黑闼大喜过望,当即精心部署。
如他所料,城中李大恩确实在计划突围。
这天夜里见得西门的突厥兵防守松懈,时机正好,当即下令从西门突围,不料正中刘黑闼的计策,出城之后,李大恩便是深陷重围。
颉利可汗早就听闻李大恩忠勇之名,有意招降,然而李大恩誓死不降,力战而亡。
其后颉利可汗实现诺言,将一千骑兵赠与刘黑闼。
刘黑闼便借助这一千骑兵,长途奔袭定州,定州刺史姜禹以为仅是突厥少量游骑南下劫掠,率兵出城征剿,不幸中伏,身死殉国。
这噩耗已在河东河北传开,料想长安应已获悉。
马匡武下定决心,拆毁城门附近的房屋,取其砖石,固守待援。
可怜汉东王刘黑闼还在示敌以弱,作出一副外松内紧的架势,引诱马匡武来劫营。
殊不知有李大恩和姜禹的前车之鉴,马匡武万般谨慎,丝毫不敢冒险。
长安,李渊勃然大怒,刘黑闼死灰复燃,竟杀害两员重臣。
当日便在朝会之上不顾帝王之仪,破口大骂,这在李渊看来是对大唐帝国的严重挑衅。
“谁人前去剿灭此贼?”李渊阴沉着脸喝问道:“朕要以刘贼项上人头,祭奠李姜二卿”。
李世民当即愤然出列,“臣愿出征,誓杀此贼,以弥补罪过”。
李渊闻言面色稍缓,伸手安抚道:“刘贼奸诈,侥幸逃亡非秦王之过”。
考虑到李世民有对付刘黑闼的经验,李渊正欲应下,忽的李建成亦是出列,面色悲痛。
“臣与瀛洲姜使君相交莫逆,今姜使君惨遭毒手,臣甚悲痛,必杀刘贼以拜祭姜使君英灵,还望陛下成全”。
二子争相出征,这倒是让李渊有些为难,只见二人并立于殿中,丝毫没有退让之意。
这时,裴寂呵呵笑道:“刘贼不过万余兵力,困兽之斗耳,杀鸡焉用牛刀,依老臣看,淮阳王英武有谋,或可使淮阳王伐之”。
李渊闻言皱眉斟酌,“淮阳王年不过十九,从未有独自统军的经验”。
闭目假寐的高君雅这时睁开眼睛,恭谨说道:“久闻上开府李靖通晓兵法,颇有谋略,昔年韩擒虎称其可比孙吴,不如遣李靖为行军长史,查漏补缺,辅左淮阳王,定可致胜”。
听得这话,李世民眼睛一亮,立即附和。
“道玄勇武有余,然沉稳不足,李靖年过五十,一生钻研兵法韬略,性格谨厚稳重,若有李靖相辅,道玄定可建功”。
此时李世民心底对于高君雅甚是感激。
自从李建成主动请缨,而裴寂建议淮阳王李道玄出征后,李世民就知道他没有这个机会了。
原因无他,只因为李世民的军功已经极其显赫了,而隋唐素来有宗室为帅的传统,他李世民不能出征,他也不能把这个机会给李建成。
李道玄自幼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感情深厚,将这个机会给李道玄的话,李世民是愿意的。
李靖如今隶属于秦王府三卫,若能使李靖随军,李世民自是大力支持。
只是李渊闻言似乎有些不爽,只因他对李靖素有偏见,因为李靖得罪过李渊两次。
第一次是大业九年,当时“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广为流传,杨广因此猜忌李渊。
李渊之妻窦氏知道杨广喜好宝马良驹,便劝李渊迎合杨广这个爱好,搜集宝马进献给杨广,以获得杨广的欢心。
然而一般的宝马良驹杨广也看不上,这个时候的李靖担任驾部员外郎,掌管皇帝车承、座驾,掌握天下的马匹资源。
李渊便宴请李靖,希望李靖帮忙搜集宝马,然而李靖生性刚直,竟是毫不留情的拒绝,并且将此事传扬出去了。
从此,二人的梁子算是结下了。
第二次是在大业十三年,李靖任马邑郡守,察觉时任太原留守的李渊有谋反之心,竟伪装潜行前往长安,试图告发李渊,然而没想到李渊起兵速度太快,李靖还没到长安,便在半路被抓住了。
经此两件事,李渊毫不犹豫下令斩杀李靖,法场之上,幸得李世民和高冲相救,李渊这才绕其一命。
如今高君雅和李世民竟是同时推荐李靖,这让李渊一时间很是不爽,当即冷哼道:“李靖有罪之人,何以统帅三军”。
高君雅闻言笑道:“陛下息怒,汉书有言:‘使功不如使过’,李靖一身才学,蹉跎半生,若为陛下所用,必将尽忠竭力,以报陛下之恩”。
“高相公所言极是”,陈叔达亦是出列说道:“若陛下重用罪将,这等胸襟,何其博大”。
李渊眉头一抖,沉吟片刻,便是点头道:“便如尔等所言,启用李靖,种种过往,既往不咎”。
“陛下圣明”,众臣纷纷山呼拜道。
李渊当即下旨,任命淮阳郡王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原国公史万宝为行军副总官,李靖为行军长史,率军讨伐刘黑闼。
秦王府,正在三卫当值的李靖接到圣旨后,甚是激动。
“李靖拜谢秦王举荐之恩,必不负秦王厚望”,李世民回府后,李靖第一时间前去拜谢。
可怜李靖文韬武略,年过半百方才得到这个机会,心中如此不激动,人才从来不缺,缺的是一个展示才能的机会,而现在这个机会便砸到李靖的头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