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 八面埋伏
…
小内侍已提前跟李世民回报高冲带着四名小随从,所以当高冲五人进殿的时候,李世民正在平静的批阅奏疏。
“臣高冲拜见太子殿下”,高冲躬身行礼道。
四个少年规规矩矩的郑重行礼。
眼前这位可就是当年纵横天下的秦王,现在的监国太子,日后的大唐皇帝。
四人全都喜好军事,对于当年能征善战的天策上将,早就是崇慕已久。
“好,攸之你的眼光果真不错”。
李世民下座,走到近前,打量着四个少年点头赞道:“虽不知本事如何,单是这份气度便已胜过同龄人许多”。
“谢殿下夸赞”。
高冲笑道,然后转头吩咐道:“还不给太子殿下介绍一下自己”。
四个少年心里对于师父充满感激,这就是背靠大树的好处。
别小看今日这一面,只是简单的认识一下,但有高冲的引荐,这四个少年肯定会在李世民心中留下印象,这对于今后的仕途来说,无疑是赢在起跑线上了。
“小子高侃,字允直,出自渤海高氏,先父讳佑,前宕州司马”。
高侃作为高冲的从弟,辈分高于其他三人,率先拜道。
“小子薛礼,字仁贵,出自河东薛氏,先父讳轨,前隋襄城郡赞治”。
“小子裴行俭,字守约,出自闻喜裴氏,先父讳仁基,前原州都督”。
“小子突地行,字谨行,出自粟末靺鞨,家父讳稽,现营州都督”。
随后三人一一略显激动的自报家门。
其中裴行俭的父亲裴仁基是李渊在武德四年下旨追赠的营州都督,赐谥号为忠。
李世民看一眼高冲,微微颔首笑道:“不错,皆有人杰之资,你们师父是有大本事的人,好好习练本领,将来必有所成”。
四名少年恭敬应着。
高冲见目的已经达成便说道:“你们自去殿外等候,记住不可随意走动”。
四人躬身告退。
“不得不说,伱看人的眼光不错”。
见四人退下,李世民便是收回和蔼可亲的神色,一屁股坐回榻上,揉着眉头笑道。
“那你觉得,这四人将来谁的成就最高?”
高冲好奇问道,他是有些历史前瞻性,所以对着四人寄予厚望,但不知李世民如何评价。
岂料李世民闻言只是白他一眼。
“仅见一面,如何好评说,更何况这四个小子……嗯,怎么说呢,性格言行如同一人,持重守礼,完全不像少年人一样跳脱”。
听到这个,高冲叹道:“除了突地行,其余三人全部是孤儿,历经磨难,肯定是稳重一些。
即便是突地行,也是出身胡夷,年幼失持。
都是生活逼得他们如此早熟啊”。
李世民先是一怔,继而缓缓点头,深表认同。
忽然李世民心里便是回想到把高冲喊来的目的,想到在岐州养老的李渊,再找到刚刚那四个少年,心里不由得隐隐有些触动。
“你、你知道我为何召你过来?”李世民抬头看向高冲。
“所以才将这几个小子带过来?”
高冲闻言怔住,一脸茫然,“什么意思?我不知道啊,这正等着你说呢”。
李世民认真的看了看高冲,见高冲果然不知,神色不似作伪,便是直接说道:“圣人遣人来报,他不会出席登基大典”。
高冲愣住,继而愤愤说道:“这确定不是戏言?登基大典,皇帝不来,这算哪门子登基大典”。
李世民闻言便是面色一沉,高冲的话说到他心底去了。
“那殿下你是如此处理的?”高冲皱眉问道。
这应该是李渊心里开始不平衡了,他大概已经猜到长林门之变的真实情况。
与其说是李建成行险发动兵变,不如说是李世民逼迫李建成发动兵变,也可以说是李世民一步步把李建成逼到绝路上。
站在各自立场,李世民自然是没有罪过,毕竟动手的是李建成。
但是对于一位帝王、一名父亲来说,李渊心里始终有根刺。
在李渊心目中,李建成是嫡长子,便是太子,李世民是次子,既然能征善战,那就应该效仿周公,辅佐李建成。
而不应该是在皇帝面前扮作孝子贤臣的人设,更不应该心生不该有的想法,一步步逼得嫡亲兄长行险兵变,尽管长林门之变罪在李建成,但追其缘由,在于李世民,在于李世民的野心,这就是李渊的看法。
若非顾及影响恶劣,若非是顾及大唐江山,李渊还真不愿意传位于李世民。
“我直接传话裴玄真,让他促成此事”,李世民如实说道:“攸之你有什么想法?”
“裴玄真?”高冲嘴角上扬,轻松笑道:“若是裴玄真可以出手,那自是没有问题,不过登基大典,必须万无一失,殿下可再遣两人前往岐州,定可保圣人按时到来”。
李世民赶紧问道:“那两人?”
“尚书左仆射封伦,光禄卿刘政会”,高冲认真说道:“这两位重臣皆是圣人心腹,心思机敏,定不会辜负殿下期望”。
李世民眼睛一凝,“封伦、刘政会……可,我这边传令”。
高冲面无表情,只是等李世民传令后,便是起身,躬身拜倒在地。
当然,只是
“攸之你这是作甚?”李世民一怔,“有话起来说”。
“殿下,臣跟随殿下至今已有九年,从未有所求,今日厚颜请求一事,还请殿下酌情考虑”,高冲深深拜道。
“何事?你先坐下说话”,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疑惑,再次伸手说道。
高冲微微平身,直说道:“臣家祖讳颍,乃前隋昭玄公庶弟,从征南陈时……”。
当即,高冲便将祖父高颍的冤屈一一叙说,然后再次躬身拜道:“臣自请削爵,惟请殿下登基后,下旨为家祖追封正名,此不情之请,诚惶诚恐,请殿下降罪”。
李世民听完之后便是慨叹道:“令祖一代俊杰,冤死于昏君之手,实在令人叹惋……”。
然后下座扶起高冲,诚挚的说道:“攸之你放心,等我登基后,一定给令祖正名。
另外,你的爵位不会削,只会进封,不然,我也对不起你多年来的鼎力支持啊”。
听得这话,高冲咧嘴一笑,“真的?进封何爵?秦国公可否?”
李世民脸色一黑,一脚踹过去,“你还真敢想,便是给你,你敢接吗?”
高冲讪讪一笑,然后便是整理衣襟,正色拜道:“臣拜谢殿下大恩”。
李世民什么也没说,只是拍拍高冲的肩膀,转身回去坐下。
“二李已经启程去北方了,但我觉得咄苾老贼一定不会这么简单”,李世民转而忧心忡忡的说道。
高冲闻言竟是眉头一挑,缓缓说道:“颉利老谋深算,其性格如同豺狼,善于把握时机,大唐新皇登基,他肯定不会仅仅满足于劫掠边地的”。
李世民的眉头皱得更深了,闻言只是深深一叹,正准备说什么,忽然反应过来,抬头一看高冲神情,便是恼怒道:“你这厮若有对策,快些拿出来”。
对于高冲的脾性,李世民可谓是相当了解,如果高冲束手无策的话,那一定是沉默低头,生怕询问到他。
但现在高冲昂首挺胸,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俨然智计在握,仿佛在说:快问我,你快问我呀。
高冲闻言咧嘴一笑,从怀中掏出一张折叠得厚厚的纸,上前铺开。
“还是殿下懂我,你看,这是我给颉利准备的八面埋伏,只看殿下有没有胆魄采纳了”。
李世民瞪一眼高冲,便是将注意力放在案桌上的地图。
这是一张关内地图,正中心便是大唐国都长安城。
围绕着长安城,竟是有八个朱笔画成的箭头,直指长安。
“河东、山南、汉中、陇西……”。
李世民眉头紧锁,缓缓呢喃着,忽然他便是眼睛一凝,声音不自觉提高。“你真是好大的胆子,你竟敢将长安作为诱饵!”
“现在无非两种情况。
第一,颉利忌惮大唐军威,仅在边地劫掠,这种情况下,李靖在灵州,李世绩在并州,另有通州任瑰、幽州刘弘基等人,布防秦长城一线,足以应对突厥小规模侵扰。
第二,颉利狼子野心,意图趁我新皇登基之时,举国南侵,劫掠长安,甚至亡我国祚,这种情况下,仅凭边军实力,绝无抵御之可能。
我现在给殿下看的八面埋伏,便是应对第二种情况”。
高冲缓缓说道。
突厥南侵,这一直是悬在头顶的利剑,使得高冲夜不成寐,高冲就此跟高君雅商讨数次,才决定献上此计,尽管有些冒险,但高冲相信,依现在的大唐军力,即便打不起,但也可以逼退颉利。
在原本轨迹上,渭水之盟,尽管大唐没有称臣纳贡,但是让突厥人打到长安城下,并“赠遗金帛”,这已经是莫大耻辱,实在是让高冲心中悲愤。
见李世民皱眉思索,高冲继续说道:“另外,我前次幽燕军演,已经埋下暗子,只要颉利举国南下,他必定后院起火”。
李世民反应过来,顿时眼睛一亮,问道:“你当时在幽州传信给我,说以粟末靺鞨作为样板,策反黑水靺鞨以及契丹诸部,为的就是这一天?”
高冲点头应着,“颉利向来狼子野心,大唐新皇登基,他绝对会来捣乱”。
李世民微微颔首,高冲自从军以来便是长于军略,数次料敌先机,这在大唐军方已是众所周知,尤其是李靖,对于高冲的军略极为佩服。
只是高冲这一次的计划实在有些大胆,面对第二种情况,颉利举国南下,高冲竟是建议将关内背部的夏州、胜州、银州、延州等地的府兵分别向左右的陇西、河东靠拢。
再命山南商州、均州等地,汉中梁州、兴州等地,陇西秦州、陇州等地,这三个方向的府兵向京畿靠拢。
简单说便是弱化北方布防,颉利如果剑指长安,便是可以轻而易举的兵临长安城下,但是如此一来,来自河东、陇西、汉中、山南这几个方向的唐军便是合拢京畿,颉利极有可能陷入重围之中。
“太过冒险了”,李世民向来果敢,这一次也是少见的迟疑起来。
“而且颉利并非庸人,他岂看不出虚实,一旦他轻易越过灵州防线,一定心生警觉”。
听得这话,高冲竟是摇头一笑,“殿下这是关心则乱啊,颉利即便心生警觉又如何,他大可以不来啊,不来长安,殿下便可顺利登基,对我大唐并无多大影响,岂不更好?”
在高冲心中,如果是颉利打到长安城下,再结盟退兵,那便是耻辱。
如果大唐提前主动布局,引诱颉利长驱直入来到城下,再伏兵尽出,致使颉利主动退兵,那便是一场平手,至少不能“赠遗金帛”,也不用斩白马结盟。
如此一来,史书上大可以如此记载。
“武德八年冬,高冲献八面埋伏之计,弱灵并防御,诱突厥来侵,并收河东、山南、汉中以及陇西之兵,拱护京师,上纳之,后颉利果引兵深入,诸军尽出,军容甚盛,突厥惊惧北走……。”
而不是记载:“已卯,突厥进寇高陵……上自出玄武门……与颉利隔水而语……斩白马……赠遗金帛……盟于便桥之上……突厥引兵退……”。
现今的国力不足以支持大规模作战,但是好在兵精将良、衣甲齐备,极其具有威慑力。
听得高冲的话,李世民终于反应过来,一拍脑袋,面露喜色。
“攸之一语点醒我,若是突厥小规模劫掠边地,自有二李应对。若是突厥举国南侵,便诱其来攻,想必颉利也不敢在关内死战,更何况攸之你在其后方另有部署,善,此计大善”。
李世民一旦相同其中关键,便是极其果断,当即下令召集长孙房杜等人,宣布采纳八面埋伏之计。
并命众人完善其中细节,比如河东山南等地,何人为将,选取何处军府,应选多少人,如何调拨粮草,再在何处屯兵,如何合围……
这一切便无需高冲操心,他如今的定位更是类似于战略参谋,只提供大致计划,其中具体细节便是长孙等人将其完善,长孙等人皆是当世大才,查漏补缺便可使得计策天衣无缝。
时间虽是仅有三日,但是一切都还来得及,突厥也不可能是第一时间来攻。
在原本轨迹上,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长安动荡不安,影响极其恶劣,直到两个月后,颉利可汗趁李世民稳固政权之际,引兵长驱直入,一直打到长安西北四十余里的高陵。
现在长林门之变的影响降到最低,长安并没有人心惶惶,反而在李世民的维稳之下,欣欣向荣,颉利如若有意南侵,那一定是在李世民登基之后,毕竟新皇登基,这其中的意义非同小可。
李世民夺嫡成功,仅是太子,但举行登基大典后,便是名正言顺的大唐皇帝。
如果有人反对李世民,那一定会在登基大典后给李世民难堪,这一点,有识之士,心知肚明。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