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答题:从始皇开始第154章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第154章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是北宋时期着名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以下是对他的具体介绍:

        1. 生平经历:早年聪慧:司马光出生于1019年11月17日,陕州夏县人,父亲司马池官至天章阁待制。他自幼就展现出过人的聪慧,7岁时听人讲《左氏春秋》,就能理解其中要义,此后手不释卷。“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更是流传千古,展现了他儿时的机智勇敢。

        步入仕途: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考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他历任奉礼郎、并州通判、同知谏院等官职,历经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四朝,官至宰相。

        编撰《资治通鉴》:治平三年(1066年),司马光开始编撰史书。宋神宗即位后,将此书命名为《资治通鉴》,任命司马光为翰林学士。元丰七年(1084年),《资治通鉴》共294卷全部完成,历时19年。这部书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

        晚年及去世:宋哲宗赵煦即位后,司马光任陈州知州,后改任门下侍郎等职,并参与了一些朝政改革。元佑元年九月一日(1086年10月11日),司马光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

        2. 政治作为:

        直言劝谏:司马光经常向皇帝直言进谏,针对官员任免、边境防守、宫中礼仪、册立继承人等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例如,他曾反对宋仁宗对宦官麦允言和武宁节度使夏竦的过度赏赐,还多次上书督促宋仁宗确立皇位继承人。

        调解两宫矛盾:宋英宗即位后,慈圣光献皇太后同朝听政,司马光数次上书调解宋英宗与皇太后之间的矛盾,强调两宫和睦对于社稷的重要性。

        反对王安石变法: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开始变法,司马光认为新法祸国殃民,于是数次上书,力陈新法的弊端,请求废除新法,因此与王安石结怨。后来,司马光离开京师,在洛阳专心修撰《资治通鉴》。

        3. 个人品质:

        廉洁奉公:司马光一生勤俭廉洁,不喜华靡。宋仁宗临终前曾留下遗诏,要赏赐大臣们一批金银,司马光不为所动,领衔上书,陈述国家穷困,不愿受赏,几次上书未获批准后,将赏赐自己的一份交给谏院,充作公费。

        温良谦恭:他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以“至诚为主,以不欺为本”,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勤奋刻苦:为了编写《资治通鉴》,司马光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生怕自己因疲劳睡过头,耽误编书进程,特意命人用圆木做枕,称为“警枕”。

        总的来说,司马光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的《资治通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政治作为和个人品质也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

        《资治通鉴》是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奉敕主编的中国古代第一部多卷本编年体通史。以下是关于它的详细介绍:

        1. 基本信息:

        成书时间: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 年)始编,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 年)成书,历时 19 年。

        卷数:全书共 294 卷、300 多万字。另外司马光还着有《资治通鉴考异》《资治通鉴目录》各 30 卷,与《资治通鉴》一起总计 354 卷。

        记事范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 403 年)“三家分晋”,下讫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 年)“征伐淮南”,涵盖了 16 个朝代、前后 1362 年的历史。

        2. 书名由来:宋神宗认为该书可以让统治者“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特赐名《资治通鉴》。后世也简称其为《通鉴》。

        3. 作者及助修人员:

        主修:司马光(1019 年 - 1086 年),字君实,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他不满王安石变法,熙宁三年(1070 年)自请离京到西安任职,后居洛阳十五年潜心修史。司马光除《资治通鉴》外,还着有《司马文正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等。

        助修:协助司马光编修《资治通鉴》的主要有刘恕、刘攽、范祖禹三人。刘恕另着有《通鉴外记》《十国纪年》;刘攽另着有《东汉刊误》《五代春秋》;范祖禹另着有《唐鉴》《帝学》等。此外,司马光之子司马康也参与了部分撰修工作。

        4. 撰写背景:

        社会环境:宋朝建立后采取“重文抑武”国策,文化、科技和工商业发达,刻书业兴盛,朝廷征集了大批书籍,培育了大量文化人才,编印了多部大型图书,重新校刻了系列史书,为史书编撰创造了良好条件。

        时代需求:中唐至五代十国的历史教训以及北宋中期的积贫积弱,促使统治阶层和知识阶层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史学家们希望总结历史经验为现实服务。

        个人志向:司马光嗜好史学,认为人君要治理国家不可不读史书,遂立志编写一部简明易读、贯通古今的史学着作,而英宗、神宗等皇帝对他修书也给予了大力支持。

        5. 内容概要:

        重点内容:所记史实主要以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尤其偏重于政治和军事,具体包含了“君道”“臣谊”“国是”“民情”和为官之本、治学之途、做人之道等多方面内容。详细记载了历朝兵、刑、礼、乐等方面的政治举措和重大政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影响,历次重大战争的成因、经过和结果,以及田制、赋税改革及攸关民生苦乐的其他重大事件。

        叙述方式:以时间为顺序、以事件为核心,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撰述,记录了各个朝代、各个国家兴衰递变的过程和人民群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存状况、斗争情况。书中还选录以往史书的评论,并以“臣光曰”形式发表评论,表达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对治国理政的意见。

        6. 历史影响:

        史学价值:《资治通鉴》以其体系庞大、贯通古今、史料丰富和鲜明的鉴戒史观,被誉为中国古代独堪与西汉司马迁《史记》相媲美的史学巨着,司马光与司马迁并称史坛“双司马”,两书并称“史学双璧”。它为后世的史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和独特的史论,促进了中国史学的进一步发展。

        思想影响:其蕴含的国家治理思想和历史借鉴意义对于后世的政治家和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他们思考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参考。

        文化传承:它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且其故事和思想也对文学、艺术等领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