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东北猎户图片第86章 石碾子房的传说

第86章 石碾子房的传说

        一顿饭吃得那是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爷仨在饭桌上推杯换盏,气氛热烈非凡。

        酒足饭饱之后,俗话说的好“饭后一根烟,赛过活神仙”。

        冯刚缓缓地吐出一口烟雾,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意,说道:“今个吃饱了吧?”

        “嗯呐!” 哥俩异口同声地应道,声音里还带着几分酒足饭饱后的惬意。

        “完了换了钱我让妮子告诉你们。过几天队里就该忙活起来了,收粮食,过磅,交公粮。

        咱们能打着个黑瞎子,那可真是山神老爷的重赏啊。

        这也得亏你俩生瓜蛋子开门红,往年秋天哪能整到这大牲口,咋也得等冬天落了雪才行。

        你俩溜套子的时候可得加小心,我收拾出来点肉,完了你们给下沟屯郝俊生家送点过去。

        毕竟是人家先发现的踪,狗也死了大半,于情于理咱不能落下人家。”

        “知道了叔。” 张卫东认真地点点头,冯刚说的意思应该是‘新手光环’,他心里早就想着去看看郝俊生。

        顺便把断了的老洋炮给他送去,大家都在上下八屯住着,以后抬头不见低头见的,难免要打交道。

        “叔,我想要只熊掌送人,到时候我就不分钱了,本来也是您打的黑瞎子,这都不好意思了。”张卫东想了想开口说道。

        “可不咋地,俺俩就在后面乘风吃屁了,顶多费点唾沫星子,还没大顺作用大,俺也不要钱。”彪子在一旁附和道道。

        “一行有一行的规矩,见者有份,更别提开头你俩递的消息又出的人场。

        别再跟我絮叨了啊,走的时候记得把熊掌提走。”冯刚摆了摆手,满不在乎的说道。

        “得嘞!谢谢叔!”张卫东心里寻思着反正以后细水长流,再从别的事儿上着吧就完了。

        正说着呢,张卫国风风火火地跑了进来,他一把撩开门帘子,脸上带着灿烂的笑容,说道:“冯叔,俺娘让送点豆腐过来,这是俺爹刚才上碾子房刚磨的。”

        “卫国来了,坐下吃点不?”

        “不滴了,俺娘在家炖肉呢,我爹说了明天晚上让您和妮子上家吃饭去。” 张卫国嘴上说着,眼神却像不安分的小鸟似的,时不时地瞟来瞟去。

        正好妮子端着窝头走进了屋子。这小子的脸 “唰” 地一下变得通红,像熟透的苹果。

        “妮子,学习上有啥不懂的随时问我啊。”

        “就你啊?上课少睡点觉比啥都强,还不懂的问你,下午劳动的时候你是不是又糊弄事儿了?”妮子鼓着腮帮子说了一句。

        “咳咳,我走了叔,你们吃!” 张卫国灰溜溜地跑了出去,那背影都透着几分尴尬和局促。

        “这小子毛毛愣愣的。” 冯刚笑眯眯地说道,眼神里带着几分对年轻人的宽容和喜爱。

        “一天天二虎巴唧的,叔,说起碾子房了,那墙上为啥挂着把大刀啊?我瞅着那红布条都得有年头了吧?”

        张卫东借着酒劲儿问了一句,脸上带着好奇和疑惑。

        “就是,当初我还问我爹了,他说小孩子家家的懂个屁,还不让我惦记。” 彪子也在一旁附和道,眼睛里也闪烁着好奇的光芒。

        张卫东清楚地记着,整个大队就只有一处碾子房,逢年过节磨豆腐的人都得排队到半夜。

        大人们说的最多的就是小孩不许去碾子房,尤其是天黑以后,再一个就是别惦记里面东墙上面挂着的刀。

        这事儿一直让他心里充满了好奇,就像一个未解的谜团,在他心里久久萦绕。

        生在农村,尤其是住在深山老林里头,自然而然地,稀奇古怪的事情就如同山林间的草木一般繁多。

        屯铺里,人们居住的都是正房,周边还有放置杂物的偏房、下房,存放玉米的苞米楼子,以及生产队养牛马的牲口棚子。

        老话说得好,“

        东不接耳、西不接煞,左青龙,右白虎,又安静,又热乎。

        不怕青龙高万丈,只怕白虎抬头望。青龙盖白虎,代代有文武;

        白虎盖青龙,代代有人穷。丁字口剪子骨。前头冲,后头槽,不打官司就坐牢。前包后洼,不孤就寡。

        人们住的房子、睡觉的炕,那可都是有大学问的,断不能胡来,这里面的说道着实不少。

        在这个时期的生产队,哪个屯铺都有碾子房。

        老人曾言,八字不够硬的人不能住在里面,若是非要头铁搬进去,那必定得出事,而且是出怪事。

        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在北方的农村,在几十年前,像石碾子、石磨这些物件那都是十分常见的。

        “石碾不进家,石磨不出门”,这句古语的含义也简单明了,说的就是像石碾子这样的东西是不能进到家里来的。

        而这里的家不一定是指房子内,也可以指院子里。

        换言之,就是石碾子只能放在外面,尤其是一些宽阔的公共场所,于是碾子房便应运而生。

        在过去民间有一种说法,石碾子是青龙,石碾龙长,石磨虎短,青龙属阳,应该放在阳气足的地方,也就是比较开阔的地方。

        这个年代,石碾子的作用不言而喻。当时可没有碾米机,像高粱、谷子、稻子等谷物脱壳,或者把米碾碎成碴子或面粉等,那可都得靠它。

        所以家家户户都要用,放在碾子房也是为了方便村民使用,谁需要了谁就可以用。

        冯刚听到哥俩都对碾子房起了好奇心,便吧嗒吧嗒抽了两口烟,这才缓缓开口说道:

        “也没啥不能说的,你们俩小崽子今天要是不问出个所以然来,真能去碾子房偷刀去。”

        冯刚一语说中了彪子的心思,后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他这两天确实一直惦记着,等小金子做的扎枪回来之前,先把碾子房的大砍刀顺回来用几天,要不然像白天遇到黑瞎子,自己的斧子确实没啥大用。

        冯刚让妮子去收拾碗筷,放下门帘子后,这才跟小哥俩说起了碾子房的故事。

        “头些年,有两口子挑着俩土篮子,带着俩孩子路过咱屯。那时候雪天路滑,他们一不小心摔了一跤,土篮子也摔坏了。

        农村人都厚道,也不能看着他们睡在露天里。

        可这时候家家户户又都没有空房,也不知道这家人知不知底,你们杨叔就把碾子房腾了出来,让他们对付几天。

        寻思着过了冬天再说,总不能让人家带着孩子钻深山吧。

        两口子倒也勤快,活了点黄泥,把碾子房修补了一番。他们还在石碾子中间砌了一堵墙,这样既不耽误大伙使用,支上火灶又能住人了。

        头一天晚上还安然无事,可第二天,两个孩子围着石碾子玩了半天,到晚上就开始哭闹,那嚎叫声都不像人声了。

        离得近的人家都还以为是孩子淘气呢。

        等到后半夜,男人听见石碾子附近传来嘎达嘎达的声音,像是有牲口在刨地。

        他瞅了瞅孩子,脸上还挂着泪痕,估计刚睡着,又不敢叫醒媳妇,怕女人家害怕,就这么忍了一晚上。

        隔一天晚上,孩子依旧哭闹不止了。两口子折腾到半夜,好不容易哄睡了孩子。

        迷迷糊糊中,他们瞅见梁上挂着的筐子自己摇晃了起来,接着旁边屋的石碾子发出划拉划拉的声音。

        夫妻两口子一交流才知道,昨天晚上女人也听见隔壁的动静了。这下子,他们都吓破了胆。男人拿起桌上的菜刀,守着老婆孩子过了一晚上。

        第二天起来,一家人说什么也不在里面住了。

        那时候正搞运动,这风口浪尖上,事情越传越邪乎。后来,你们杨叔为了压事儿,带着我在碾子房里住了一宿。

        他拿一把红缨枪,我拿的就是现在东墙上挂的砍刀,都是民兵队里当年咱队伍留下的,上面沾了不少人命呢。

        前半夜还好,到了后半夜,睡得土炕下面咣当咣当传来毛驴蹄子走道儿的声音。我和你们杨叔都吓了一大跳。

        我们也是不含糊,他拿着红缨枪冲着炕洞捅了又捅,我则是拿着砍刀冲着屋子里比划了半天。

        就这么俩人骂骂咧咧的折腾了一晚上,第二天在石碾子旁边看见了一小滩血迹。

        然后我们哥俩大病一场,半个多月才下地活动利索了。自此,碾子房再没闹过幺蛾子。杨疯子的外号也就是那会来的。

        那把砍刀就挂在墙上,后来我们拆了土炕,把红缨枪埋在了里头。”

        嘶!

        哥俩听完,都是一阵害怕,吓得酒醒了一大半。

        总有这些解释不清的东西,石碾子旁的那摊血,有老人说是黄皮子留下的,他们经历的也都是幻觉。

        直到后来,张卫东才知道,当初搬进去的一家人,就是彪子的父母带着他和他哥。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