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东周列国1第18章 曹沫手剑劫齐桓

第18章 曹沫手剑劫齐桓

        周厘王元年,那春天的阳光刚刚照进大地,齐桓公就早早地起了床,设了朝。群臣们拜贺完毕,桓公就转头问管仲:“仲父啊,你看咱齐国现在兵强马壮,粮食多得堆成山,百姓们也都知书达理,我是不是该搞点大事情,立个盟约,当当霸主啥的?”

        管仲一听,嘿嘿一笑,说:“大王啊,您这想法不错,但现在诸侯里比咱强的还有不少呢,像南方的荆楚,西方的秦晋,都各玩各的,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可周天子虽然是落魄了点,但毕竟是大家的老大。自从他搬到洛阳,那些诸侯们就不怎么朝拜,也不送礼物了。您看,郑伯都敢射周桓王的肩膀,五国都敢不听庄王的命令,这世道啊,都乱套了。现在庄王刚去世,新王上位,宋国那边又因为南宫长万那小子闹得鸡飞狗跳,国君还没定下来。咱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去朝拜一下周天子,请他下个命令,召集诸侯们来开个会,把宋国的国君给定下来。等宋国那边稳定了,咱再奉天子的命令,去管管那些不听话的诸侯。弱的咱就帮一把,强的咱就压压,那些不听话的,咱就带着大家去收拾他们。这样一来,大家就知道咱是真心为大家好,肯定都会来朝拜咱齐国,咱不用动一兵一卒,就能当上霸主啦!”

        桓公一听,高兴得直拍大腿:“好主意!好主意!”

        于是,桓公就派了个使者去洛阳朝拜新上任的厘王,顺便请了个命令,说要开个会,定定宋国的国君。厘王一听,高兴地说:“哎呀,舅舅你还记得我这小侄子,真是太好了。那些泗水边上的诸侯们,都听你的,我哪有不答应的道理?”

        使者回来一报告,桓公就立马给宋、鲁、陈、蔡、卫、郑、曹、邾这些国家发了通知,说三月一号,大家都要到北杏这个地方来开会。

        桓公又问管仲:“咱这次去开会,要带多少兵马?”

        管仲摆摆手:“大王啊,您是奉了天子的命令去开会,带兵马干啥?咱这是衣裳之会,讲的是文明礼貌!”

        桓公一听,觉得有理,就让士兵们先去搭了个三层高的祭坛,上面还挂了钟和鼓,天子的位置设在中间,旁边还准备了放玉器和丝绸的桌子,一切都准备得井井有条。

        到了开会的那天,宋桓公御说第一个到了,跟桓公寒暄了几句。接着,陈宣公、邾子、蔡哀侯也都来了。他们一看齐国那边没兵马,都私下里说:“齐侯这人,真是实诚啊!”于是,他们就把自己的兵马都撤到了二十里之外。

        眼看二月都要过完了,桓公有点着急,问管仲:“这人都还没来齐,咱要不要改个日子?”

        管仲摇摇头:“俗话说得好,‘三人成众’,现在来了四国,也不算少了。要是改日子,那就是咱不讲信用;要是等他们还不来,那就是咱不尊重天子的命令。咱这可是第一次开会,就给人留下不讲信用、不尊重天子的印象,那还怎么当霸主?”

        桓公又问:“那咱是开会呢,还是结盟呢?”

        管仲说:“人心还没齐呢,等开完会不散场,再结盟也不迟。”

        桓公点点头:“好主意!”

        三月一号一大早,五国的诸侯们都聚在了祭坛下面。桓公拱了拱手,跟大家说:“这世道啊,天子的话都不管用了,到处都是叛乱。我奉了天子的命令,来召集大家开会,一起帮帮天子。今天这事,得推一个人出来当头儿,然后大家听他的,政令才能传遍天下。”

        诸侯们私下里都商量着,想推齐国吧,但宋国的爵位比齐国高;想推宋国吧,宋国又刚靠齐国定了位,不敢太嚣张。这事就僵住了。

        这时,陈宣公站了出来,说:“天子把召集大家的重任交给了齐侯,谁敢抢啊?我看,还是推齐侯当头儿吧!”

        大家都说:“对!对!就齐侯了!”

        桓公谦虚了几句,然后就上了祭坛。他坐在最中间,然后是宋公、陈侯、蔡侯、邾子。等大家都坐好了,钟鼓齐鸣,他们先在天子的位置上拜了拜,然后又互相拜了拜,叙了叙兄弟情谊。

        仲孙湫拿着一份盟约,跪在地上读起来:“某年月日,齐小白、宋御说、陈杵臼、蔡献舞、邾克,奉天子之命,在北杏开会,一起帮帮天子,保护弱小,打击强横。谁要是违反了盟约,大家就一起收拾他!”

        诸侯们都拱手表示同意。

        这就是《论语》里说的桓公九合诸侯的第一次会议。有人还写了首诗来纪念这事:“冠裳济济聚五君,临淄事业焕然新。局中先着一谁能识?只为推尊第一人。”

        对了,还有件事得提一提,那就是曹沫劫齐桓公的事。这可是后世侠客们的老祖宗啊!也有人写了首诗来纪念他:“戈甲森森如浪潮,仗剑登台意气豪。三败之辱一朝雪,侠客之首属曹沫。”

        诸侯们一听盟柯那事儿,都对齐桓公竖起了大拇指,夸他讲信用、讲义气。卫国和曹国一看,也赶紧派人过来道歉,想加入这个大家庭。桓公就说了,等咱们收拾完宋国,再一起开个会,好好聊聊。然后,他又派了个人去洛阳,跟周厘王说宋国那小子不听话,不来开会,想让天子派兵,咱们一起去教训教训他。周厘王一听,就派了个叫单蔑的大夫,带着一队人马,跟齐国一起去打宋国。这时候,陈国和曹国也说要帮忙,愿意当先锋。

        桓公就让管仲先带一队人马,去跟陈国、曹国会合,他自己则带着隰朋、王子成父、东郭牙这些人,领着大军跟在后面,准备在商邱跟管仲他们会合。这时候,已经是周厘王二年的春天了。

        说起来,管仲有个小妾,叫婧,是钟离那边的人,特别有文化,还特别聪明。桓公这人好色,每次出门都带着一群美女。管仲呢,也带着婧一起出门。

        这天,管仲的大军从南门出发,走了三十多里地,到了峱山。他们看到一个山野村夫,穿着破衣服,戴着破帽子,光着脚丫子,在山下放牛。这个人一边敲着牛角,一边唱歌。管仲在车上一看,这人不简单啊,就让人给他送了点吃的喝的。

        这个村夫吃完喝完,就说想见见管仲。使者说:“相国的车已经过去了。”村夫说:“我有句话,麻烦您帮我带给相国:‘浩浩乎白水’。”使者追上管仲的车,把这话告诉了他。管仲一听,愣住了,不知道这是啥意思,就问婧。婧说:“我听过一首《白水》的诗,里面有句‘浩浩白水,儵儵之鱼。君来召我,我将安居’,这个人可能是想出来做官。”

        管仲一听,立马让人停车,把这个村夫叫过来。这个村夫把牛寄在村里,就跟使者去见管仲了。他见了管仲,也不下跪,就拱了拱手。管仲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我是个卫国的山野村夫,叫宁戚。我听说相国您喜欢贤能的人,就特地赶过来,想求您给个机会。”

        管仲跟他聊了几句,发现他挺有学问的,就叹了口气说:“像你这样的人才,被埋没在乡野里,真是太可惜了。我们的大军在后面,过几天就到这儿了。我写封信,你拿着去见我们大王,他肯定会重用你的。”

        说完,管仲就写了封信,交给宁戚。两个人就此别过。宁戚又回到了峱山下放牛。

        过了三天,桓公的大军才到。宁戚还是穿着那身破衣服,戴着破帽子,光着脚丫子,站在路边,一点也不害怕。

        桓公的车快到的时候,宁戚又开始敲牛角唱歌了:“南山灿,白石烂,中有鲤鱼长尺半。生不逢尧与舜禅,短褐单衣才至骭。从昏饭牛至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

        桓公一听,觉得这个人挺有意思的,就让人把他带到车前,问他叫什么名字,从哪里来。宁戚如实回答:“我叫宁戚,是个放牛的。”

        桓公说:“你是个放牛的,怎么敢讽刺朝政?”宁戚说:“我就是个小老百姓,哪敢啊?”

        桓公说:“现在天子在上,我率领诸侯都服从他,百姓安居乐业,草木都沐浴在春天的阳光里,这不就是舜日尧天吗?你说‘不逢尧舜’,又说‘长夜不旦’,这不是讽刺是什么?”

        宁戚说:“我虽然是个村夫,没见过先王的政治,但也听说过尧舜的时代。那时候,风调雨顺,百姓自给自足,这就是‘不识不知,顺帝之则’。可是现在呢?朝政不振,教化不行,你说这是‘舜日尧天’,我实在是不懂。而且,我还听说尧舜的时代,百官都尽职尽责,诸侯都服从,赶走了四个凶恶的人,天下就安定了。那时候不用说话就有人信任,不用发怒就有人害怕。可是现在呢?你一次开会宋国就不来,二次开会鲁国就闹事。战争不断,百姓疲惫不堪,你说这是‘百姓乐业,草木沾春’,我又是实在不懂。我还听说尧把自己的儿子丹朱都放弃了,把天下让给了舜。舜呢?又跑到南河去躲着,百姓们都去请他,他才不得已当了皇帝。可是现在你呢?你杀了你的哥哥才得到这个国家,还借着天子的名义去命令诸侯。我又不知道这跟唐虞的禅让比起来怎么样了?”

        桓公一听,火冒三丈:“你这个匹夫,竟敢出言不逊!”然后他就让人把宁戚拉下去斩了。可是宁戚一点都不害怕,还仰天长叹:“桀杀了龙逢,纣杀了比干,现在我也要跟他们一样了!”

        这时候,隰朋过来说:“这个人看到权势不低头,看到威严不害怕,肯定不是个普通的放牛娃。大王您还是饶了他吧!”

        桓公一听,觉得也有道理,怒气就消了。他让人把宁戚放开,说:“我刚才只是试试你,你果然是个好人。”

        宁戚这时候才从怀里掏出管仲的信,递给桓公。桓公拆开一看,上面写着:“我奉命出兵,走到峱山,遇到了卫国人宁戚。这个人不是普通的放牛娃,是个有用的人才。您应该留下来辅佐您。如果您放弃了他,让他去了别的国家,那齐国可就后悔莫及了!”

        桓公说:“你既然有仲父的信,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宁戚说:“我听说‘贤君选贤能的人辅佐自己,贤能的人也选贤明的君主辅佐’。如果您是个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真话的人,对我发脾气,那我宁死也不会拿出这封信的。”

        桓公一听,高兴极了,就让宁戚坐自己的后车。晚上扎营休息的时候,桓公急着要衣冠,准备封宁戚为官。有个太监问:“大王要衣冠,是不是要给宁戚封爵啊?”桓公说:“对。”太监又说:“卫国离齐国不远,您何不派人去调查一下。如果他真的贤能,再封他也不迟。”桓公说:“这个人是个豁达的人才,不会拘泥于小节。我怕他在卫国的时候,可能有些小过错。如果调查出来他有过错,再封他就不光彩了;如果不用他,又太可惜了!”于是,他就在灯烛之下,拜宁戚为大夫,让他跟管仲一起管理国家大事。

        宁戚换上新衣服,谢过恩,就出去了。这时候,有个老头儿写了首诗来纪念这事儿:“短褐单衣牧竖穷,不逢尧舜遇桓公。自从叩角歌声歇,无复飞熊入梦中。”

        桓公的大军开到宋国的地界时,陈宣公杵臼和曹庄公射姑已经先到了,紧接着周朝的单子也带着兵马赶到。大家一碰头,就开始商量怎么攻打宋国。这时候,宁戚站出来说:“咱们这次可是奉了天子的命令,纠集诸侯来讨伐宋国。不过,我觉得吧,用武力取胜不如用德行取胜。要不,我先去试试,看能不能说服宋公求和。”

        桓公一听,觉得宁戚这主意不错,就下令大军在边界上安营扎寨,让宁戚一个人去宋国。宁戚就坐着辆小车,带着几个随从,直奔宋国的都城睢阳。

        到了睢阳,宁戚大摇大摆地走进王宫,见了宋公,只是拱了拱手,连个跪拜的礼都没有。宋公一看,心里就嘀咕了:“这人是谁啊?怎么这么不懂规矩?”

        旁边的戴叔皮赶紧小声告诉宋公:“这人原来是个放牛的,齐桓公刚提拔他,肯定是个能说会道的家伙,这次来肯定是想说服咱们求和。”

        宋公一听,心里就有了主意,他故作镇定地问宁戚:“你来干什么?”宁戚也不客气,直接就说:“我来看看宋国是不是快完了!”

        宋公一听,吓了一跳:“我好歹也是个诸侯国的国君,怎么就要完了?”宁戚哼了一声:“你觉得自己比周公怎么样?”宋公赶紧摇头:“周公是圣人,我哪敢跟他比?”

        宁戚接着说:“周公那时候,天下太平,四方都臣服。可你呢?国家都快亡了,还整天自以为是,不尊重贤士。这样下去,不出事才怪呢!”

        宋公一听,觉得宁戚说得有理,赶紧从座位上站起来,说:“我刚继位没多久,还不懂这些道理,先生别见怪。”戴叔皮在旁边一看,急了,连连给宋公使眼色,可宋公就是不理他。

        宁戚看宋公被说动了,就接着说:“现在天子失权,诸侯割据,君臣不分,篡位弑君的事情天天都有。齐桓公不忍心看到天下大乱,就奉了天子的命令,来主持大局。你既然已经参加了盟会,就应该遵守盟约。可你呢?又反悔了。现在天子大怒,派了军队来讨伐你。你前面已经背叛了天子,后面又跟天子的大军对抗,不用打,我就知道你输定了。”

        宋公一听,赶紧问宁戚:“那先生觉得我应该怎么做?”宁戚说:“你就别舍不得那点礼物了,跟齐国和好吧。这样,你既不失礼于天子,又能跟齐国搞好关系,何乐而不为呢?”

        宋公一听,觉得宁戚说得有道理,就派了个使者跟着宁戚去齐军大营求和。戴叔皮一看,满脸羞愧地退了出去。

        使者见了齐桓公,说明了来意,还献上了十块白玉和一千镒黄金。齐桓公一看,说:“这可是天子的命令,我可不敢擅自做主。还是麻烦王臣去跟天子说一声吧。”说完,就把使者献上的礼物转送给了单子。

        单子一看,说:“只要君侯肯原谅我们,我们一定尽力去跟天子说。”于是,齐桓公就让宋公先去朝拜天子,然后再定盟会的时间。单子辞别了齐桓公,就回去了。齐桓公和陈、曹两国的国君也都各自回国了。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