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伐金覆宋第十九章 疑虑

第十九章 疑虑

        又有远忧,亦有近虑,前方的路还是一片的迷茫,只是有一些亮光---姜明事后说

        从张世杰的家里出来,姜明的眼里充满了笑意,有着一种说不出来的自豪和满足的感觉。全\本\小\说\网一路上都是笑吟吟的文天祥说着话,但是文天祥却不是他那种模样,反而是一种忧心忡忡的模样。只是姜明没有去注意罢了。

        也许是文天祥暂时不想打扰他的好心情吧,两个人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谁也没有去管对方的反应。

        也许是刚刚做完一件自己感到比较满意的事情,姜明的话特别的多,兴致勃勃的文文天祥讲解着自己的下一步的计划。

        先利用人数集中的优势,在崖山这个地方给元军一个迎头痛击,打乱元军的前期布置,然后随即远遁到台湾去,在那里隔海修养生息,随后派水军沿岸各处袭扰元军。悄悄的在内地布置人员发展……。

        看着姜明这么的兴高采烈,文天祥实在是不想在这个时间打击这个在政治上比较幼稚的国师。虽然自己在政治上也是很不得意,但是感觉到比这个国师还要强了一些。最后忍不住的还是打断了姜明的话道:“姜贤弟,不知道你注意到大将军随时赞成咱们的建议和方法,但是有一件事情却是始终没有说出来?”

        “那一件事情?”虽说还在沉醉在一种莫名的兴奋状态下,面对偶像的质疑还是比较留意的。

        “那就是咱们的这个方略到底由谁来执行。该什么时间执行的问题。”文天祥本来算是一个比较光明磊落的人,这样的在背后议论虽然难以启齿,但是为了以后事态的发展不陷于被动的境地,还是羞羞答答的提了出来。

        听见文天祥这样说,姜明回想了一下,在这么久的谈话中,张世杰就是始终没有提及这个方略的实施者应该是谁,真的难不成交给那个还不到十岁的皇上吧。但是想想还是觉得没有什么,于是回道:“哪有什么关系呢?我觉得这个方略无论交给谁来执行,只要是方法得当,想来都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文天祥闻听姜明如此的说,额头上不由的出了一阵细汗,瞬间的布满了鬓角。心里叹息了一下,自己说的够明白的了,为什么这个国师还是没有领悟呢?那么自己不是变成了一个搬弄是非的小人了吗?

        其实也不怪乎姜明这么想,姜明在后世本来就没有经过什么官场,大学毕业以后就是考取硕士,然后参加工作,而参加工作的单位又恰恰的是外资的企业,也不用送礼走后门。熬了两年才当上了一个技术总监,还是一个副职,根本没有机会接触高层的权力相互倾轧的实践机会,怎么会有这种经验呢?除了一些技术上的事情,恐怕连大型的会议都没有参加过,怎么去想那么多呢?

        文天祥可是不知道姜明本来就没有半点的机心,还道是他不屑于去参与争权夺利的这种行为中,但是自己毕竟是在大宋的官场上混迹了这么多年,对于一个决策,一个方略的具体实施,对于他的实施人是谁,都有着很大的关系,至少张世杰来实施这个方略,对于文天祥来说,是很不放心的。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有自己来实行,然后姜明作为辅助完成这个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但是看姜明现在的表现却有些与世无争的意味,怎么能不让他担心呢?他也深深的知道,要是由别人来实施这个方略,不说会把方略执行的面目全非吧,但是自己和姜明这连个首要的倡导者,会不会被派遣去参与最艰难事情和被支出朝廷还是很难说的,原来他的遭遇就是前车之鉴。

        看着姜明还是这种浑然不在乎的样子,文天祥不由的着急起来,想了半天队姜明说道:“大将军的忠诚与勇武是任何人都无法否定的。但是为什么原来的常胜将军为什么到了现在只是疲于奔命。只顾带着朝廷东躲西藏。国师以为是为何呢?”

        姜明听到文天祥这样问,虽然知道必是文天祥想提醒他什么,但是还是认真的想了想才回答道:“元军势大而我朝降者重多,而元军嗜杀成性,导致了一部分百姓惧怕这个算是一种原因吧?”

        说一句实话,虽然自己是从后世过来的,对于崖山这段的历史也是颇为熟悉,但是真的让自己说是什么原因而导致的宋朝灭亡,除了蒙古铁骑势不可挡之外,还真的没有认真的想过是什么原因,但是自从自己来到这个世界上以后,却是发现事情不是那么回事,原来真的打仗的还是汉人和汉人之间的争斗,真正的蒙古骑兵很少,就拿上次的广州守卫战中,据自己方面的斥候探知,真正的蒙古骑兵不过二万余人而已,可是围城的可是超过了十万人,这个比例也不能说不是一个悲哀。

        但是这个自己都感到牵强的原因说了出来,文天祥却是摇摇头。姜明却又突然想到了一个原因,忙道:“是不是贾似道当政,任人唯亲,吏治**而百官离心的缘故呢?”

        文天祥看见姜明说出的理由,不由的苦笑了一下,道:“这个当然是我们大宋国败至此的主要原因,方才你误会我的意思了,我说的是景炎皇帝在福州建朝后,那个时间可是有志者皆往投之,可谓是众志成城。为什么福州还是没有守住,最后沦落到非要移驾海上行朝呢?”

        姜明听文天祥这样说不由的一呆。自己还真的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在记忆中,也没有听别人议论过这个问题。但是还是仔细考虑了一下,接着回道:“可能是当时朝廷当时立足未稳,根基不牢的缘故,元军也没有给我们大宋太多的喘息时间吧?”

        文天祥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其实在福州行朝期间,我大军的优势还是十分的明显的,比如说,大将军当时在定海有着强大的水军,其数不下二十万;陈宜中丞相所在的清澳,也有强大的水军力量,人数也在十万以上。当时由苏刘义将军执掌,再加上各地前来勤王的义师,更是多不胜数算来算去。我大宋的实力还是优于当时的元军的。”

        姜明可是没有想到那么多,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已经四个多月了,真正了解形势不是从自己所知道的历史上猜测,就是从各级的官员口中得知。真的还没有了解那么详细,按照文天祥这样说,元军不善于水战,所用水师大部分也是新降的大宋官兵,以这样的兵力,按说是有一战之力的,那为什么会一直漂流在海上呢?

        想着,就用一种疑惑的眼光看着文天祥,期待得到他的回答。

        文天祥在这个时间也没有卖关子,直接说道:“大将军出身北方,本来就不善于水战,他的常胜将军之名得来的缘故也没有以水战而成名,其在战略方面之构想,彻头彻尾地完全以陆战为基础。但是在福州行朝的时间朝廷的兵力构成,却是以水军为主,本来就不是大将军擅长的,但是大将军却是拿着权柄不放,以至于舍己之长,不利用水师断元军的粮道和袭扰敌人,反而用那么短的时间要发展陆地的力量和元军硬抗。”

        说了半天,问天祥才发现自己一直在论及张世杰的是非,不免有些和他的谦谦君子的理念有些冲突,忙止住了话语,有些赫然的望了一眼姜明。接着道:“这个只是下官的一些看法,不知道贤弟认为对不对呢?”

        姜明见文天祥有些不好意思,不过也没有太放在心上,正要回言安慰一下,然后接着让文天祥继续说下去。

        却看见问天祥的眼光看着远处稍微的显得有些异样,便随着他的眼神看了过去,只看见一团桔红色的火光慢慢的向他们靠近,便止住了话意。火光一会儿就到了他们的跟前,仔细看时,却是杨亮节带着两个人走到他们面前,看见文天祥和姜明在一起正在说话。不由的一愣,拱手笑道:“正好奉太后懿旨前来请国师前去一叙。想不到国师在这里,文大人也在啊,可曾打扰二位的大事呢?”

        姜明还没有说什么,只听见文天祥笑道:“我和国师方才拜访大将军,出来在这里闲聊一会,不想正好遇见国舅,真是好巧啊!要是没有下官的事情,那下官先告退了。”

        姜明看了一下天色,已经很黑了,也没有钟表,所以判断不出到底到了什么时间,不由脸上有些不太情愿,但是即使杨太后遣杨亮节亲自来找他,必是有什么难以解决的事情,也不好推辞,只好向文天祥拱手道:“那我先告辞前去拜见皇太后,文大人一路走好。”

        见杨亮节始终没有挽留自己一起和姜明去拜见皇太后。文天祥也没有说什么,只是回个礼,又向杨亮节拱拱手道别,便转身走了。

        待到文天祥走的稍微远了一些,杨亮节这才向姜明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道:“国师,请这边走。”

        姜明只好转过神来随他们一起朝临时的行宫走了过去,路上问道:“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时辰了?杨大人。不知道太后召见我有什么事情。”

        杨亮节走在前面,头也没有回的说道:“现在已经近亥时了。他后召见,自然是好事了,哈哈,先容下官卖一个关子如何?”他显然是对姜明对他称呼为“杨大人”而不称呼为“国舅”而感到高兴,在杨亮节的骨子里面,还是不喜欢别人把他和皇太后的亲属关系挂在嘴边的,虽然他也经常利用这层关系。

        一路上姜明便不再问什么了,只是随着杨亮节走着,离得本来就不远。一会儿便到了临时行宫之外。守卫见是杨亮节领着人过来,显然是早就受到了知会,也没有阻拦。侧身行了礼便让他们进去了。

        由于长时间的在外边处于黑暗之中,而临时行宫里面却是点了好几支蜡烛。一时间姜明有些不太适应了。等眼睛慢慢的适应之后,首先闯进视野的,却是鸿儿这个丫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