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顶点第441章 盐厂出路

第441章 盐厂出路

        第441章 盐厂出路

        乾元二年,六月初九,惠妃诞下皇三子,取乳名“陵游”。

        目前刘升已有三儿一女,孩子的乳名都由其母亲取,刘升则负责取大名。

        皇三子陵游自然也是如此。

        刘升刚通过电报得知这个乳名时,还不知道什么意思,一问,才知道是种药材。

        陵游,俗称龙胆,可用于治疗很多种病症,而且分布广泛,适应性很强。

        白太微给儿子取此乳名,明显是希望其像陵游一样有用又好养活。

        刘升对此自然没什么异议,只待这第三个儿子满月,再为其取大名。

        此前刘升为孩子取的大名都是单字,王字旁,如:皇长子刘瑞、皇长女刘瑶、皇二子刘瑜。

        不出意外,这第三个皇子名字也是如此···

        虽然又得了个儿子刘升很高兴,但次日仍旧按计划前往新设的龙首县巡视。上章名字取错了,是增设龙首县。

        去年刘升向北美一次性移民十五万,新洛河入海口这边也增设了五个新营地。

        因为杨名赫正是刘升所任命的第一任龙首县知县。

        再加上原来的盐场营、渔场营各有两万多人,新设的龙首县实际已有七万左右的人口。

        杨名赫加入崋部也较早,资格足够。

        “谢陛下!”

        尤其是任河西镇镇长时,开设专门的市场与土人交易,令河西镇繁荣兴盛还要超过了河边镇,仅次于崋初镇。

        其中两个新营地附属于盐场营,三个营地附属于渔场营。

        每个新设营地只有八千余人,也就是新增了四万多人。

        “参见陛下!”

        按照刘升此番下达的命令,龙首县将拥有两个镇子、七个营地其中两个为此次新设。

        刘升的第一站依旧是渔场营,或者说渔场镇。

        此人余恒峰等认识,是河西镇镇长杨名赫,但如今他们或许要改称呼,叫他杨知县了。

        才得到任命的镇长余恒峰、副镇长公孙邰带了十几个营地管理者在码头接驾,没什么排场,但很隆重。

        杨名赫担任河西营事务总管、河西镇镇长时,都做出了不错的成绩。

        “平身。”

        一套简短的礼仪下来后,余恒峰等人直起腰来,先是看了刘升一眼,然后就不禁将目光投向他身旁一位蓄着小胡须的青年官员。

        因此,由他来担任龙首县第一任知县,余恒峰等倒没什么不服气。

        只是,他们已经通过早几日到来的文件旨意得知,龙首县县治定在渔场镇,这也就意味着,从今往后,余恒峰身边多了个顶头上司,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适的。

        但刘升的旨意没人敢违背,如今余恒峰只希望这个顶头上司好相处点···

        一番寒暄后,刘升吃了顿饭,稍稍休息,便让余恒峰带他和杨名赫等来龙首县上任的官吏,视察渔场镇的各项产业。

        从去年到今年,刘升只来了北美一次,来龙首湾这边自然也只有一次,因此余恒峰颇为珍惜这次御前表现的机会。

        一离开渔场镇的大食堂,他便开始为刘升介绍起渔场镇如今的各项产业来。

        “如今我们渔场镇依旧是以捕捞业为主,兼顾造船业、农业。

        以捕捞业为例,从去年六月到今年六月,我们向外输送的鲜鱼、咸鱼、虾蟹等海货,共有···”

        余恒峰等人以前在崋部多受刘升影响,甚至是有意学习刘升的说话方式和用词,因此这番话语中有不少后世词汇。

        但杨名赫、公孙邰等人同样如此,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对,反倒是刘升偶尔会产生一种恍惚如梦的感觉。

        但不得不说,他所想要了解的事情,用后世的词汇和讲话方式来描述,更加简明易懂。

        根据余恒峰的介绍,刘升觉得如今渔场镇每年所出海货数量,可能不输于大崋那边的寻常沿海县了。

        毕竟大崋那边的沿海县都靠一户户渔民自己去捕捞、加工海货,仍属于“小农经济”。

        而渔场镇这边,却是两万多人的集体来搞生产,只要组织、调度的管理方面没问题,捕捞、加工的效率必然高很多。

        集体生产在前期能量之强大、效率之高,在后世是已经证明过的。

        或许以后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生产、发展速度骤降。但在目前,集体生产却令渔场镇以及大崋在北美的其他镇子、营地,爆发出了强大的能量,发展迅猛,堪称奇迹!

        刘升在渔场镇停留了一天,不仅视察了渔场镇各个产业的厂坊,还巡视了几个营地,乃至一些农田。

        次日,刘升才带着侍卫们乘船来到盐场镇。

        同样才得到任命没几日的盐场镇镇长杨大贵、副镇长吴茗,也在接驾之后引导着刘升、杨名赫等视察了镇子上的厂坊。

        盐场镇自然以制盐为主,又辅以农业、伐木业,乃至与这一带土人的交易——相较于渔场镇的咸鱼,还是白的食盐更受土人欢迎一些。

        至于盐场镇在过去一年的成绩,都不用杨大贵介绍,刘升便很清楚。

        在过去一年,不仅北美这边各个镇子、营地所需的盐是由盐场镇提供,甚至河南、湖北都有一些百姓在吃盐场镇的盐。

        当然,考虑到利润问题,盐场镇通过时空门运过去的基本都是精盐。所以,吃到盐场镇食盐的也多是富裕百姓。

        另外,盐场镇的食盐往时空门那边销售的路子不会长久了。

        以前崋部控制地盘主要是河南、湖北等内地,但如今大崋却掌控着昔日的大半大明,并不缺乏产盐地,如淮南省的淮盐、北直隶的长芦盐场、四川的井盐、福建与广东的海盐,等等。

        有了这些产盐地,只要革新盐业管理与生产技术,便可以如北美这边的盐场镇一样,高效生产食盐。而以运输来讲,这些地方产的盐不需要经过时空门,售价会更便宜,显然更有竞争力。

        所以,视察完盐场镇后,刘升便找杨大贵、吴茗等,进行了这方面谈话。

        他直接道:“今后盐场镇的盐还是得以销往北美各地为主——除了崋初县、龙首县的各个镇子、营地,你们也要尽量开拓与土人的食盐贸易。”

        杨大贵听完疑惑不解,倒是吴茗若有所思。

        见此,刘升索性将外界变化对盐场镇的影响说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