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房穿明末,开局后门通北美起点第508章 纵论盐法,大崋盐业

第508章 纵论盐法,大崋盐业

        林佳鼎、陈际泰对李道赢客气,李道赢同样对这两人客气。

        他是刘升亲自授课的军政班四期生。

        对刘升的脾气、处事原则还是比较了解的。

        他知道,刘升对早期的元嫡、老部下或许会有所偏袒,但绝对是有原则、有底线的。

        任何人敢触犯原则问题,触碰到其底线,刘升都绝不会姑息。

        整顿盐业是朝廷今年头一项重大政务,刘升必然很重视,李道赢作为地方主官,自不敢怠慢。

        待衙差上茶后。

        李道赢先表明态度。

        “两位此番前来扬州办差,有什么事需要本府配合的,尽可直言。权责之内,本府绝不推脱。”

        李道赢这种开门见山的谈话方式,让林、陈二人略感意外。

        他们在前明为官数年,习惯了官场上较为委宛的谈事方式。即便入了大崋,这种风气依旧在官场有延续。

        但想到李道赢是崋部老人,原是崋军军政员,便释然了。

        两人作为“大崋淮扬盐业公司”的总办、协办,工作地区横跨淮南、南直隶两省,却选择到扬州来办差,自然有需要扬州府配合的地方。

        林佳鼎索性也开门见山。

        “李知府应该知道,我等奉命办理‘淮扬盐业公司差事,工作地区说是横跨淮南、南直隶两省,实际是涉及淮安、扬州两府。”

        “且淮盐的大小盐场,在扬州府内更多一些。因此,我们决定设盐城、如皋两处分公司,总公司则设在扬州···”

        在向李道赢叙述公司的一些事时,林佳鼎不禁回想起当初在天心殿奏对的情景。

        他是福建莆田人,崇祯三年举人,崇祯七年进士。

        同榜状元是刘理顺。

        不过林佳鼎名次并不高,只是二甲五十二名。

        历任行人、知县、礼部主事,累迁为户部郎中。

        随后出京榷九江关税。

        此关为崇祯年间十大钞关之一,颇为重要。

        当时因战乱连结,荆襄道路受兵祸阻碍,四川、湖广舟楫不通,关税本就难以按时完成。

        偏偏朝廷以没钱给宗室发俸禄为由,给九江增加了一万两银子的税额任务。

        在如今的大崋来看,一万两银子的税额并不算什么。

        可在大明,多数钞关每年都只能收几万两银子。猛然增加一万两的税额,无疑是让税收任务难上加难。

        这种情况下,想靠加征关税来完成税额任务,根本不可能。

        林佳鼎便以耗羡抵增额,往来商人闻之大悦,纷纷过关缴税。

        九江钞关这才得以完成朝廷税额任务。

        然而他此举却得罪了许多同僚,乃至朝中大佬。

        因为耗羡本是这些官员兜里的银子。

        耗羡即火耗、羡余的统称。

        火耗是来源于银子重新熔炼的损耗,羡余则是官员在朝廷指定税额外故意多征收以进攻皇室的部分。

        耗羡在前明初年并不多,基本在合理范围内。

        可到了前明中期,耗羡便高达关税正额的两三成。

        等到天启、崇祯年间,一些钞关更是敢征收正额一倍乃至两三倍的耗羡!

        然而,耗羡所得却基本进了地方官员和朝廷大佬的口袋,送给皇室的都成了小头,国库更是一分没有!

        所以,官员们在乎耗羡超过正税。

        而行商之人过关时最肉痛的也是耗羡,而非正额关税。

        林佳鼎做主“以耗羡抵征税增额”,实际就是少收甚至不收耗羡。

        意味着行商过关实际需要出的钱要比以往少,故行商皆争相过九江钞关——商人们也明白,在大明这个政策就是一时的,不可能长久。

        事实也确实如此。

        林佳鼎在九江钞关只收足了一年的税额,朝中便下来一纸调令,要将他调去礼部坐冷板凳,不让他再掺和税收之事。

        只不过未及他赴任,崋军便从汝宁、南阳大举南下,相继拿下了湖北、湖南、淮南,乃至南京。

        林佳鼎对大明朝廷失望之下,干脆直接挂冠回乡隐居。

        不成想,仅一年多的时间,崋军就拿下了福建。

        他得人举荐,干脆投效了大崋。

        他在大崋朝廷观政学习一段时间后,先是在财政部任职,后来便奉旨负责办理盐场、盐税。

        圣上有意在今年大力整顿盐业,便成立了“大崋盐业集团”。

        该集团旗下有“淮扬盐业公司”、“长芦盐业公司”、“东南海盐公司”、“四川井盐公司”、“西北盐业公司”。

        其中又以淮扬盐业公司最为重要。

        所以,开年后,刘升与他在天心殿的一番谈话可谓语重心长,令他至今记忆犹新——

        “汉宗林佳鼎字既曾在前明户部任职,还曾对钞关税收做出大胆改变,那么对前明商税的最大头盐税可有了解?”

        “微臣略有了解。”

        别人读书实际所求为何,林佳鼎不知道,但他读书却是真心想要匡扶社稷、济世救民的。

        再加上曾在户部任职,他其实是深入研究过盐税问题的。

        所以,他自觉这回答算是比较谦虚的了。

        可当跟刘升聊下去,林佳鼎才发现,与刘升对盐税的了解、认知相比,他所研究的那点东西,简直不值一提。

        现在想起当时那种自以为谦虚的心态,仍让他脸红。

        刘升不仅对大明的盐税制度变迁了解深刻,对盐税在历朝历代的变化也有所研究。

        “据朕所知,早在春秋战国以前,盐只是一种普通商品,并不值得国家专门制定一类税收政策。”

        “到了春秋时,管仲在齐国改革,施以一系列富国强兵之策,如‘官山海,这才开始对盐专门收税,乃至由国家专营。”

        “后来各个国家改革后竞相模仿,到了秦汉之际,汉武帝为富国强军,更是实施‘盐铁专营政策。”

        “不过此项政策在前汉时曾引起不少争议,在汉武帝之后的实施屡有反复。”

        “到了后汉光武帝时,与豪族共天下,便彻底废除了盐铁专卖政策,改设盐官,征收盐税。”

        “到了三国、魏晋、南北朝的数百年乱世,各国争锋,自是不会放弃盐业重利,又大多是以专营为主,甚至严刑禁止民间私自煮盐。”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