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非和平崛起 猎灵者第五百一十八节 以力破巧强攻战

第五百一十八节 以力破巧强攻战

        ??        芬兰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国家之一,其1/4领土都位于北极地带。↑,冬季漫长而严寒,风大雪多,气温常在零下30~40度以下。苏芬战争正逢一年中昼间最短的季节,漫长的黑夜极大地限制了红俄红军航空兵优势的发挥。战争开始时正赶上一场大雪,战区积雪深达1米,给红俄红军的行动带来极大不便,却给擅长滑雪的芬兰军队提供了一显身手的机会。苏芬边境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湖泊纵横,交通不便。但芬境纵深地区公路网发达,有数条铁路与边界平行,便于物资运输和兵力机动。苏方一侧的卡累利阿地区是一片渺无人烟的荒漠,从列宁格勒到摩尔曼斯克只有一条与边界平行的铁路和两条通往边界的支线。

        战争中,双方的作战行动主要展开在边境的四个地区,即卡累利阿地峡、拉多加湖东北、边界中部和贝萨谋(贝辰加)地区。

        卡累利阿地峡的交通条件较好,有单线铁路4条和石质公路10条,可通向芬兰西北。因此,这里是双方主力作战的主战场。地峡宽约100公里,地形起伏,车辆可以通行,但缺少便于远距离观察的制高点。武奥克萨河纵贯其间,水量充沛,多间以深水湖泊。维堡是该地的唯一一个小工业城市,也是过往苏芬边界的必经之地和最佳通道,因此,在军事上受到双方重视。但曼纳海姆防线是卡累利阿地峡的人工屏障,是红俄红军进攻不可回避的巨大障碍。

        曼纳海姆防线经过芬兰10年苦心经营,业已形成完整的防御工事体系。它由纵深约90公里的3道防御地带组成。各道防御地带均依托沼泽湖泊等天然障碍物,构筑有670个永备发射工事和土木质火力点,另有近800个地下暗堡,并以堑壕和交通壕相沟通。在主要防御地带前设有20~60公里纵深的保障地带。主要防御地带前和保障地带内广泛设置了防坦克和防步兵地*雷和防坦克桩砦、防坦克壕和防坦克崖壁。在这里中国提供给德国的数十万枚反坦克和防步兵地*雷中有三分之一的都被支援给芬兰用来加强曼纳海姆防线了,其中历史悠久的阔剑反步兵定向地*雷被安置在很多道路和开阔地带里,前面被冰雪覆盖,完全看不出位置,但是一旦俄军接近,那就是冰雪与残肢齐飞,烈焰与鲜血同色了。

        拉多加湖东北地区有一条绕过拉多加湖北岸通往卡累利阿地峡南部的接近路,但其距离较远,且在赛马湖与拉多加湖之间有一段狭长的隘路,易被守方堵塞和截断。边界中部是芬兰最狭窄的腰部地区,有3条通往波的尼亚湾要地奥卢港的接近路,沿此西进可对奥卢港形成外线包围之势。从索木斯萨耳米到奥卢港横宽只有120公里,一旦打通此线,可将芬兰拦腰切成南北两段,从而将极大地影响整个战局。最北的贝萨谋地区是常年覆盖冻土的台地。贝萨谋既是芬兰在巴伦支海的唯一良港,又是沟通俄罗斯摩尔曼斯克港与瑞典北部重要铁矿产地的重要通道。

        从拉多加湖东岸至巴伦支海的整个边界,全长约1100公里,80%是荒无人烟的森林,只有6条东西走向的公路,路面狭窄,路况不佳,且被湖泊森林隔绝。各条公路之间相隔达200公里之遥。公路两旁的林木既可伐倒充当路障,也可给芬兰军队滑雪分队袭击沿公路行进的行军纵队提供天然屏蔽。

        总之,在被皑皑白雪、莽莽森林覆盖的荒原上,俄军的坦克与重炮将陷入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困境,因此,这里对俄军是一个十分不利的战场。而在卡累利阿地峡,俄军主力一越过边界,就被曼纳海姆防线阻挡,不得不进行一场困难的攻坚战。

        俄芬战争本来是一场大国与小国之间的战争。俄罗斯自从在东线认命之后,经过近20年的国内建设,重工业迅速发展,军事实力也大大增强。与俄罗斯相比,芬兰无论在经济实力还是在军事实力方面都是一个小国。其总人口只有440余万,常备陆军只有3.2万。面对这样一个小国,俄罗斯曾以为,通过谈判施压或军事威胁就能迫使芬兰妥协,实现自己对芬兰的领土要求。对于俄罗斯领导人当时所持的这种乐观估计,罗曼诺夫斯基曾作过如下描述,他说:“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如再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我们就是这样想的。”俄罗斯当局正是根据这种估计拟订了对芬作战计划和进行对芬战争准备的。

        最初的对芬作战预案,是由俄军总参谋部鲍里斯??米哈伊洛维奇??沙波什尼科夫元帅拟定的。该案还较客观地考虑了芬兰军队作战能力和战场的特殊条件。其核心思想是主张集中45个师的强大兵力,在西方不直接卷入的情况下,“打一场为期至少数个月的紧张艰巨的战争”。这项预案由于不符合格鲁吉亚大叔的设想,在提交红俄最高军事委员会审议时被否定了。格鲁吉亚大叔决定对芬作战计划改由列宁格勒军区司令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梅列茨科夫重新拟定。

        新计划按照地这位大胡子的意图,规定列宁格勒军区部队在得到特种兵支援的情况下在数周内粉碎芬兰军队主力,突破曼纳海姆防线,确保列宁格勒和摩尔曼斯克的安全,迫使芬兰签订和约,结束战争。新计划于太初十八年7月底被最高军事委员会采纳。

        根据新计划,列宁格勒军区从当年秋季起紧急进行了战争准备,调整了军队部署,构筑了急造军路、贮备了作战物资,进行了战前训练。到战争打响前,红俄红军在苏芬边界附近共集中了约30多万人的兵力,4个集团军,18个步兵师、1个坦克军、4个坦克旅以及约1000余辆坦克、800多架飞机。列宁格勒军区司令梅列茨科夫担任了前线总指挥。

        芬兰作为一个小国,不愿意单独同一个大国对抗。它对未来战争的设想是:“如果芬兰不幸被卷入一场与大国牵连的战争,芬兰可以指望从进攻芬兰的大国的敌国方面得到援助”。芬兰军事当局计划,依靠曼纳海姆防线牵制并消耗俄军兵力,在取得外援后实施反击,争取在有利条件下与俄罗斯议和。

        虽然芬兰的社会主义者因为其信仰不允许进入正式部队,但令芬兰和俄罗斯的领导人都感到惊奇的是芬兰绝大部分社会主义者并没有和俄罗斯站到一起,反而和他们的同胞一起战斗。这主要是由于有部分芬兰农工党人到俄罗斯后,反而被地格鲁吉亚大叔的“大清洗”所镇压,引起对俄罗斯的不信任感。另外还因为芬兰经过1918年的内战后,社会阶级差别缩小,社会矛盾减弱。这种情况下,芬兰的国防动员比起俄国人充分的多,而且德国小胡子为了给那位大叔拖后腿,也不遗余力的支援芬兰。有趣的是,作为敌国的盟军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超过1万名瑞典,英国,丹麦和挪威志愿军进入芬兰志愿参加抗俄战争。甚至英国政府已经准备派遣军队到芬兰助战。国际联盟通过了谴责红俄军入侵芬兰的决议,在毫无效果之后,干脆将红俄开除除名(于是国际联盟彻底成了英法自说自话的地方)。

        格鲁吉亚大叔愤怒的说,为什么不让我们前进?....那将鼓舞帝国*主义营垒的反农工党力量。红俄人开始准备第2次总攻击。大批部队从红俄各地征调过来,包括20个炮兵团,7个坦克旅还有15个航空团。

        红俄军集中40-50个师重兵集团,向距离列宁格勒仅有32公里的芬兰卡累利阿发动全面重点进攻。芬兰人筑垒地域工事完全是使用法国马奇诺防线技术方式。虽然,正牌马奇诺防线没有抵挡住德军,被德军绕过去了。但是在芬兰这个山寨马奇诺防线,却给予了红俄军难以忘怀的记忆。

        红俄军第7集团军虽然进行了疯狂的炮击,一方面是大炮口径小,工事坚固,一方面是红俄军训练水平不高,炮击命中率糟糕。反正在炮击结束后,芬军竟然没有一座永备工事被摧毁。面对芬兰军队1500-2000mm厚度的混凝土防御工事。红俄军调来了b-4型203mm榴弹炮。他们将使用其246公斤重型炮弹敲打芬军工事。

        太初十九年2月1日,24个红俄师开始向卡累利阿发动全面突击。红俄军集中超过400门大炮猛烈轰击仅有2400米长的预定突破地段。在坦克的引导下,红俄军发起一轮又一轮的集团冲锋。在狭窄的前线,芬兰军队使用机枪将红俄军冲锋的人群,打成几层厚的尸体堆。到最后,这场屠杀,导致芬兰军队几乎耗尽了全部弹药。而红俄军还在集结新的部队发起冲锋,在钢铁和勇气的较量中,钢铁不足的一方终于败落了,不过占领了阵地的红俄军队也没捞着啥好处,走在最后的芬兰军在红俄占领了防线的时候,将按照中国特种战教官所传授的玩了一把菊花残,阔剑、炸药包、废弃的油桶、各种缴获的俄制弹药,能用的都上了,给红俄军第7集团军送上一个什锦大礼包,连死带伤加崩溃的报销了将近三个师的俄军。

        战斗到2月11日,红俄军已经精疲力尽,没有饭吃,也缺乏取暖设备。连水都不够,可是煮雪喝,又容易闹肚子。芬兰人虽然坚守在纵深几十里的强大永备要塞里,也感到力不从心了。2月12日-2月15日,红俄军装甲快速集群终于突破了强大的曼海姆防线。

        2月16日,芬军在红俄军轰炸机的跟踪轰炸中,成功后撤。随即在第二防御地带组织了出色的防御战,虽然第2道防线不如第一道防线坚固,但是红俄军的锐气已经被打掉了,很多部队的进攻已经没有以往积极,直接导致红俄军经过两周苦战也未继续前进一步。

        3月,红俄军第13集团军利用坦克部队突破由平民组成的芬兰第23师,而第7集团军坦克直接驶过冰冻的大海。现在红俄军终于稳操胜券了。面对不惜用人命换钢铁的碾压战术,无可奈何的芬兰代表开始与莫斯科谈判,并接受了红俄苛刻的停战条件。

        苏芬冬季战争,芬兰军队伤亡7万多人,而红俄军伤亡数字则高达60万。尽管损失了一些土地,但是芬兰保住了自己的自由。在1939年没有选择抵抗的波罗的海三国700万人口当中,有200万人在红俄军进行的流放和在北极,西伯利亚进行的劳动改造中死亡。这也是后来波罗的海三国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第一个从红俄独立出来的一个历史原因。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