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跟着姓名学国学的人第417章 大礼仪之争一地鸡毛

第417章 大礼仪之争一地鸡毛

        归妹卦六爻也讲述了明朝中叶皇帝不理朝政,以致奸臣横行、倭虏犯边的历史故事。

        初九: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

        中国古代若两女同侍一夫,则年长者称为姒,年幼者称为娣。

        比如帝尧的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同嫁帝舜为妻。按这个规定,?姐姐娥皇称呼妹妹女英为娣,而女英则应称娥皇为姒。

        正妻和侧室的地位有天壤之别。

        正妻,又称结发妻子、嫡妻,是依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通过说媒、下聘等正规的婚嫁仪式明媒正娶,以八抬大轿抬进家门的。正妻与丈夫的地位相当,拥有法律认可的主人身份和家庭管理权。

        侧室,又称偏妻或妾,无需说媒,也没有正式的婚配仪式。侧室的地位远远低于正妻,她们通常被视为男方的私人资产,没有资格被称作夫人,而被称为姨太太。

        姐妹在娘家时地位相当,一旦出嫁后地位天差地别,妹妹能不能接受得了这个落差?如果妹妹能接受,那么就像瘸了一条腿还能行走一样,只管按部就班向前走,吉利。

        两个大学同班同学,毕业后进了同一家单位。结果一个分在行政岗位,朝九晚五,薪资丰厚;另一个分配在基层岗位,不仅要三班倒,而且岗位工资还差一大截。

        这个时候就考验分在基层岗同学的心态了。他如果坦然接受,踏实工作,他未来有前途。他如果心理不平衡,各种别扭和不配合,未来吉凶难料。

        朱厚熜(1507年—1567年)登基之前的心情很别扭。

        根据朝廷礼官建议,朱厚熜应以皇太子的礼仪继承皇位,尊明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父。

        要称自己的亲爹为叔叔,这他受不了。他认为遗诏并没有让他以皇子的名义继承帝位,因此停驾京城郊外,拒绝入京登基。

        这就尴尬了。

        最后只好由皇太后出面打圆场,率群臣劝进。朱厚熜继位后,当即命礼臣商议兴献王的封号。于是,关于以谁为明世宗宗法意义上的父亲,以及明世宗生父的尊号问题,朝廷展开了长达三年半之久的礼仪之争,史称大礼议。

        大礼议改变了嘉靖朝的政治格局。

        明世宗是在内阁首辅杨廷和的策划和推动下,由地方藩王入京继承大统的。杨廷和既有迎立之功,仕途本该更加坦荡,但在大礼议之争中,他没有站队明世宗。他认为明世宗应该尊奉正统,以明孝宗为皇考,改称兴献王为“皇叔考兴献大王”,生母蒋氏为“皇叔母兴国大妃”,祭祀时对其亲生父母自称侄皇帝。

        这对年方十五的少年明世宗来说,绝对很难接受。他试图优抚杨廷和以使其改变主意,同时重金厚赠其他关键朝臣,但大家均不为所动。

        就在明世宗一筹莫展,准备妥协的时候,新科进士张璁上书进言,力请明世宗继统不继嗣。他认为明世宗是继承皇统,并非继承皇嗣,而皇统不一定非得父子相继不可。新科进士张璁在上书中指出:前代汉哀帝、宋英宗都被提前立为皇嗣,养在宫中,而明武宗已嗣孝宗十七年,因此新帝继位的形势与前朝大有不同。因此他建议明世宗仍以生父为考,立兴献王庙于京师。

        据说明世宗读到张璁的奏章后,喜道:“我们父子的关系可以保全了。”

        张璁属于大器晚成的神奇人物。他七次参加科考不第,直到第八次中二甲进士时,年已四十七岁。他科举入仕后,抓住大礼议之争的机会一飞冲天,在短短五年时间内,便官拜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跻身内阁。

        但张璁绝不是简单的阿谀奉承、见风使舵之辈。他为官清廉自守,勇于革新,执政后坚决清理庄田,削弱宦官势力,改革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后人评价其功业居嘉靖朝之首,被称为明代改革第一臣。

        这一次,明世宗和张璁没能说服群臣。明世宗只能暂时作出妥协,张璁也被外放为南京刑部主事。

        明世宗暂时搁置名份之争,着手整顿朝纲,推行新政。他理清明武宗时期的诸多弊政,重新录用此前因直言进谏而获罪不用的文臣,同时裁抑司礼监的权力,严肃监察制度,朝政为之一新。

        三年之后,明世宗地位稳固,开始旧事重提。打响第一枪的人仍然是张璁,他奉诏入京担任翰林学士,与同僚纷纷上书,重新挑起议礼之争。

        内阁首辅杨廷和(1459年-1529年)见明世宗心意已决,上书请求致仕。

        杨廷和是大明三大才子之首杨慎的父亲,他自己也是一位大大的才子。

        相传他七岁时,有一次他父亲与客人对饮到深夜,其中一位客人有感而出一上联: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满座客人无人能对。只有年幼的杨廷和出口成对: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贴切之极。

        在古代,一夜分五更,每更为两小时。秋季为三秋,即孟秋七月,仲秋八月和季秋九月。

        他年仅十二岁即乡试中举,十九岁时便高中进士,这个成绩甚至比高中状元的杨慎还要惊艳。他三十岁时参与编修《宪宗实录》和《大明会典》,其文章即使以“博极群书”着称的副总裁官丘濬竟不能改动一字。

        明武宗时期,在宦官刘瑾、江彬等人乱政的时候,他以内阁辅臣之职与他们周旋,其镇静沉稳的处事风度为百官钦服,后接替李东阳成为内阁首辅。

        杨廷和黯然辞职后,群臣两百五十余人联名进言,与明世宗再次各退一步,达成妥协。

        明世宗的生父称为“本生皇考恭穆献皇帝”,母亲则为“本生母章圣皇太后”。夫妻俩各得一个“皇”字,但又以“本生”二字作为区分,在宗法上还是要以明孝宗为皇考。

        但事态仍未平息。

        公元1524年7月,明世宗诏谕礼部,要为生父母上册文,祭告天地、宗庙、社稷,群臣哗然。包括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在内,两百余名朝廷大臣在宫门外跪伏不起,撼门大哭,请明世宗改变旨意。

        明世宗太尉震怒,令锦衣卫逮捕为首八人下诏狱,再下令将一百三十四名五品以下官员当廷杖责,杖死十六人。又罚八十六名四品以上官员停俸。

        一顿屁股打下来,满朝文武万马齐喑。既然已经彻底撕破脸皮,明世宗干脆为生父母去本生二字,分别上尊号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和“章圣慈仁皇太后”,改称明孝宗为“皇伯考”。

        其生父兴献王墓也按相应帝陵规制升级改造,这便是明显陵,如今位于湖北荆门钟祥市境内。

        至此,大礼议之争以明世宗大获全胜。

        四年后,明世宗重定议礼诸臣之罪,杨廷和被定为罪魁,削职为民。第二年,杨廷和辞世。

        这一年,张璁正式升任首辅。大礼新贵崛起,拉开了明朝中叶全方位改革的序幕。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