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跟着姓名学国学的软件第59章 稷下学宫,黄老独盛

第59章 稷下学宫,黄老独盛

        齐威王从此振作起来治理朝政,先后任用邹忌为相,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对内大力推行变法改革,对外大举收复失地,齐国再次强大起来。他选用人才时只看才能,不看出身,除淳于髡是卑贱的赘婿之外,邹忌出身布衣,孙膑则是从魏国逃出来的罪人。

        为了证明田氏的正统地位,齐威王不惜工本造就了规模宏大的稷下学宫。据《战国策》记载,田骈有徒百人。据《孟子》记载,孟子在稷下学宫时,出行有马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稷下元老淳于髡更是和孔子一样,有诸弟子三千人之称。

        他的儿子齐宣王即位后,稷下学宫发展到顶峰。其时稷下先生多达千余人,稷下学士有数百千人,且“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有七十六名稷下先生获得上大夫的爵位,他们不用上朝议政,只需专职钻研讨论学术思想。这是魏晋清谈之风的先声。

        鼎盛时期的稷下学宫,兼容并包诸子百家学者贤人,几乎容纳了当时各家各派的学术思想。其中着名的学者有孟子、淳于髡、邹衍、田骈、申不害、环渊、尹文子、鲁仲连、荀子等等,最主要的思想流派则有道、儒、法、名、兵、农、阴阳等等。因为齐国国君赐予稷下学者们丰厚的爵位和俸禄,并允许他们不治而议论、不任职而论国事,稷下先生和稷下学士们无论学术派别、政治倾向和年龄资历,均可自由发表言论而无后顾之忧。他们相互争鸣、诘难、学习和借鉴,终于掀起了百家争鸣的思想风潮,缔造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学术活跃局面,促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学术文化大繁荣,对后世文化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与西河学派儒法相因不同,稷下学宫兼容百家之学,多元思想并立,其中尤以黄老独盛。黄老之学在稷下学宫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名家辈出,流派纷呈,蔚为大观。

        如果说春秋是道家的萌芽时期,战国则是道家的大成时期,到战国末期更是形成了黄老独盛压倒百家的学术格局。

        战国时代,老子思想逐渐形成三个主要学派,一个是黄老之学,一个是老庄之学。另外还有名重一时的杨朱之学,只不过杨朱无典籍传世,只有事迹散见于先秦典籍,故无法详细考证和学习。

        老庄之学为出世之学,以老子、庄子一脉为源流。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民权县)人。他继承和发扬了老子的思想,其着述多用寓言来论证老子的主张,把贵生、为我引向达生、忘我,最终归结为“道我合一”。他作为道家的代表人物,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观点,却对后世儒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以奇诡壮丽的想象和汪洋恣肆的文字,把道演化成了某种高绝出尘的人生境界。后人将其逐渐导向神仙真人之说,隐然成为道教先声。传说庄子曾经隐居南华山,死后就埋葬在这里,所以唐玄宗诏封其为南华真人。而收录其文学作品的《庄子》一书,也被尊称为《南华真经》。

        黄老之学则为入世之学。战国时代的黄老代表人物有慎到、田骈、环渊、宋钘、尹文等人,他们以黄帝和老子为思想源头,总结出一系列经世致用的制度准则。其代表作留存至今的有《黄帝四经》《慎子》《尹文子》和《管子》等,另据传有《田子》《蜎子》《宋子》等书已亡佚不存。一般而言,稷下黄老之学分为三派:一派以宋钘和尹文为代表,在思想史上地位更高;一派以田骈和慎到为代表,提出“以道变法”的概念,隐然偏向法家;一派以环渊为代表,继承了老子的虚静无为思想,《黄老帛书》被认为是环渊所作。

        黄老之学之所以成为显学中的显学,大概因为老子和田氏是老乡的缘故。田氏的祖先公子完是陈国人,春秋齐桓公时期从陈国避难逃到齐国。老子也是陈国人。

        田齐选择老子的学说,又请出黄帝拜为先祖。田氏是黄帝后裔,而姜氏是炎帝后裔,黄帝曾经战胜炎帝而拥有天下,以此论之,田氏代齐也算祖宗成法,算不得篡位。

        战国时代,各种思想学派各取所长,渐成融汇趋势。黄老之学以道家思想为核心,兼容儒、法、墨、阴阳等学术观点,内容主要包括修行、经世、致用等方面,看起来和儒家的修齐治平差相仿佛。

        稷下学宫随田齐兴起,又随齐国灭亡。黄老之术则起于齐而兴于齐,到战国晚期开始流散四方。齐国灭亡后,时任秦相的吕不韦广招门客,吸引离散的稷下学士纷纷来投,协助他编撰《吕氏春秋》。《鹖冠子》诞生于楚地,据说也是稷下学宫之外黄老学说的重要作品。秦末汉初,张良、曹参等人传承黄老之学,帮助刘邦统一天下并造就了汉初文景之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