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和姓名学解释第266章 南衙与北司

第266章 南衙与北司

        六二:晋如愁如,贞吉。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向前进,发愁的样子,坚持下去吉利。得到如此福泽,源于王的母亲。

        我们读易经,会发现就像太极图一样,大圆套着小圆,治乱循环,首尾无端。

        六十四卦,从乾坤屯蒙到既济未济,从天地初生经历一番之后回到原点,万物未济,又要重新开始循环一遍。

        而每一卦的六个爻辞,基本也是从初生,到发展,到极盛,再到盛极而衰,这么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与其他卦一样,晋卦的六二爻相比初六爻有所进步。在前进的道路上,没有重大的打击、挫折和摧残了,但是还有很多让人发愁的小麻烦。制定的目标也不再很难如期达到,需要保持平和宽容的心态。

        这时候,因为一些关键人物的帮助,已经开始有所得了。

        中晚唐时期,当皇帝一个比一个疲软昏庸的时候,此消彼长之下,宦官和官僚朝官集团的势力随之逐渐增长。一旦失去皇权的强力压制和平衡,两大权力集团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于是形成了旷日持久的南衙北司之争。

        所谓南衙,是指以宰相为中心,由三省六部等朝廷决策机构组成的朝臣集团。他们掌控着朝政决策权。

        所谓北司,是指以枢密使、禁军指挥使为核心班底的宦官集团。晚唐时期,神策军成为拱卫宫廷的主要禁军部队。晚唐书法家柳公权,曾于六十六岁时书《神策军碑》,被认为集唐代楷书之大成,碑文记叙的唐朝皇帝视察左神策军的历史故事。

        在节度使拥兵自立的情况下,宦官实际掌握了唐朝的中央军权。

        唐朝南衙北司之争的趋势是,南衙高开低走,而北司低走高开。而等到王朝土崩瓦解之日,南衙北司的最终结局只能是尘归尘,土归土。

        大唐建国初期,相权几乎可与皇权掰一掰手腕,比如唐太宗李世民立储、唐高宗李治废后,都要先和宰相们商量商量,听取他们的意见。而宰相张柬之更是有能力发动宫廷政变,逼迫年迈的武则天退位。

        这时的宦官,确实只是皇帝的家奴,专职负责照顾皇帝及其妻子儿女们的饮食起居。他们的权力在相权面前,只是微不足道的小卡拉米。

        到唐玄宗的时候,形势有所改变。

        宰相李林甫和杨国忠等人固然还是朝政决策的核心,权倾朝野。但他们在宦官高力士面前,也得老老实实不敢造次。

        看起来人畜无害的高力士不是一般人。诸王公主要喊他一声阿翁,驸马们见到他,则要恭恭敬敬称一声“爷”。当时的四方奏表,需要经过高力士才能送到唐玄宗案前,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高力士甚至可以无需请示唐玄宗,自行做主。

        这等人物,即使口蜜腹剑如李林甫、骄横不法如杨国忠,那也是万万得罪不起。

        唐玄宗之前,高力士的恩宠只是个例,不成气候。而安史之乱后,宦官的权力得到质的提升,此时他们开始从内宫走出来担任军政要职,并开始形成定制。

        比如唐肃宗李亨的心腹宦官李辅国,封公拜将,官至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府仪同三司、知内侍省事,并被授权成为禁军统帅。

        让宰相自觉低人一头的是,他们如想拜见皇帝,需要经过李辅国安排。

        还有更厉害的,唐肃宗的诏书,居然需要李辅国的联合署名才能生效。

        这等于是半个皇帝了。

        从此,北风压到了南风,而唐朝的隆冬也就此悄悄来临。

        饶是如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朝官集团还有能力和宦官抗衡。而且,有几任皇帝也察觉到不妥,一度打算遏制宦官的权力。

        但经历过泾原之变后的唐德宗,忽然发现朝臣和将领都不可靠,只有宦官一直忠心耿耿地不离不弃。于是他将神策军指挥权划拨给了宦官,官名叫神策军护军中尉。又设了掌接受表奏及向中书门下传达帝命的枢密使之职,同样也由宦官担任。

        两个枢密使,加上两个神策军护军中尉,合称朝廷四贵。

        宦官不仅掌握了军权,还有能力强势干预朝官的权力自留地:政权。

        朝官集团当然忍无可忍,于是在唐顺宗年间,爆发了唐朝南衙北司的第一次大规模冲突:永贞革新,也就是二王八司马事件。革新的结果是朝官惨败,而宦官的权力进一步扩大。

        权力日渐膨胀的宦官们,慢慢有了不属于家奴的自尊和骄傲。于是本来拿钱办事的服务机构,摇身一变成了颐指气使的管理机构。

        他们想要的,主子不能不给。而主子想要的,他们可以装聋作哑。这种破事古今有之,令人极度无语。

        但是宦官也有发愁的时候。因为他们的权力和地位都是皇帝赋予的,皇帝一旦不支持他们,那就只能像牛身上的虱子一样,抖一抖,跌落尘埃,被人踩死。

        然而,一头牛身上若是长满了虱子,在没有强大外力介入的情况下,身上的虱子必然是抖之不尽、甩之不绝的。

        宦官们不想被抖掉。为了生存,为了权力,他们不得不一边曲意依附皇帝,一边敏感地查找各种蛛丝马迹,以防患于未然。所以,当唐敬宗在玩乐中对宦官不太友好的时候,他们立刻不乐意了,准备杀了唐敬宗,另立一个对他们友好的皇帝。

        公元826年某冬日,十八岁的唐敬宗打夜狐归来,兴致勃勃地与宦官打球,与禁军将领饮酒。酒酣耳热之际,大殿灯烛突然全部熄灭。宦官和禁军们一拥而上,将贪玩的小皇帝弑杀,然后假传诏书令绛王李悟权领军国大事,翌日遗诏李悟登基即位。

        李悟是唐穆宗的同母弟弟,是唐敬宗的亲叔叔。他本来太平王爷坐得很安稳,然而一觉醒来,糊里糊涂地发现自己有希望做皇帝。

        这并非天降大任,而是无妄之灾。

        四大宦官头子,枢密使王守澄、杨承和和神策军护军中尉梁守谦、魏从简本来态度暧昧:只要他们的权力还在,谁当皇帝有什么所谓呢?而且闹事的是宦官,他们或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刘克明等人不知足,因为大事已定,他们便张罗着论功行赏,给自己加官进爵,以觊觎军政大权。

        四个宦官头子忍不了,很快调集禁军诛杀李悟,逼迫刘克明投井身亡,然后拥立唐文宗李昂登基即位。

        枢密使王守澄因功兼任神策军右军中尉。一名宦官从此一肩挑起了军政二权。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