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
如果陛下的诏书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最好的结果。
但是冯唐看城墙守卫的情况,要想不战而说服太子投降的可能性太小了。
纵然如此,该走的流程也必须要走,万一太子就投降了呢?
冯唐带着夏守忠和数百将士到城墙下喊话。
冯唐道:“太子殿下,陛下已经知道了神京的情况,特命末将回京处理,还请太子殿下开城门放末将大军进城。”
太子道:“冯将军,父皇远在孝慈县,对神京的情况一知半解,加上小人和佞臣的挑唆,难免做出错误的决定。”
“如果父皇亲自前来,本宫愿意给父皇做出解释。”
冯唐道:“殿下,陛下命末将全权处理此次事件,末将不敢对殿下不利,等陛下回京之后,一定会给殿下一个公正的结果。”
太子道:“冯将军想要进城也不是不可以,但全军需要放下武器,本宫也可以保证,一定不会为难冯将军,会公正对待京营将士。”
冯唐道:“太子殿下为难末将了,末将不敢遵令。”
“陛下有言在先,若是殿下冥顽不灵,允许末将武力攻打,末将担心,两军交战会对殿下将来不利,特来提醒殿下。”
太子道:“冯将军多虑了,本宫将来会亲自给父皇解释。”
“本宫不会率先发起攻击,若是冯将军进攻,本宫为了神京百姓的安危,只得进行防守,还望冯将军体谅。”
冯唐道:“太子殿下,是非对错,先听听陛下的圣旨吧。”
“夏公公带来了陛下的圣旨,殿下听完之后再决定不迟。”
夏守忠拿出圣旨,念到:
奉天承运皇帝,诰曰:
朕自登基以来,承继大统,肩负社稷之重,心怀黎民之安。本欲以仁德治世,光耀祖宗之业,然世事无常,家国之殇,令朕痛心疾首,不得不以此罪己诏,告慰先祖之灵,明示天下臣民。
朕之罪孽,在于教子无方。朕之诸子,本应承继大统,辅佐朕躬,共谋国是,然朕溺爱过度,教导无方,致使其等心生异志,竟至于兄弟阋墙,骨肉相残,此皆朕之过也。朕未能以身作则,教以忠孝之道,令其等误入歧途,朕之罪大矣。
朕之失察,在于权力之争。朕虽欲以仁政治国,然于家族内部,权力分配不均,未能妥善处理诸子之争,以致纷争四起,朝纲动荡。朕未能预见此祸,未能及时制止,致令国家蒙羞,百姓遭殃,朕之罪深矣。
朕之失德,在于未能以身作则。朕身为天下共主,应以身作则,行仁德之道,然朕在诸子之争中,或有偏袒,或有纵容,未能秉持公正,以致诸子离心离德,国本动摇。朕之德行有亏,未能树立良好风范,朕之罪重矣。
鉴于此,朕决定:
一、凡参与此次事件的文武百官,朕一律既往不咎,事后绝不追查,若违此言,天地不容。
二、太子言行失当,但终究是为了大乾天下,责令在东宫自省,等朕回京之后再行处置。
三、朕将深刻反思,痛定思痛,修身齐家,以身作则,教导诸子以忠孝之道,以国家为重,以百姓为先。
四、朕将加强皇室教育,培养诸子以仁德之心,以忠孝治天下,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朕深知,此等过失非一朝一夕所能弥补。然朕愿以此罪己诏为誓,痛改前非,励精图治,以期国家安定,百姓安宁。望天地神明佑我华夏,望百姓臣民共鉴朕心。
钦此!
隆正二十五年三月初七。(写诏书的时间)
太子没有想到,隆正帝写的并不是一份斥责他夺权篡位的诏书,而是一份罪己诏。
最近几个月,隆正帝越来越觉得是自己当年的事情才导致了诸位皇子如今争权夺利的局面。
这份罪己诏不仅是对这次事件的交代,也是对二十五年前,夺权事件的交代。
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承认错误的态度已经摆出来了。
当然,这是隆正帝在知道张皇后和六位皇子死前写的诏书,现在还会不会这么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太子是有一点动摇的,至少隆正帝还念父子亲情。
周仁道:“殿下三思,如果我们此时投降,将失去主动权。”
“更重要的是,当时陛下可能还不知道最重要的信息,如今可能已经改了想法。”
没错,如果太子没有杀皇后,也没有杀几位皇子,那隆正帝是有可能放过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如今,事情已经做绝了,隆正帝如何能够原谅他?
从燕国府回来之后,就一直忙于军队的事,太子这才想起,还有一个八皇子,如今八皇子才是皇位最有力的竞争者。
现在要么弄死八皇子,要么就硬刚到底,从隆正帝手中夺权。
就连太子都动摇了,那些将领们就更摇摆不定了。
诏书第一条,对犯事的官员一律既往不咎,实在太有诱惑力了。
如果隆正帝真的可以赦免他们的死罪,那他们也没有必要为了太子画的大饼拼死拼活。
太子承诺的爵位虽然很吸引人,但是就怕有命拿没命享。
而且现在拿都还没拿到,以大乾的财力能否供养这么多勋爵都是问题。
看将领们犹豫不决的状态,周仁是真的急了。
以太子犯下的罪责,隆正帝绝不可能将皇位传给太子,就算是传位太子的儿子也不会传位太子。
难道太子还能把自己的儿子们全杀了?
既然决定了起兵夺权,就要做到底,半途而废是什么意思?
周仁忙道:“诸位将军,你们应该心知肚明自己犯的是什么罪?难道你们以为陛下就真的会赦免你们吗?”
“与其将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不如由我们自己做主。”
将领们醒悟过来,周仁的话也有道理。
隆正帝之所以妥协就是因为他们手里的军权。
如果,他们将来手里什么权力都没了,那隆正帝还不是想怎么拿捏他们就怎么拿捏他们。
若违此言,天地不容?
这种话骗骗小孩就好了。
他们自己也经常发这种誓言,如果天地不容,他们早就被天诛地灭了。
将领们的状态是摇摆,那普通将士的状态就是欢迎友军入城。
事后不追究罪责,追究也追究不到他们头上。
白拿了太子十两银子,而且还不用打仗。
只要脑子正常就知道怎么选,投降的热情挡都挡不住。
冯唐问道:“听完了陛下的圣旨,太子殿下决定了吗?”
太子道:“冯将军,恕本宫不能开城门迎你们进来。”
“本宫无法确定圣旨的真假,若是夏守忠假传圣旨,又该如何?”
冯唐道:“太子殿下,末将可以担保,夏公公宣读的圣旨,是陛下亲自所书。”
“陛下言辞恳切,不会难为殿下,末将认为只有殿下按照陛下的要求做才最有利。”
太子道:“冯将军不必再说,有些问题,需要本宫和父皇亲自谈。”
见太子铁了心要硬扛到底,冯唐便开始劝降将领和普通将士。
冯唐道:“骆将军,临行前你父亲叮嘱我,一定要劝你投降,争取陛下的宽恕。”
“如今陛下已经宽恕你了,难道你还要负隅顽抗,做个无君无父的乱臣贼子吗?”
骆骏本来就不愿意向太子投诚,在那种情况下,为了自己的性命不得已才做下错事。
如今陛下又给了他一个机会,骆骏早就动心了。
太子道:“骆将军,本宫提醒你,不要因为一时的妇人之仁,而为你骆家招来抄家灭族之祸。”
冯唐又喊道:“史鼐,陛下亲口对我说,陛下已经饶恕你的罪责了。”
“你们史家一门双侯,你们两兄弟一直都是陛下的心腹,陛下也将京营和西山大营交给你们。”
“这次的事情和你们史家没有关系,你没必要参与进来,陛下还是会像以往一样待你们史家。”
眼看骆骏和史鼐两位主将都要被策反了,太子也无计可施。
他只能在周围安插心腹侍卫,只要有任何将领开口投降,立即合力诛杀。
冯唐继续喊道:“将士们,你们都是大乾的好男儿,陛下的好战士,难道你们今天要反抗陛下,做不忠不孝的乱臣贼子吗?”
“陛下不忍心生灵涂炭,将士们马革裹尸,这才赦免了你们的罪行,难道你们就是这样回报陛下的吗?”
“放下武器,既往不咎!”
士兵们本来就想投降,听了冯唐的招降,很多士兵虽然还拿着武器,但是心里已经投降了。
问题是,现在谁第一个投降,谁就可能会被太子安插的人诛杀,就算要投降也得选一个好时机。
最好的时机就是敌军攻城的时候,真心投靠太子的人会坚持抵抗,想要投降的人就做做样子。
此刻已经酉时了,按理说应该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但是冯唐觉得军心可用,对方并没有战斗士气,可以趁机进攻。
冯唐喊道:“城里的将士们,只要你们不进攻,京营的将士们就不会攻击你们。”
随即命令大军尝试性攻城。
一瞬间,战场上金鼓齐鸣,吼声震天。
城墙上的将领都请辞要去各自的防区防守。
太子现在有两个选择,一是放他们回去,但是他们脱离掌控之后,可能会立即带着属下投降。
二是不放他们回去,但是战场上不能没有将领指挥,而且没有将领,士兵们也可以投降。
太子还是放他们离开了,他担心没有将领指挥,士兵们完全不会抵抗,让冯唐带人直接冲到城楼上。
太子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投降,有多少人不想投降,只能通过双方交战才能看出来。
然而非常尴尬的一幕发生了,将领们回去之后,直接开城门投降了。
京营将士冲向城墙的时候,只有少量的箭矢射向攻城的队伍。
甚至还没等冯唐带人冲进城门,那些攻击京营将士的士兵就已经被各部将领带人拿下了。
冯唐攻城攻了个寂寞,如入无人之境,这辈子就没打过这么轻松的仗。
尤其是周平手下的玄武营,直接将周平绑了。
第一,他们本来就是京营的人,忠诚于陛下;第二,周平是空降的将领,对玄武营没有掌控力;第三,因为周平指挥失误,玄武营这次才死伤这么多将士,害死昔日的袍泽。
与其说忠心,他们对周平更多的是恨意。
冯唐带人不费吹灰之力就上了城墙,太子周围只有近百侍卫还在保护着太子,其余人都放下武器去一旁看戏了。
冯唐道:“太子殿下,没有反抗的必要了吧,您还是遵陛下的圣旨回东宫反省吧。”
太子脸黑成了猪肝色,简直无语。
花费了这么多精力,还发了一百万两银子,结果就这?
确定是在造反?
无论如何,太子也没想过,会以这样的方式收场。
太尴尬了。
不仅说明他的无能,更说明他的愚蠢。
何德何能,他认为这些兵马会听他的命令?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