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中共的强势反对,国民党并没有下令停止进攻皖南新四军,并且下令江北的国民党军队守住江北以防有新四军趁机南渡支援皖南新四军。
而中共也毫不退让,直接再次命令八路军山东军区组建南下纵队队,内部称号为独立第36师,军队约为1.8万人,由第七纵队参谋长刘志单出任司令员,挥师南下皖东。而且还把王宏坤的独24师划入八路军南下纵队,由刘志单统一指挥。
除此之外,王宏坤的独24师、李仙念的新四军第四支队、陈义的第一支队、粟玉的第二支队、罗炳辉的第六支队,也在准备进攻苏北韩德勤部、皖东北汤恩伯、李仙洲部。
最后就是大军压向傅作义部,把这些作为皖南事变后结束的谈判筹码,不然即便新四军突破重围,如何北渡也是一个大问题。
皖南的新四军仍然在与国民党大军展开血战。
也听这边虽然冲破了国民党第40师的阵地,但是随即就遭到国民党第五十二师和七十九师的拦截,两个师的部队在星潭以东正准备包围叶挺率领的右路纵队。
本来叶挺的部队因为之前的战斗就损失超过一千多人,现在又面临国民党军队两个师的包围,顿时陷入了困境之中,几次突围都被挡了回来。所幸40师没有参与包围,不然叶挺部的危险更大。
因为上官云相得到消息说是新四军军部已经退回了云岭地区,便以为项英、叶挺都在那边,为了抓住大头,上官云相就让40师快速扑上去,与另外三个师一起包围新四军军部所在的部队。可他不知道的是,所谓的新四军军部已经一分为二了,他们包围的重兵包围的只是项英率领的中路纵队。
除了叶挺、项英的部队被包围,傅秋涛的部队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他的部队没有被围起来,但身后也有两个师在追他,搞得他的部队现在很是狼狈。
更让他感到气愤的是,他们部队的电台居然在之前的战斗中被国民党的炮火给炸毁了。现在的他成了一个瞎子,跟其他两路纵队根本无法联系,而他也不知道叶挺跟项英已经闹掰的事。
“司令员,我们现在怎么办?这后面的国民党军队一直追着我们,这样下去,我们还不知道要跑到什么时候。
现在电台没了,我们跟军部也联系不上,我们得想办法突围出去呀。”
此时新四军军部的左路纵队,下面的一个团长对着傅秋涛说道,脸上也很着急。
他们这边虽然没有那么多非战斗人员的拖累,但是运气不好一开始就碰到国民党两个师的进攻,4000来人,打到现在不到3000人。
你说停下来打吧,国民党人多势众,他们打不过;不打吧,就这么一直被追着。由于地方太小,游击战的效果也就很不明显,他们也无法甩开后面的追兵,造成他们很被动。
“现在当务之急是引开后面的追兵,我的意思是让一支小部队给吸引后面追兵的注意力,让大部队得以脱身。
虽然电台坏了,但是之前军部的行军路线已经说了,军部方面肯定也是按照这个路线在突围。我的意思是,我们的部队可以向东边前进,看能不能碰到主力部队。”傅秋涛认真地说道。
只是他不知道的是,他派出的那支小部队,把敌人往西边引去了,而那边正好是项英的中路纵队所在地。而傅秋涛本人率领的左路纵队大部队,则是无意之中跟叶挺的部队汇合在了一起。
他并不是故意的,因为他根本不知道军部的事,只以为大部队还在往东突围。也正是他的无心之失,让他和叶挺二人的部队顺利突围,而中路纵队则成了国民党军队的重点打击对象,被六个师给包围着。
。。。。。。
“长官大事不妙,有大量的八路军正在朝我们的辖区而来,分别从包头、磴口等地而来,两边都发现了大量的坦克部队。”就在傅作义也在留意皖南那边发生的事的时候,只见35军副军长叶启杰惊慌的来到了傅作义的办公室。
“什么?八路军果真要对我们下手了吗?”听到八路军大军压境,傅作义脸上不算太惊讶,不过也没预料到来得如此之快。
自从绥宁会战后,他就担心八路军会对他下手,因为此时国民党中央已经开始执行反共方针,他这一支部队在中共的屁股后面,肯定会让中共不安心。
因为他不想放弃自己治理了这么久的绥远,也不想跟中共发生矛盾,即便重庆方面让他进攻八路军,他也没有进攻。因为他知道,以他现在的部队根本无法与八路军抗衡,说不定八路军几个回合就能把他的部队给消灭了。
但是重庆方面显然没有重视傅作义的意思,不断地在华北地区挑动中共的神经,之前的第一次反共高潮他就担心中共会有所行动,还让他担心了好一阵子,不过最后八路军没有一丝对付他的意思。
但是这次皖南的国民党军队悍然对新四军军部发起进攻,这又让他神经紧绷起来,结果正如他所想,中共终于不能再容忍他这一支国民党军队在其后方的存在。
“长官,我们要还手吗?”叶启杰弱弱的问道。
“还手?你能行你去打!放在山西,我肯定跟八路军好好干一仗,但是绥西这些地方城又不高,八路军还出动了坦克这种武器,我们的五原城几下就能被轰成渣,还怎么打?
派人去与八路军的指挥官谈判,询问对方到底什么意思,也好让我心里有个底!”傅作义白了一眼自己的这个老部下,这都看不清局势,还还击?
“是!”
。。。。。。
五原城东南边的乌拉特前旗,此时城内的国民党军队都很惊慌,部队也都聚集在城楼上,一双无辜的眼睛看着城外的大军。
数个小时之前,一片风暴带着大量的黄沙出现在乌拉特前旗的城外,风沙散去之后,就看见一排排坦克以及装甲车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城外一公里处,后面还有着大量的骑兵和步兵。这可把城里的军队吓坏了,连忙把这个消息汇报了上去。
城楼上的国民党士兵也认出来了这是八路军的部队,因为那个所谓的青天白日旗后面还飘着一面面红旗,这个除了八路军的部队还会有谁。
这附近的势力,鬼子是膏药旗,伪蒙军的则是不知道多少条横条的彩色旗帜。以前八路军很少把红旗给打出来,今天却打出了红旗,而且数量还不少,这让他们也很疑惑。
更疑惑的是,本来跟他们比较友好的八路军居然大军出现在城外,而且炮口也都对着城里,大有一声令下就进攻乌拉特前旗的架势。看看对方八路军那么多漆黑的炮口,城楼上的傅作义部队看了看自己手上的枪还有身后不远处的炮,有点气馁,这根本没法打。
“郭副军长,你说傅作义知道我们这么部队欺负他,他会怎么想?”城外的八路军阵地上,只见第一装甲师的师长吴光浩正坐在一辆坦克上,看着不远处的乌特拉前旗的县城,笑着对方的独21师师长姜镜堂说道。
此时威逼傅作义的八路军东线部队的三个领导,都坐在一辆t-26坦克上,抽着烟相互聊着天。这三人分别是骑兵第二军副军长兼骑兵第三师师长的郭希鹏、八路军第一装甲师师长吴光浩、独21师师长姜镜堂。
这次行动的指挥官就是郭希鹏,不过显然八路军没有开打的意思,部队在这里都休息了几个小时了,也没见动静。至于城内的傅作义部队,知道打不过,也就没有还手,双方就这么耗着,由于闲得无聊,三个老大就开始闲聊起来了。
“怎么想?肯定不会想不开就行了,他早就应该知道会有这么一天,要怪就怪老蒋非得对新四军下手,不然我们宁愿跟鬼子干仗,也不想来这里对付傅作义。”郭希鹏笑着说道。
这个出身于东北军的副军长,现在也成了中共的坚实拥护着,而且也是八路军中为数不多的出身于骑兵的高级将领。由于东北早年跟日本人关系好,所以郭希鹏在东北讲武堂毕业后,进入了日本千叶骑兵学校学习。
不过李卫国有意削减骑兵的数量,把现有的骑兵部队换成装甲部队,这得等后方坦克足够之后,才能够实现。毕竟第二装甲师也才刚刚组建好,所有车辆也才配齐,要再组建一支装甲部队,短时间还是有点困难。
“傅作义现在已经是日落孙山了,在绥西这个地方,他在如何发展,也没有出路,位置决定了。要是他这次能主动配合我们,让出绥西,我们倒也用不着跟他们交战,毕竟他跟其他国民党军队相比,跟我们的关系还算可以的。”
一旁的姜镜堂把嘴里的烟掐灭了,扔在了地上,如实地说道。
“首长,城内出来人了!”就在三人在那交谈的时候,旁边传来一声提醒。
只见城门忽然打开,几个人举着一面白旗骑着马快速的朝着八路军的队伍而来。而看见城内有人出来,旁边立即有一队八路军的端着枪迎了上去,把那些人带了过来。
来人一共四个人,两个军官,两个士兵,为首的军官还是郭希鹏认识的董其昌。
“董师长,没想到是你来了!”看清楚来人后,郭希鹏等人从坦克上跳了下来,并让周围的士兵把枪收起来,便笑着说道。
“原来是郭副军长。你们这么大的阵仗,我能不来吗?我们两军也没什么恩怨,而且之前还合作挺愉快,为什么你们这次还要这么做?”只见董其昌苦笑道。
“董师长,我们也是奉命行事。你也知道皖南发生的事,为了能让我们新四军的同志安然无恙,我们只能找一些谈判筹码,很不幸的是,你们傅长官的部队被选中了。”郭希鹏无奈的说道。
“那你们打算怎么对付我们?直接开打?还是?”董其昌带着傅作义的给他的任务,就是想看看八路军到底是怎么想的。
“我们要动用武力还会等你出来吗?我们总司令说了,只要你们肯放下武器,让我军彻底接管绥西,我们就不会把你们怎么样。
等皖南的事告一段落后,我们会把你们礼送出境,你们的武器、人员这些,我们都不会扣留,这是我们总司令亲口所说。当然,你们要是不配合,我们也只能动武,不过到时候你们的军队恐怕就很难幸存了。”对于董其昌,郭希鹏也没打算掖着藏着,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如何选择看对方。
“这。。。。,我得去请示傅长官,我做不了决定。”听到郭希鹏的话,董其昌为难的说道。
“带话让你的部下去就行了,我们也好久没见了,趁着这个机会好好聊会。”郭希鹏淡淡的说道。
“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想扣留我们师长不成,虽然我们35军打不过你们,但是即便死也会把你们拉一些人垫背。”看见八路军有意把董其昌作为人质扣留,董其昌的副官就不愿意了,便厉声说道。
“扣留?也算吧!你放心,我不会伤害你的师长,不然我也不会在这里说这么多了。”
“张副官,你先去把八路军的建议告诉傅长官,别担心我的安全,八路军还不会做那么下作的事。”董其昌转身对自己的副官说道。
“师长!”
“去吧,别废话了!”
“是!”
很快这个副官就骑着马回去报信了,留下了董其昌和另外两个士兵在这里待着。或许是感觉到压力,那两个士兵的手都紧紧勒着自己肩上枪的布带,脸上也开始出着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