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华都1982第181章 吃了个寂寞

第181章 吃了个寂寞

        梓涵显得有些自以为是,他作为一个“拉托”的人,实际上对于解决问题所起的作用并不大。

        因为,即使梓涵确实认识梁院长,而杨行长身为一行之长,假如想要认识梁院长,甚至更高层级的领导,肯定比他更容易。而且,今天晚上大家相谈甚欢,完全是因为人家法院的领导是看在银行一把手的面子上,而不是梓涵这个中间人。

        可惜梓涵当时并没有这样想,他自以为解决省高院司法建议函的问题,就是自己大功一件,就可以在杨行长心目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就可以稳固自己在省行法规部的地位,甚至可以尽快转正。

        在各部门的述职会上,梓涵将收回菊花园大厦资金的事情浓墨重彩说了一番,又将诸如协助总行举办的两次会议、员工合规档案之类的破事儿说了个彻底。但是对于作为“第二道防线”(也不知道哪位脑残设计的“三道防线建设”)如何解决“屡查屡犯”问题,他似乎谈不出什么新意。

        杨行长发挥他自己的认识,将“二屡”问题增加了“屡改”,后来变成他经常说的“三屡”问题。梓涵还经常性地、有意地在内控委员会报告中更正为“屡查屡犯”,因为梓涵认为这是总行定的“调子”,似乎是一条“铁律”,不应该有所创新。

        这种增加一种说法,看似无所谓的事情,在领导眼里恐怕是另外一回事儿。当然,梓涵不应该“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也许杨行长就随口一说,或者他认为,这些问题又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又不是“铁板一块”,完全可以突破和创新。

        梓涵不像其他的老总,尤其不像那些浸淫机关多年,那些“多朝元老”们可以准确“揣摩圣意”。机关嘛,就是务虚更多一些,尤其是像法规部这种后台部门,你不是一条“老泥鳅”,如何在这种“人精”聚集之地混得风生水起呢?

        梓涵肯定不够这个资格。

        刘行长主政的时候,将风险管理放在极为重要的位置,也许是他大国企的经历,又因为他从大国企直接到了总行,而且在总行的风险管理部工作。

        上一任的徐行长拓展有加,但是后来赶上了金融风暴、经济出现下行趋势,继而影响房地产业的发展,所以不良资产如雨后春笋,不断爆雷。

        其实那时候的房地产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而且,可能银行想想办法,帮助一些企业度过难关,也许是双赢的局面。

        但是,刘行长的质朴刚健,导致很多贷款到期以后,就是不给办理展期或者盘活,所以省行的不良率一直居高不下,总行对此也无可奈何。

        之所以刘行长提出想回到总行,总行立刻同意,也许总行的领导也认为,刘行长确实不适合做一方“诸侯”,也许觉得他做事的手法过于偏激,对分行的整体发展不利。

        好在省行体量偏小,在全国系统内影响不大,不良资产比率再高,也不至于影响总行全局。

        杨行长来自宁夏,出身基层。从他经历看,他在银行很多部门都干过,又在西藏工作多年。虽说,那里的业务体量在华都银行总的盘子里微乎其微,但毕竟那里是苦寒之地。

        高原,对于人的身心都有摧残,能够坚持在那里就相当了得。

        与刘行长相比,杨行长算是一个“苦孩子出身”,虽然他的家世也绝非一般。

        那么,经历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

        杨行长来了以后,将工作重点放在业务发展方面。他在业务发展的同时,希望各部门协调配合分支行,保业务发展,而且还不能出事儿。

        省行之前出过多起案件,虽然没有出过广东、黑龙江、海南那样的惊天大案,但也属于劣迹斑斑。

        业务发展不咋地,还出案件,你一把手再辛苦努力、勤政爱民也毛线都不顶。

        一把手不是来做秀的,更不是搞“清水工程”的。

        之前,那些经营过程中出问题的支行行长,很多都被刘行长任上搞下去,这些人或者成为无人管理的“游子”,或者成为悠哉游哉的督导,拿着不菲的工资还不干活儿。

        估计杨行长来了以后也摸清了一些情况,对于一些部门的一把手有了感性的认识。

        但是,省行的一把手到任不会马上动干部,更不会立刻提职干部,尤其是不可能立刻将原来刘行长时期拟提职的干部予以兑现。

        而梓涵却根本不了解这些政治规则,每天还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以为有朝一日,公示下来,他就此转正。

        菊花园大厦的事情解决了,领导承诺兑现的奖金一直没有到位。

        之前,梓涵也没有事先就此事形成文件,或者留下文字性的东西。此时此刻,他不合时宜地提出奖励兑现问题,财务部门拿不出任何可以兑现奖励的依据。

        财务部门让梓涵找依据,他怎么可能有啊?这不是恶心人吗?你们职能部门都找不出依据,让受奖励部门自己搞,这能搞出个鬼啊?

        最后,杨行长和有关部门领导商量,定下来:给法规部奖励24万。

        这奖励金额与梓涵的预期差得也太远了,且不说之前刘行长说的10%吧,起码应该奖励个百八十万吧?可此一时、彼一时,之前没有落实的政策,现在不是已经过去了嘛,能给你就不错了。

        奖金分配,梓涵又撒了胡椒面,虽然没有分给稽核中心过来的那些人,但是总经理室的人起码人人都有份儿吧?还有那些督导,即使人家没有一毛钱的贡献,但人家曾经都是领导啊?

        在争取奖金的事情上,梓涵恐怕有些不自量力,而且完全暴露了他的政治不成熟。为了这些奖励,他找了周总、李强副行长,他们确实也帮法规部说了话,但是,最后奖励下来就这些,确实成了“鸡肋”。

        年底了,梓涵又要跑总行给法规部的老总们提前拜年,周总告诉梓涵,先让老王打前站,让梓涵和她一起走,到了以后,约法规部的领导晚上出来坐坐。

        倩总欣然答应,这当然是看在周总亲自出面的缘故。所以她说:地方我来安排,我把部里的主管以上的领导都叫上,当然,你们买单。

        广场东侧36号,是一个法国风味的餐厅,浪漫且奢华,完全符合宴请总行法规部的逼格。

        席间,大家推杯换盏,喝了几瓶红酒,以及无数的依云矿泉水、法式面包。梓涵唯独不见了自己点的鹅肝,也不知道服务生是否上错菜,还是哪位饥饿的老总或者主管吃了。

        总之,在回酒店的路上,梓涵问周总:您饿不饿啊?回酒店后,我想在楼下“马兰拉面”吃一碗面。

        周总说:确实没吃饱,不过太晚了,我就不吃东西了。

        这一餐在梓涵看来,基本上都是面包、矿泉水、红酒,一万多的餐费真他妈的不值,当然,这假如换算成烤肉、拉面,恐怕可以招待上百人,而且管饱吃。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