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黄帝内经百度百科第十八章 (2)胃气:与健康!四季脉象变化揭秘脏腑健康!

第十八章 (2)胃气:与健康!四季脉象变化揭秘脏腑健康!

        在传统中医理论中,有着“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说法,“健康人的正气来源于胃,胃为水谷之海,乃人体气血生化之源”不谋而合。胃在人体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的主要场所,还与人体的气血生成、正气维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当人体摄入食物后,胃通过其强大的消化功能,将食物转化为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精微物质,这些物质进一步转化为气血,滋养全身脏腑经络,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胃气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胃气,就意味着他的消化吸收功能严重受损,无法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营养和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这种情况下,人体的正气会逐渐衰弱,抵抗力也会下降,容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严重者,确实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当然,现代医学对于胃的认识也非常深刻。胃不仅是消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与人体的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保持胃的健康对于维护人体的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春天的脉象确实有其独特之处,与自然界万物生长、阳气升发的季节特点相呼应。春天有胃气的脉,应当是弦而柔和的微弦脉,这种脉象既体现了春季阳气初升、生机盎然的特性,又保持了脉象的柔和与胃气的充足,被视为无病之平脉,是身体健康的表现。

        然而,当脉象弦象过于明显而缺乏柔和之胃气时,往往提示肝脏可能存在问题。肝脏在中医中主疏泄、藏血,与春季的生长、升发之气相应。若肝脏功能失调,则脉象会反映出弦硬、不柔和的特点,提示我们需要关注肝脏的健康状况。

        当脉象呈现出纯弦而无柔和之象,且具有真脏脉的特点时,这确实是一个需要引起高度重视的信号。

        真脏脉,顾名思义,是指脏腑功能严重衰竭、正气衰败时所表现出的脉象。它通常呈现出一种无胃、无神、无根的状态,即脉象弦硬、急促、不稳定,缺乏应有的柔和与节律。这种脉象的出现,往往预示着病情已经发展到了危重阶段,患者的生命力正在逐渐衰弱。

        具体来说,纯弦而无柔和之象的脉象,可能表明肝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在中医中,肝脏主疏泄、藏血,与脉象的弦象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肝脏功能衰竭时,脉象就会呈现出弦硬而无柔和的特点。此外,真脏脉的出现还可能与其他脏腑的严重病变有关,如心、脾、肺、肾等脏器的功能衰竭。

        此外,如果春天的脉象虽有胃气,但兼见轻虚以浮的毛脉,这则是一种春见秋脉的病理现象。毛脉主肺,属秋金之气,春季本应见弦脉,而见毛脉则提示肺气过旺或肺脏功能失调,与春季的生长之气不相协调。根据中医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木(肝)被金(肺)所伤,预示着到了秋季,人体可能会因肺气过旺而引发疾病。如果毛脉太过明显,甚至可能立即发病,表现为与肺脏相关的症状。

        “肝旺于春,春天脏真之气散于肝,以养筋膜,故肝藏筋膜之气”,这是中医对春季与肝脏关系的深刻认识。春季万物复苏,阳气升发,与肝脏疏泄、升发的特性相应,因此春季是肝脏之气最为旺盛的时候,肝脏的气血充盈,能够滋养筋膜,使人体筋肉强健,活动自如。

        而到了夏天,根据中医五行学说,夏季属火,与心相应,心脏之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此时,有胃气的脉应该是钩而柔和的,这种脉象既体现了夏季阳气旺盛的特点,又保持了脉象的柔和与胃气的充足,是夏季健康脉象的表现。然而,如果脉象钩象过于明显而缺乏柔和之胃气,可能提示心脏存在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当脉象呈现出纯钩而无柔和之象,且具备真脏脉的特点时,这确实是一个极为严重的信号,预示着病情已经发展到了危重阶段,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真脏脉,是中医诊断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通常出现在脏腑功能严重衰竭、正气极度衰败的情况下。真脏脉的脉象特点是:脉体坚硬、无柔和之象,失去了正常脉象的胃、神、根三大要素。在夏季,如果脉象呈现出纯钩而无柔和的真脏脉特点,往往意味着心脏功能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夏季属火,与心相应,是心脏之气最为旺盛的季节。然而,当心脏功能严重受损时,脉象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柔和与节律,变得坚硬而钩曲。这种脉象的出现,不仅反映了心脏功能的衰竭,还预示着病情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此外,如果夏季的脉象虽有胃气,但兼见沉象的石脉,这是一种夏见冬脉的病理现象。石脉主肾,属冬水之气,夏季本应见钩脉,而见石脉则提示肾气过旺或肾脏功能失调,与夏季的火热之气不相协调。根据中医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火(心)被水(肾)所伤,预示着到了冬季,人体可能会因肾气过旺而引发疾病。如果石脉太过明显,甚至可能立即发病,表现为与肾脏相关的症状。

        心主血脉,这是中医对心脏生理功能的基本认识。心脏通过其搏动,推动血液在全身脉管中运行,为人体各组织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液供应,以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血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而心之所藏则是血脉之气,这里的“气”在中医中是一个广泛而抽象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推动和调控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或动力。

        在夏季,由于气温升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脏的负担也会相应增加。因此,夏季是养护心脏的重要时期。

        此外,中医还强调“春夏养阳”,即在春夏季节应注重养护人体的阳气。心脏作为阳脏,其阳气旺盛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状况。

        在中医理论中,长夏时节(通常指夏末秋初的过渡时期)与脾脏的关系尤为密切。脾脏作为后天之本,主运化、升清,对人体的消化吸收及气血生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夏时期,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与脾脏喜燥恶湿的特性相契合,因此脾脏在长夏的功能活动最为旺盛。

        关于长夏有胃气的脉,应该是微软弱的脉,这种脉象既体现了脾脏温和、濡养的特点,又保持了脉象的柔和与胃气的充足,是无病之平脉的表现。然而,如果脉象若甚无力而缺少柔和之胃气,往往提示脾脏功能受损,可能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长夏时节,本是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的过渡时期,人体内的脏腑功能也应随之调整。然而,如果在这一时期见到无胃气的代脉,即脉象出现有规律的停歇,这是一个极为严重的信号,预示着病情已经发展到了危重阶段。

        代脉,是指脉象在正常跳动过程中出现有规律的停歇,这种停歇通常不是偶然的,而是由于脏腑功能严重衰竭、正气极度衰败所导致的。在中医理论中,正气是人体抵御外邪、维持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当正气衰败时,人体的抗病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都会大幅下降,病情往往会迅速恶化。

        长夏时节见到代脉,往往意味着患者的脏腑功能已经严重受损,可能伴有严重的消化吸收障碍、气血生成不足等问题。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乏力、消瘦等症状,甚至可能出现生命危险。

        此外,如果长夏的脉象在软弱中兼见沉石,这是一种长夏见冬脉的病理现象。沉石脉主肾,属冬水之气,而长夏本应见微耎弱的脾脉。这种脉象的出现,可能意味着火土气衰(即心脾功能减弱),而水反侮之(即肾脏功能相对亢进),预示着到了冬天,人体可能会因肾脏功能失调而引发疾病。如果这种脉象表现过于明显,甚至可能立即发病,表现为与肾脏相关的症状,如腰膝酸软、畏寒肢冷等。

        脾旺于长夏,故长夏脏真之气濡养于脾。脾脏不仅主运化水谷精微,还主肌肉。肌肉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养和功能的维持离不开脾脏的滋养。因此,脾藏肌肉之气,脾脏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到肌肉的生长、发育和功能的发挥。在长夏时节,我们更应注重养护脾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以维护脾脏的健康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秋季的脉象与肺脏的功能状态紧密相连。秋天有胃气的脉,应该是轻虚以浮而柔和的微毛脉,这种脉象既体现了秋季阳气收敛、阴气渐长的自然特点,又保持了脉象的柔和与胃气的充足,是无病之平脉的表现。

        然而,如果脉象轻虚以浮而缺少柔和之胃气,往往提示肺脏功能存在问题。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主治节,是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当肺脏功能受损时,脉象就会失去其应有的柔和与节律,变得轻浮而无力。这种脉象的出现,可能伴随着咳嗽、气喘、胸闷等症状,需要及时调理。

        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见到纯毛脉而无胃气的真脏脉,这通常预示着病情危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真脏脉是脏腑功能严重衰竭、正气衰败的征象,其脉象特点是坚硬无柔和之象,失去了正常脉象的胃、神、根三大要素。在秋季出现真脏脉,往往意味着肺脏功能已经严重受损,病情已经发展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如果毛脉中兼见弦象,这是一种金气衰而木反侮的病理现象。在中医五行学说中,金代表肺脏,木代表肝脏。秋季本应金气旺盛,但如果金气衰弱,而木气相对亢进,就会出现木反侮金的现象。这种脉象的出现,预示着到了春天,人体可能会因肝气过旺而引发疾病。如果弦脉太甚,甚至可能立即发病,表现为与肝脏相关的症状,如胁痛、易怒、头晕等。

        因此,在秋季,我们应注重养护肺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以免对肺脏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要密切关注脉象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就医治疗。通过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结合现代医学的检查手段,可以更加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

        秋季,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与肺脏主气、司呼吸、朝百脉的功能相契合,因此秋季是肺脏功能最为旺盛的时期。

        肺居上焦,这是中医对人体脏腑位置的划分。上焦主要包括心、肺两脏,位于胸腔内,是气血运行的重要部位。肺脏作为上焦的主要脏腑之一,其位置和功能特点决定了它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秋季脏真之气上藏于肺,这是中医对秋季人体生理变化的一种描述。脏真之气,即脏腑的精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秋季,随着自然界阳气的收敛,人体的精气也趋向于内收,藏于肺脏之中。这不仅有助于肺脏功能的发挥,也为人体在冬季的贮藏和储备提供了物质基础。

        肺主气而朝百脉,这是中医对肺脏生理功能的基本认识。肺脏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同时,肺脏还通过其宣发肃降的功能,将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脏腑组织,以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朝百脉,即肺脏与全身各经脉相连通,是气血运行的重要枢纽。

        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皆自肺宣布。营气与卫气是人体内的两种重要物质,营气主内,滋养脏腑组织;卫气主外,护卫肌表,抵御外邪入侵。这两种物质的生成、运行和分布,都离不开肺脏的宣布和调节。肺脏通过其宣发肃降的功能,将营气与卫气输送到全身各处,以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冬季与肾脏相应,确实有着一套详尽而微妙的脉象解读体系。让我们来聊聊这“卫气”与“微石脉”。

        冬天时,人体若保持健康状态,其脉象应呈现出“沉石而柔和的微石脉”。这里的“沉石”指的是脉象深沉有力,如同冬日里稳固的基石,反映出肾气内敛、收藏的特性;而“柔和”则是指脉象中带有一种温和流畅之感,这是胃气充和、生命力旺盛的表现,象征着体内阴阳平衡,无病之态,故称之为“平脉”。

        然而,当脉象虽沉石却失去了那份柔和,变得生硬无生气时,便提示肾脏可能出现了病理变化。这是因为肾脏作为先天之本,其功能的异常会直接影响脉象的柔和度,这是中医“察色按脉,先别阴阳”诊断思路的体现。

        进一步说,如果脉象纯为坚硬无柔的“真脏脉”,即完全失去了正常脉象的柔和与节律,这往往是病情危重,生命力衰败的征兆,预示着预后不良,主死。

        至于“沉石脉中兼见钩脉”,这里的“钩脉”通常指的是脉象的一种形态,类似于钩状,它反映了体内水液代谢的异常以及五行相克关系的失衡。在冬季,本应肾水旺盛,若此时水气衰而心火反侮(即心火过旺,克制了本应克它的肾水),则预示着体内平衡被打破,到了夏季,随着自然界阳气旺盛,这种失衡可能加剧,从而引发疾病。

        “钩脉太甚,现时就会发病”,则是强调了脉象异常程度与疾病发生时间的紧密关系,提示我们脉象的细微变化往往能预示疾病的发展趋势。

        最后,提到“肾旺于冬而居人体的下焦”,这不仅是对中医五行、脏腑理论的运用,也揭示了肾脏在冬季作为主导脏腑的重要地位。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繁衍以及骨骼的强健。因此,冬季保护好肾脏,维持其藏精纳气的功能,对于维护整体健康至关重要。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