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黄帝内经百家讲坛第一部第16章 (4)十二经脉气绝征兆揭秘。

第16章 (4)十二经脉气绝征兆揭秘。

        在中医理论中,太阳经脉确实被赋予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人体六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维护人体健康、抵御外邪入侵的关键所在。太阳经脉主一身之表,统摄营卫,这意味着它像是一面坚固的盾牌,时刻守护着人体免受外界病邪的侵袭。

        当我们谈论太阳经脉气绝时,这实际上是一个相对极端和严重的病理状态。在中医看来,太阳经脉气绝意味着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已经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人体的生理机能因此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具体来说,太阳经脉气绝时,人体的表卫功能会严重受损,导致营卫失和,外邪得以轻易入侵。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脉浮紧等一系列外感症状。这些症状不仅让患者感到痛苦不堪,更重要的是,它们预示着人体正在与外邪进行着激烈的斗争。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太阳经脉气绝在中医理论中是一个相对罕见且严重的病理状态。“病人两目上视,身背反张,手足抽掣,面色发白,出绝汗”,这些都是太阳经脉气绝时的典型表现。具体来说:

        两目上视:由于太阳经脉与目系相连,当经脉气绝时,目系失养,导致两目上视,无法转动。

        身背反张:太阳经脉循行于背部,当经脉气绝,背部筋脉失养而拘挛,表现为身背反张,即背部向后弯曲,无法挺直。

        手足抽掣:太阳经脉之气还濡养四肢筋脉,经脉气绝,筋脉失养而拘挛,导致手足抽掣,即手足不由自主地抽搐。

        面色发白:太阳经脉气绝,气血运行受阻,面部失去气血的滋养,表现为面色发白,无光泽。

        出绝汗:绝汗是指病情危重时出现的大汗淋漓,这是人体正气衰竭,阴阳离决的表现。绝汗一出,往往预示着病情已经发展到难以挽回的地步。

        这些症状的出现,意味着太阳经脉的气血已经严重衰竭,人体的生命活动即将终止。因此,绝汗一出,便要死亡了,这是中医理论中对太阳经脉气绝病情危重的准确描述。

        当然,在现代医学中,对于这类病情危重的患者,我们会采取积极的抢救措施,包括维持生命体征、纠正酸碱平衡紊乱、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等,以尽可能地延长患者的生命。

        少阳经脉作为人体六经之一,承载着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与循行路径。少阳经脉主要包括手少阳三焦经和足少阳胆经,它们不仅涉及耳、目、胁肋等多个重要部位,还与人体的气机调节、水液代谢等方面密切相关。

        我们来看看手少阳三焦经。这条经脉起始于无名指末端,上行经过手背、前臂外侧,进入肩颈,再上行至头部,最终与耳部相连。手少阳三焦经不仅与耳朵的听觉功能息息相关,还参与调节人体的水液代谢和气机运行。当三焦经功能失调时,可能会出现耳聋、耳鸣、咽喉肿痛、胁肋胀痛等症状。

        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起始于眼外眦,下行经过头部、颈部、胸部、胁肋部,再下行至下肢外侧,最终到达足背。这条经脉不仅与眼睛的视觉功能紧密相连,还与胁肋部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胆经功能正常时,人体能够保持正常的视觉、情绪稳定以及良好的消化功能。而当胆经功能失调时,可能会出现目赤肿痛、胁肋疼痛、口苦咽干等症状。

        当少阳经脉气绝时,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预示着病情的危重。“病人耳聋,遍体骨节松懈,两目直视如惊,到了目珠不转,一日半便要死了”,这些都是少阳经脉气绝时的典型表现。具体来说:

        耳聋:少阳经脉与耳窍相通,当经脉气绝,耳窍失养,听力受损,出现耳聋症状。

        遍体骨节松懈:少阳经脉之气有濡养筋骨的作用,当经脉气绝,筋骨失养,表现为遍体骨节松懈,无力支撑身体。

        两目直视如惊:少阳经脉还与目系相连,当经脉气绝,目系失养,眼神呆滞,表现为两目直视如惊,缺乏神采。

        目珠不转: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目珠也会失去转动的能力,这是病情危重的标志之一。

        此外,“临死的时候,面色先见青色,再由青色变为白色,就死亡了”,这是中医理论中对少阳经脉气绝患者临终前面色变化的准确描述。青色代表肝气郁结,白色则代表肺气衰败,两者相继出现,预示着患者生命力的逐渐丧失。

        阳明经脉,作为中医理论中人体六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循行路径之广泛,功能之重要,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它主要涉及面、口、鼻、咽喉、胃肠等多个关键部位,对人体的消化、吸收、排泄以及精神活动等生理功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阳明经脉的循行路径贯穿了人体的上下内外。其中,手阳明大肠经起始于食指末端,沿着手臂外侧上行至肩部,再向前下行入锁骨上窝,联络肺脏,并向下通过膈肌,属于大肠。足阳明胃经则起始于鼻翼旁,沿面部下行,经过胸腹部,再沿着下肢外侧前缘下行至足背,最终与足太阴脾经相交。这两条经脉不仅连接了人体的多个重要部位,还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实现了气血的流通与调节。

        其次,阳明经脉在人体的生理功能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肠经与胃经作为阳明经脉的代表,它们共同负责了人体的消化、吸收、排泄等生理功能。大肠经能够传导糟粕,促进排便,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而胃经则能够受纳水谷,化生精微,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与能量。此外,阳明经脉还与人的精神活动密切相关,它们通过调节气血的流通,影响人体的情绪、思维与行为。

        当阳明经脉气绝时,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预示着病情的危重。“病人口眼牵引歪斜而困动,时发惊惕,言语胡乱失常”,这些都是阳明经脉气绝时的典型表现。具体来说:

        口眼牵引歪斜而困动:阳明经脉循行于面部,当经脉气绝,面部肌肉失养,表现为口眼歪斜,同时因肌肉无力而出现困动之状。

        时发惊惕:阳明经脉还与心神相连,当经脉气绝,心神失养,容易出现惊惕不安的症状。

        言语胡乱失常:阳明经脉气绝,还会影响患者的言语功能,表现为言语胡乱、失常,无法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

        此外,“面色发黄,其经脉上下所过的部分,都表现出盛燥的症状,由盛燥而渐至肌肉麻木不仁”,这是阳明经脉气绝时病情逐渐恶化的过程。面色发黄代表脾胃功能衰败,盛燥症状则代表经脉气血的极度亢进与枯竭,最终导致肌肉麻木不仁,失去知觉。

        这些症状的出现,意味着阳明经脉的气血已经严重衰竭,人体的生命活动即将终止。

        少阴经脉,作为中医理论中人体六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之处在于与心肾两脏紧密相连,共同维护着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繁衍以及水液代谢等生理功能。这不仅仅是一条经脉,更是连接生命之源的桥梁。

        让我们来探讨一下少阴经脉与心肾两脏的关系。在中医理论中,心主血脉,肾主水液,两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少阴经脉作为心肾之间的桥梁,不仅传递着气血与精微物质,还调节着心肾之间的功能平衡。当少阴经脉通畅时,心肾之间的气血流通顺畅,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繁衍以及水液代谢等生理功能得以正常进行。

        其次,少阴经脉在人体的生长发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不仅能够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还能够调节人体的内分泌系统,维持生殖器官的正常功能。当少阴经脉受损时,人体的生长发育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等问题。

        再者,少阴经脉还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它参与调节人体的水液平衡,促进尿液的生成与排泄。当少阴经脉功能失调时,可能会导致水液代谢障碍,出现水肿、尿少等症状。

        需要指出的是,少阴经脉的功能与状态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注意保护少阴经脉的功能,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波动等不良因素对经脉造成损害。

        当少阴经脉气绝时,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预示着病情的危重。“病人面色发黑,牙龈收削而牙齿似乎变长,并积满污垢,腹部胀闭,上下不相通”,这些都是少阴经脉气绝时的典型表现。具体来说:

        面色发黑:黑色代表肾脏本色外露,当少阴经脉气绝,肾气衰败,面色自然发黑,这是病情危重的征兆。

        牙龈收削而牙齿似乎变长:少阴经脉与牙龈相连,当经脉气绝,牙龈失养而萎缩,牙齿因失去支撑而显得相对变长,同时牙齿表面也容易积满污垢。

        腹部胀闭,上下不相通:少阴经脉还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当经脉气绝,水液代谢失常,腹部容易出现胀满症状,同时上下气机不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这些症状的出现,意味着少阴经脉的气血已经严重衰竭,人体的生命活动即将终止。

        值得注意的是,少阴经脉气绝是一种极为严重的病情,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往往预示着患者的生命已经处于极度危险之中。因此,在面对这类患者时,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尊重,给予他们最好的治疗和关怀,同时也要注意安抚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减轻他们的痛苦和恐惧。

        太阴经脉,作为中医理论中人体六经的关键一环,与脾胃两脏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如同一条生命之河,滋养着人体的消化吸收、气血生成以及水液代谢等生理功能,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太阴经脉与脾胃两脏的关系密不可分。在中医理论中,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太阴经脉作为脾胃的经络通道,不仅传递着气血与营养物质,还调节着脾胃的生理功能。当太阴经脉通畅无阻时,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得以正常发挥,人体的气血生成与水液代谢也得以平衡协调。

        其次,太阴经脉在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能够促进食物的消化与吸收,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为人体提供充足的能量与养分。当太阴经脉受损或功能失调时,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可能会受到影响,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

        再者,太阴经脉还与人体的气血生成密切相关。它参与调节气血的生成与分布,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当太阴经脉功能正常时,人体的气血充足,面色红润,精力充沛;而当太阴经脉功能失调时,则可能出现气血不足、面色苍白、疲乏无力等症状。

        太阴经脉在水液代谢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它参与调节人体的水液平衡,促进尿液的生成与排泄。当太阴经脉功能正常时,人体的水液代谢得以平衡协调;而当太阴经脉功能失调时,则可能出现水肿、尿少等症状。

        当太阴经脉气绝时,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这些症状不仅反映了脾胃功能的严重衰竭,“腹胀闭塞,呼吸不利,常欲嗳气,并且呕吐,呕则气上逆,气上逆则面赤,假如气不上逆,又变为上下不通,不通则面色发黑,皮毛枯樵而死了”,这些都是太阴经脉气绝时的典型表现。具体来说:

        腹胀闭塞:太阴经脉气绝,脾胃功能衰败,气机不畅,导致腹部胀满闭塞,这是脾胃病重的常见症状。

        呼吸不利: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太阴经脉气绝,气血生化无源,肺气失养,从而出现呼吸不利的症状。

        常欲嗳气、呕吐:脾胃功能衰败,胃气上逆,导致患者常欲嗳气、呕吐。呕吐时,胃气进一步上逆,可出现面赤等症状。

        上下不通、面色发黑、皮毛枯槁:若胃气不上逆,而转为气机阻滞,上下不通,则病情进一步恶化。此时,气血无法滋养全身,面色发黑,皮毛失去光泽,最终枯槁而死。这些症状的出现,意味着太阴经脉的气血已经严重衰竭,人体的生命活动即将终止。

        同时,这些症状也反映了中医理论对于人体生理病理的深刻认识。在中医看来,人体的各个脏腑、经络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整体。当某一脏腑或经络的功能出现严重问题时,往往会波及到其他脏腑或经络,从而导致全身性的病理变化。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中医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这也是中医理论独特之处。

        厥阴经脉,作为中医理论中人体六经之一,确实是一条充满奥秘与生命力的经络。它与心包、肝两脏紧密相关,共同维系着人体的情志调节、血液循环以及生殖功能等核心生理功能。

        厥阴经脉与心包的关系不容小觑。心包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心之外卫”,具有保护心脏、调节血脉的重要作用。而厥阴经脉作为心包的经络通道,不仅传递着气血与营养物质,还调节着心包的功能状态。当厥阴经脉通畅时,心包能够正常地保护心脏,调节血脉运行,确保人体的血液循环顺畅无阻。

        其次,厥阴经脉与肝的关系同样密切。肝在中医理论中被称为“将军之官”,主疏泄、藏血,具有调节情志、促进生殖等重要功能。厥阴经脉作为肝的经络通道,与肝的功能状态息息相关。当厥阴经脉功能正常时,肝能够正常地疏泄气机,调节情志,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发育;而当厥阴经脉功能失调时,则可能出现情志不畅、血液循环障碍、生殖功能低下等问题。

        在情志调节方面,厥阴经脉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能够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与分布,影响人体的情绪状态与心理状态。当厥阴经脉功能正常时,人体的情绪稳定、心态平和;而当厥阴经脉功能失调时,则可能出现情绪波动、焦虑不安等症状。

        此外,厥阴经脉还与生殖功能密切相关。它能够促进生殖细胞的生成与发育,维持生殖器官的正常功能。当厥阴经脉功能正常时,人体的生殖功能得以正常发挥;而当厥阴经脉功能失调时,则可能出现生殖功能低下、不孕不育等问题。

        当厥阴经脉气绝时,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状,“病人胸中发热,咽喉干燥,时时小便,心胸烦躁,渐至舌卷,睾丸上缩”,这些都是厥阴经脉气绝时的典型表现。具体来说:

        胸中发热、咽喉干燥:厥阴经脉气绝,心包、肝功能衰败,阴液耗伤,导致胸中发热、咽喉干燥等症状。

        时时小便:由于阴液耗伤,津液不足,患者可出现小便频繁的症状,但每次尿量可能并不多。

        心胸烦躁:心包主血脉,又主神明。厥阴经脉气绝,心包功能衰败,神明失守,导致心胸烦躁不安。

        舌卷、睾丸上缩: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恶化,患者可出现舌卷、睾丸上缩等严重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标志着厥阴经脉的气血已经严重衰竭,人体的生命活动即将终止。

        以上就是十二经脉气绝败坏时可能出现的症候。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并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往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当某一经脉气绝时,不仅该经脉所联系的脏腑功能会受到影响,还会波及到其他经脉和脏腑,从而导致全身性的病理变化。

        因此,在面对这类病情危重的患者时,我们应该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尊重,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同时,也要加强中医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临床水平和诊疗能力,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和社会。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虽然中医理论对于经脉气绝的描述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在现代医学的背景下,我们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和治疗。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