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就是地下世界,或者更为恰当的说应该是地心世界!”马斯克说完,开始操控起天启投射好的3D状地球图,一边指着地图,一边给李青枫和小寒解说道。
地球是一个平均半径为6371.004公里不规则的椭圆球体,这个球体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地球内部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结构,人类生活的地表也就是地壳的外表面。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而中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公里,这与地球平均半径6371公里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上地幔顶界面距地表33公里,下地幔顶界面距地表1000公里。而地幔再往内就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
以上关于地球结构的讲述,本来是枯燥无比的,但在天启3D地图的展示下,连小寒都听的十分明白。这时马斯克说道:“你还记得我们之前根据两个传送点的距离和数量,当时粗略的推算出这个空间的半径是3200公里左右吗?当时我就觉得这个数据有些眼熟,但不敢确认,没想到它就是我们地球地核的厚度!”
“教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在地核?”李青枫还是难以置信。
“千真万确!我们人类是将地核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外地核厚度约2080公里,外核是由铁、镍、硅等物质构成的熔融态或近于液态的物质组成;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是固态的。”马斯克将地核的构造图单独分解出来,怕其他人不明白,便继续解释道:“以上地核内部的数据都是人类推测的,因为人类是通过地震波来探测和推算地表之下的厚度和构造成分的,而地震波的横波不能穿过外核,所以只能推测。而天启却给了我们一个确切的答案,外核的确是由复杂金属构成的熔融态物质,而往内一两百公里的厚度后,就接近类似岩石的固态,再往内就是和地球表面类似的岩石土壤类结构了。我们可以将地核看成一个鸡蛋,我们现在生活在蛋白的内部,也就是外核的内表面;而我们看到的天空就是蛋黄的表面,也就是内核的外表面;至于中间的天空就是夹在蛋白和蛋黄之间的过渡层!”
“什么!这也太难以置信了!地球的内部居然有另外一个世界!”马斯克的讲解已经颠覆了李青枫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不仅如此,这个空间里所用的大地之母的原料就是从外地核的熔融态物质提炼出来的,难怪先知会将这种材料称之为大地之母,我们外面全靠那层熔融态的物质保护着。不过,我最大的疑问就是,这个空间是原本如此,还是说是被先知硬生生的改造成适宜生物生存的。”马斯克补充道。
秦天问道:“教授,如果不是我们主动被传送进来,发现了这里的一切,依靠人类的科技是不可能发现这里的吧?”
马斯克点了点头,回答道:“恩,先不说能不能穿过两三千公里的地幔,单是外核外面的熔融态物质就目前人类的技术水平,如果没有粒子空间传送技术的话,它的密度和坚硬程度,人类就是再发展一百年,也是不可能直接穿过的!”
提到粒子空间传送,李青枫忽然想到之前的问题,便问:“对了,教授,你之前不是打算问为什么天启能监控到地球上的信息吗?还有,这和我们被传送有什么联系吗?”
马斯克解释道:“这个就和天启监控的原理有关了。天启可以通过一切粒子能量来监控周遭的区域环境,我们之前都见识过天启的记忆回放情形,那个是在有固定的粒子传送点的区域内,拥有足够的恒石能量可以使用;而对于地球上的监控,天启可以通过地球磁场来获取地球上的信息,而地球磁场本身就可以当做类似经纬度的定位坐标,至于为什么能这么远监控到,这倒让我想起之前的一个关于地磁起源的猜测!”
关于地球磁场的产生,在科学界内一直是众说纷纭,这神秘的看不见摸不到的磁场,时时刻刻影响着地球上的生物,而人类的科技发展固然也无法离开对磁场的依赖。关于磁场的起源学说很多,例如永磁体学说、内部电流学说、发电机学说、温差电效应学说、电磁感应学说等等数十种说法,而在分析地球外核时,也有人推测地球磁场的形成可能和液态外核物质有关。
马斯克将这些背景介绍完后,淡淡的说道:“现在看来,我觉得地球的磁场真的很有可能和外核的大地之母材料有关系,如果这个理论成立的话,那么既然磁场是从外核发出的,那么天启系统可以监控地球数千年的变化,也变的合情合理!”
“教授,我开始有点乱了,这里的知识太多了!”小寒有些烦躁的说道。别说还在上初中的小寒,?就连秦天和李青枫也觉得被马斯克这么一解释,反而疑惑越来越多。
马斯克一开始只顾着讲,现在反应过来,挨个看了一眼,才意识到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并不是什么地质学家或者电磁学家,笑了笑说道:“哦,抱歉!给你们说的是有点多!说实话,上面我们发现的任何一点,无论地核学说还是地磁学说,你们每人带出去一项,都能让你们获得诺贝尔奖,而且还是近期内无人能超越的!”
当马斯克提到“出去”两字,李青枫连忙问道:“那么教授,我们粒子传送阵也激活了,天启也完成记忆恢复了,我们还顺利抵达了控制室,这是不是意味着我们现在都能回去了?”
别看马斯克问了一堆关于这个空间的问题,唯独这个问题忘记问天启了。马斯克连忙问道:“天启,我们可以传送到外部吗?”马斯克所说的外部是相对位于地核的孤独空间的外部而言的。
只见天启在地图上尝试发送了几次探测能量请求后,回复道:“只能完成随机传送,无法实现精确传送!”
众人一听都是大喜过望,秦天大呼道:“随机也行啊!那就是意味着我们能回去了!”马斯克却制止大伙先别高兴,还是问清楚为好。
一问之下,原来天启说的随机传送和他们之前从传送点附近往传送点传送时的随机不是一个概念,原因就是在传送点附近传送,可以保证被传送对象的空间完整性,也就是说不会出现将传送对象传送到岩石里面或者传送到高空中的情形;而往外部传送,外部粒子能量传送阵来和这里连接,只能说内部有能量将对象传出去,至于对象是在万米高空还是进入到岩石里面,就无法控制了!
李青枫听完后,惊叹道:“天启的传送机制好像我们计算机网络中的广播和单播,单播就是发消息仅到单个接收接口,这两个主机自己的通信是独立的;而多播就是不管接收者是谁,只管发送!难怪先知会在这里建立这么多的粒子传送阵。”
“不止如此,如果天启是依赖粒子能量的话,地球上现代化的无线电或者电磁能量要比一般能量都强很多,盲目随机传送的话,很有可能会被传送到飞机附近或者高压线的附近!我们死着出去的话,将毫无意义!”马斯克补充道。
刚刚还高兴的众人忽然都好像泄了气的气球一样,李青枫问天启:“天启,那有什么方法可以实现精确或者半精确的传送吗?”
天启在记忆中搜寻了数十秒后,才回复道:“一个是在外面建立粒子传送阵,天启自然会完成主动连接,然后天启触发传送后,可由外部的粒子传送阵提供能量来保证对象的完整性;还有一种就是天启需要重新绘制某一个区域的粒子能量地图,可以将对象传送至某一个固定高度范围上,实现半精确传送,但每次只能传送出一个对象,而由于地球上的电磁干扰较多,每次绘制预计需要2年的时间!”
众人一时没搞懂天启所说的后面,马斯克细问之下才明白过来,便对其他人讲解道:“天启所说的粒子传送你们可以这样理解,传送坐标就是一个x,y,z的立体坐标,而被传送对象也是用两个坐标构成的一个长立体,比如它要将人传送到地面,还有保证对象的完整性,那么人脚底的坐标要在传送坐标之上才能保证人不是被传送到了土壤中。至于天启所说的第二种方案,意思就是由于外面没有粒子传送阵的对接,它无法精确控制传送坐标的位置,更无法保证传送对象的两个坐标,只能将传送目的地的坐标的高度固定在某一个值。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我们可以找一片海域,让天启将高度固定在20米左右,这样我们可以避免传送到岩石内部,而20米的高度我们跌入水面也没什么伤害!但唯一的不足之处就是,天启需要反复计算某个区域的粒子能量,比如这片海域,今天有个轮船开过来,明天有个飞机飞过去,都会影响它的感应绘制;此外虽然说不太依赖外部的能量,但还是需要一定的粒子能量积攒,所以需要很长的时间绘制粒子感应线地图和进行能量积攒!”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