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沟,平坝,山腰,山顶,所有的稻田颜色由浅入深,层次分明,整个山川景象就像画师用彩笔勾勒的水彩画卷。立秋过后,变化巨大,不到十天,山上山下,有水稻的地方,都是一片金黄,真象黄金撒满了大地,金灿灿的。
靠河边的大田,方田,金板田,半山腰的月亮田大田,青岗林田,白云山顶的水稻田,落差400米,但颜色已经出奇的一致,金光闪闪,稻香扑鼻。
建军节民兵开会,民兵连长郭二蛋讲了话,召开了动员大会,号召全体民兵在训练之余要积极参加劳动,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把阶级敌人打下来。全乡民兵有500多人,全是男女青年,风华正茂,青春靓丽。对参加训练十分积极,从不拉稀摆带,对练刺杀,射击,掷手留弹都很上心,加上电影地雷战,地道战的上映,同志们思想己经进入战时状态,准备随时与敌人做斗争,为打败侵略者做准备,练好杀敌本领。加上电影红色娘子军的放映,女民兵个个英姿飒爽,斗志昂扬,不爱红妆受武妆,寸步不离演兵场。
民兵连长文化水平不高,但训练民兵还真有一套,队列训练,队形训练,五公里越野,练拼刺刀,等各种训练形式,不知他从哪里学来的,至今还是个谜,这民兵连长身体 魁梧,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是党培养的忠诚卫士。他领导能力也较强,民兵们最喜欢的就是实弹射击打靶。那可是真子弹,当时使用的自动步枪,56式自动步枪,即民兵们的伏地射击动作训练科目演习,他们用的都是中国的一代经典枪械——56式自动步枪。从这一把枪械中可以看到新中国成立这几十年来军队的一路风雨。
据悉,56式7.62mm自动步枪是中国仿制前苏联的AK-47基础上,改造了一些瞄准和导气等细节零件制成的。该枪采用缺口式照门和柱状准星结合,结构非常简单,性能和精度十分良好。因为木托结构采用的都是优质的白樟木、山毛榉木等,使得它耐腐蚀和潮湿的性能也很优秀。
该枪械一经装备部队,和56半自动(仿制苏联SKS)步枪并称为我军的“二件宝”。不但如此,它还发展了一系列班用机枪,首次使得我军装上清一色的“56子弹”,极大方便了后勤补给。56自动步枪还能很方便的调节成为单发或连发,在当时子弹尚不充裕的时代,具有很大的意义。
在56自动步枪的基础上,我军还发展诸如了56-1、56-2、qbZ56式步枪,这也是我军生产量最大的步枪。由于这种枪械的耐用性,甚至至今都有很多在装备二线或者民兵部队,在战场上单兵环境中有不俗的杀伤力。
此外,我军后来发展的枪族如61式、81杠等主装备枪械,都有它的影子。直到换成5.8mm的95式枪族开始,它才慢慢淡出大众视野。但现在的阅兵式礼仪枪支上,仍经常看到56式自动步枪和半自动步枪出现,可以说它自定型开始,贯穿新中国半个多世纪的军备历史。
而在后来的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争中退役老兵,他们回忆起这把枪械仍旧称赞不已,夸这把枪最大的优点就是“可靠”。一位退役多年的军人称,自己当年在越南前线用56式很多年,从未出现过一次故障,而且拿起它就有很强烈的安全感,不过后来部队换装了81杠,这种枪就慢慢退出现役一线军队了。
值得一提的是,56式自动步枪和56半自动步枪以及若干衍生型还统一配备了一把锻造工艺精良的三棱刺刀,这种刺刀经过过热处理,呈现磷白色,强度非常高,是当初前线近身搏斗时期的一把利器,能令敌人闻风丧胆,把我军的英雄气概和尚武精神传统发挥到巅峰,至今仍在中东很多国家被使用。
而在外国网站的武器视频上,也有枪械爱好者对56式自动步枪(出口版)这种上世纪中国制造的武器表现出来很大的兴趣,他们经过拆解评测构造认为非常简单和实用,且数次射击实验和夜间射击记录都比同时期世界各国的其他自动枪械表现优异。
民兵训的场地都在前锋5队晒场旁边,一是离乡武装部很近,400米不到,晒场旁有一地坎有一米多髙,只射击训练架枪的最佳位置,靶标就树在红包山下的干涸的渠坝上,报靶人员就躲藏在干涸的渠里,这样非常安全。打靶现场,县人武部教官向参训民兵详细讲解枪械构造、安全防范、射击要领等理论知识,以及靶位瞄准、卧式射击等技术要领。打靶中,分四人一组进行训练,每个射击靶位旁安排一名指导人员,及时矫正射击姿势,确保射击活动安全进行。
每次打靶活动为卧姿150米射击,每人各打5发子弹。随着指挥的口令,上阵、卧倒、握枪、瞄准、扣动扳机、击发子弹,清脆的枪声响彻训练场。整个打靶过程紧张激烈,秩序井然,民兵们认真按照操作规程,安全、有序地进行射击练习,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指令。
每次民兵训练都是5天左右,早出晚归,后面两天安排投掷手榴弹训练。手榴弹也是真弹,扔出去响声不小,要求投30米才算及格,在咱们的解放军当中, 投掷手榴弹的及格线是30米, 超过50米才能算优秀。 你可不要以为30米很简单, 如果不经过长时间的训练, 大部分都投不了这个距离。 这也能看出咱们的解放军, 对于手榴弹的应有, 有多么严格的要求。 不过咱们部队中自然有着异于常人的勇士, 我军最高投掷手榴弹的纪录, 据记载达到了102米, 这个距离目前都还保持着纪录。
投手榴弹的场所选在罐包山上,这个也是为安全训练着想,下面10米高的坎,只要扔下去了,无论远近就绝对安全,这些小伙姑娘,年轻气盛,个个及格,八成都是优秀,平时在生产队担背都来,一小小手榴弹小菜一碟,扔得无影无踪。这可是真实的,丘陵地带,平时爬坡上坎习惯了,扔手榴弹真不在话下。这些在当时既是民兵,也是红卫兵,所以表现积极,乐观向上,争当先锋。公社民兵在当时抗洪抢险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大松也喜欢看热闹,听说打枪,就与其他小伙伴一起去参观看稀奇,民兵不收队,小伙伴们不回家。
稻田里的稻子全身黄透,上沟下坝己全部成熟了,过了中元节,到处都响起了打谷子的声音,有的手工,有的用打谷机,打谷机比较快,省力,效率高,但人们分工合作,各施其职,女士们挥镰割稻,男人们用劲脱粒,矫健的身体,挥舞着稻穗呯呯嘣嘣,这就是传统的打谷声,体力好的就搞运输,将田里的稻子挑回生产队晒场,过磅交给保管员,粮食保管员负责翻晒全队的稻谷,负责统计数据。
田间地头,你追我赶,一片繁忙的景象,晒场上,人们将铺好的稻子定时翻晒,精心筛选。做到粒粒饱满颗粒归仓。割稻的,打谷的,捆草的,运粮的,翻晒的,用风车车粮食的,装仓的,过磅的,整个生产队都在一片有序的忙碌中。这是一幅活生生的太平秋收图,不亚于清明上河图。太平盛世,丰收在望。十里八乡,百里之遥,神州大地处处都是丰收的场景。粮食保管员率先晒出了几千斤新稻子,分到各家各户让大家尝一尝新米的味道,大田种的新品种,长势很好,产量高,首先让大家品尝大田的米桂潮二号, 这米口感极好,味道香。大田是本队的王牌田,光照好,水源好,土质好,面积大,便于耕作,无论机耕还是人耕都很方便。也是生产队里的一块试验田。这块田最大特点是比其他田同时播种的同类产品要早熟。每年吃新米都是前锋六队抢先,其他队望尘莫及,只有羡慕的份儿。这是生产队的一块宝田,当然还有金板田,切刀田,金板田象一块金板,切刀田象一把切刀,金板田在上比切刀田高一米五,正好在切刀田的刀口上,有利刀切金板之说,风水宝地,天造地设。太平六队的人从来不缺钱可能与这地形地名有关,上天与大地赐福,经济收入总是走在别人前面。
收割稻子首先收旱田,旱田种两季,水稻过后晒干板田种小麦或油菜,反正两季轮种,周而复始。收完旱田好让泥巴早日干爽,水田主要有储水功能,只种一季水稻,平时冬水田,一年四季有水,起保水储水作用,这丘陵地带有了冬水田大大缓解了人畜饮水困难的局面。收购水稻的速度相对比较快, 比其他庄稼利索,脱粒,捆稻草,晾晒就完事,稻草扎成一个一个的与稻草人大小差不多,这些稻草全部人均平分给大家,稻草留一部分给生产队喂牛,所以每个队都要扎草树,中间一根木柱搭一木架离地两尺高,以免受潮不吸地气,上面将稻草一个压一个堆起来,直径两三米,通常有三到四米髙,上面用草搭一顶防止雨水和冬天雪水,防止霉烂,这样冬天牛就有了饲料保障,扎草树的稻草全是长势好的优质稻草。生产队一般要留4到5个草树,保障让牛能过渡到翻春过后新草出来不断顿!
其余的稻草全分到各家,自行晾晒,自行保存,人们喜欢将稻草储存在竹林里,竹林有天然防雨功能,这样稻草储存起来比较干爽,不怕风霜雪雨,很是安全。也是家里小狗小猪休息的好地方,那里保温性好,冬暖夏凉,也是小动物的乐园。小狗住地就在草堆旁,这是他值班的地方,按时投喂,有了陌生人就报警,发出“汪汪汪”的声音。这是农村家家户户都会养的中华田园犬。个头适中,奔跑迅速,忠于主人,平时与人形影不离,非常受到人们的欢迎!
这段时间鸡鸭子很幸福,口福不浅,不缺吃的,所有的母鸡,母鸭都出奇一致,天天下一蛋,当时还没有一天下两个蛋的品种,但有下双黄蛋的现象!早晨从鸭圈里都会捡到蛋,不下蛋的鸡鸭子会受到人们的惩罚,一大群鸡鸭谁下蛋,谁不下蛋怎么分辨呢?人们自有办法,早上出圈的时候人们挨个检查,没有b超也没其他设备,眼睛也看不出来,确实也看不出来。一种最有效最原始的方法就用上了,就是用手摸他们的肚子就知道了,不生蛋的会被打骂,然后喂一些中草药,香砂养胃丸,等,再脸上抹风油精把他们刺激清醒,这些办法还真管用,两三天不生蛋的也生蛋了(对鸡公公鸭无效)。鸡鸭蛋可是宝,当时是农村农民现金的重要来源,所以老鸡老鸭那个时候农村到处都是,不象现在特别稀缺。
家家户户分到了生产队的新稻谷,人人脸上乐开了花,大松家七口人分了二千八百斤谷子,创历年生产队分粮最高纪录,这是基本口粮,队里粮仓还要留三千斤储备粮,还要交一万多斤订购粮<征购>。今年算是丰收了,家里有了粮,人们心不慌。
第三季蚕茧也上市了,这季蚕茧也大个大个的,由于天气好,桑叶供应充足,蚕宝宝个头大,蚕茧也就相对漂亮,产量并不比春季少。也可以给生产队带来一笔不小的现金收入,大松爸爸又接到蚕茧站的通知,让他去上班,其实也就是临时工,大约15天,反战生产队不农忙也闲了,也没有其他什么多余的事要干,大松爸爸也就按时去了石垭场蚕茧站上班。上班以后,他每天要给生产队交八毛钱,可以赚十分工分, 有了工分,年底才能分到储备粮。
生产队总是有忙不完的,从早到晚不是这样,就是那样,就没有闲着的时间,其宾很多事可以不做的,就是混时间挣工分,这也就是大锅饭的弊端。
大松爸爸去了茧站上班五天左右,妈妈还是关心爸爸的身体,带着大松去看望爸爸,当时没有班车,全程走路,到了茧站已是中午,大松第一次看到爸爸烧煤炭,炉中熊熊的大火,发出耀眼的强光,把爸爸脸照得通红。红红的皮肤冒出颗颗汗珠,身上的汗如雨下,滚烫的汗水打湿了衣裳。这活儿好玩一定很辛苦。中午饭还不错,有辣椒炒肉,比农家饭好吃多了,大厨做的饭不会差到哪里去。爸爸身体还不错,吃完午饭,妈妈带着大松往家里走。第一次走这么远去看爸爸,大松也没有感觉累,很是兴奋,一路小跑,妈妈还追不上。前面来了汽车,大松既紧张又兴奋,可能是慌乱直奔路中间,好在妈妈眼疾手快一把把大松拉到了公路边,才得以安全,妈妈给大松说那是汽车,看见了要让开,让到路边。这是大松第一次见到汽车,觉得汽在很大跑得很快,第一次见,记忆很深,老解放牌卡车能拉5吨。过了枣儿垭乡村公路就没有见到汽车了,当时这条路十天八天也见不着一辆车。下午的阳光还是炙热,好在有微风吹拂,秋天的风还是有些凉意,一路走动,脸上还是感觉凉快。
娘儿俩很快又回到家里了,大松走累了,躺了半小时,又恢复了体力,把今天的所见所闻讲给幺姑和爷爷奶奶听。他们也聚精会神地听大松第一次摆龙门阵,说得有鼻子有眼,条条是道,说中午有肉吃,还很好吃,还看见了汽车,第一次见到了电灯,反正很新鲜,幺姑也夸大松聪明,记心好。大松还拿了水果糖给弟弟吃,弟弟也很高兴,有了糖吃弟弟哈哈大笑。
夕阳西下,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又收工回家了,田野里是刚刚耕作了的大地,和还未收获的庄稼。傍晚温度也渐渐降下来,给人们蒂来了丝丝凉意。月亮也从白云山升起来了,高挂在深兰的夜空。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