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队刚刚分完一条猪,大家也过过肉瘾,回锅肉,红烧肉,炖肉,粉蒸肉,自己怎么喜欢吃就怎么吃,快到年底了,也辛苦了一年。
今年收成还不错,所以生活也不能亏了自己,川北粉蒸肉,香味飘宇宙。说起川北粉蒸肉,笔者嘴里就流口水,垂涎欲滴。先说一说川北粉蒸肉的做法,粉蒸肉(又叫炸肉)味道香美,油而不腻,是营养丰富的一道美食,在七十年代,他不单单是食品,准确的说他还是补品。
川北粉蒸肉的具体做法:
五花肉500,糯米粉200克,胡椒粉少量,盐巴适量,十三香,味精,红苕两斤(可多可少)。
1 将五花肉洗净切片,七八厘米长,四五毫米厚,用料酒<白酒也行>,加上姜丝码味<腌制>20分钟待用,
2将糯米粉,胡椒粉,盐巴,味精,十三香和均匀,待用
3将码好味的五花肉放入糯米香料粉中裹粉,越厚越好,
4将洗净的红苕放入蒸笼,没有蒸笼放锅底也行,现在有电饭煲更方便,
5将裹好粉的五花肉铺在红苕上,剩下的糯米粉可以完全倒盖在肉上面,盖好,开始烧火蒸肉,(没蒸笼的,下边倒一点开水,低于红苕的位置)。
水开后蒸20分钟即可食
用,软香可口,对身体大补。
这段时间好事连连,队长决定把仓库的菜籽拿去榨油,榨完油分给社员,仓库卖给国家卖了两千斤,生产队留了两千斤,留的就是给社员们的福利,今年菜籽丰收,仓库留得最多。由二十多个社员挑到公社农机站榨油,全自动榨油机,全速开动,工作人员很惊讶,“快过年了,你们还有油菜籽,”“我们队一直很忙,压倒仓底了,这前几天才发现,发现晚了就坏了”队长忙说,当时油料作物很紧张,生产队有多少,国家订购多少,全卖给粮站社员吃什么?队长们也就多了个心眼,反正交油菜籽与其他队比较一下,上下差不了多少就行了,把成色不怎么好的全卖给粮站,实在不顺眼的,花八分钱就把它变漂亮了,神仙也不知道是怎弄的,所以我们生产队的油菜籽是最漂亮的,获得粮站工作人员的夸奖。过去将近半个世纪,现在解迷一下油菜籽旧貌换新颜的流程,及操作方法(当故事听可以,严禁模仿)。生产队将油菜籽晒干后进行筛选分级,一二级交粮站好价钱,三级品基本没人要又榨不出油,扔了怪可惜,又智多星想出办法,给次品菜籽上色,这智多星就是和大松爸爸管粮食的伙伴,平时注意不少,也挺机灵。当然次品油菜籽不是很多,整个队也就三四百斤,主要是天气原因造成的,表面有点霉变,出油率低,没有卖相,不得以想到了染色。花了8分钱买了两包墨粉,挑了两桶井水加入黑粉,染色剂就兑出来了,将晒干的油菜籽放入染色剂中搅拌捞出晒干即可,这一下给次品油菜籽华丽转身,身价稳居价首。这件事生产队内部还表扬了两位管理员,每人奖励一包香烟,天平牌两毛线,皆大欢喜。
榨油坊的工作人员也不多说,心知肚明,开足马立只管榨油,这年尾榨油除了粮站有,这生产队来榨这么多油还是头一次。下午三点多,榨油圆满结束,队长给几位工作人员一人一瓶香油,这黄灿灿的,香气四溢,工作人员高兴得不得了,表示感谢。在收加工费时,生产队就捡了大便宜,木身该150元,由于送了几瓶油,就给了点柴油钱,当时柴油2角7每斤,反正就付了50元加工费,大家都有福利,关系又进了一步。
社员们高高兴兴挑油回家,油饼留给生产队饲养员喂猪,菜籽油人均分配,还真不少,人均分了四斤,生产队留一点做储备粮油(老规矩),大松家分了30斤菜籽油,这一下过年不缺油了。全队人高兴得不得了,分油的场面可热闹了,全队有四十多户,人们提着各种容器来分油,当时没有塑料桶,也没塑科盆,一是市场上没有,二是没有闲钱消费,只是各单位偶尔看见有塑料制品,还是供应的,有指标或凭票,不是想买就能买到的。
当时装油的容器,大多都是油罐,一般能装5到10斤,油罐就是陶瓷制品,经济实惠,物美价廉,一个罐子几角钱,弱点就是易碎,经不起外力碰撞,一不小心就碎,名负其实的易碎品。油罐造型各异,颜色多种多样,有的油罐传承几百年,还有不少是明清时期传承下来的,油罐,老百姓储存食用油的罐子,冬天装猪油,夏天装菜籽油。一般放在固定地方,而且比较隐蔽,所以能保存几代人甚至几百年,也相当于传家宝,有景德镇的,有哥窑,宜春紫砂壶也有,到了百姓手里基本都是油罐,无论哥窑弟窑,能装食用油最重要!分完油,都快到晚上七点了。
川北人有个习惯,无论是猪油还是植物油都要炼油后装油罐保存,这是一传统,炼过的油经过高温里面水份全除掉,这个便于储存,延长储存时间,这个方法至今还在用!
大松妈妈炼油,就准备一盆面糊,切上前几天队里分的猪肉,放上香料,待油温七成热,就开始下炸锅,这种炸制品川北叫做苏肉,口感好,很香,油而不腻。既可以干吃,也可以煮苏肉汤吃,两种吃法各有千秋!也容易储存,特别是在那个没有冰箱的年代。
冬月初,大雪前几天,生产队把其余准备出栏的猪也按计划宰了,全部分给社员,人均分了十多斤,今年生产队,粮食丰收,六畜兴旺,是真真正正的一个丰收年。
队里分肉,各家各户也要杀年猪,今年杀猪地点在山湾堰塘旁,摆水桥头,生产队杀年猪的固定点,有大汤灶,水源条件好,场地宽大,是杀年猪的不二选择。今年四五六三个队都集中在堰塘旁杀年猪。与往年不同的是,往年一条猪小边交国家,大边自己吃,如果想留一头整猪,必须要上交一头毛猪给国家,凭毛猪证可以吃一整猪,今年略有改变,如果想吃一头整猪,交30元钱现金就可以享用一头整猪。今年天气晴好,不下雨有暖阳,人们背着柴火,手牵大肥猪,直奔杀猪场,杀猪场上热气腾腾,烟火缭绕,杀声阵阵,这好似一场战役已经打响。林氏父子,手起刀落肥猪很快躺平,紧接着穿皮打气,人工用嘴吹气,然后放入热水中烫毛,10多分钟,一头猪就搞得白白净净。两人杀猪,多人配合,一上午杀了20多头大肥猪。人们背起猪肉,高高兴兴的回家进行下一流程,腌腊肉,做香肠,炼猪油。这些都是杀完年猪后,紧接着要做的事情。一般的都在一天之内完成这样肉的口感才好。
杀完年猪生产队又开始开放封山林。人们在划分的柴山上拣柴割草,但是松树白树不许乱砍乱阀,其他的杂木可以拿回去当柴烧,一般开放的时间大约就是五天左右,第五天,所有的人都要上山去砍柴,四五天砍到柴,一般人家里做燃料可以用上七八个月。当时的没有煤气,没有煤炭,也没有电,全靠山上的植物做燃料。
在空闲之余,爸爸用石头打了一个炉子,专门用来烧柴火,用其实也可以用来烧煤炭,这种炉子烧起来火很旺,很节约,用一斤柴可以烧开十斤水,一般的就是快速的用,也是临时性的用,但大多数时间还是烧土灶。
家里的阳沟也开始起了,这些肥土挑起来全部做堆肥,大松爷爷又在附近的坡上去挑一些青草皮回来,倒在阳沟里,为下一年的堆肥做准备。因为年底雨水少,天气干燥,做堆肥容易干。这段时间也是花嫩竹子的时间,为下年的绳子做准备,挂腊肉也用得上,年头岁尾,很多事情都上来了。
这天中午又来了货郎,卖小百货,针线,扭扣,火柴,火石等,附近的邻居也懒得上街,就在这里买,跟街上的价格一样,贷郎生意今天不错,大概卖了六块钱,收拾好货,又到下一个院子去了。小货郎走了,挑面的又来了,是陈家湾挑面的,和车四队的,一斤麦子,三两面,这次又调换了五六斤面,川北人,晚上吃面条。这已经是习惯。挑面的小陈走了,卖醋的老贾又来了,来的正是时候,今天晚上的醋汤面又有了保障。卖醋的老贾刚走开,换料子的又来了,这换料子的是福星黄溪桥的, 多了一捆盒子,三斤料子换一张草纸,这些草纸是敬先人用的。院子里有好几十斤料子,也够这个换料子的,挑一挑了。当年全是步行,没有汽车,没有公路,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没有通信设备。找人办事就是只有跑腿,面对面的通知,不论是五六里还是五六十里,都是这样不行,当时特别费鞋。由于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便,想做的生意也没法做,外面的运不进来,家里的运不出去。造成物质无能流通,所以人们也只有受穷。
大家正忙着的,又来了两个人找大松爸爸看病,两个人也不是气喘,也不是咳嗽,这段时间上厕所困难,大宋爸爸给他们拔了没?也询问了他们这段时间的状况,由于天气冷,又杀了年猪,大家这段时间吃辣椒炒肉的时间比较多,又加上喝了高度白酒,上厕所大便拉不出来。这一下可急了,大松爸爸心里也有了主意。叫他们多喝水,一天喝个六七杯,渴也要喝,不渴可也要喝,另外还抓了中草药给他们,他们回家熬水喝,明天早上都可以见效!只要能上厕所见效就停止用药,不然有一点伤身体,两人个人是一对父子,是他父亲生病。大松爸爸的书也比较多,日常生活中吃喝拉撒的一些疾病,他特别关注。你这些是常见病,而且有些是慢性病,特别困扰普通的人民群众。有些人长期吃药,搞得家徒四壁,大松爸爸本着做好事的目的,学一些本领,能给大家轻松的治病。大松爸爸特别爱看书,晚上睡觉有时也要看一会儿才睡得着。日积月累在脑海里对一种病有多种解决方案。现在的方法当然简单,解不出大便,直接用开塞露两分钟就搞定。但是为了治本,最好使用中草药,<金银花,野菊米,蒲公英,大青叶>那个时候一般的用黄莲,中药黄芪黄白,可解心中热!现在用聚乙烯二醇和乳果糖,两种药用了,马上就好,大便通畅。妇女儿童均安全!特殊情况辩证施治,如有用药,请到当地咨询药师!
六七天后,腊肉也开始熏制了,自治腊肉,这是川北的一大特色,南北的腊肉就是肉香味美,油而不腻。全国人民都非常喜欢,就是现在也很多人喜欢吃四川腊肉。
街上逢集大松的爸爸去卖了竹锅盖,买了两只手电筒,可是家里的第一样家用电器,因为夜星要去守红苕轮流守护,必要买手电筒,这样晚上走路就方便多了,就不怕吹风下雨。
小 山村在发生改变,人们的生活也在发生改变。山村里的喇叭还是按时的叫,按时的停,每天都那么准时,声音那么的洪亮。晚上七点,公社广播站播放重要通知,重要通知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