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完白云山上的农活,各队也正式开启小春播种模式,山顶上的忙完,也算算完成了一大任务!生产队紧接着就是开启大忙模式,首先是挖红苕,每个组每天有相应的面积,红薯是高产农作物,每家每户能分不少,每天都大挑小挑往家里运,晚上搞到八九点才运完,一眼望去,到处都是灯笼火把,山腰山顶,平坝半坡,有苕地的地方就有火把,有火把的地方一定在分红苕。天上星星亮晶晶,地上赶路有油灯。也有用火把的,反正能照亮道路的都用上了。这才是真正的星星点灯,照亮了人们的前行。这样的日子一般持续十天左右,地里所有红薯全部起完,全生产队进入播种模式。大家把分到家的红苕,先进行分级处理大的,好的优先下地窖,地窖在前一段时间己经清理干净,虚位以待,等红苕的到来。红苕从地里运回家,清理干净,两三天后与家中室温保证一致就可以下窖了,一般每个苕窖装满七成左右就是最佳,必须留一部分空间!储存起来的红苕也就最安全,可以让空气流通,红苕更容易保鲜。
今年的红薯多,所以除了给猪当饲料外,还用一部分来磨苕粉,大家都是在收完工以后干这些事,川北苕粉相当出名,当时全手工制作,没电,没机器,家家用手推磨制作,这个想吃苕粉全都自己操作,拿钱很难买到。
先将红苕淘干净,用刀去皮,把红苕剁成小颗粒,放在石磨上磨,磨完后,就用滤网把磨好的苕浆过滤二至三遍,上面就是苕渣可用来喂猪,下面的就是苕粉溶液,这苕粉溶液沉淀一晚上,把上面的清水排掉,下面的就是苕淀粉,再经过两三次,甚至更多次的晾晒,白白的苕淀粉就出来了,苕粉炸苏肉很好吃。
也可以制作粉丝,把苕淀粉水合均匀适量,有一定流动性为好,准备一锅沸水,还有做粉的专用漏勺,把流动性好的淀粉团子放入漏勺中,用右手拳头拍打淀粉团子,粉丝就从漏勺中慢慢流入锅中的水中,再煮一两分钟捞起来晾干,粉丝就制成了,这样的粉丝劲道,不烂,炖猪蹄用这种粉条,效果更好!
一到这个季节,人们只要有时间总会制作一些红薯粉,好吃而且还可以长期保存,放在市场上也是畅销品。
一边干农活,晚上还要做手工,这是本队的特色,食品站又下来订单,让大家做肉篓子,价格两元,一共要500个,各家各户都带头制作,这是本队的手工业,竹编器物,白天地里干床家,收工回家编竹笆,是当时真实的写照,人们反正很勤劳,为了增加收入,确实很展劲很给力。早上一早,每天加班加点,可以做上两个,有4元钱的收入。全生产队有二十来家人可以做,这也是本队的第二技能,本队家家有竹林,原材料无须用钱买,可以无限制满足,只须动动手就可以挣钱了。竹编工艺成了本队的一大特色,附近几个乡都家喻户晓。
生产队分红苕按实有人口均分,无论年龄大小,都一样,这就是集体时的红利,大松的妹妹五月份出生的,刚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所以吃高价粮,比正常人口价高百分之二十,年底决算就要补差价,按当时标准每年要补五六十元,到现在废止<计划生育政策>刚好40多年。
挖红苕,播种小麦,栽油菜,是这个月的关键农活,早收早播,早播早收,抢好天时,不务季节,不务农时,旱田栽油菜,旱地播种小麦,地边栽种油菜籽,和豌豆胡豆,田埂上也种胡豆,坡坡台台一律不放过,能种侧种,能播必播,不让一寸土地荒废。
一九七七年也时划时代很有进步意义的一年,全国上下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形式一片大好。
4月15日,《毛泽东选集》第五卷开始在全国各地发行。当时每家每户都领了一本《毛选》第五卷。
7月16日至21日,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恢复邓小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的职务。
北京民众大游行,庆祝十届三中全会召开。
8月12日,中共十一大在北京举行,到会代表1,510名,代表全党3,500多万党员。华国锋作政治报告,叶剑英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邓小平致闭幕词。华国锋当选中共中央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当选副主席,这五人组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8月13日至9月25日,全国高等学校招生工作会议决定高校招生采取统一考试、择优录取的方法。
8月30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总统铁托访问中国。
9月9日,北京举行纪念毛泽东逝世一周年及毛主席纪念堂落成典礼大会。
9月29日,黄华在联合国大会上阐述中国对世界局势的原则立场。
10月12日,从1966年开始废止的高校招生制度正式恢复。全国共有570万青年报考,27.3万人被录取。从此我国恢复了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制度。
一九七七年是非常进步的一年。国家在发展,农村也在发展。
11月20日,农历十月初十,大松妈妈的生日,过生自然有一桌风盛的饭菜,一年一次,必须重视,奶奶炒了菜,还磨了豆腐,割了两斤肉,当时的肉,八角钱一斤,价格国家统一,不议价,回锅肉,粉蒸肉,一样不少,家常豆腐,麻婆豆腐,也端上了桌,这顿午饭非常丰盛,准确说是味道好极了。冬小麦己基本播完,油菜移栽也接近尾声,生产队九月份播种的萝卜己经开始采收了,大家开始制作泡萝卜,萝卜干,腌萝卜,萝卜夹,萝卜夹炖猪蹄特别好吃,别有一番风味,制作萝卜夹时,挂在李子树上,远远望去,好象树上歇满的白鹭鸟,十分壮观。
生产队的养猪饲养员也在加紧的给猪吹肥,今年还得杀五六头肥猪,这是基本要求,每年都应该保持上年的水平,现在搞了一些配合饲料,猪儿自然长得快,长得肥,饲养员年年换,也没固定,这猪大猪小,还与饲养员关系不小,养得大,养得好,说饲养员血财好,运中带猪财,这个说法看似不科学其实还真科学,因为会养猪,养好猪,认认真真,踏踏实实,这不就是带财吗?
星期天,孩子们与往常一样,可以帮生产队放牛,可以给记两工分,记在大人名下,年底可多分粮。有了这帮放牛娃,河坝上就更热闹了,读书郎变放牛娃,整个河坝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小溪本身很浅,两旁长满了绿色的嫩草,孩子们主意多,就直接将牛放入小溪里,让牛自由吃草,牛头左右开弓,两边的草全进肚里,娃娃们也很聪明,就直接骑在牛背上,牛儿悠闲自得,孩子们还可在牛背上看看书,直是一举两得。四五个孩子,牛倌老李给他们一人一头比较温和的牛,犟牛的话怕孩子们根本驾弩不了。上午去领牛,天黑前把牛交回牛圈,其它也没别的要求。但一定注意安全,不要往危险地段放。孩子们只管高高兴兴领牛,其它的并不q
重要。因为孩子们也想骑一骑牛,感觉挺舒服,有一点骑马的体念。二狗子是放牛娃中个子稍小的一个,牵了一头水牛,体型大,湿顺,一般不护草<靠近他的草料会用头拱你,或进攻你>,二狗子平日里也放这头牛。上午放了一上午,下午又放,就在返回牛舍的时候,二狗子牵这头牛出状况了。过淌水桥时,牛一脚踏空,掉进河里,刚好落在冲沙洞口,正好把牛给吸住了,这牛动弹不得,水也流不出去,小伙伴们急了,赶快去找大人们帮忙求救,可都大人都在山坡上干活,离河坝还有一段距离,几个放牛娃站在岸边面向山坡高喊“快来人啊,牛儿掉进电站了,快来人啊,牛儿掉进水里了”,水面越来越高,不到一会儿,水面已经没过了牛头,等人们赶到找来绳子准备救援时,二狗子放的那头牛已经没气了。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两边站了不少看热闹的。“这地方怎么能牵牛过,几百斤的大家伙,这上面是青石,不把滑(易打滑)”,小孩子们哪懂那么多,初生牛犊不怕虎,估计不足,才酿成这次事故。牛死了还得打捞起来,副队长安排了两个水性好的小伙子下去,用绳子绑定牛身子,用了半小时绑了四条绳子,人们站在岸上十多个人一起提绳子,水淹没了牛由于浮力的原因,大家一起使力,很快就把水牛打捞上岸了,二狗子妈妈正在地里干活,也从地里赶到河坝,一看这场面哇哇大哭,二狗子也跟着哭了,娘儿俩在岸边哭得死去活来,天昏地暗,好象从未有过这么伤心的事,队长老婆碧青走过来,劝说道“嫂子别哭了,牛死都死了,一头老牛,眼花看不见路掉下去了,又不是推下去的,也不能全怪你,大不了二狗子今天就白放一天牛,不要那两个工分,不哭了,别伤了身子”,娘儿俩听她这么一说,哭声也就越来越小,最后终于停止了哭叫。这可是一件棘手的事,牛死了怎么处理,副队长听老婆这么一说,眼睛一亮,“这老牛死了就死了,本来生产队也计划买两头小牛,现在正好可以提前去买了,这牛杀了分肉。安排了几个人就地处理分肉,让大家长个记性,就在这河坝里分。应了那句想吃牛肉就往岩下推。分完肉就晓上十点了。由于又要买新牛,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夜深了,山村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偶尔传出来几声几声犬吠声,官窖的守护工者也照常进行,生产队公棚也是常年值守,从不间断。
陕西略阳高山村,自从木匠一行来到高山村,他们在队长老吴的安排下,就住在生产队的学习室旁一间储物间,收拾得干干净净,自己带上有棉被,木匠把床位弄好,基本可以暂时栖身!呆了几天,他们就开始给家里写信了……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