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历史震惊了古人都在刷视频无防盗第89章 僵尸

第89章 僵尸

        【#僵尸与旱魃#】

        【春风拂面柳丝斜,正是个尸变的好时节。】

        大秦。

        “嗨,听着还挺押韵。”始皇吐了个槽。

        僵尸:僵而不腐的尸体。

        旱魃:需要祭祀的旱神。

        “这两个还能扯上关系吗?”

        若遇旱灾,就需要天子亲自祭祀旱神求雨。

        【其实关于僵尸的诡异传说,出现的并不是很早,它诞生于唐宋之际,到了明清时期才开始大肆传播,成为了可止小孩夜啼的怪谈之一。】

        【唐·《卞壶尸变》:盗发卞壶墓,壶尺僵,发鬓苍,白面如生,两手悉拳,爪甲乃长穿达手背。】

        【旱魃一开始也不是僵尸,不过,把旱魅作为僵尸的决定,也不是人民群众脑袋拍就想出来的,它源于当时民间普遍流行的打旱魃习俗。】

        【打旱魅: 掘新葬墓家,将尸体拖出,残或焚其肢体,也称‘斩旱魃’、‘打旱骨桩’、‘焚旱魃’。】

        【而这种习俗可以一路追溯到上古时期的魃神信仰。

        旱魃最早见于《诗经·大雅·云汉》:旱既大甚,涤涤山川,旱魃为虐,如恢如焚。】

        【这个时候的人们对于旱魃,态度大体上还是比较敬畏的。】

        【《山海经.大荒北经》: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

        【来自天上身着青衣的神女‘魃’帮助黄帝大战蚩尤而下凡,总的来说不算是太坏的形象,所以早期民间的祛魃方式也更偏向于仪式性的祭祷和祈吉。】

        【大体上有两种,第一种是故意给她带错路。】

        【《山海经集释》:令神北行。】

        【巫师做法之后就会跟旱魃说:“姑奶奶,您往北走,你要问哪里算北?当然长城往北才算北,毕竟这种好东西那不得跟友邦分享一下。”】

        大汉,长安。

        “你们会吗?”刘彻扭头问向楚地官员。

        众人连忙摇头,不会,听都没听过。

        和巫蛊之术沾上,不死也得脱成皮。

        “唉……”刘彻叹息一声,顿了顿说道:“差人去楚地找找。”

        “姨夫,下咒法能咒死匈奴吗?”霍去病嗤笑一声道:“真是可笑。”

        随后跃跃欲试的说道:“让我上吧,姨夫。”

        刘彻瞬间脸黑了,混小子,果然像朕,天不怕地不怕,连朕都敢骂。

        “朕当然知道!”

        “试试呗,又不需要钱。”顿了顿,想起天幕所言。

        “这叫科学与玄学并用。”

        刘彻一挑眉,随即笑道:“朕本来是打算允许你去草原历练历练的。”

        “但刚才你骂朕,朕不开心。”

        “你就踏踏实实去海军待着。”

        霍去病算是知道了什么叫皇帝不喜欢忠臣。

        “你个大昏君!”

        “忠言逆耳利于行!”

        “你连劝谏……”

        卫青已经捂住了霍去病的嘴,别骂了,陛下拳头都握紧了。

        群臣:打他,打他啊!

        “哼,朕不和你个小屁孩计较。”刘彻扭过头去,冷哼一声,握紧的双拳又松开了。

        群臣:未免太过偏爱了,呜呜呜。

        【第二种是民间的祭尸法,通过举行类似‘十日灸杀’的巫术仪式来达到祛魃目的,所针对的是类似‘女丑之尸’的对象。

        要注意这里的尸,不是尸体,而是神主,可以理解成被神上身的对象。

        《康熙字典》:女丑之尸,神象也,古者祭祀皆有尸以依神。】

        【这种“尸”后面逐渐被木雕、泥塑或者纸糊的神像替代,如近代的某些偏远农村还保留着的晒旱魃习俗。

        在大旱之时,人们用纸糊一女人像,悬挂于高杆上,任太阳暴晒以祈雨。】

        【但是到了后面,人们对旱魃的情感就由敬畏慢慢变成厌憎,旱神也变成了旱鬼。

        祛魃方式也不再那么讲道理,而是选择直接溺毙或者关门放虎。

        《后汉书.礼仪志》:耕父、女魃皆旱鬼,恶水,故囚溺于水中。】

        【在河南南阳汉画馆,就有许多虎吃鬼魃或者吃女魃的画像石。

        即使是在今天,河南一些农村里还有这种习俗,当久旱不雨时,就传闻出现了‘旱鳖’或‘旱骨桩’,想要下雨,人们就要执杖举刀,赶杀旱鬼。】

        【当然,旱鬼哪有那么容易遇到,所以倒霉的往往是新下葬的尸体。

        至于为什么一般选新下葬的?

        别人下葬都不闹旱,就你下次闹旱,那不把你的坟扒谁的坟?

        《明史》:旱,即伐初葬者冢墓,残其肢体。】

        大明,洪武年间。

        “咱不是在大明律明令禁止这种行为了吗?”老朱怒气冲冲的对着官员喝问。

        “是不是你们没有严格执行!”

        官员也是有苦难言,陛下您也是苦出生,还放过牛、当过乞丐……

        这是我们严不严格执行的问题?

        马皇后刚想劝,就见朱元璋打了个眼神。

        马皇后瞬间明了,嗨,又想找个理由吓唬一下官员。

        【而且人们渐渐发现,开棺不腐的尸体往往都是干的,那怎么人家都烂了,就你不烂呢?

        是谁指使你不烂的?你不对劲。

        于是乎,旱魃的形象就逐渐从女神变成了干巴巴的尸体。

        人们从打旱魃逐渐变成了打干尸,称为‘打旱骨桩’,每当大旱来时,就会有至少一个坟头倒霉。】

        【选坟头也很讲究,一个是以火照新葬坟,如有光焰,掘墓后死人有白毛变体,那就是旱魃。

        再一个是别的地方都旱,就你家坟头土湿,那应该也是旱魃,直接刨坟开棺,钉尸焚天。

        《旱魃辨》:辄以新冢上微湿者,即以为魃。】

        【当然,谁家也不喜欢被刨坟,清嘉庆年间,山东高密就有一个村民因为被刨坟怒而告官,一直闹到了刑部。

        官员人都麻了,这案子根本没有先例能参考,最后直接判了个带头扒坟的一个死缓。】

        清朝,嘉庆九年。

        山东高密李宪德的新坟并烧毁尸体用以求雨,李宪德的亲属阻拦不得,十分悲愤,将掘墓的人全都告上公堂。

        县衙没法判,一级一级往上推。

        这起案子到了刑部,刑部如天幕所说一般麻了。

        不判吧,挖坟了。

        判吧,几百年民间都这样过来的。

        没办法,案子又摆在嘉庆的案头。

        思索半天,最后带头掘墓的仲二被判以“拟绞监候”罪。

        为此嘉庆降诏修法:“僵尸久变旱魃之说,本属无稽之谈,乡曲小民,为谣言所惑,做出掘墓毁尸,伤天害理之事,情节殊为惨酷。”

        【基本上来说,把旱魃和僵尸结合起来这种行为都是在较晚的明清时期才开始出现,那么在这之前有没有僵尸?僵尸又是怎么出现的呢?

        其实我们去查阅文献的话,僵尸是有一个非常清晰的从‘不腐作祟’到‘出棺害人’的成长流程的。

        《明清旱魃叙事与魃鬼事象异化的社会机制》:僵尸的枯干形状,也令人联想到干旱和造成旱灾的旱魃,那么,其与旱魃的联系就更加昭然若揭。】

        【在唐代之前,人们对于僵尸的描述并不是诡异而是凄惨。

        在那个时候,僵尸所代表的惨烈程度基本上就等于人相食。

        《史记》:僵尸千里,流血顷亩。

        《旧唐书》:合境凋残,僵尸相属。

        《文苑英华》:僵尸血流,胔骼成岳。

        从字符里就能看得出来,满本都写着:百姓苦,苦啊苦。】

        【那个时候人们已经对于尸体不腐这个事情有了一定认知了,那就是非常的不吉利。

        《异苑》:盖亦僵尸,数千年不朽者。】

        【我们中国人的死后观念受到先秦两汉‘尸解升天’观念的影响,尸解虽然不如白日飞升,那也是一种顶好的去处。

        一个人死了之后,如果不走白日飞升的路子,那最好要腐烂的只剩下个衣服。

        比如《洞仙传》中所记载的尸解仙:要不就是开棺无尸,要不就是只剩空壳。

        因为按尸解的理论,只有先托形尸解才死后复生。

        《后汉书.王和平传》:假托为尸以解化也。】

        【如果你只是单纯的尸体不腐,那一定是有什么大怨气,大冤屈才让你既不想升天,也不想复活。

        比如陕西有位妇人,年芳十九,为了对抗包办婚姻,不惜毁容明志,最后被亲人诬告而死,死后尸体上乌鸦盘旋,盛夏暴尸十日不腐,搞得境内全年无雨,最后太守以少劳之礼祭祀,才得以安抚。

        《十六国春秋·陕妇人》:此妇毁面自誓终身不嫁……其境乃经岁馀不雨,设少牢以祭其墓。】

        【还有石虎作祟的故事。

        《资治通鉴》:俊梦赵主虎啮其臂。

        说暴君石虎死后10年,鲜卑前燕皇帝慕容儁梦里梦到石虎咬他,气的他他发布悬赏找石虎尸身。

        《资治通鉴》:得尸于东明观下,僵而不腐。

        发现尸僵不腐,慕容俊大骂:一个臭老外还敢吓唬你皇帝爷爷。

        《资治通鉴》:死胡,汝敢怖生天子。

        最后疯狂鞭尸,投入漳水。】

        永和四年九月,慕容皝去世,世子慕容儁继承燕王位。

        建武十四年,病重的石虎强撑着身体,因为他已经决定舍弃天王名号,次年登基称帝了。

        “咳……慕容儁!!!”经历骨肉相残的石虎,立石世为太子,以刘昭仪为皇后。

        “朕要将你活刮了,炖一锅肉汤。”

        【我们可以发现,一般只有生前不爽的人,才会成为死后尸身不腐的僵尸,而且能够作祟致灾,但并不会自己从棺材里爬出来。】

        【可是到了唐代就不一样了,唐代人发现有些僵尸已经能从坟头里爬出来了。

        比如有个叫李虞的人喜欢骑马打猎,有次傍晚打猎,追着猎物进了一个坟林,结果撞到一个巨人观的僵尸挺动其眼直视他,从此之后,李虞完美戒掉了打猎这个习惯。

        《纪闻》:有死人面仰,其身洪胀,甚可憎恶,眼仍光起,直视于虞。】

        【当然,如果李虞是去钓鱼的话,可能就是一个崭新的故事了。】

        “后人瞎编,还是我真遇见了?”

        李虞:要不听后人的钓鱼算了?

        弹幕区:〖今虞垂钓于湖,遇尸出棺,恐扰其兴,遂镇于棺,坐于其上,复钓。〗

        李虞:不是,钓鱼的人这么强的吗?

        “我要钓鱼!!!”

        【《酉阳杂俎》:有村正妻新死,未敛,其儿女忽觉有乐声渐至,村正举杖击之,尸倒,乐声亦止,遂负而还。

        河北有个村正,妻子刚刚去世,夜里忽觉有乐声渐起,妻子的尸体就随着音乐起舞,一边跳一边往坟林里走。

        村正十分感动上去,就是一棍子,然后把自己老婆尸身扛回了家。】

        【我们能发现,虽然唐代的僵尸已经能从棺材里爬出来了,但是作恶能力和前朝比起来并没有多大进步,只不过是尸体本身发生某种神秘不可解释的变异。】

        【但到了宋代。

        《夷坚志》:会稽嵊县某山,有僧结庵其间,山下人家有丧,将出殡,未寐,闻扣扉声 ,客胆力素勇,无怖畏,知其为鬼。

        会稽一间佛寺的住持,去给山下一家人办丧事,留下了一位客人在庙里过夜,客人半夜遇到了一个死去的熟人,拜托他解决生前的问题。

        故事到这里,客人情绪还算稳定,问题出在归走了之后留下的那具尸体。

        《夷坚志》:乃环绕而走。鬼踉跄值前,抱一柱不舍 ……抱柱牢不可脱,至用木支屋,截破半柱。

        哎,尸体自己动了起来,客人直接心态崩溃,撒腿就跑,尸体起身直追被客人秦王绕柱绕在了房柱上,抱了个结结实实,事后,人们不得不把房柱截断,才把僵尸弄下来。】

        大秦。

        “秦王绕柱!!!!”

        “总不能是荆轲刺秦吧???”始皇自我安慰的想道:“个屁啊……后世不是很多人喜欢我吗?”

        “怎么拿我当乐子?”

        【这里的僵尸就已经得到了史诗级的加强,除了不会拐弯已经非常灵活,而且醒来就下意识的想要抱人害人,主打一个‘僵之初、性本恶’。

        然后就来到了明清时期,其实说明清有点冤枉明朝了,因为这里面主要问题出在清朝,清朝僵尸故事总量超级多,比前面几个朝代加起来还多,正是因为清朝时期僵尸故事的大爆发,让现在的很多影视作品和游戏里的僵尸元素都从清代僵尸身上进行取材。】

        【如今影视里的僵尸以清朝装扮为主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中国寿衣礼俗一直有礼俗互化的特点,宋代对衣冠制度的管制就逐渐放松,官服下葬在明清时期,其实算是比较常见的,而且这类家庭家境殷实,坟墓保存较好,所以后世发掘量也很多。

        二是当时那个环境真让人做别的朝代服饰复原,实属有点难为人了。

        三是僵尸故事大量出现的年代,就是在清代。】

        【为什么清代僵尸故事最多呢?

        那就不得不提当时一个遍及清末的恶俗:停柩浮厝。

        停柩浮厝:一种传统的葬俗,也就是死后停棺长期不葬。

        其指后人为了讲求风水吉地,长期将先人棺材久置不葬的卡bug行为。

        那么要停多久呢?

        3天?

        30天?

        少了,起步就是300天,甚至3000天。】

        【清乾隆57年,安徽歙县县令吴殿华下乡巡查。

        《歙事闲谈》:沿途殡厝累累,经数十年未葬者颇多 ,其最惨者,骨摊椑外,树长棺头。

        见此景形,吴殿华一声叹息,无力于当地人的迷信行为。

        事实上,类似的习俗在清代江南各地都极为普遍。

        浙江湖州知府宗元翰曾描述当地风俗:停棺不葬历数十年不动心者,比比皆是,虽衣冠之族亦不免。

        《寄园寄所寄》今俗过信堪舆,多停柩于土上,至十数年远,犹不瘗埋者。

        所以官府还时不时要专门发帖劝解。】

        【而导致人们把先祖尸体暴露在外的根本原因就是阴宅风水问题。

        宋元明清时期,风水堪舆学说对民间丧葬风俗带来了巨大影响,大家都认为风水堪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个人乃至家族兴衰荣辱。

        吉则科名鼎甲、八方来财。

        凶则过病遭灾、子孙不利。】

        【这个时候人们对其已经不是敬畏了,而是惧怕。

        为求得风水吉利,人们不惜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时间。

        如果先人故去后找不到吉穴,那就宁可让它烂在外边也不下葬,这就纯纯的卡bug了。

        只要亲爹不入土,那就不会发动因果之力,所以将灵柩停棺待葬也就成为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现象。

        《民国歙县志·舆地志》:其俗迷信风水,往往感于形家之言 ,将棺枢浮厝在山,停滞不葬。

        据考证,从北宋年间开始,就已经形成停丧不葬的葬俗,经元明至清代愈演愈烈,而这正和僵尸故事兴起的时间线吻合。

        因为这种风俗导致在当时的社会空间中,棺材往往散落在田野、路径、村落、市镇和厅堂中,混淆了死人与活人的空间与视野,甚至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空间糅杂在一起。

        这不仅违反了儒家丧葬礼仪‘人死必归土’的观念,也触犯了人居于阳间地上、鬼居于黄泉地下的禁忌。

        而死者不爽加阴阳混乱就是触发尸变的两个必要条件。】

        【《子不语.白凶》:其俗人死不即葬,多暴露之,俟其血肉化尽,然后葬埋,否则有发凶之说。

        陕西凤翔以西,人死不及葬,而是要先将遗体在野外曝露,待其血肉化尽后才埋葬。

        因为当地气候干燥,人们认为尸体得到地气后就会阴阳混乱、遍体生毛、入人家为乱。

        其他一些地方更有猫狗不能越过逝者的灵柩、活人不能与死者对足而眠的说法,这些都是为了防止阳气灌入尸体从而引起走尸的禁忌。

        这个阶段的僵尸已经是成熟体,开始把人类当做了捕食对象。】

        【《述异记.僵尸鬼》:尸就灯熏手使黑,往涂役面,则二役并死于荒塚之旁。

        清初东轩主人的《述异记》里面记载:山东某县僵尸鬼经常害人,会趁人睡着的时候把手在灯上熏黑,往差人的脸上涂,涂谁谁死。】

        【到了聊斋里则是往人脸上吹气,吹谁谁死。

        《聊斋.尸变》:俯近榻前,遍吹卧客者亖。】

        【一个个的健步如飞快如曹操,有的还力大无比,轻轻松松就把手插进四五尺的树干里。

        实际上,清代文人收录了大量的尸变故事,这些故事在情节上基本上已经定型,大致可分为触犯禁忌型与妖魔害人型两类。

        而纪晓岚给成尸原因做了分类,认为将是有二。

        其一新死未敛者,忽跃起博人。

        其一久葬不腐者,变形如魑魅。】

        三国。

        “快是怎么和孤扯上关系的?”曹操喃喃自语,本来很小声,身前的人都听不清。

        偏偏帐外传来声音。

        “丞相,宛城。”

        帐外接着又传来不确信的声音:“也或许是赤壁。”

        曹操:……

        没有得到答复,帐外又言:“华容道?”

        “潼关之战?”

        “总不能是说房事比较快吧?”

        曹操(盖饭)(掀桌)(发怒)(大吼):“许褚,你去领三十军棍!!!”

        【不过在收集故事的数量上,谁也比不上袁枚,光他的《子不语》、《续子不语》,两本书就收录了37条有关僵尸的故事,其中光长毛的僵尸就有好几种毛色。

        《醉茶志怪》:如人,遍体绿毛,长寸许。

        其实总结明清僵尸类型基本上都是长毛的居多。】

        【《子不语》:走出一尸,遍身白毛。

        白僵:遍身白毛,一把可以抱碎韦陀像。】

        【《右台仙馆笔记》:面目如生,遍体生绿毛。

        绿僵:脖子以下长满绿毛,不会上树,天亮必须回棺。】

        【《高辛砚斋杂着》:此红僵也,幸面尚白……否则震霆不能诛矣。

        红僵:遍体生赤毛,如果面部变红,则雷火难克。】

        【《续子不语》:遍身毛皆长尺馀,出入有光……非雷击不死,惟鸟枪可毙之。

        飞僵:遍身毛皆长尺馀,更近一步则成飞天夜叉,非雷击不死,但是可以用鸟枪一枪崩掉。】

        【《续子不语》:槁死之魂,久则成魅,……特借新死之体以祸人。

        尸魅:五色生毛,能吐人言,能操纵其他尸体来袭击跟他说过话的人。】

        【《续子不语》:开矿之夫,有遇土压不得出……干麂子导之,得矿,必大获。

        干麂子:一种在矿洞被埋的矿工变成的僵尸,会要烟抽,还会带人找金矿,出洞就会化成水,散发的腥气还会让人得瘟疫。】

        【袁枚在《子不语》里并没有对僵尸进行过成体系的划分,所以这些僵尸宝贝的进化方向都不太一样。

        僵尸久则能飞,不复藏棺中。

        尸初变旱魃,再变即为犼。

        能与龙斗,故佛骑以镇。

        游尸乘月气,应节而移无定所。

        伏尸则千年不朽,常伏地。

        不化骨,色黑如?玉,久得日月精压之。】

        【我们能看到,这些僵尸的分类可以说几乎没有,设定上也是极其混乱。

        这种混乱的形态恰恰说明了僵尸的来源,大体上就是民间各地传说与怪谈的再演绎,这种来源于民间的故事,往往一人一个说法,必然是不成体系的。

        毕竟同样一条龙,在村东头老乡嘴里只是会说话,在村西头老乡嘴里,那就可能会推拿按摩。】

        【也是因为民间的来源让人们对付僵尸的方法,可以说是花样百出,基本上都是百姓日常能够获取到的。

        比如民间常用的鸡血和狗血,日常厨房可见的枣核和糯米。

        此外,如遇僵尸直立追逐人,也可用扫帚、米筛、渔网将其扑倒。

        在这其中,民间认为镇压僵尸最有效的是木工、石工所用的尺、斧和墨斗绳。

        人们相信用墨绳在墙垣上弹上墨迹就可以防止僵尸的侵入,在棺木上弹上墨痕,僵尸就不敢再回棺内。

        木工只需要尺量棺盖、斧削棺木就可以消除怪异。

        《留仙外史》:袖出尺周量棺盖,取墨绳弹于棺之当中者三,意似哀痛,初声转厉,后以次递杀。】

        【因为规矩可以分界限、定阴阳,是阴阳混乱而尸变的僵尸的天生克星。】

        【当然学者们大多承认僵尸电影题材的出现,受到了西方吸血鬼影片的影响。

        1910年,爱迪生就第一次把吸血鬼形象搬上荧幕,但西方首部吸血鬼的电影应该是出产于1922年的《诺斯费拉杜》。

        面对着这种文化浸染,当时处于时代交替着的人们诞生了一种集体宿命意识。

        总结来说就是:中国人不能输,中国的鬼也不能输。

        老一辈的香江人很多还是很爱国的,所以早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香江就不断出现以吸血僵尸为题材的恐怖片。

        在巅峰的1985年到1989年期间有影响力的僵尸片更是达到了12部之多,这些僵尸片逐渐奠定了大多数人心中的僵尸形象。

        身着清朝官服,身体僵硬,两手前伸,蹦跳行走。

        当然这时候的僵尸题材多少也吸纳了一些西方吸血鬼的因素,比如以咬颈来吸血,被咬会变成新的僵尸。

        实际上,中国僵尸私底下是荤素都来的,喝血、吃肉、吸精气,一点都不挑食。

        而且只有尸体本身才会引发尸变,并不存在,我咬了你就会尸变这种设定。】

        评论区:

        〖遇到僵尸不要怕,开学的我,怨气比他强多了。〗

        〖呵呵,刚加完班的我,可以打十个。〗

        〖不要怕,直接掏耳朵,妈妈说掏耳朵别人不能动我。〗

        〖僵尸不用吃饭还能一直蹦,完全的免费劳动力。〗

        〖永动机。〗

        〖从后面抱住他,在他耳边轻轻说:我姓石。〗

        〖从他的背后抱住他,在他耳边唱~青丝已白发,徒留下那段牵挂。〗

        〖你就说:大清完了,他就哭了。〗

        〖我有一想法,僵尸能一直跳,那么我每天只需要站玻璃后面玩手机,玻璃涂点血,僵尸下面放个类似仓鼠跑圈的改造版,跳跃发电,这样以后不用花电费了,一个月五斤羊血就能养活。〗

        〖你说,僵尸张嘴的时候往他嘴里塞个灯泡糖会怎么样,他又不能分泌口水。〗

        〖举例,僵尸吸食人血而苟活,姨妈血同样是人血,而一个女生宿舍有六人,每人姨妈期五天,那么,结论就是一个女生宿舍刚好养活一只僵尸。〗

        “后人当真是……当真是……”老学究憋了半天憋出个词。

        “百无禁忌。”

        洗衣大娘不由嗤笑。

        “笑什么,你笑什么!!!”

        “呵,老娘爱笑就笑。”

        “我笑你傻!”

        “你想想啊,鬼害死你,你也成鬼了。”

        “你还害怕他不?”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