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隆万盛世是否存在第1133章 大军压境

第1133章 大军压境

        “公爷,公爷。”

        两天后,沐昌祚正在府中后花园凉亭里休息,小石桌上摆着四个小菜和一壶酒。

        就在他悠闲喝酒的时候,管家就花园外一路小跑进来。

        凉亭外的护卫并没有拦阻他,管家一路畅通无阻就进了凉亭。

        “发生什么事儿了,这么慌慌张张的。”

        沐昌祚毫不在意的问道。

        “公爷,孟密那边,怕是出事儿了。”

        管家进了两天,顾不得疲惫,气喘吁吁的说道。

        刚端着酒杯放到嘴边的沐昌祚没心思喝下这杯酒了,放下酒杯严肃问道:“缅军也进攻孟养了?”

        “不是很确定,但是想来差不多。”

        管家急忙答道。

        “打听到什么消息,你慢慢说,坐下歇歇,也不急这一时半会儿的。”

        沐昌祚倒是还能沉得住气,挥挥手示意管家坐下说。

        管家在黔国公府的日子也久了,说起来也是沐昌祚父亲辈的人。

        从他懂事起就跟着父亲在公府做事,那时候就是主事,所以才能把他推到管家的位置。

        所以,虽然管家不姓沐,但也已经把自己当成沐家人。

        实际上,这时候大部分勋贵家的仆人,已经是数代为主家服务,是真正的包衣。

        若不是有这样的联系,普通人自然是不可能取得这些勋贵信任的。

        虽然有沐家的信任,可管家还是知道自己的身份,虽然按照主家吩咐坐下,不过也只坐了半边屁股,以示对主家的尊敬。

        坐下后,也不可能真喘几口气,休息好再说,而是强压着粗气说道:“公爷,昨儿我按您吩咐联系了几家跑商的,让他们打听消息。

        今儿他们那边就来人说了,前俩月木邦那边就出事儿了,缅军把木邦围了,就连靠近我大明边境二十来里的地方,就隐藏了缅邦的兵马。

        最近一个月,孟养那边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虽然缅军没有抢掠他们的物资,但是也拦着不让他们过去。

        还说这俩月就不要去做生意了,等过了这段时间再过去。”

        “哼,莽应龙还真的要造反不成。”

        沐昌祚重重的哼了一声,随即恼怒的说道。

        要说真发兵干涉域外之事儿,说实话,沐昌祚并不愿意。

        这其实也是当初缅邦事变时云南官员们共同的态度,他们一是不愿意因为外邦争斗发兵,二是认为不管谁打输打赢,最后还是得把大明贡起来。

        因为有这样的认识,所以自然对三宣六慰之间那些龌龊事儿选择视而不见,甚至在知道缅邦被三方出兵瓜分后,担心朝中申敕选择隐瞒消息不报。

        说到底,大明从来就没有把缅甸及周边视为领土,虽未封王但其实也接受他们是藩国的事实。

        开始现在情况不同,大明明显不打算继续沉默下去,要警告莽应龙的缅邦老实点,不要再搞事儿,但是没有成效不说,对方貌似还变本加厉了。

        “公爷,看来是得派人过去看看情况了,缅军已经到了我大明边境二十里的地方,来者不善呐。”

        管家小声提醒道。

        “莽应龙哪儿来的这么多兵?”

        不过,沐昌祚听到消息既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发脾气,不管不顾就要进兵去孟密看看,而是思考莽应龙统治下的东吁王朝到底有多少兵马来。

        三宣六慰中的三宣指的是南甸宣抚司、干崖宣抚司、陇川宣抚司,六慰指的是车里宣慰司、缅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养宣慰司、老挝宣慰司。

        而要说他们的实力,就得考虑地理范围、经济实力、军事能力等。

        毫无疑问,其中缅甸宣慰司在明朝时期具有一定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是三宣六慰中较为强大的一个。

        也正是因此,当初缅甸就经常欺负走边,最后才会被三方合力给灭了。

        当初事件发生后,云南官府没有及时应对,其中缘由也正是如此,希望借此机会削弱缅甸的实力就是目的之一。

        缅甸之后就是车里和木邦,这两部实力稍弱,只拎出一个单打独斗肯定斗不过缅甸,但是如果有盟友帮助,就算打不赢,但也不会输太惨。

        剩下孟养、八百大甸和老挝等实力相对更弱,这也是孟养一直选择依附大明,但是也不敢得罪缅甸的原因。

        弱国,就是在两边摇摆的命,在夹缝中求得生存空间。

        缅甸之前打了车里、八百等宣慰司,刚刚又击败了木邦,紧接着就出兵孟养,这不得不让沐昌祚考虑莽应龙到底能召集多少军队的问题。

        之前老挝、车里等地就不说了,或许当地百姓已经臣服,缅甸不需要派驻多少兵马就能稳固统治。

        可是刚刚击败的木邦,就绝对不是只派出少量兵马就能维持好统治的地方。

        现在还有能力包围孟养,这让沐昌祚必须搞清楚莽应龙手里能够动用军队的多少。

        这很重要,事关明军介入的成败。

        若是明军调集的兵力少了,肯定不顶事儿,到时候要是吃了败仗,他们一群云南的官员多落不到好。

        朝廷可不会仅仅处置一个左都督李成梁,而是会迁怒他们云南的官员。

        沐昌祚有这个疑惑,其实也是受到明朝军制影响的缘故,毕竟从小就接受了大明的兵制,已经忘记前朝旧事了。

        在明朝之前,如春秋战国时期到元朝,以及后面的清朝,存在着一种“全民皆兵”的制度,即平时农民或渔猎民族在战时可以迅速集结成军,这种制度下,几十万人的军队集结相对容易。

        然而,在明朝的时候,朱元璋对兵制进行了改革,他把百姓进行具体分工,也就是所谓的市农工商。

        而即便是军人,也有了更为明确的分工,有人负责专门后勤,前线打仗的有战兵,这样前线参加战斗的人数就大大减少。

        另外,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也是影响出兵数量的重要因素。

        明朝时期,人口接近1亿,但土地已被瓜分完毕,没有了早期人口不多、土地广阔的条件,这使得大规模集结军队变得更为困难。

        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军人的比例增加,而适龄服役人口的比例相对减少,也是导致出兵数量减少的原因之一。

        最重要还是战争性质的变化,也是导致出兵数量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战国时期和大一统王朝时期的战争性质不同,战国时期多为决定国家存亡的决战,因此会倾尽全国之力应对。

        而到了宋元明清时期,虽然也有大规模的战争,但大多数战役并不涉及国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没有必要倾尽全国之力应对每一次战役。

        因为这样的分工制度,明举出征已经不需要像以前,需要征集大量的百姓参军,而只是针对卫所调兵,自然兵力有限,而战力也有一定保证。

        可是缅甸的情况却是不同,他们还在用“全民皆兵”的军制,莽应龙发动的对外战争,那都是大量征集田间地头的农民参战。

        坏处自然是连续作战的话,会大大影响本国农业生产,战争不能持续。

        不过好处就是可以快速集结大量的军队投入战场,争取最快时间赢得战争。

        同时,战胜后获得的战利品,也足以弥补因为集结青壮耽误农时造成的农业生产损失。

        这也是为什么一旦一个国家陷入对外战争后,往往很难停下脚步的原因,要么打出一个大大的江山,要么就是最后崩溃失败。

        以战养战,从古至今皆是如此。

        莽应龙因为察觉到大明要对东南半岛出手,所以经过深思熟虑后选择正面硬杠下去,所以在抽调大量精锐突袭木邦成功后,根本来不及休息,直接出兵悄悄包围了孟养,准备彻底完成对大明所谓三宣六慰的统一,进而和大明叫板。

        实际上,他的动作不仅如此。

        他还派人秘密联络了麓川、陇川、千崖等大明境内的土司,拉拢他们,给他们许诺各种好处。

        这也是沐昌祚到现在都没有收到边境出现缅军情报的原因,那些土司屁股已经坐歪了,用装聋作哑的态度糊弄他。

        莽应龙联络的各路土司,最远甚至已经到了湾甸,湾甸土司知州景宗真,在这个时候也选择投靠莽应龙,而期望在缅甸获胜以后可以扩大他的土地和人口。

        在云南,靠边境的地方都是土司世袭为官,治理一个地方,而这些土地不过占了云南全部面积的一半左右,还有大片土地是被朝廷控制。

        而莽应龙给他们这些土司的代价,就是分割汉人控制的区域给他们,成为他们世袭的领地。

        这是大明朝廷绝对不会答应的事儿,也只能是莽应龙这样的大土司才能答应下来的事儿。

        这样的诱惑,那些土司不会怀疑吗?

        实际上,还真不用怀疑。

        因为所谓的东吁王朝,实际上也是由一个个土司部族组成的。

        那些早前效忠莽瑞体等人的土司,都在东吁王朝的扩张中获得了好处,扩大了领地和人口,自然让其他土司眼热。

        靠着示范效应,很容易就能拉拢大明境内的土司。

        而大明呢,虽然也时刻提防着这些土司,但也只是更加关注他们的动作,对私下和其他土司之间的往来,就难以察觉了。

        自然也不知道此时云南西面的许多土司实际上已经暗生反意,打算等莽应龙完成域外的统一战争后,在对大明的战争中充当内应。

        他们不是汉族人,当然不是汉奸。

        又因为大明朝廷本就不信任他们,所以做出这样的决定其实也算顺理成章。

        “公爷,如果那莽应龙连续用兵,目的是攻占木邦和孟养的话,最起码需要准备十万军队。

        对付木邦,最少也要五六万人,而孟养需要的兵少些,也要三四万,还必须突袭。

        毕竟两地山地纵横,其实只要被对方堵在山口,就很难前进一步。

        时间要是考起了,对缅甸可就大大的不利。

        算起来,他们需要的人马就更多了。

        你说,会不会是阿瓦、洞吴,还有老挝那些人也掺和进来了。

        毕竟莽应龙已经征服了车里、八百大甸、蛮莫,听说之外的固勃、落坑、底马撒也都被他出兵攻占。

        那些地方可都是些土司部族,若是莽应龙以利诱之,说不得他们会兵来犯。”

        管家说出心中猜测,不过确实正是莽应龙采取的办法。

        以大明在云南及附近的领土作为诱惑,他还真从那些对他态度摇摆的土司族长那里得到了支持。

        就在缅军大举进攻木邦,包围孟养的时候,莽应龙已经会兵阿瓦、洞吴、猛鳖、猛密、蛮莫等地武装,集合十余万人开始东进,准备在打下孟养后,趁势攻入大明,掠夺土地和人口。

        此时已经不是大明要不要处罚缅甸,而是他要向大明展示强大的武装,借此要求大明朝廷妥协,把云南等地拱手相让。

        这些年缅甸的发展极快,但根本上还是靠着不断对外战争掠夺财富、领地和人口获得的。

        大明势力很强,莽应龙一清二楚,所以这次他不仅做了充足的准备,说服了他统治下几乎所有的部族首领,让他们联合发兵攻明。

        甚至,莽应龙还联络了在沙廉做生意的葡萄牙人,雇佣了一支三百人的雇佣兵军队参与到此次对明朝作战中。

        实际上,缅甸人接触欧洲人的时间也不短,四十多年前就已经有葡萄牙人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在继续向东探索过程中和缅甸人发生接触。

        而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莽瑞体时期,缅甸在国内战争中,缅王莽瑞体就曾雇佣葡萄牙人参与东吁和七大土司的战争。

        而之后的接任者莽应龙也一直保持着和葡萄牙人之间的联系,特别是水战的实力,葡萄牙人拥有的大炮在水战中几乎是无敌的存在。

        只是大炮笨重,莽应龙还是更相信他们高大战象强大的突击力。

        也就是因为此次要面对的是强大的明国,为了保险起见,莽应龙还是选择联系沙廉的外国人,组成一支三百人的雇佣军随他一起出征,携带着几门青铜加农炮用来攻打明国的城池。

        这么大的动作,莽应龙自然是要封闭边境,不会让明国商人知晓内幕。

        不过这也反而暴露了其有大动作的情况,让沐昌祚此刻产生了深深的疑虑。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